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全国悄然兴起,至今已有 20 多年的发展历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感受自然、体验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北京市凭借其良好的农业资源条件和旅游发展环境,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旅游,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格局趋于合理、清晰,同时形成了新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目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北京城市居民短期休憩度假的理想方式,是农村地区致富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
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 19 世纪的欧洲,随着人类社会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类生存与生活的空间日益“钢筋混凝土化”,加上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城市居民越来越向往安静的田园生活和美好的乡村环境,乡村旅游应运而生。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大多学者比较认同起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当时深圳开办了“荔枝节”,取得较好的效益。随之,各地开始纷纷效仿,涌现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点。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很快,形成了农家乐、采摘园、民俗文化村、生态农园、古村镇等多种类型,乡村旅游的功能大多仍以观光旅游为主,其中一部分已具备休闲度假功能,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郊区和旅游景点附近。北京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兴起于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历经自发发展、数量扩张、规范发展和品质提升 4 个阶段,主要有农业观光休闲、民俗文化休闲、休闲度假三大类型,地域布局呈现近郊、中郊平原区、远郊山区三大圈层结构,与风景旅游区相结合,形成十大发展基地。目前,北京市乡村旅游呈现快速发展与品质提升并进的局面。
流村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地形地貌多样,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具备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全镇的乡村旅游尚处于发展初期,未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提升。因此,分析流村镇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有利于促进全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1 发展优势
从区位条件来看,昌平区流村镇位于北京市昌平区西部,处于太行山与燕山余脉交汇处,东距昌平卫星城 22 公里,从市区出发 50 分钟即可到达。南雁路穿境而过,东南距北六环仅 8 公里,是距京城最近的山镇。交通便利,具备优越的空间地理条件,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流村镇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汇集了辽宋、明、清和近现代大量的文物古迹,长城文化、边寨文化、寝陵文化、红色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天独厚。而且,流村镇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人杰地灵、自然风景众多,发展乡村旅游优势明显。
2 存在问题
近几年,在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良好的发展形势下,流村镇依托地理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和探索了乡村旅游,取得了一些经济效益,但仍存在许多问题:1)缺乏政府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缺少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规划单位和成果内容五花八门,造成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2)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差,如道路标识明显不足、民俗接待条件差等,布局不合理;3)模式单一、雷同化,缺乏特色和创意,景点相对分散,使旅游业缺乏吸引力,造成留不住游客的局面;4)土地政策制约,限制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5)资源的市场转化率较低,未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乡村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发展方向不明确;6)缺乏有力的宣传促销策略,经营者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度不强等,严重影响流村镇旅游业的发展。
流村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布局与类型
1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布局
根据流村镇自然地理环境、资源分布和农业景观、交通与区位、发展方向等现状条件的各村发展现状,流村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整体布局如下。
(1)山前平原观光采摘与民俗文化旅游区
包括南流村、北流村、西峰山村、王家园村、古将村、黑寨村、上店村等 11 个村,该区海拔一般在100~200米,适宜发展林果业,林果品种较多,主要以苹果、柿子、桃、枣、杏、葡萄等常见水果,且民俗文化比较丰富,为发展民俗旅游提供良好的条件。主要措施为突出特色、加强管理、规范经营。
(2)浅山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与民俗旅游区
包括发电站村、漆园村、溜石港村、小水峪村、狼儿峪村和韩 台 村 等 12 个 村。 该 区 海 拔 在200~800米,主要发展核桃、山杏、山楂、嘎嘎枣等耐旱林果,以及食用菌、香椿、蜂蜜等特色产品,且自然景观优美、生态本底好,有利于发展生态旅游,还分布有水库和河流,为发展观光旅游提供了良好水源条件。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民俗文化,为发展民俗旅游提供有利条件。主要措施为整合资源、提高档次、突出特色、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保护资源与特色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深山自然观光、度假村与民俗文化旅游区
包括老峪沟村、和子涧村、长峪城村等 5 个村,该区海拔在 800米以上,地势高,气候冷凉,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这里自然风景优美、森林分布较多、土层较厚,适宜发展林业和森林旅游,发展健康、养生、度假为主的乡村旅游,目前主要发展核桃、杏、榛子、冷海棠、食用菌、中草药及小杂粮等,是流村镇重要的干果基地。今后依托当地冷凉气候,可以发展高山蔬菜、瓜果等特色农产品。并且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为自然生态游、历史文化游、休闲度假等提供良好基础,有利于开展生态教育。主要措施是保护资源与开发资源相结合,防止过度开发、盲目开发,要规范经营,提高效益。
2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类型
(1)观光采摘型
以观光果园或观光农园为主,供游客入园观景、采摘、赏花,在此基础上开展一些休闲、培训等活动,主要以苹果、桃、柿子、枣、杏、梨、樱桃和葡萄等林果为主。大型的果园设有旅游服务设施,比如北流村的标准化果园,除了观光采摘外,还有会议、培训功能。而大量小型或零散的果园一般不提供住宿。主要的存在问题包括林果品种单一、雷同化,特色不明显、缺少吸引力,旅游设施跟不上,缺乏休闲娱乐功能等问题。
(2)民俗及历史文化观光型
利用当地丰富的民俗文化、历史遗迹等资源开展的乡村旅游活动,让游客亲身感受独特的民俗风情、传统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等。如狼儿峪村的红色文化、漆园村的龙鼓非物质文化、西峰山村的“迷魂阵”传说、古将村的古村落、长峪城村的长城文化等。目前,依托这些传统文化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民俗旅游,全镇有 11 个民俗旅游村,主要以农家乐、旅游服务中心的形式接待游客,给人们提供特色餐饮、住宿。但存在定位不明确,特色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基础设施跟不上,宣传力度不够,教育、休闲功能欠缺等问题,民俗旅游需要进一步提升。
(3)休闲度假村型
依托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主要以度假村、休闲山庄的形式,进行自然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养生、森林旅游等活动,该类型大多位于植被良好、自然景观优美、区域环境幽静的地方或自然风景区周边,如禾子涧的仙人谷度假村、发电站村的知音谷度假村等。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开发企业定位和形象不符合全镇定位,大多企业还未制定规划,发展方向不明确,休闲功能单调,没有考虑环境容量、发展规模过大等,如瓦窑村的俄罗斯风情园。
(4)新农村展示型
以新农村示范工程、市级推进村、市级生态村、文明生态村建设为重点,充分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吸引游客观光旅游。典型代表是菩萨鹿村的节能住宅区、养生文化园区。
(5)观光体验型
利用当地良好的地形地貌与环境,开展运动健身、科普教育等活动,比如针对特殊人群的路虎体验活动中心;提供公路安全、防恐防爆、汽车安全检测方面科普、考察、培训的深华达撞击试验场等。主要问题就是经营与管理落后,旅游休闲功能单一。
发展对策与建议
1 梳理现状,科学规划
由于种种原因,流村镇乡村旅游虽然类型较多,但总体零散,规模小,缺乏特色,经营模式雷同,功能简单,导致经济效益低下。政府应协调有关部门尽快梳理现状,制定科学的总体发展规划,在认真分析当地资源条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进行合理的开发。通过制定规划确定其发展定位,做好项目和景观的合理布局,优化旅游资源,突出特色,梳理品牌,防止重复建设,为今后流村镇新项目的投资与方向确定提供指导,避免恶性竞争。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把加强、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作为加快流村镇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解决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为游客的出游提供方便。接待设施及供水设施应符合卫生标准,完善水电设施,兴建排水系统等。同时,要与农村的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规划很好的结合起来。
3 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流村镇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这些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度不够,缺乏创意产品,吸引力不足。应深度挖掘当地自然文化资源,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整合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系统开发各种文化资源,流村镇可开发的资源很多,如韩台村的地质文化遗迹(木化石、恐龙蛋)、禾子涧的黄花坡高山草甸、白羊城的历史古迹等,这些资源目前没有科学、系统的被挖掘和开发利用,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以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创意基础和源泉,创建特色村或地区,促进当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4 拓宽资金渠道,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与其他地区一样,流村镇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缺乏资金。一是结合国家或市各项扶持政策,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凝练大项目、好项目,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以项目作为流村镇发展的载体,为全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指引;二是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在继续发挥政府的财政引导和扶持作用的同时,鼓励知名企业和个人投资当地,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三是发挥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监督职能,协调企业与村、企业与企业、村与村之间,在政策和法规法律范围内为旅游企业的进入和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最后加强政府在扩充内涵、打造品牌、人才培养、重点扶持、宣传推介和依法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营造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良环境。
5 补充与调整现存旅游企业项目规划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目前,沿着流村镇百里环形廊道的大多企业的开发项目都没有规划或经营项目不符合全镇的形象定位,造成廊道的企业无序混乱,这是流村镇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要制定流村镇总体规划,统筹布局,各企业要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尽快补充或调整项目规划,发挥企业各自的优势,确定其发展方向,避免重复建设。此外,加强政府在旅游开发的引导作用,提高政府效能,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其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企业和农民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使流村镇乡村旅游更好、更快的发展。
6 加强全镇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与乡镇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条件、产业培育、农民素质教育、制度与体制等有机结合的一项系统工程。流村镇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剖析当地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发挥资源优势,确定其可持续发展模式和生态文明建设与实践模式,从而更好地保护农村地区的资源与环境,给游客展现环境优美、生活富裕、民风淳朴、文化内涵丰富的、和谐共处的新农村风貌,为流村镇乡村旅游安全、健康、持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0、引言自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之后,乡村旅游被列入各级政府的发展议程与重点扶植对象,发展更是迅速。实践证明,乡村旅游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村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城乡文化交流等方面作用显著。但...
一、引言作为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传统文化甚是丰富多彩,其中的民俗文化更是积聚了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惯,具有多姿多彩的文化特征。应该来说,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文化资源,为旅游业中的新兴旅游形式-乡村...
古村落一般是指有幸保存下来、并具有一定历史底蕴的古代村落。我国古村落数量多,分布地域广,历史文化价值高,古朴的民俗民风与美丽如画的乡村田园风光交织在一起,表现出独特的旅游观赏价值。我国古村落乡村旅游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古村落乡...
众所周知,乡村旅游迎合了21世纪全球人居与旅游回归自然的生活质量意识,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旅游趋势。根据国内外现有乡村旅游发展情况,从旅游形态角度来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城市郊区和景区周边的特色农家乐休闲游;二是乡村农业观...
1、共生理论的涵义共生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最早源于生物学,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于1897年首先提出,是指不同生物种属按某种物质联系而生活在一起,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与其他生物走向联合,共同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互相依赖,各能获得一定利益的一种生物...
一般认为,京郊农村旅游业起源于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经过近30年的发展,京郊农业旅游取得长足的迅猛发展,呈现了覆盖范围广、类型丰富多样、从业人口多等特点。据北京市旅游局统计,2013年北京市农业观光园1299个,总收入27.4亿元,增长1.8%....
题目:海口市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路径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相关概念和理论(一)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功能1.乡村旅游概念2.乡村旅游的基本功能(1)对旅游者的功能(2)对旅游目的地的功能(二)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1.形象与旅游形象2.乡村旅游...
一、乡村旅游概况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乡村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使旅游者领略农村乡野田园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能够满足旅游者求异、求知、求根等需求并能产生经济效益...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关于乡村旅游的学术研究也进入轨道,但是研究成果多集中于规划开发、营销管理、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利益相关者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阐述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领域的应用,梳理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文献,为乡村旅游利...
一、引言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2011年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乡村旅游作为国内旅游的基础工程来抓,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国内旅游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