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原则与目标的大学语文课程内容重构
来源: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作者:李玉芹
发布于:2018-03-30 共5186字
论文题目:浅析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摘要:大学语文教学核心在于汉语理解与应用能力培养, 为构建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首先要在坚持以汉语为中心基础上, 明确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运用能力以及情感升华教学。文章从大学语文教学原则与目标两个基础理论出发, 提出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框架。
关键词:大学语文; 教学原则; 教学目标; 内容体系;
虽然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必要性已形成基本共识, 但在教学内容方面仍缺乏相关研究, 尤其是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方面, 缺乏一套完整的、系统化的教学内容体系。鉴于大学语文特殊的教学目标, 从早期的基础知识培养, 到后来的运用能力提升, 再到最后的情感升华, 均需要大学语文教师从教学内容出发, 研究出基于教学原则与教学目标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一、教学原则和教学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在教学上要把握三个原则:
(一) 汉语中心原则
不同于中学语文教育的基础教育, 大学语文教学要实现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即语言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在教学层次方面, 在深度与广度方面做到双管齐下, 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汉语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能力 (听说读写) .因此,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必须坚持以汉语理解与应用能力为中心, 重点从人文性和思想性两方面着手, 实现大学生思维方式的构建与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二) 人文性与开放性原则
语言文字中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需坚持人文性原则, 通过经典名着教学挖掘大学语文中承载的思想认知与情感信息, 提升大学生文章鉴赏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1].同时, 大学语文教学也要坚持开放性原则, 切忌一成不变的规则化教学, 通过创造语言学习与应用情境, 让学生在大环境中取得潜移默化学习的效果。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来生活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 通过组织辩论赛等形式, 提升学生语言理解与应用的能力。
(三) 层次性重点原则
大学语文课程教材具有选材丰富、篇幅量大、人文经典性强等特征, 然而诸多高校对大学语文教学课时设置有限, 基本维持在一学期, 对应学分也相对较少。鉴于这种矛盾关系, 作为大学语文教师, 教学过程中需要坚持层次性重点原则, 即对整本教材的所有文章, 根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现状与时代要求, 进行分级别划分重点, 采取重点章节课堂教学、非重点章节辅助教学 (学生自学等形式) 模式, 从而通过重点课程精讲实现对大学生语文理解与运用能力提升。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基础知识、运用能力、情感升华方面, 这三方面学习是逐级递进、相互影响的。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内容,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 高校教师要科学规划教学顺序, 努力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配合的相得益彰。其一, 基础知识。宏观来讲, 基础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前者由感知、认识等内心活动获得, 是语言学习基础, 而后者基于前者, 是经思维活动升华后的产物。在大学语文教学中, 陈述性知识即文字知识, 可细化为理论与语料知识, 理论知识通常具有抽象化特点, 具体到大学语文, 是指与文章关联知识 (字、词、句、修辞等) , 而语料知识往往表现出规模化应用特点, 是指现实中常用语言材料 (常用字、词、句等) .程序性知识侧重点在于知识应用, 即实践能力相关语言知识, 在大学语文中具体是指读写知识、口语知识等。可见, 牢固的陈述性知识是获得程序性知识的基石, 而程序性知识学习与使用过程, 反过来亦利于陈述性知识巩固, 两者相辅相成。其二, 运用能力。运用能力是在文字知识基础上, 获得的语言知识应用能力, 即高层次思维活动能力 (听、说、读、写能力) .从语言表达方式分析, 语文应用能力可细化为平面读写能力与立体听说能力, 平面读写能力基于陈述性知识, 主要媒介为书本等, 而立体听说能力基于程序性知识, 是平面读写能力的延伸。其三, 情感升华。大学语文教育通常通过文选方式实现, 通俗来讲, 借助于历史经典文学作品, 通过分析文章作者信息与创作背景, 展现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知识。情感升华往往需要情景渲染, 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 在教师层次化引导下, 不断推动学生思维转化, 循序渐进获得文章蕴含情感[2].可见, 情感表达关键在于教师情境构建与学生思想体验, 要重点对情感教学影响因素 (思想认知、鉴赏审美、道德人格) 进行突破。
二、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大学语文教学主要由三种方式进行知识传递:基于语文教材的课堂授课、技能提升实操教学、自主学习引导性教学。课堂授课是大学语文教学主要方式, 亦是大学生获得语文学习能力的前提。实操教学侧重于大学生对语文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主要通过丰富实践活动实现。自主学习引导性教学依托高校教师宝贵的经验沉淀与调查研究, 侧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基于以上教学原则与教学目标分析, 结合多年实践教学, 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方面, 可以通过三个层次逐级实现, 即基础教学、提升教学以及升华教学。
(一) 基础教学
基础教学的目的在于大学语文知识基石建设, 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完成。基础教学不仅包括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与鉴赏等陈述性知识教学, 同时也包括侧重于知识应用的程序性知识教学。在基础教学阶段, 大学语文教师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特别是教材中的选文环节, 必须重点关注。
1. 文章质量与数量协调统一
首先是质量方面, 必须精心挑选出经典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往往拥有精炼而又美妙的语言, 文章结构严谨, 情感丰富, 是大学语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首选教学媒介[3].需要注意的是, 首先选文时需兼顾文章内容丰富性, 在覆盖面上涉及人文、历史、应用等各个方面, 从而在基础层面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其次是数量方面, 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选文数量亦要合适, 结合多年实践教学与调查分析, 建议在此环节选文数量控制在文章总量的三分之一以内。同时需注意文章篇幅不宜过长, 内容不宜过于晦涩难懂。
2. 选文精且内容广泛
大学语文选文范围需要兼顾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4].古代文学重在讲解古代经典诗词歌赋, 现当代文学以小说与诗歌为主, 外国文学讲解有助于学生文学思想形成, 教学中可适当辅助外国文学史发展内容。
首先是古代文学方面, 重在诗词, 选文时应综合考虑不同诗词所处的时期, 章节范围最好能覆盖我国诗词发展典型时期。从先秦《诗经》《离骚》, 汉乐府诗, 到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南北朝诗歌, 再到我国诗词发展鼎盛时期的唐诗宋词元曲, 均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诗经》与《离骚》为先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歌, 前者为现实主义风格代表作, 后者为浪漫主义风格代表作, 两者结合授课能使学生更为全面地形成对早期诗歌创作特点及创作背景的整体认识。陶渊明为南北朝时期代表诗人, 其开创了我国的田园诗, 通过寄情于山水田园生活, 表现出傲岸不屈、真朴淡远、追求自由的人格魅力, 蕴含着诗人坚持崇高理想的斗争精神。唐宋元是我国诗词发展巅峰时期, 以唐诗宋词元曲着称, 其中以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与关汉卿等为代表, 该时期涌现了大量优秀并广为流传的诗词, 选文时需加强此时期文章筛选。对不同时期代表性古诗词的讲解, 能有效地促进我国传统文学继承与发展, 提升大学生对各种艺术形式的综合鉴赏能力。
其次是现当代文学方面, 时间段以文学革命为起点。现代文学兼具启蒙意义与古典气质, 其中鲁迅先生为现代文学核心代表人物, 对鲁迅作品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对新文学精神形成整体认识。另外, 此时期涌现出大量优秀诗人与通俗文学作品, 诗人代表人物有徐志摩、艾青等, 通俗文学作品代表人物有张爱玲、张恨水等, 其中诗歌讲解可采取古今诗歌对比教学模式, 让学生通过差异分析发现新诗特色, 有利于其审美意识提升与新诗兴趣培养, 而通俗文学选材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最后是外国文学方面, 文学艺术无国界, 大学语文授课应重视外国优秀文学作品, 选文最好能覆盖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外国文学, 这部分内容选文讲解有助于学生树立文学思想与意识。以欧洲文学为例, 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7世纪文学到20世纪文学等。
(二) 提升教学
大学语文教育重在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培养, 而实现此目标关键在于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文学写作能力[5].
首先是文学鉴赏能力, 这是大学语文教学需首要达成目标。《诗经》、《离骚》为先秦时期最具代表性诗歌, 是我国诗歌文学之起源, 授课中要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历史探源意识, 形成我国文学发展史理论构架。唐诗宋词元曲教学中, 要结合创作背景, 通过分析同一时期不同诗人作品特点, 以及文学理论与诗人作品存在关系, 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知其所承载的丰富情感内涵。现当代文学教学中, 由于我国现代文学受到文学思想启蒙主义运动影响, 其作品中往往承载着创作背景下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披露, 鲁迅先生为此时期核心作家, 在对其作品讲解中, 需结合创作历史背景, 促进学生通过历史分析提升文学鉴赏能力。而对于以张爱玲、张恨水等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家, 可引导学生从家庭背景出发, 结合作家人生经历, 实现目标教学。最后是当代诗歌文学鉴赏能力, 可采用古今诗歌对比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与鉴赏能力。所以, 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文学作品进行分析, 能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综合鉴赏力, 而外国文学讲解有利于推动中外文学交叉融合, 尤其是在外国文学理论与思想方面, 可对我国文学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是写作技巧应用, 亦是大学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高层次教学目标。教学中, 可针对不同类型教学内容, 辅助相应写作技巧教学与培养, 提升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实践的能力。比如, 先秦时期文学讲解可强化学生对赋比兴表现手法理解, 并随之获取关联语言应用能力。而唐诗宋词选文教学中, 不仅包括唐诗中直抒胸臆的正面表达方式, 同时包括宋词中背面敷粉式的侧面表现手法, 能够从多层面、全方位提升学生对不同表现手法的理解, 促进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提升其写作应用能力。另外, 元曲与明清时期小说、批判现实主义的现代文学以及善于心理独白表达的外国文学均可达到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与写作技巧掌握之目标。
(三) 升华教学
重在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这也是文学教育要达到的理想状态。学生通过大学时段语文学习, 可以产生出与创作者思想一致的情感共鸣, 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 精神意识层次不断提升, 而不是长期滞留于文字表面。
1. 艺术美
在国内外优秀文学作品中, 不乏诸多与自然风光、弘扬爱国主义相关的内容, 通过这部分内容教学, 能够让学生体会作家的文字描述, 在脑海中形成形、声兼具的自然美景。并基于文学鉴赏能力提高的前提下, 更深层次感知到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
2. 人文美
人文美是诸多优秀文学作品的精神体现, 其中蕴含着创作者不懈的人生追求, 文学家将这种人文意识美学镶嵌于字里行间。如屈原诗作展现出的人格魅力, 陶渊明诗作寄托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之清高品质, 鲁迅杂文直击人类心理与灵魂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 艾青诗作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与英雄气概, 这些文学大家作品都寄托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内涵与情感意识, 此部分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人文方面的审美能力。
3. 文化美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文化博大精深, 从古至今, 从内到外, 均有力推动世界文学发展。尤其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所承载的优秀文化, 对此部分选文讲解能够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发展, 现当代诸多文学作品均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对大学生语文教育, 需具备对作品中蕴含文化美进行挖掘的能力, 这样不仅有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同时可推进我国文学能够在继承中创新发展[6].
三、结论
大学语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的延伸教学, 侧重点在于学生语言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提升。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 要摆脱中学机械式灌输教学特点, 在坚持汉语为中心基础上, 明确大学语文教育基础知识、运用能力、情感升华教学目标, 并以教学原则与教学目标为理论基础, 构建出基础教学、提升教学以及升华教学的逐层教学内容体系, 通过基于语文教材的课堂授课、技能提升实操教学以及自主学习引导性教学实现大学生语文学习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蒋承勇, 云慧霞。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J].中国大学教学, 2013 (2) :53-55.
[2]秦朝晖, 傅书华。论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与内容构建[J].教育研究, 2012 (11) :78-82.
[3]李瑞山。论大学语文的课程方向与内容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6) :62-65.
[4]陈红玲。大学语文教材与教学内容改革探讨[J].语文学刊 (外语教育教学) , 2016 (3) :152-153.
[5]郭真。大学语文课程内容构建探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4 (7) :81-82.
[6]李巍。回归国学经典--大学语文教育内容改革出路[J].学理论, 2014 (11) :152-153.
作者单位:
原文出处:[1]李玉芹.浅析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7,32(05):54-57.
相关内容推荐
-
理工学校知识产权法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优化
一、问题的提出2008年国务院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决定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这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外新形势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
探讨少数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大学基础课之一,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生中,大学语文则成为一门必修课。但由于预科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本身具有不同于一般大学生的特点,因此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大学语文教学工...
-
改革大学语文教与学的策略和途径
大学语文是面向高中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大学生的课程,但长期以来究竟如何定位,如何处理与中学语文的衔接和提高的关系,应该持怎样的教学宗旨,确定怎样的课程标准,采取怎样的教学法,一直困扰着大学语文教育界。对此,本文尝试做一些新的探索。一、大学语文...
-
大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开展爱情观的渗透
历经千年的中华古典文明将我国引入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使之成为世界文明的发祥地。古诗词中被广为传颂的爱情故事更是让人向往。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文化、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年轻群体,对爱情也抱着美好的希望。但很多大学生虽然追求着爱情,但并不明白...
-
基于语言学来探讨作文中社会和语言的影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从语言学理论出发,结合教学实际与学生的学习状况,构建有效的语言文字能力教育体系,解决学生语言文字能力不足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的汉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汉语语言水平以及运用能力。一...
-
《大学语文》入选文言选文特点及其教学
在普通高校中《大学语文》是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课程设置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大学语文》教学的成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
-
改进理工学校“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思路、方
1996年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曾明确规定: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的素质教育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19...
-
语文教师追求语言艺术的注意点
教学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将授课内容转化成准确精炼,丰富多彩的语言,并且结合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传达给学生。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们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研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追求语言艺术必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