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高等教育为能够社会提供个各种各样的人才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1、高校教育的价值
高校教育主要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培养大学生以后做事、做人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最终使个人价值在社会价值中体现出来。高校聚集了来自全国各个地方的众多学生,这些学生带着各种各样的理想进入高校希望通过高校的培养完成自己的理想同时体现出自己的社会价值。高校教育最理想的结果就是是学生同时能够体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样来说高校教育的价值目标就是要以社会价值目标为主要的准则,在社会价值的评判标准下对学生的价值目标进行协调、整合和引导。
高校是知识的汇聚地,世界上所有的知识包括人类所有的文明成果都聚集在高校中,这样高校就成了人类文明传递的主要阵地,高校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些文明成果和先进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们,让学生们了解人类文明成果,接收先进的知识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我国以为人民服务为荣,倡导以人为本、共同富裕,这些理念在高校的教育中是应该体现出来并且要重点培养学生这方面价值观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把知识、人类文明成果传授给学生后任务并没有结束。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服务于社会,换而言之就是让学生能够在社会中进行实践。一次高校教育要让学生走向社会、回归社会、融入社会,体现学生们的社会价值。在高校教育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实践是把学生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最重要的一环。
2、高校教育的定位
2.1 高校的教育定位“国际一流大学”在中国产。
目前就中国大多数高校来说普遍的一个奋斗目标是“把某某高校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大多数高校一次为主要基调,追求教育目标的综合性、整体性、国际化。在北京大学 100 年校庆时候国家领导人江泽民主席指出,中国要有几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在江泽民同志的指导下,教育部重点支持创建世界一流学校的宗旨,创建了“98” 工程”。在最初只有清华和北大被确定为建立世界一流学校的目标。随着后来高校合并潮流的兴起先后有十几所学校都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定位“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与此同时没有实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校也把奋斗目标定位“中国一流大学”、“世界知名大学”、“国内综合性大学”等。
这个阶段几乎全国所有的高校都在升格和合并。很多专科的学校在这个阶段也转化本科学校。 很多学校纷纷改名,向大、综合、整体方面发展。专科改成学院,学院改成大学,三本升为二本,与此同时校名也要凸显出一流大学的影子。这样造成了一些低水平、低层次的学校不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盲目的效仿水平比较高的学校的做法产生了一种所谓的“低位高攀”现象。这种现象凸显了当代学校的教学目的偏离的大学教育的价值。
中国高校普遍的精英教育。大学集中了世界先进的知识和人类的文明成果,大学建立的目的就是对人类文明成果、中国民族的优秀传统进行传承,为国家造就一批批优秀的社会人才。社会多层次、全方位的需求总能够在真正的一流大学那里得到满足。满足社会的需求体现的是高校的实力也是高校最原始的使命。目前,就中国的高校教育水平来说还没有真正的一所世界一流大学,但是中国一流大学也应该把精英教育最为自己的使命。但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宣扬自己是精英教育,一般的专科都打着精英教育的幌子来招生,精英教育在中国成了招生的招牌,而不是把它当做教育的重要目的和使命。 其中包括了一些 211、98” 高校。在这种大环境下,高校的学生也逐渐降低自己的目标失去自己的理想。中国高校目前真正的面目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
中国高校相似化严重。就社会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来说,高校的教育也要多样化各有各的特点。国际上的学校一般都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专门的专科学校、技术学校,第二种是一般的高等学校,第三种是研究性的高校。三种类型的学校各有各的特点,根据自身的特点投入相应的财力精力,不同的学校办学宗旨和侧重点不同,培养出来的学生各不相同,适应了社会多层次的需求。因此,各个高校的性质不同培养学生的方法和侧重点应该不同,学术的要把学术研究的深刻,专科要不技术学的精湛。目前就中国的高校而言,专科、学院、本科几乎都采用了相似的教学模式,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个性。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的合并和扩招使得各个学校追求全面、综合、整体,以至于失去了大学原有的特色。本来某些以某种学科为主的学校,例如师范学校、财经学校等都成了综合性大学。
2.2 高校社会定位
各大城市都有大学城。世界一流学校之所以一流是在于学校有一流的软件,例如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而中国高校在追求世界一流学校的过程中过多的将财力物力放在了硬件设施上,比如校区环境美化、设备先进、校区的扩大等。
1999 年以后各大高校纷纷扩招,同时为了容纳扩招的学生,各大高校纷纷扩张地盘,为了集中管理各个大学集中在一起建立了大学城。 例如江苏省大学城的占地面积为 “7 平方公里,广州省大学城的占地面积有 “3.3 平方公里。在所有的新兴的大学城里面都配置了一流的硬件设施。大学城的建立表面上解决了扩招带来的学生过多容不下问题,但实际上,大学城的建立是由政府主导,通过和房地产开发商合作建立的。开发商的介入使得大学城变得利益了。换句话说,大学城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满足商人的利益、满足高校发展三者的结合体。在扩张的过程中很多大学负债累累,拿不出资金优化大学软件方面。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如今,有人这样调侃“,大学,就是大概学学”。
中国高校渗透“中国印”。在中国高校中大部分的行政化体制有着明显的“中国印”,大学从属于政府或者教育部,很少有自己的主导权。校长的任命、招生名额、学科设置、学费标准等都需要经过政府或者教育部的许可,从这个方面来说大学是政府或教育部的附属品。在中国高校有一个带有中国特色的现象“高官热”。官员的培训从党校和行政学院慢慢转移到各大高校中,为了提高知名度各大高校疯狂的追逐各位高官。在清华、北大、人大都存在着干部培训项目,整个项目都是按照市场化来运作的。大学,总是特定政治经济环境中的大学,即便如此,大学终究不是学店,亦应拥有一种基本的独立尊严和扞卫大学品格的传统。
大学生失业。当考生通过高考的独木桥进入大学时都怀着理想和对未来美好的期盼。但是进入大学后发现高校教育质量很差,很明显的是师生比率还不如高中。此外很多教授忙着在校外搞项目,根本没有时间来教书育人,学生们交的是精英教育的学费,可是得到的教育却相差甚远。大学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毕业后没有工作的大学生越来越多,2013 年大学生就业率几乎达到了历史最低。 学校方面管理和教学的缺乏使得很多大学生四年时间是“混”过来的,没有学到应有的知识和技能,根本适应不了社会上的生活,造成大片的学生失业。
3、目前高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3.1 学生缺乏创造精神
中国的学生从小开始接受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过分注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并不能够对其灵活运用,造成学生们存在一个误区:知识吸取到脑中就是掌握了。
对知识的积累和记忆成为中国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些现象无疑对学生创造力造成了很大阻碍,死板灌输式的教育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很难自由发挥自己的思想和创造力。
3.2 学生综合素质较低
大学生活,学校很少提供实习的机会,在校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封闭的校园中造成了与社会的脱节,对社会生存的基本知识严重缺乏。当学生们走入社会后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社会生活。
3.3 学生存在厌学情绪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们每天对知识死记硬背,考试也是死知识,学生不能从学习中体会的到乐趣,久而久之就会厌烦这种死板的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4、高校教育需要推行真正的素质教育
大学生素质教育分为五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身心教育、文化教育、业务教育、创新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指的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学生具备了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道德水平更好的为社会和人民做贡献。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体现了是否愿意为了社会价值调整自我价值,是自我价值自觉服从社会价值,在完成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素质教育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学生们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身体和心理的锻炼,不仅是学生有一个强壮的身体,更要让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复旦大学投毒事件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忽视;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也是基本目的,学生上大学就是希望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只有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外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创新是在一定的知识积累基础上的,没有足够的知识很难有创新的想法。
此外,创新不仅仅需要充足的知识,知识的积累知识基础,最重要的是由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需要培养和锻炼,在大学的教育中,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必须加强创新意识和思维锻炼这一环。
总结:中国高校教育是在中国具体的国情下展开的不可避免的会带有中国的特色,就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来说,不管是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内容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是高等教育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是高等教育目前的重中之重,关系到未来中国的发展。
地方高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已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截至2012年5月22日,中国地方高校达2021所,占全国高校总数2132所的94.8%,与此同时,2011年地方高校毕业生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94.5%、95%、94%.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等...
一、我国高校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外语专业始终被当作是具有基础学科性质的专业教育,外语则一直被定位于文学学科门类中的外国语言文学类,而外语类专业肩负的使命则是教授外国语言、文学和文化等课程,培养从事翻译、教学、研究、管理...
结束语当前,我国高校发展正处在从大众化向普及化逐步过渡的进程中。伴随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不断深化所带来的高校外部生态环境的频繁变动,高校必须通过调整自身内部的生态系统结构来适应外部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用生态学原理分析高校可持续发...
构建一支目标清晰,岗位职责明确,知识、能力与素质互补,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通过整体设计、分类指导、协同推进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对于培养德优品正、业精致用、拓新笃行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形成人才培养品牌至关重要。从事教育研究的学者不仅从...
【摘要】:1985年,国家教育部颁文提倡我国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中文系应当把电影课作为重要选修课列入教学计划。近30年来,不少地方高校在本科影视教育发展期间不无遗憾地沦为第三世界。若要改变弱势现状,就必须设立影视专业,将影视课纳...
GMS全称是大湄公河次区域(GreaterMekongSubregion,简称GMS),指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五个国家。广西依靠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人文亲缘优势,于2005年正式参与GMS合作,这不但有利于彼此的政治经济,也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
一字体设计概念与范畴字体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西方传来的现代设计里,字体设计原词应该是TypefaceDesign,这是从铅字时代传承的概念,单指一套铅字的文字造型设计,发展到现在往往指一套电脑字库的文字造型设计,所以字体设计可以说...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逐步深入,尤其是孔子学院的纷纷建立,近年来意大利的汉语教学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譬如罗马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06年,第一期学员141人,到了2012年,第12期的学员已经达到397人.短短5年间,学员人数增加之快出乎预料.另外,孔子学院支持的...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财政部规定单位会计岗位属于管理岗位,这就意味着会计学专业教育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作为应用型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不能只是技能应用型人才,还要在报税、理财上独当一面。因此为该岗位培养人才时,针对用人单位规模层次不同,设置...
审计学是一门专业性、逻辑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都较强的学科。审计的过程就是排除合理怀疑的过程。是审计人员基于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生产、技术、产品、市场的了解,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入手,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提出合理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