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口腔科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优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5-21 共3157字
论文标题

  口腔科学是整个医学的一部分,是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研究牙体、牙周、口腔黏膜及颌面软、硬组织的疾病,以及这些组织的病变与全身疾病的关系,并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口腔科学与临床各学科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全身系统性疾病常常累及口腔,在口腔中均有表现,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另一方面口腔系统独特的检查、处理和研究方法,各种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虽然是一门必修课程,但在临床医学专业执业医师考试中并没有口腔科学的内容。因而,各医学院校对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纷纷压缩了口腔科学教学学时数。我校地处老少边山穷地区,培养的临床医学生60%面向基层,需要有全科医学知识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口腔科学的地位也显得尤为重要。口腔科学教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口腔内科学及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初步处理方法,掌握牙体牙髓病的急性炎症期的处理方法,便于在急诊工作中能处理常见的牙体病,或者能及时把病人转送到专科会诊处理,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因此,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相应的口腔知识,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从事疾病预防、临床实践和社区卫生保健等不同医疗领域所必须的口腔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是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我们对现有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口腔医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以下初步的改革和探索。

  1、整合口腔科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结合专业要求、认真梳理现用教材内容,重新编写教材。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材多选用的是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第七版《口腔科学》,该教材是组织口腔医学院校的教授尤其是颌面外科、口腔内科教授编写的,编写的内容、格式与口腔医学专业的教材相似,只是在教学内容上作些删减、调整。虽然在口腔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内容上还是较为丰富,系统性较强,但对口腔科学在整个临床教学体系中的教学目标和地位并不熟悉,与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口腔科学的教学实际不相符合。而且口腔科学教学学时数压缩至20学时,教材内容面广量多,共有15个章节内容,在现有的学时中很难进行课堂教学。因此,必须对口腔科学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优化教学内容。新的教学内容整合方案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过程,明确提出了教学内容的组织线索和知识框架。此外,新的教学内容整合方案还对整本教材知识点进行了重新整合,将颌面部的局部解剖内容解剖溶入到相关的疾病中,根据教学大纲和临床实际删除部份重复内容及专科性太强的内容,从而建立了新的“口腔科学”教学内容体系(见表1)。

  论文摘要

  2、改革教学方法

  2.1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其集声、光、色、动画于一体,具有媒体交互性、信息扩张性等多种特性,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容量,使得在口腔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讲深讲透知识的难点。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因此,我们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典型病例图片资料、视频录像等素材,制作了精良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加入图片、动画、视频等,使一些在教学中内容抽象的知识点,能直观化、具体化,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形成完整、系统的概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唾液腺常见疾病这一章的教学中,利用动画图示对涎石病好发与颌下腺导管进行解释。在临床上如何对疾病进行检查时链接到相关的临床操作视频,通过临床视频,使学生了解临床上双手双颌诊的检查规范。在对治疗疾病的知识点中,利用对临床手术视频链接让学生对临床上涎石取出术有更好的理解。

  2.2见习教学方法的改进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临床思维的重要阶段,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临床见习,可以巩固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但目前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医学教育规模逐步扩大,学生人数增多,从而导致临床教学资源的相对不足,典型病例较少;而且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与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病人不愿配合;再加上在口腔见习中,口腔视野较小,多数学生在见习过程中无法看到老师的操作过程。

  因此,常规的临床见习教学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口腔见习特点,要求学生在见习中对口腔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重点掌握。在设计临床见习教学时,安排学员对具体病例练习采集病史、口腔检查、讨论病例,并得出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在见习教学中引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利用口腔摄像系统、闭路电视手术转播系统、视频录像等手段进行教学。并购置了大量的口腔医学光盘,让医学生在见习课观看。此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容易组织,可让更多的资源共享、被充分利用;缺点是欠生动、易遗忘、不宜反复应用。讨论式教学法。在见习教学中,以学生学习自然组为单位,将学生分组教学,由老师提出一个或几个临床症状或体征,然后组织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分析可能是哪些疾病所致,再分别对这些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最后通过有类似临床表现,而患有不同疾病的临床实例进行分析,进一步加强医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如在口腔科见习中,教师将“牙齿疼痛”进行讨论,分析造成“牙痛”的疾病,再将相关的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若该病牙需要拔除,麻醉的神经、麻醉用药、方法、麻醉药的剂量、浓度以及拔牙的方法、步骤及拔牙创的处理、术后医嘱等内容。此方法将课本知识进行了横向联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3病例教学法的应用

  病例教学(亦称案例教学,casestud-y)是案例教学在医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首创,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以临床病例为先导,设计相关基础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挑选临床真实病例资料,包括病历、照片、X线等各项检查结果,制作多媒体课件。在理论课讲授时,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病例引导式进行启发教学,教学过程可分为课前导入病例、提出问题,就这些问题进行讲授,课后归纳等。如在讲授智齿冠周炎时,在授课前首先应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个病例资料,包括主诉、病史、临床检查、照片等,根据所给的信息,提出此病例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作出临床诊断?进一步发展会出现什么情况?又该如何处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准备,待授课时,老师在此基础上将这些问题逐一回答,也就将智齿冠周炎的基本内容-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以及治疗讲授完了,从而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智齿冠周炎的基本理论。最后,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自己对本堂授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此教学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启发学生思路,具有较好的效果,使口腔科学真正意义上融入临床医学教育体系。

  总之,针对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口腔科学的教学特点,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重组,并在教学方法上做了以上初步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时压缩的情况下,切实保证了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口腔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文书,吴学礼,伦志军.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口腔科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吉林医学,2006,27(1):68-69.
  [2]张莉,温秀杰,岳玲,等.临床医学本科生口腔实习教学[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3):265,270.
  [3]邓卫红,唐伟,于淑梅,等.临床医学专业见习内容及方法的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2007,6(7):640-642.
  [4]张古泉,王目君,王君林.医学生见习教学方法的研究[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5(4):518-519.
  [5]李芳健,王家骥,王心旺,等.病例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3):72-7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高等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