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避免公共关系学课程教与学的脱节的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5-23 共4047字
论文摘要

  我国高等院校的公共关系课程从无到有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形成了多层次、相对完整的公共关系教学体系。但对于财经类院校来说,该课程的设立及要求与教学手段、目标等具有不同特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财经类人才的需求将急剧上升,这为财经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提供了多样性的展示空间和凸显特色的现实可能。但是在人才培养中,财经类院校公共关系本科教育在其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较多雷同、复制现象,不能根据财经类院校的办学特色进行学科建设,在教学理念、培养目标、专业取向、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难以准确把握,进行特色创新。
  面对目前国内各院校公共关系课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难以规范的现状,财经类院校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因材施教”,体现该课程的综合性、实用性、技能性,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公共关系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一、财经类院校公共关系学教学中的困境

    1. 实践教学匮乏

  教学活动仍旧以课堂讲授为主,就书本学书本,不能以能力为中心进行授课,学生对公关技能的理解过于理论化。教师纵然花很长时间进行讲授,但是效果甚微,案例的讲解远不能满足学生能力提升的要求,面对现实工作,学生无从做起,难以用理论引导实际活动。课程选修学生较多,大班教学为主,因此进行小组实践课程的活动开展存在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教师大多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进行理论传授,学生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枯燥的理论使学生学习热情下降,造成书本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大多在学期结束后感叹学而无用。

  2. 教材与专业相关性弱

  公共关系学产生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20 世纪 80 年代初才传入我国。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与实践,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虽然现在相关的理论着作研究很多,但大多数公关教材内容宽泛,没有将教材和学校培养特色人才实际需要进行有机的结合,造成教材与专业脱节,加上与相关行业公共关系配套的参考资料缺乏,教师在实践教学上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学生学习中感到知识跳跃性较大,再加上由于没有社会工作经验,对书本中的行业案例难以理解。

  二、如何避免教与学的脱节,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1. 高等财经院校公共关系课程的作用及其特征

  财经类院校所培养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并不是简单意义上仅仅能够从事经济业务实际操作的人才,而是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运用经济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并善于把实际经济问题上升到理论进行分析归纳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根基、突出的分析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熟练的动手技能,应该是通才基础上的专才,是以某一专业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公共关系课程的学习应该是既树立起正确的公共关系意识,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又有很强的公共关系实际策划和操作技能。公共关系课程教育以学科体系理论知识的教育为基础,公关观念的培育为重点,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为核心,培养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能具备合作团队意识,掌握策划设计技能,能够协调公共关系的职业人才。在教学中更强调对学生公关实际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加强公共关系实务操作,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将就业中的相关技能要求体现在教学目标中,以能力为中心,围绕技能要求提高学生理论认知,按需进行理论扩展,这点是与其他课程相较最大的区别。

  2. 财经类院校公共关系课程教学目标

  如今各高校不同类别的专业学生都将公共关系课程纳入必修或选修课程。对于一般的院校而言,公关课程的学习侧重于把握公关整体的基本理论、原理及相关的实践训练,对学生的整体知识构建及掌握理论层面的深度要求较高。而对于财经类院校,其培养人才的标准和要求与其他院校不能同日而语,需要让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操作技能水平、就业能力等方面更胜一筹,方能在竞争白热化的职场上有自己的优势。因此,虽然公共关系课程在高校中已经普遍设立,但对于财经类高校,对其教学的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方式等方面还是需要有不同的取向。
  财经类院校公共关系本科专业建设的指导原则,应该体现专业化、商务化,突出实践性与创新性。专业化即结合财经专业特点,发展特色专业优势,紧密联系院校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凭借自身财经类、管理类主流学科优势,有效发挥财经类专业建设的鲜明特色。财经类院校更侧重于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培养,公共关系在现代商务组织的管理中正发挥着独特的职能,商务公共关系具有参谋咨询,形成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和沟通的功能,使组织与公众之间增进了解、信任、支持和合作,因此财经类院校公共关系商务化特点尤为突出。当然公共关系教学中还应当与时俱进,注重 21 世纪公关面临的新领域,适应时代变化,满足时代要求。
  财经类院校公共关系学教学定位应将 “培养学生的公共关系意识放在首位”。将公共关系的 “形象意识” “公众意识”“传播意识”“合作意识”,融入大学生活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过程中。其次财经类院校应努力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能让公共关系课程为此目标服务,使学生学有所得,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公共关系课程围绕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

  公共关系课程实践性较强,因此如何能根据社会所需、学生所求来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尤为重要。在前文中已经提到公共关系教学中教材不能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承担着教材的调整与增补的责任,因此师生互动的授课内容将会成为教学积累中不可或缺的素材。这就要求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智慧与心思设计教学,让学生切实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 1) 搭建双平台。即搭建课堂教学平台与课堂外社会活动平台,实践活动的开展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难以达到练习与熟知的目的,所以需要在课堂外开辟第二课堂,将理论转变为技能,之后再回归到课堂进行问题的点评与纠正。
  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在章节教学中不采用传统的理论导入、之后案例讲解的方法,而是以案例带出问题,带领学生对案例中涉及的理论产生解疑的兴趣,通过追问达到理论的理解。第二步根据章节学习重点给学生提供社会活动项目,在课堂上让学生就课堂外活动提出团队想法,进行简单的活动思路牵引。第三步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开展活动,记录活动出现的问题,加强对理论的实践领悟。第四步在下次新课授课前对学生活动进行点评,引导其正确的做法,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例如讲授公关礼仪,首先安排各团队中的礼仪代表上台来,现场进行实例的表演,如名片礼仪、问候礼仪、握手礼仪、电话礼仪表演,让学生对表演中的礼仪正确与否进行判断,之后老师进行正确的讲解与演示。其次设置一个礼仪训练项目,即在某公司开展商务会议,给学生提供场景及人员任务安排,需要公关人员在会议室门口及室内进行接待,将全班各队分成迎宾及会务两组,要求在课下进行演练并将个人的演练问题进行记录。再次,将课下的场景在下次上课时进行重演,学生互评,老师点评,最终明确正确的礼仪规范。

  ( 2) 加强团队合作。在教学中融入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公关活动不断加强沟通,在磨合中提升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合作精神的工作人员,而不是孤军奋战的职业人,因此在学校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协作的精神尤其重要。而公共关系课程较多的公关活动正是需要团队集思广益,通过头脑风暴提出创新意见,在竞争合作中高效地完成公关任务。
  在教学班级中可根据学生人数进行分队,从课堂活动到作业布置都以团队形式进行,团队没有确定的队长,因此每接受一项公关任务,都会由团队内小组成员民主选举出此项目负责人,由其进行人员调配任务分派。这样循环式负责制有效地调动了各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某项活动的主持人,同时在其他的项目中成为参与成员。循环式负责项目可以尽量做到以特长来选择项目负责人,人尽其才,发挥学生最大的特长与能力。

  ( 3) 设置情境模拟。公共关系课程教学宗旨是通过有限的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力提升最大化。如何将未来职场中的情境模拟到课堂中,需要师生互动、积极配合,现场模拟需要提前做足预备工作,而不能仓促在课堂临时开展,一是时间把握不准确,二是由于学生没有进行准备所以效果会大打折扣。情境设计需要提前将学生角色进行分配,让学生明确课堂活动中自我角色定位及时间安排,在课下做好准备,在课堂中可以随时进行教学配合。情境模拟教学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很容易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学生记忆深刻,对情境模拟中能发现个人思维与解决问题存在的不足,因此情境模拟法应当大力提倡在公共关系课程中使用。

  ( 4) 考核形式多样化。传统教学考试大多采用学期末进行终结性评定学生学习成果,学生对平时的学习不够重视,临考前进行突击复习以应付考试。公共关系教学可以在学中评,在评中促学,将平时学习作为评定的主体,而不是以一考定结果。学生每章都有公关项目任务,每项任务完成都有团队分数与个人分数,平时成绩占 70%,期末考试占 30%,让学生在学习中将每次课的任务都当作一次考核来完成,通过每项分数的累积来确定最终课程的成绩。
  考核方法的改变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可以大大避免传统考试评定不全面的失误。公共关系教学中教师的传统角色定位被颠覆,活动的中心由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学,老师从讲台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讲台下的技能引导者,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模式,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宗旨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学习知识,创新知识。
  财经类院校在经济和管理学科占有优势,如何在财经类院校公共关系课程培养中体现财经特色,并以此凝练专业特色,应是课程建设中急需考虑的问题。因此在课程结构设置、教学方法运用、老师素质培养、学生思想引导等方面都应当体现财经院校特色,围绕专业需求培育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熊源伟主编. 公共关系学[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2]何春辉主编.中外公共关系学案例[M].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3]郭德侠. 大学公共选修课的调查分析[J]. 大学教育科学,2009 ( 6) .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高等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