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中央在应对各种危机并结合中国的发展实际“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构想,目前已形成比较完整的治国决策体系。经济决定保险,经济的发展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保险的发展方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保险业将逐步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一是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保险从业人员素质提高转变。保险职业教育以高科技以高技能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保险经济发展为目的,它的有效发展是促进保险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保险职业教育与保险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相互关系
保险职业教育与保险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的发展、保险业的发展决定了保险职业教育的发展,保险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保险职业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反过来保险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将会促进或者阻碍保险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保险职业教育对保险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
保险职业教育因其发展的特殊性,与保险业的发展乃至地方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学者认为主要体现在地方性、实用性、生产性和市场性等几个方面。所谓地方性,是指保险职业教育是依靠地方保险经济发展起来的,其教育应该为当地保险业服务,为当地保险企业输送专业性人才;所谓实用性,是指保险职业教育更注重保险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保险企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所谓生产性是指保险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到保险企业顶岗实习,有一定的实践锻炼,以便能迅速的适应未来的保险从业工作;所谓市场性,是指保险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授课内容,应关注时代、市场变化,能够培养出符合保险业发展要求的学生,如在课程设置中由涉外保险、海上保险到国际保险的演变,正是体现了这一特性。如果保险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出适合保险业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那么就为保险业发展注入了其经济转型过程中所必须的人才资源,将会大大缩短保险业转型时间,反之,如果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保险人才尤其是保险中介人才队伍,保险业的发展方式转变将很难展开。
(二)保险业发展方式转变对保险职业教育的决定作用
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大形势下,保险业也加快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保险职业教育产出的人才更加要注重质量,保险人才的种类要求也要有所转变,例如以前保险职业教育中培养的大多是保险营销人才,而保险转型期将加大对保险公估人员的需求。在这个改革的潮流过程中,要求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过程中都要加快改革的步伐,尽快培养出适应保险业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反之,如果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保险业和社会发展,“产销不对路”,学生毕业没有出路,保险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二、保险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保险职业教育的办学经费不足
与综合型高等学校相比,保险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相对而言较低,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经费不足,科研经费紧张,而作为保险职业教育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实训器材等教学基础设施,存在不同程度的设备陈旧老化等现象,而且随着近几年高职高专的招生数量的增加,很多院校高职生人均设备的占有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办学条件得不到改善限制了保险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最终将阻碍保险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保险教育资源缺乏,保险职业教育发展缺乏办学特色
在保险业转型发展的今天, 我国的保险学历教育除了一些重点高校的保险系和屈指可数的保险职业院校外,至今还没有一所具有真正教育含义的保险大学 ,同时在办学过程中,很多保险高职院校在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思路、专业发展、办学特色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仍然在简单模仿普通高等院校的办学模式,如高职院校或应用型金融院校开设保险精算专业等,没有自己明确的专业目标定位,只会东施效颦,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定位,一味强调学历教育,强调形式上的学校档次提升,而忽略了办学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忽视了保险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保险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不尽合理
保险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而且发展过程中开设保险专业的院校也较少,在课程设置时往往参照本科院校或者国外学校的课程设置,一是缺少科学的规划性,往往造成教学内容的重复,造成教学资源浪费不说,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保险的学习。比如,有些学校开设海上保险、涉外保险及国际保险等课程,这就造成了教学内容的重复部分很多,不利于学生对保险知识结构的掌握。
二是缺乏前瞻性,往往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保险企业的人才需求,造成毕业生过剩,而急需人才又缺少相应的培养,比如保险公估人。
在教材建设方面,我国保险专业教材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教材种类、内容单一,市面上的保险教材主要是保险主干教材,如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保险学等,而且这类保险专业主干教材内容雷同性很高;二是教材缺乏实践性、理论性较强、晦涩难懂,我国近几年的部分高职高专保险专业教材增加了工作任务、任务描述、案例分析等内容,逐步的注重教材的实践性,但是绝大部分教材仍然理论性较强,甚至部分教材如保险资金投资管理教程、保险经济学等书籍内容高深莫测,不易理解;三是业界仅需教材匮乏等现象,例如国际保险、责任保险、保险统计、保险信息管理等行业仅需教材凤毛麟角。
(四)保险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未形成。
当前我国保险业求贤若渴与保险专业就业难并存的现象十分严重,其致命原因在于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未建立。
以黑龙江省为例,来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黑龙江省的保险企业主体种类少、数量少。目前黑龙江省的保险企业主要是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数量相对北京、上海等城市来说,相差甚远,且基本上都是分支公司。其它类型的保险企业,像保险代理公司、保险公估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等更是凤毛麟角;二是高校的保险实力较弱,黑龙江省的保险院校不仅数量少,而且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在这样的情况下,校企合作缺乏吸引力。三是校企合作意识薄弱,目前保险专业的校企合作只停留在学生实习层面上,更深层次的合作尚未有效展开。
(五)保险专业教师队伍的缺乏。
目前不仅是黑龙江乃是是全国,保险专业教师队伍都存在着严重的匮乏和不足。首先是保险专业毕业的保险专业教师缺乏。目前全国是保险专业毕业且从事保险教育的高学历保险教师严重缺乏,现在从事一线教学的绝大多数教师都不是保险专业毕业,因此很多教师在保险理论的素养方面不足。二是保险兼专职“双师”教师缺乏。在高职院校中,具有保险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同时,来自保险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具有影响力的保险领军式的专业带头人更是匮乏。
三、保险职业教育主动适应保险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对策
保险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保险职业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的同时,也给保险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主动适应保险发展方式的转变,保险职业教育的地位将会更加突出。
(一)转变保险职业教育发展理念。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转变保险职业教育发展理念,主动适应保险保险业发展方式,不仅有助于保险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有利于保险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转变保险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笔者认为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转变保险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提出更适合保险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保险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再拘泥于简单的模仿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和办学思路,应该借鉴国际保险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立足于国内保险业发展的需要,办特色保险职业教育。比如,笔者认为,综合性的大学的保险专业如清华大学等院校,就应该培养具有保险前言理论水平和具有国际保险知识的专业人才,而像哈尔滨金融学院这样的保险专业,应该以培养具有理财、投资等应用型的保险人才为主。二是拓宽保险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的筹资渠道。以往保险职业教育的办学经费一般都是政府拨付,“等、靠、要”成了我们的潜意识的行为,市场经济下,我们应该转变这种思想意识,应该多方筹措资金。保险职业教育院校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保险职业院校可以为保险企业代培保险人员,收益双方共享。
(二)优化保险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
保险课程设置应该考虑保险行业的发展需要以及保险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设立,同时应考虑课程之间交叉性,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性。比如,国外的保险公司主要是产品开发和设计,它的保险产品的销售和保险标的的评估以及出现理赔等事项一般都是由保险中介人在做。中国保险业要与国际接轨,转变发展方式,势必会改变目前大而全的发展方式。中国南方的部分城市,保险中介行业已如雨后春笋般逐渐建立起来。因此,为适应这种转变,那么我们可以在必修课里面增加保险中介尤其是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的相关课程,在选修课里面可以增加些保险医学、汽车原理的相关课程,以应对这种转变。
在教材建设方面,相关部门应集合行业和教育界的保险人才,积极开发和编写出一批行业急需的、高质量的保险专业教材,如责任保险、国际保险等;同时,应编写出适应保险业发展需要的,教学与实务两用,教材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的教材。笔者认为,教材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一定要建立起教材的评价机制。
(三)坚持校企合作、定岗实习的合作机制。
目前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综合国内外发展经验,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企业为主,目前在黑龙江省没有;二是企业买单,在学校内建实训中心,这种发展方式在南方的很多职业院校已经开展开来;三是校企合作,目前这种方式在黑龙江省比较多见,但是多停留在初级阶段,如何深化这种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是未来保险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比如,有人提议在教学实践中,可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增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 邱学明,朱艳,洪静 . 高职教育如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J].
(四)培养高素质的“双师”保险专业教师队伍
如何提高保险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呢?笔者认为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将保险专业教师分批次的送往国内各着名学府或者派出国学习保险专业领域的前端知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前瞻性;二是让高校教师到保险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如可以安排教师在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参观甚至到保险企业定岗实习等等,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三是聘请或者培养具有一定保险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及专业后备人。
(五)加快保险教学改革的步伐。
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保险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案例教学、PBL教学等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形成教学互动的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谌海超 . 发展我国保险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J]. 当代教育论坛,2008(2):114
[2] 邱学明,朱艳,洪静 . 高职教育如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J]. 高职研究,2013(4):189
[3] 田立伟,陈刚,闫英战 . 职业教育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J]. 科技信息,2012(32)
[4] 武毅英,叶爱珍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D].2011 首都教育论坛学校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1
1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1应用型本科的内涵及特征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应用型本科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以适应社...
随着陕西航空类职业院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推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正在迅速发展。不过,目前陕西航空类职业院校航空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在强调技能及应用性的同时,存在设计比较理想化,与国家职业资格素质要求联系不够紧密等不足,如何将陕...
兽医病毒学课程是兽医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必修课,它全面介绍了病毒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技术,其内容涉及到了基础兽医学、兽医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等学科的知识领域。近年来,新发、突发、死灰复燃的病毒性传染病不断出现,病毒学及其相关...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和活动规律的科学。该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阐明人体和动物体各种功能活动发生机制及影响这些活动的各种内外环境因素,从而认识机体功能活动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活动规律。其实验教学是针对课程中大量较难...
1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1应用型本科的内涵及特征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应用型本科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以适应社...
2003年,伊犁师范学院法经系(现为法政学院)设立法学专业。遵照1997年教育部将中国法制史核定为全国法学学科本科学生必修的14门核心课程之一的规定,2004年3月至7月(18周),学院给2003级(一年级)法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了中国法制史课程(必修)。2003年,学院有了...
食品产业已连续多年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不过我国与发达国家的食品产业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尤其在产品创新和高附加值方面差距更大。为了缩小差距,有必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食品学科人才的培养,而生物统计...
引言网络工程专业是近几年新开设的一个专业,为适应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广泛需要,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各种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组网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具备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开发能力,使其能在计算...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学生学习特点的变化,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管理类本科专业在实验教学上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学者们针对这些新问题从不同角度做了有益的探讨,但从实验课程体系角度展开讨论的并不多见。突破以实验资源、师资为依据的传统实验课程...
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与高等教育和国家、市场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在中世纪,大学由教会举办,受教会约束,大学的目标是培养牧师,大学的知识是教义和古典语言文学。18世纪后,随着欧洲启蒙思想和科学知识的迅速传播,古典课程地位开始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