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商务管理论文 >

影响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发展的因素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5-18 共620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国际文化贸易竞争力提升探究 
【第一章】国内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探析导论 
【第二章】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综述 
【第三章】中国文化贸易的现状 
【第四章】我国文化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第五章】影响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发展的因素 
【第六章】增强我国文化贸易竞争力的措施 
【结语/参考文献】中国文化贸易实力强化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5 章 影响我国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因素

  文化贸易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状况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能力和国际影响力。通过第 4 章的分析,得出结论是相比世界其他主要国家,我国文化贸易竞争力较弱,想要提升我国文化贸易竞争力,需要重点研究影响竞争力提升的因素,以便提供相应政策建议。

  竞争优势是能够区分层次的,依靠低成本形成的竞争优势是低层次竞争优势,通过产品差异形成的竞争优势是高层次的竞争优势。其中,高层次竞争优势对于文化贸易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高层次的竞争优势需要国家具有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这些就取决于六大基本要素: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战略与竞争状态、政府行为、历史机遇。

  5.1 生产要素

    5.1.1 初级生产要素

  (1)自然资源

  我国拥有 5000 年文明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数量位居世界前列。有天然风景四川九寨沟、长江三峡、路南石林、桂林山水、湖南张家界、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等,人文与自然并重的五岳山川、西湖、万里长城、布达拉宫、苏州园林、西安兵马俑、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等,引得历代游览者诗情大发,留下千古名句,如今这些文化资源更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成为中国的独特名片。

  (2)人文资源

  我国拥有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诸子百家、孙子兵法、唐诗宋词元散曲和明清小说,书法、国画、戏曲、刺绣、剪纸、瓷器、皮影戏独具一格,还有武术、古典舞、杂技、秧歌、腰鼓等表演艺术。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56 个民族拥有 56 种文化,异彩纷呈。

  丰富的文化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我国文化产业,尤其是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5.1.2 高级生产要素

  (1)文化机构与设施

  根据文化生产要素分析,文化机构与文化设施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我国不断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资,提高了国内的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提高了文化服务能力。

  2009 年开始我国对国有文化机构进行整合和体制改革,产业结构开始优化,因此文化机构数量有所减少,下文柱状图更直观地对文化机构数量变化做了展示:

  截止到 2014 年,我国共有 20 个海外文化中心,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去年,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超过 1000 场,直接受众逾 200 万人次。其中,“欢乐春节”活动在 112 个国家和地区的 321 个城市,共举办 570 多项大型活动,成为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2)人力资源

  到本世纪中叶,预计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加上科技产业人员,总数将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丰富多彩的创造性智力活动将成为人们的普遍性活动,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是为数不多的朝阳行业。

  文化产品因为凝结人类的创造性智慧而富有价值,制作文化产品的人力资源的素质是决定性要素。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能够反映该产业是否繁荣,是否有足够的人才基数。从进入 2000 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课余学习艺术特长,各级学校也加大了艺术类招生名额,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培养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具体人数情况如下:

  我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总体呈稳定增长趋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比例和质量上的不足。

  (3)资本投入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不断增多。投资额从 2003 年的 425.8亿元增长到 2013 年 5225.5 亿元,新建和扩建、改造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多,投资范围日益丰富。有电影院、各种博物馆、展会场所、游乐园、艺术园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2013 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 年全国文化事业费530.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38.99元,比上年增加3.53元,增长 10%;全国文物事业费 237.86 亿元,比上年增加 48.80 亿元,增长 25.8%①。

  我国城镇地区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见下表:

  (4)科技水平

  影响科技进步的首要因素是科研资金投入。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下,所有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在科学技术文化方面进行指数般增长的资金投入,平均占 GDP 的 3%,总额巨大。

  目前全球投资在科研和文化发展的经费,每年超过 4000 亿美元。大型跨国文化集团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 10%到 15%.这种高比例的投资情况大大推动了文化领域的推陈出新,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层出不穷,有力地推动了文化贸易的发展。

  由于多方面原因,过去我国长期在科学技术方面投入不够,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平台建设不够完善,从而出现了产业发展不均衡,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局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已大量采用信息技术对文化产业进行改造。优化文化产品的物质载体,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使得我国的文化货物贸易占据世界重要组成部分。

  5.2 需求条件

  国内需求决定了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如果国内需求狭小,那么产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局限。另外,国内需求的方向和层次影响本国该产业的变革和发展趋势,决定着是否有创新的动力和力求完美的质量标准。

  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相互推动,客户有需求是市场产生的重要条件,需求是否旺盛直接影响一个产业的进步和创新。客户需求旺盛,就会有利润增长,产业中就会有新的竞争者加入,竞争加剧,各市场主体就会不断创新,优化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带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2013 年,我国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占各自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 8.1%、6.5%、6.6%、和 5.5%.而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占总消费额的 30%以上。我国还需加大对文化需求的培养和满足,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民素养和文化国际竞争力。

  5.2.1 潜在需求规模

  中国人口数量最多,市场潜力巨大,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海量的需求。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若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达到规模效应,就会在国际上拥有竞争优势,为走出去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60 年代出生的人更多的是通过电视节目来满足精神生活,文化消费比较被动;80 后、90 后则倾向于通过电脑网络、智能手机进行各种消费,是一种更加主动、更加个性化的消费模式。70 后学习能力较强,也开始了新型消费方式。

  有研究表明:人均国民收入在 3000-5000 美元时,居民消费中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各占半边天;人均国民收入超过 5000 美元时,居民消费当中的文化消费大幅上涨。

  数据显示:2014 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 44860 元人民币,折合美元为 7476 美元,这说明我国的居民消费已进入文化消费高速增长时期,潜在需求规模很大。

  5.2.2 需求结构

  按照马斯洛的理论,需求可以分为五层,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第四层次向第五层次过渡的过程中还有两种需求,就是求知需求和审美需求。只有满足上一层次的需求后,人们的需求才会升华。

  例如,只有当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才会追求知识和美,这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类为了种群的繁衍而进行的最经济的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大幅度提升,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如下图),居民整体生活水平有很大改善。当下,人们不再只追求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加大对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消费,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根据这十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逐年增长,文化消费占比不断提高。2003 年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有所回落主要是受当年 SARS 影响,2008 年比重回落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导致收入增长乏力所致。

  伴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文化消费加大,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差距有所缩小,但差距依然很大。2013 年城市人均文化消费支出 1141 元,是农村居民的 6.23倍,较 2002 年的 8.87 倍有所缩小,但却远大于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比(3.09:1)和消费支出比(平均约为 2.88:1)。可见,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市场有待挖掘,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观念有待提升。

  决定企业盈利能力的首要因素是产品的吸引力,而产品的吸引力取决于市场需求,因此企业要进行投资、生产之前,必须进行市场需求调研。国内需求和国际需求重合的部分越多,越有利于产品出口,越有利于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5.3 相关及支持产业

  文化贸易产业的竞争力不仅受到自身产品的影响,还要受到相关产业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相关产业主要有旅游业和传媒业等,相关技术主要有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

  5.3.1 信息技术产业

  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超乎想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带给各行各业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互联网+”“大数据时代”“O2O”“工业 4.0”“3D 打印”等模式模式层出不穷,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交流平台,还创造了新的消费方式和支付方式,带动了大批产业的发展(动漫、电影、旅行、电视节目、物流、网络购物、海外代购、阅读媒介、专车服务、团购活动、在线理财、众筹创业等)。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呈现指数增长,2013 年我国上网人口已经达到全国总人口的一半。而这个数字在 2007 年是 2.1 亿人,平均年增长率超过 20%.随着移动终端智能服务的推广,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务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操作,比如收发邮件购物、支付价款、预定餐馆、呼叫出租车、地图导航、购买火车票飞机票、看电子书,甚至还有了社区 APP,大家用智能手机共享社区资源,手机下单,商家上门洗车、送菜入户、到家里提供美容服务、退休老人兼职保姆等。这些功能使大家的生活更加便捷,也增加了文化消费的数量,于是,很多企业开始研发并推广手机应用 APP,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带动了传统产业发展。

  5.3.2 旅游产业

  旅游消费直接投向是餐饮、住宿、交通、游玩、购物、娱乐等产业,间接影响的有金融、保险、广告、通讯、农业、房地产、环保、印刷等产业。我国近十年国际旅游收入见下图:

  据有关研究测算,在中国旅游收入每增加 1 元,可带动第三产业相应增加 10.7元,旅游外汇收入每增加 1 美元,利用外资额则相应增加 5.9 美元①。

  游业的发展对经济的贡献率越发重要,我国今年开始试行周末两天半小假期和强制带薪休假,目的就是让旅游消费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支点。

  我国出国旅游人数和外地游客逐年增加,旅游收入也翻倍增长。新世纪初,我国的国际旅游收入是 170 亿美元,2014 年的这个数字是 56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16%.

  2015 年,全国旅游业产值可达 2 万亿元左右,约占 GDP 的 4.8%,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可达 1 个百分点;中外旅游交流人数达到 2 亿多人次,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花费达 1000 亿美元,相当于减少我国国际贸易顺差 1000 亿美元②。在这里,旅游业发挥了平衡国际贸易收支作用,还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直接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可以说发展旅游业是“一业起百业兴”.

  5.4 企业战略与同业竞争状态

  在文化产业的国际贸易过程中,企业是贸易的实施主体,而在竞争过程中,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和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还有企业自身情况都是不断变化的。文化贸易企业要想在变动的内外环境中,克服重重险阻、实现竞争力排名提高,就要根据环境进行变革,通过改进管理结构,战略与竞争策略,将公司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联动。

  5.4.1 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战略、财务战略、营销方式等,关键是是够具有适应性,即战略是否能够随着企业自身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我国的文化企业很大部分是国营企业改制之后的,长期缺少战略意识,战略定位不够明确,营销方式落后。随着我国加入 WTO,放开文化市场,大量跨国文化企业进军我国,我国的文化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具有一席之地,必须把握好引进国外投资(FDI)和自主创新的结合点,利用 FDI 的技术外溢为企业带来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帮助企业尽快成长。

  5.4.2 同业竞争状态

  同业竞争也是影响文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由于我国引进了许多外资公司,国外公司的竞争将会极大的影响国内的文化产业发展和出口竞争力。国内企业研究本国文化产业市场处于怎样的竞争状态、是垄断居多还是自由竞争居多,然后运用 SWOT 和 PEST 分析自身处于什么竞争地位,具有哪些优势和劣势,面临什么威胁和机遇。

  同业竞争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提高效率、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利于行业的发展与繁荣。

  5.5 政府行为

  文化贸易因为具有意识形态等特点,使得政府格外重视文化贸易的发展。政府行为在这里不再是辅助因素,它在政策、立法、财税、外交、观念等方面对本国文化贸易的巨大影响力使其处在了关键位置。

  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发展在各个国家受到不同的政府支持。美国政府致力于通过外交,让其他国家放开文化市场,方便好莱坞电影公司进入,顺便传播了美国文化,美国政府和好莱坞基一直保持政企合作、互利互惠的关系。美国文化的强势,引起以法国为首的欧美国家的抵抗,欧洲不想被美国文化同化,想要保持其文化传统和特色,在世界文化市场占有半边天,因此,欧洲的文化产业同盟不断地通过 GATS、TRIPS等贸易协定谈判来阻挡美国电影业的进攻,保护国内市场。

  法国历届政府每年拨几十亿法郎兴建文化设施,法国的出版业成为法国第一文化产业;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其上任之际(1997 年)就首先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担任首席组长,目标是将英国从衰落的“世界工厂”变成现代的“世界创意中心”.

  日本则把动画片出口作为重要内容,更是投入巨大使之培养成独立的产业,动漫业成为日本第一大产业。韩国提出了“文化立国”和“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战略口号。以上国家各自通过强有力的政府政策与财政扶持,力图使文化产业成为国内的经济支柱,让文化贸易成为传播本国文化,增强国际地位的有力手段,值得我国借鉴学习。

  5.6 历史机遇

  我国文化贸易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首先,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发展文化产业和重点企业,丰富民众文化生活,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实现经济复苏和产业结构升级。第二,全球仍未走出经济危机,一般商品贸易量增长乏力,但各国民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量明显上升,给各国的文化贸易提供了有前景的市场,国家间也越发重视加大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活动。

  这给我国文化产品贸易和文化服务贸易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文化贸易,尤其是跨境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在实现外汇收入的同时,避免产生贸易摩擦。

  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地位的上升要求我们的国际形象和文化影响力也相应提升。实现文化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提升,主要就是通过发展文化贸易。提升我国的文化贸易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已经写入国家战略,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们能够实现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5.7 小 结

  我国初级生产要素丰富,具有低成本优势,但是高端人要素尤其是人才资源要素和科教资源比较稀缺,不利于文化产品的研发和创新;需求方面,我国居民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进入蓬勃发展期,对文化贸易是利好消息;国内企业自身方面,国企的管理结构和战略方式有待提高,私营企业普遍以国际第一的企业为学习标杆,组织结构和战略结构逐步实现国际化;相关产业方面,“互联网+”“大数据浪潮”“O2O”的兴起,为文化领域的创新与推广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

  对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发展来说,这是机会大于阻碍的绝佳时期,如果我们能够统筹安排这些要素,形成互相支撑的自激励机制,就会有效地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和文化贸易的均衡发展。这六大要素相互作用关系如下图: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商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