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始终把团结培养党外代表人士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方面,作为党治国理政的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择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素质和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已经发展成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近年来,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随着党外代表人士差异化需求的出现与突显,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现行的教育培训机制暴露出诸多弊端。
一、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一) 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教育培训模式老套、固化,长年不变。采取的方式多为年初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安排逐一完成培训班次或辅导讲座,基本都是延续以往的班次和模式,只是根据当前的形势略有调整。二是缺乏前期的调查研究,不了解受训学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忽视参训学员自身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在培训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方式方法的使用、培训目标的设置等针对性不强。三是学员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无法调动学员的兴趣爱好,不能激发他们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失去了教育培训应该达到的实效性。因此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需求分析机制显得尤其重要。
( 二) 培训质量水平与创新能力欠缺。一是理论教学比例过重,实践锻炼、技能性、操作性的授课内容偏少,培训内容设置区别不大,具有重复性。二是培训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主要采用集中轮训、辅导讲座、报告会等培训形式,理论灌输与实践锻炼相脱节。三是学员对教学的参与度低,使得培训者与受训者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与交流,导致党外代表人士在培训过程中思维僵化、依赖性强,难以达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目的。四是社会主义学院的主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体现不充分。
学院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科研创新能力欠缺,办学条件亟需改善,培训质量有待提高。五是党校和高等院校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载体,尚未得到有效重视,未发挥其应有效用。基于以上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就是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与创新机制。
( 三) 培训与选拔任用存在脱节。一是学员在培训的过程中,缺乏参训情况和考核结果的登记管理。二是由于培训的综合评价体系不完善,无法为学员今后提拔使用提供重要依据,就会大大降低了学员对于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培训效果。三是拟推荐使用的党外代表人士的任前培训不受重视。由于长期以来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远不如干部教育培训的影响力和重视程度,没有形成制度化、常态化,所以党外代表人士主动自觉参加主体班次培训的意识淡薄,难以受到制度约束。所以,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难题,有待培训考评激励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 四) 培训效果跟踪反馈不及时。一是目前采用的培训效果评估办法不规范,分类不科学,没有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细化,包括培训项目、课程设置、师资水平、教学管理等项目。二是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估工作开展不及时,没有贯穿于培训的全过程,包括参训前、参训中和参训后。因为不同阶段的评估结果,可以及时有效地为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依托。三是对于培训效果跟踪反馈结果的有效性和真实性难以分辨,有些学员出于客观原因,对于结果没有给出真实的反馈信息,这样对于改进教学工作失去有利的依据。四是培训机构忽视对培训效果跟踪反馈结果进行分析,不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反倒置之不理、不予重视。为此,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有待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效果评估机制。
( 五) 培训与成果转化衔接不当。一方面学员在培训过程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以及态度的提升,无法将所学技能及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弱化了理论到实践的成果转化; 另一方面,学员不能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利用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挖掘和研究出更多服务社会的优秀提案和重点课题,积极建言献策,推动科研创新,提高科研咨政、科研促政水平。显然,现有的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机制是无法做到和实现上述目标和要求的。因此,建立健全培训成果转化机制同样不可或缺。
二、完善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机制的对策
( 一) 建立培训需求分析机制
第一,明确需求分析的必要性。科学合理的培训需求分析是实现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有效性的前提。培训需求分析是指,组织在从事培训活动之前,应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组织及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从而确定培训必要性及培训内容的过程。培训需求分析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有效地实施培训的前提,是使培训工作准确有效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准确把握党外代表人士的培训意愿和需求,确保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其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健全培训需求分析机制。
第二,树立需求分析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培训原则,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全新的需求分析理念,视为制定、实施和改进培训计划的重要依据。从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培训规律来看,党外代表人士的培训需求和意愿是一个多层次、宽视角的需求体系,至少要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即政治需求、个人需求和岗位需求。一是政治需求,是指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求。坚持政治培训为主,是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必然要求。通过政治教育,不断夯实党外代表人士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二是个人需求。党外代表人士的个人需求是提升代表性,这是由他们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决定的。党外代表人士要始终具备鲜明的代表性,要通过教育培训,不断完善自身的政治性、专业性、群众性,切实增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影响力和认同度。三是岗位需求,即着眼于岗位职能需求,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岗位锻炼,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岗位的社会实践历练,增强履职能力。
第三,建立专业的需求分析体系。一是组建专业的需求分析队伍。二是采用有效的调查分析方法。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要根据调查分析的目的、对象、环节等因素,选取有效的方法。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需求分析报告。三是保障充足的需求分析投入。四是强化需求分析成果的转化。需求分析的目的在于运用,其成果更是确定培训目标和制定培训计划的前提。要强化运用需求分析成果综合研究和制定教育培训整体规划,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需求。
( 二) 完善教学改革与创新机制
第一,完善培训内容。教育培训内容的设计取决于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要根据党外代表人士的个性特点和成长规律,以及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目标任务,完善培训内容。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要坚持“一个主题、五个方面”的教学布局,即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以基础理论、政治素养、统战政策、法律知识、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确保党外代表人士理论水平有新进步,政策水平有新收获,工作水平有新提高。一是坚持以政治理论培训为主,把增强政治共识作为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强化理论教育、共识教育、传统教育。通过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增进思想共识,提高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认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认同。二是注重能力素质培养。要将能力素质培养充实到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内容中,针对党外代表人士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类别的培训内容和课程,形成具有统战特色的优势学科,提升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党外代表人士在各自领域的代表性。三是加强实践锻炼。实践锻炼是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根据培训需要,选派党外代表人士到艰苦环境磨练和多岗位锻炼,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党外代表人士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到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考察调研,参与社会服务,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针对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特点和履职经历,选派到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岗位挂职锻炼、交流任职,在实践锻炼中提高履职能力。
第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要根据自身特点,采用专题研讨、短期培训、小班教学等分类别、分层次的培训模式,实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现行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式、视听法、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和网络教学法。具体操作上,要按照培训内容、培训对象的不同,选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求获得最佳的培训效果。
陈云的干部培养思想丰富了党的建设学说, 并成为党的干部工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主要从实践锻炼、学习提高、群众路线和梯队结构等几个方面, 对陈云的干部培养思想进行分析和研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向全国人民描绘了一幅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也向铁路企业吹响了打好深化改革攻坚战的集合号。铁路企业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没有思想政治能力、动员组织能力、驾驭复杂矛盾能力,就难以引领好改革方向、凝聚起改革力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