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

完善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机制的对策(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0-21 共6333字
  第三,提升师资队伍水平。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定期安排专职教师参加进修学习,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研讨活动,及时把握理论研究的前沿知识和最新成果。坚持公开选拔、择优聘用的原则,建立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积极引进优秀教师,精心选聘兼职教师。从多个渠道选聘知名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和民主党派领导同志作为兼职教师。积极挖掘和储备一批新的有影响力的教师资源,建立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师资库,实现教师资源共享和动态管理。推进建立教师竞争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办法。

  第四,推进社会主义学院建设。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作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用,建立更适应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规律和特点,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说服力的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在提升软件建设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党外代表人士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

  ( 三) 健全培训考评激励机制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导致行为。在人的若干需要中,总有一种最重要的需要起主导作用,叫主导需要。在若干动机中,总有一种动机强度最大,叫做优势动机。主导需要产生的优势动机是人们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通过了解学员所处的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去满足党外代表人士的需求,从而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自觉地参加培训。

  第一,完善综合评价体系。要建立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综合评价体系,对参训学员进行客观、科学、准确、全面的评估。完善培训登记管理制度,把参训情况和考核结果记入学员管理信息库,纳入综合评价体系,严格执行综合评价标准和奖惩办法,将表现良好、成绩优异和混水摸鱼的学员区别对待,培养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学习风气。学员综合评价系统要及时更新,确保信息记录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构建长效的考核评估机制,为今后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党外代表人士提供重要依据。

  第二,建立任前培训制度。着眼于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任用,建立任前培训制度,完善考评激励机制。拟推荐使用的党外代表人士,要按有关规定参加任前培训,未在使用前参加培训的,须在一年内补训,否则不予提拔和任用,切实做到“先培训,后上岗; 先培训,后提拔”。要把培训和使用真正结合起来,将培训期间的学习成绩和鉴定作为考核、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使培训考核评估纳入制度化建设的轨道。同时,还要将参加教育培训作为党外代表人士的义务规定下来,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 四) 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

  第一,明确培训效果评估层次。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目的在于通过有效评估及时调整培训项目、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师资水平和教学管理,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美国大学教授柯克帕特里克提出的柯氏培训效果评估模式,认为评估培训效果划分为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四个层次。根据上述评估模式可以得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效果评估的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评估主要观察党外代表人士对教育培训整体的满意度; 第二个层面评估侧重于检查党外代表人士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第三个层面评估着眼于了解党外代表人士培训后履职能力的提高; 第四个层面评估倾向于衡量学员所在单位和部门工作效率的改善。

  第二,细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评估指标设计要体现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特点,通过明确五个方面的信息进行设计: 一是培训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是否能真正满足培训需求。二是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影响培训目标的实现。三是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是否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四是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学员接受培训内容,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五是办学条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事宜。

  第三,完善培训效果评估方法。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情况选取适应的评估手段和方法。调查问卷是最主要、最常用的评估方法。不同形式的调查问卷会产生不同的评估结果,获得不一样的反馈信息。除此之外,还有结构化访谈和集体讨论。结构化访谈是按照设计好的访谈问题和提问顺序对参训学员和教师进行提问。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足够的信息。集体讨论是指将参训学员、教师、教务人员等集中到一起畅所欲言,共同参与讨论座谈。这种方法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培训评估的参与性,得出的结果也比任何方法都更具综合性和广泛性。

  第四,健全培训效果评估体系。要在培训的各个阶段定期开展培训效果评估工作。注重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的衔接和相互联系,培训前评估,是最重要的培训评估过程,目的是确定培训需求,有助于保证教育培训地顺利开展,提高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对培训中的某个阶段进行评估,能够检验培训的既定目标和要求是否达成,从而及时对培训进行调整; 培训后评估,是第二重要的评估过程,分为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内部评估与培训本身有直接关系,考虑的是培训课程本身的有效性,而外部评估考察的是学员在培训中学到了什么。总之,不同阶段的培训评估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有助于及时有效地为提高和改进教育培训质量和水平提供依据。

  ( 五) 建立培训成果转化机制

  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目的就是使党外代表人士通过教育培训,把成果转化为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的实效,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在处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中的政治参与作用、在优化决策中的咨政建言作用、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第一,党外代表人士通过教育培训,进一步坚定政治共识,增进共识,并把这种共识转化为内在的坚定信念和外在的自觉行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在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在大风大浪中立场坚定,同中国共产党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共同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第二,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必须坚持育用结合,做到“学什么用什么”。通过将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推动培训成果转化为岗位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党外代表人士经过系统的教育培训,铺台阶、搭舞台,更新观念、提高能力,使其成为专业上有造诣、本领域业绩突出,贡献较大的有用人才,进一步发挥党外代表人士在各自岗位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提升个体作用基础上形成规模效益、提高整体效能、发挥集合优势,凝聚起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三,党外代表人士将教育培训所学与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重大命题结合起来,利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积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考察调研,研究和撰写出更多服务社会的优秀提案和重点课题,积极建言献策,进一步推动教育培训成果向参政议政、咨政建言转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外代表人士在反映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诉求、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民主监督、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曼.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13-115.
  [2] 雷蒙德·A·诺伊. 雇员培训与开发[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67.
  [3] 莱斯得·瑞. 培训效果评估[M]. 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131-13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人力资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