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广播电视论文 >

《龙腾四海》财经纪录片海外拍摄的历史意义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4-08-19 共6497字
论文标题

  全球金融危机,一直是这几年全球经济的焦点,伴随危机的,是中国的崛起,中国企业的版图开始涉及海外,"中国式并购"给世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广东电视台海外中心·国际频道策划制作了6集电视系列片《龙腾四海》, 关注在大时代浪潮下中国企业如何走向世界,并以走向世界的企业、企业家的命运变迁,来折射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巨变.此系列片通过口述式、以人叙事的形式,在大时代背景下通过大量"走出去"的亲历者讲述中国企业不为人知的海外故事,并以现在进行时的手法表现当今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真实状况.摄制组先后赴美国、澳大利亚、欧洲、韩国等地实地采访拍摄,不仅记录中国企业家、中国员工在国外的状况,更倾听了外国员工、外国企业以及外国的经济学家对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真实看法.通过海外拍摄的历程,我们不仅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有了直观的感受,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海外拍摄经验,现在《龙腾四海》节目已经制作完成,回顾全程,探讨财经纪录片跨国拍摄的历史价值所在,是本文的目的.

  前期策划:全球化视角,大视野的理念

  自从现代工业社会形成以来,每一个大的经济周期往往都伴随着一次比较普遍的企业兼并浪潮.而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具备了"走出去"的基本条件,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更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大变局机会,中外企业的博弈愈发激烈,中国如何与世界和谐共赢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面对这样一个大题材,既是纪录片人难得的一次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已经有不少同行早把目光聚焦于此,《跨国风云》《跨国并购》《大国重器》《公司的力量》都是此类高端作品.作为后来者,特别是对于省级台的摄制团队来说,怎么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啃下这块硬骨头,做出自己的特点呢?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不做好策划,后果是不可设想的.为此,摄制组的成员在拍摄该项目之前就形成共识,这个系列片不是局限于广东、局限于中国的,放眼全球的项目,而是一定要把中国的故事放在全球化浪潮的大时代背景下去讲述,通过与西方历史上成功"走出去"经验的比较,纪录中国与欧美企业的博弈中那些精彩的故事,否则就失去了此片拍摄的意义.

  同时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试图表达中国走向世界并不意味着政治上的威胁,而是给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和资本,有望促进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但是概念化的战略也需要具象的表达,经过讨论,我们形成了6集的纲要,分别是:出海之梦;变局之探;突围之路;品牌之道;文化融合;全球共赢.我们的宣传语是:海外并购是一场战争,也是一段姻缘,既需要勇敢的冲锋陷阵,更需要冷静的缓冲思考.面对的陌生的环境、怀疑的目光,他们能否站稳脚跟,开启中西商业文明融合的大门?

  在前期策划中,明确拍摄的主要内容和制作方向,对整个团队至关重要,让我们不仅确定了指导思想,更做好了跨国拍摄的各种准备,对开展前期联系和资源开拓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与全球知名的商学院、学者合作,培养编导的专业知识,拓展项目的影响力成为了最好的选择.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个专业的领域,如果没有专业的知识及相关顾问做指导,贸然行动,必然无法达到预期.为了拓展项目的影响力,少走弯路,我们把专家目标定位于在全国甚至全球都有影响力的商学院和相关的学者,长江商学院创院院长项兵、复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院长徐信忠、北京产权交易所总裁熊焰、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王巍、财经作家吴晓波等一批知名专家的精彩点评都被我们收入囊中.在专家指导下接近主题、提炼主题、组织素材,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为我们后来实地的拍摄,做了很好的战前准备.在后期文稿创作和成片中,这些专家成为了该系列片中的亮点.采访中,中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王巍说:比如你要去娶人家女儿,你不能跟人说,我娶你女儿是因为我们家传宗接代,我儿子喜欢你你就娶人家,那没有一个女人跟你,所以你也首先考虑人家跟你家过有什么前程,你能怎么去照顾人,让人发展得更好,这才是娶亲的心态.

  还有北京产权交易所总裁、《中国流》作者熊焰:欧美这一轮的金融危机,我开玩笑说,人家那是大学生在跑步过程中摔的跟头,我们相当多的企业还是小学生,我们这个时候如果去讥笑人家,说你看他也摔了,还不如我们,大概这就错了,并购实际上是一种学习的行为,是一种融入式的学习行为,因为你站在外边,你永远不知道他内部怎么运行的.

  通过这些片中的同期声,让原本很生硬的、专业的经济节目,可以很浅易,让普通的观众都能接受.特别是中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王巍以跨国婚姻的关系去比喻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心态,强调不能搞"一夜情",可谓比喻生动搞笑.

  "世界表达":精选"故事企业",讲好"中国元素"

  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过程正在加速,虽然我们强调"和平崛起",但海外感受到的还是不安和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治风险仍然是他们的主要考虑,在这种时代的背景下,用何种方式去叙述中国企业"走出去"让我们首先纠结,作为一名中国的电视人,我们仍然记得当初BBC拍摄的《中国人来了》带来的影响是多么的糟糕,所以在与外部世界的不断磨合中寻找普世性的共同价值观,找到最终可以接受的事实和观点,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在这样的前提下,寻找怎样的企业,成为了重中之重.

  我们一开始选取的企业过于理想化,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开始碰了很多钉子,不少企业以这样那样的借口去推卸采访和拍摄.我们经过反思,认为这既有平台的问题,也走了其他类似系列片的老路.

  这些非常知名的企业已经接受了上下内外不计其数的媒体的采访,对媒体已经麻木了.我们在意识到这一点后,决定因地制宜,结合自己的策划内容,分门别类筛选相关企业,项目的定位也进行了微调,不再局限于已经"走出去"的企业,正在"走出去"或想"走出去"的企业成为我们争取的对象,拓展了选材的范围.广东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首先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们正好在澳大利亚收购了相关的企业,还没最后签约,也需要电视媒体去记录这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双方一拍即合.随后,中航工业集团也被我们的方案所吸引,他们收购了奥地利的一家航空制造企业,已经派驻了相关的人员,正好我们可以去记录他们在外国的日子.就这样,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互联网企业等一批"走出去"或正在"走出去"的企业相继成为采拍对象.我们不但记录了广东广晟公司、中航工业集团等企业的海外并购的进程,网易创始人丁磊、南航董事长司献民、匹克董事长许景南、创维总裁杨东文、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等一批企业的领军人物也接受了我们的采访.通过这些"走出去"的战略决策者和亲历者的讲述,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并不是空泛之言,而是实实在在影响到了我们每一个人.匹克集团董事长许景南在谈到在A股上市能为他带来100亿财富的时候,他说道:如果我们能够成为国际品牌,我们将来要做到几百亿、上千亿,这个100亿算什么.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给我们描绘国际化的梦想:我今年刚好是50岁,等我60岁、70岁的时候,当我们在国外旅行的时候都能看到我们中国品牌的电视机、冰箱、空调,这才是我们的品牌自豪.网易创始人丁磊在经历了纳斯达克停牌危机,与国内外厂商合作开发游戏之后,建立了可以媲美国外公司的杭州研究院,在谈到与国外游戏厂商的竞争时,他底气十足:因为我们接触的厂商很多,我们觉得以前我们要这样看人家(仰起头),现在我们这个会做了,我们可以做得比你更好,我们有这种研发的实力.

  这些知名的企业家,并没空泛地谈到国际化的战略,而是通过一个个的故事、细节,把走出国门对他们个人的影响表述出来.他们也不讳言国际化给企业带来的一些亏损,但这些压力他们认为都是正常的.通过这些"走出去"亲历者的话语,这些跨出国门的企业故事,我们了解了这些企业走出去的"前世今生",那些原本有点缥缈的词语瞬间充满了能量,一幅幅画面也浮现在编导眼前.这样的财经纪录片才能深入而不晦涩,深刻而不生硬,现实与故事的结合,让观众接受了节目理念的前提,节目的接近性实现了.同时这也为我们如何做好最重要的出国拍摄,提供了现实的依据.

  走进洛杉矶:感受国企登陆美国的桥头堡

  出国拍摄选取哪些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故事完整表现出来,如何把事情说清楚并让观众感兴趣?经过分析和研究,我们把国外拍摄的首站定在洛杉矶,不仅因为我们国内相关采访对象:南航、创维、匹克等公司都有洛杉矶分公司,也因为作为美国第二大城市和好莱坞所在地,它也是全美华人最多和对华贸易最活跃的城市,因此对中国的公司和企业家而言,它是一个尤其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地点,不少中国企业登陆美国的第一站,都不约而同选择了洛杉矶,成为了他们登陆美国的桥头堡.

  为什么大量的中资企业会聚集洛杉矶,这也是我们感兴趣的地方.走进这些公司,记录国内这些大企业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情景生动.南航洛杉矶分公司总经理卢伟熙就见证了中美航线由冷清到繁忙的过程,从2007年的每周一班飞机,到如今的每天一班;创维在美国也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他们定位于车船上的移动电视;广东的宜华木业与美国商务部展开了"中国家具反倾销"的诉讼……这些实地的拍摄和走访,让我们得到了第一手新鲜的素材,也感受到了在中西文化背景下,中国企业要打入欧美等国的主流市场是多么不易.另外通过对外籍员工的采访,我们也了解了他们眼中的中国企业和中国文化,而且也改变了我们对国外的一些认识.比如在美国开拓市场你也得讲"关系".宜华美国分公司销售市场部执行副总监罗布·霍夫曼就对我们说:他在美国家具销售具有十几年的经验,关系网遍布美国,所以他很容易就可以将产品推荐给经销商,而来自中国的销售人员,融入美国市场的时间会比较长.我们便记录了美国消费者第一次认识来自中国的品牌:在匹克位于洛杉矶的旗舰店,那里的鞋子都是根据美国市场量身定制,顾客都来自当地的美国人,高中生、篮球队员等.这些细节,对应的正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实际情形.30年前这还是个"禁区",如今"走出去"已是个常态,投资,收购,在有实力的中国企业眼里,跨出国门,已和迈过商场的门槛一样容易和自信.我们也通过走出去拍摄,获取了宝贵的素材.

  挺进澳洲:全程记录国企跨国远征

  在洛杉矶的拍摄,只是我们表面上对中国企业的调查和了解,而我们的拍摄,其中很重要的内容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这也是该系列片的亮点所在.我们也希望用国际化多维度视角,深度解读跨国并购经典案例,揭开跨国并购背后的韬略与机谋、博弈与利益、交锋与合作.作为一部纪录片,我们有幸记录了广晟公司收购澳大利泛澳公司和卡利登煤矿的全过程,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巨大机会.澳大利亚泛澳公司董事长盖瑞·豪瑟面对为何出售公司股份的问题显得十分坦然:当时的情况非常严峻,金属的价格例如铜,从大约4块多美金一磅,快速下跌到1.25至1.50美元一磅,这对于公司的运营操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我们还有大量的贷款,需要在短期内尽快偿还.而中国的跨国企业不是"土豪",随便就出手,而是有着具体的战略布局和战术的考虑,面对世界上"中国人来了"的呼声,中国企业的形象有时就代表着中国.澳大利亚对广晟的收购发出了具体的声音:"澳大利亚政府绝不可能被允许在中国购买矿产,那我们怎么能允许中国政府,在我们的国家购买,并控制一个战略性的资产呢",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这收购的艰巨性.另外双方的谈判由于涉及商业机密,不允许拍摄,我们就从门缝中,玻璃窗外,用特殊的镜头语言,用双方的面部表情,去表现谈判桌下的暗流涌动.而涉及到另外一个卡利登煤矿收购案例的时候,记录商业谈判之外,我们还来到了煤矿,记录了广晟的高层管理人员,身上是跟澳大利亚矿工一样的装备,一起吃面包,下矿井,以实际行动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卡利登的执行总裁马克是这么评价来自中国的买家:一开始双方并不像今天这么互相了解,经过每一天、每一周、每个月,我们对双方的了解不断加深,特别是对于我们来说,更明白了中国方面的预期想法,而且我想对于广晟来说,也更了解我们澳大利亚人的想法.

  通过连续成功的并购项目,广晟公司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也引起了国内有关部门的关注.2012年6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汪洋在出访澳大利亚期间,专门视察了广晟的全资子公司卡利登,我们自然抓住了这难得的机会,记录了中国领导人对"走出去"战略的评价,也完成了我们的一个重要拍摄,为广晟跨国远征的故事画上了一个段落中的句号.

  飞赴奥地利:拍摄中外双方文化冲突与融合

  在拍摄中航工业集团时,由于他们对奥利地FACC公司的收购已经完成,我们就把国外拍摄的重点放在他们的外籍员工和中国派驻管理层的工作和生活上,并关注并购之后,中国企业对奥地利FACC的影响是怎样的?中国人来了是好是坏?这也是我们希望能向观众传递出的信息.经过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位于奥德边境的小镇--里德,虽然是一个小城镇,但却有着一个航空业的巨无霸.中航工业在收购了这家公司之后,保留了几乎全部的外籍员工和管理人员,同时派驻了几个中方管理人员.但由于奥地利的法律规定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分工不同,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要管好FACC绝非易事,双方的关系十分微妙.我们的拍摄也不是自己可定,一切都要讲规矩,什么时间拍什么,可以拍什么,不可以拍什么,都有着明确的规定.经过努力,我们还是在有限的条件下,采访了FACC的高层,他们用实在的话语告诉了我们中国人来了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COO-Robert Machtlinger:收购之后FACC一直在增长,我们现在的规模是刚刚被中航收购时的两倍.我想这表明客户仍然十分信任FACC,否则收购之后他们不会继续向FACC下单.总的来说,刚开始客户会有疑问,在一段时间内他们会严格监督公司,但我们向客户证明了FACC仍然能像过去20年一样实现增长.奥地利FACC工程师 John Hyndman:对我个人岗位的影响不太大,但中国团队对FACC整体来说有影响,提高了我们的职业安全感,帮助我们为当地创造更多财富,促进研发,我觉得很好.不需要漂亮的解说词,通过这些同期声,这些保留高管团队、设立监事会、追加投资、增加普通工人工资的故事,用中国企业的实际行动告诉观众,中国人来了,对双方是双赢.同时我们记录下在有些时候当"中国式"思路与西方思维相遇时,感到困惑与为难.FACC原CFO Matzner: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在奥地利或欧洲,大家习惯于坐到一起讨论问题,然后立马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立马作出决定.但根据中国更为明显的等级制度,他们不能当下就决定.需要将问题上报到老板那,然后再把命令传达至工作阶层,这个过程需要耗费很多时间.与此同时,受中华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人要想完全适应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副总经理耿汝光眼中,被收购的FACC似乎搞不清楚谁才是真正的老板.这些矛盾和冲突充满了张力,也很值得回味,观众也会感兴趣

  此次奥地利之行基本达到预期.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也错过了一个很出彩的人物,他就是中航工业集团派驻奥地利的管理人员王永生.2011年开始常驻奥地利,作为中航工业在奥地利的代表,他第一件事,就是把奥地利的《股份公司法》研究吃透,还学了德语,并且把FACC周边的环境进行了一番调研,做到知己知彼.但派驻的日子是寂寞的,我们的到来,他十分高兴,当我们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拍摄外景的时候,他专门驱车3个小时过来,只是为了请我们吃一顿晚餐,可见派驻海外的工作总是与孤独为伴.如果我们在前期策划时,把这些派驻海外员工的工作与生活也作为重点,将会更多精彩,但时间已经不允许我们再多逗留,我们几位编导都觉得十分可惜.

  财经纪录片:跨国拍摄的编导回眸

  可以说,《龙腾四海》中的全球化的立意,使节目在采访方式以及拍摄方式上有了重要的思想内涵,这对提升《龙腾四海》的节目品位,至关重要.

  全球化倾向立意,以一种大视野开启了人们深入理性思考的大门,并对整个当今社会的思想启蒙有积极的意义.此外从传播效果的角度,通过纪实性纪录片实现"中国元素、世界表达",这种融入对全球经济思考的表述也适合受众接受,使整个纪录更加具说服力.但是也应当注意一些问题:首先要谨防"阳春白雪"式"曲高和寡"的选题和写作,应当从现实的问题出发,然后从历史上找到实例或者答案;第二,开阔的眼界应当立足于全球化浪潮发展的大背景来思考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第三,良好的文字功底和财经专业的素养,因为只有坚实的文字和严谨的专业态度,才会给人以信服力.

  回顾《龙腾四海》系列片两年来的拍摄制作,在各种不同的语境中逐渐汇成了全球化大视野的交响,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全球取材在节目中巨大的能量,得以在重大题材的制作上找到"与时代同行"的良好路径,最终成就了这一部财经纪录片跨国拍摄的历史价值.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广播电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