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消费市场中,理财投资是最为重要、也是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一种消费形式。近年来,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下,我国理财产品市场呈现井喷式增长,呈现为理财产品种类迅速增加、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投资者群体日趋多元化等特点。与传统较为单一的以银行存款、购买国债和股票等理财方式相比,目前林林总总的理财产品的确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更为灵活的选择。但在快速的市场发展中,由于法律、监管等必要手段相对滞后,导致市场中乱象频现、风险不断叠加,迫切需要展开全面整治。
理财产品市场进入井喷式增长期。
受转型期金融抑制的长期影响,单一的投融资渠道始终制约着我国金融发展与金融效率的提高。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育,金融产品创新也逐渐活跃起来,而金融机构、投资者对理财产品均投以高涨的热情。同时,持续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财富效应,也在客观上支撑了理财产品市场的快速崛起。
目前,国内的理财产品种类繁多,从发行产品的渠道看,大体分为银行系、券商系、保险系、信托系、互联网产品系等等;从理财产品的标的来看,也广泛地涉及人民币、外汇、国债、基金、保险投资、信托计划、商业票据、各种“宝”等等;从保障程度看,主要分为保证收益类、保本浮动类和非保本浮动类等。总体上,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元竞争、百花齐放的竞争市场格局。而理财产品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意味着我国金融发展正步入到新的历史时期。
以银行系理财产品为例,根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211家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4.3万余款,募集资金规模约达28.8万亿元人民币,分别较2012年增长了51.6%和33.8%。另据国内金融搜索平台“融360”的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银行业共发行6.9万余款理财产品,比2013年同比增长超50%。把时间进一步拉长到近10年的区间内,则可以清晰地看出银行理财产品仅在2010年以后才呈现出井喷式增长。
下图还反映出,在银行理财产品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投资者结构也发生着快速的变化,集中反映在2011年-2013年中,其特点主要是:个人投资者占据重要的比重,企业投资比重很小;2013年私人银行类理财产品迅猛增长,这与银行机构的经营策略有关,但也体现出理财产品的市场细分趋势正在快速显现。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虽然银行业始终是发行理财产品的主要渠道,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特别是P2P)等的崛起,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据估计,2014年全国银行业发行的理财产品规模很可能低于2013年,从而表现为产品数量增长的同时伴随着市场规模的“缩水”。互联网金融兼具网络的便捷性、交易的微观性、低门槛、“高收益”等特点,相关理财产品一经开发,旋即成为市场追捧的“香饽饽”。
理财产品市场“陷阱重重”
与金融发展的现状相比,我国金融法制尚不健全。特别是针对花样不断翻新的理财产品,法律与监管都严重滞后,这使得有关金融机构、非法分子有机可乘。在繁荣发展的理财产品市场背后,仍存在许多钻法律空子、甚至违法的行为,而最终受害的往往是广大投资者。
利用信息不对称“欺瞒客户”。在发达国家,法律对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具有严格要求,但国内不少金融机构利用法律不健全的缺陷打“擦边球”,宣传、发售理财产品,进行虚假包装,损害投资者利益。案例:某银行的“代销风波”。2014年,该银行一款“养老金橙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理财产品因预期年化收益率保持在5.7%~6.8%之间而受到客户热捧。但实际上,该产品并非银行理财产品,而是保险理财产品;但银行不仅没有揭示该信息,而是在销售过程中,部分销售人员将其解释为“某银行理财产品”。实际上,保险理财产品与正规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是存在差异的。另外,还有部分银行机构将理财产品包装成风险低、回报高的银行存款替代品,而掩盖其作为投资产品的风险性;还有部分银行机构利用信息优势制造霸王条款,提出浮动收益产品“超过预期年化收益率的最高部分,作为银行的管理费用”……因此,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练就“火眼金睛”,避免上当。
部分从业人员违法操作。近年来,频繁出现一些商业银行的基层行私自销售未与银行签约产品的违规现象。案例:收益高过银行利率10倍的“理财产品”。从2011年起,某银行郑州黄河路支行的一位前副行长等人以超过银行同期利率数十倍的高额回报,向多位银行客户销售“理财产品”数千万元,再将吸纳到的资金通过“发放高利贷”牟利,但由于资金链断裂而“东窗事发”。据2013年4月的有关统计,约有110多名银行客户的4000万元无法追回。在该案例中,银行工作人员打着理财产品的幌子,声称将把筹集到的资金投向企业贷款、汇票等领域,甚至保证该“理财项目”的安全性和高收益性,这对广大投资者而言极具迷惑性,这也反映出银行机构存在严重的管理漏洞。
“庞氏骗局”。广义而言,各类理财产品都属于“影子银行”范畴,而在监管不足的环境下,众多金融机构实际上都参与了“庞氏骗局”的制造——俗语讲,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与“空手套白狼”。案例:银行机构基于理财产品的表外“资金池”。在操作中,银行往往将各类理财产品的资金放到一个资金池里,而非为每一款理财产品单独设账。利用不同资金池的期间错位,会形成一个日趋增大的稳定“资金池”,银行则可利用“发新偿旧”机制来灵活运作该资金。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将会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风险,而这类风险是隐性的。类似的,时下流行的名目众多的“宝”,也存在“资金池”的运作风险;同时,该类产品通过投资银行协议存款等方式,参与到金融资本的虚拟循环过程中,而没有投资到实体产业项目,其潜在风险也值得关注。
信用风险问题。我国信用体系呈现出加快建设的态势,但在纷繁复杂的理财产品市场,如何清晰界定发行理财产品的企业、金融机构的信用仍存在缺陷,这也无形中增加了投资者的理财风险。案例:某信托公司的理财产品事件。2012年,国内某大型信托公司发行的一款30亿元的矿产信托项目由于融资方负责人身陷囹圄而使得该信托公司及广大投资者陷入资金困境,后虽经多方面斡旋而基本得到解决,但其为整个信托业敲响了警钟。进一步看,如果该信托产品最终无法兑付,将打破信托行业刚性兑付的潜规则,并给投资者带来财产损失。无独有偶,该年度爆发的“海沧资本跑路事件”,不仅使4亿元理财产品无法兑付,也给代销该产品的某银行带来了经济损失。因此,在金融机构完善理财产品信用筛选机制的同时,投资者也需要对有关项目的信用等级保持高度警惕。
作为普通投资者,要想在股市长久生存,必须处理好逐利和风控的关系,确保在逐利的同时不忘风控,做到在风控的同时去追逐属于自己的那份收益,组合投资便是这种将投资风险牢牢控制在自己可承受范围之内的操作技法。控制风险为何需要组合投资按照账户内持仓品...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及当前状态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紧密结合,是一种借助互联网和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融通资金、支付和中介功能的新型金融模式.具体包括互联网支付、咫P网络借货、众筹融资、金融机构创新性网络平台以及基金销售平台等〔1〕.互联...
风险作为所有投资理财行为的一个固有特征[1],在消费者进行投资理财决策时是永远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而且,对于投资理财行为来说,风险就是一种预期损失,这种预期损失不是客观真实发生的损失,而是消费者主观上所感受到的可能性的损失。[2]由于购买行为可...
近年来,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的理财意识和投资观念日益增强。在居民需求增加下,金融业不断发展,各类理财工具也层出不穷。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都为客户交易投资提供了便利。但是凡是投资都会有风险,居民在...
诱人的全球炼金术2011年2月的一个下午,在浙江省杭州市的一个理财博览会上,可谓高朋满座,人头攒动,每个人都渴望着在此找到投资增值的良机,毕竟银行利率太低,股市低迷,房市高涨。想到这里,来自杭州的陈绍因握紧双拳,暗暗下定决心,这次一定能碰到好...
与传统理财方式相比,网络理财零门槛(可以从1元钱起买),随时可赎回,省时省事,而且还能货比三家,自然受到投资者的青睐.2013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推出余额宝,这是第三方支付平台业务拓展的一次积极尝试,一时间好评如潮,余额宝也创造了商业奇迹,不到一年时间规模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也直接影响了公司理财观念的转变以理财手段的变化。公司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因其理财活动会涉及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与理财战略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公司必须采...
1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概述在商业银行为个人储蓄提供理财产品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对个人理财业务影响较大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在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中,商业银行可能会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还可能会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