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小论文名师推荐10篇之第七篇:文史结合法在中学历史中的应用策略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文史结合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文史结合法的结合可以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文史结合; 中学历史; 应用策略式;
一、巧妙导入文学作品
有许多文学作品是历史的真实证据。首先,文史结合教学的新形势是将学生们所熟悉的应试文学、快板、民谣、戏剧、对联、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中的精华萃取出,在课程反馈、课程讲述、课程导入等环节中应用。文史结合方法为新型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有助于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有利于对学生审视多角度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通过多途径来获取所需信息。
二、通过文学作品丰富历史背景知识
许多文学作品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一些历史背景,尤其是一些古诗歌。虽然它们简洁,但它们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历史场景。初中历史教师应对此加以重视,将这些古代诗词作品充分利用起来,对其中蕴含的历史背景知识进行深入挖掘,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历史背景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
三、通过文学作品激活历史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通常带有作者的一些主观色彩。在经过艺术处理后,使用形象的、直观的、具体的方式将历史反映并展现出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积极运用文学作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历史情境,激活历史情境中的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使学生对历史人物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此外,历史教师还可以利用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道德教育和其他思想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和整体素养。
例如,在讲解"三国鼎立"相关知识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那个时代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感受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历史教师可以将《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为苏轼所作的诗词引入到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这首意境辽阔、气势磅礴的词感受到赤壁之战的激烈以及周瑜的英姿飒爽。在分析完文学作品之后,历史教师再带领学生对教材中所描述的赤壁之战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对这场战役中的历史人物、具体情况以及战役对当时历史发展的意义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四、借助文学作品,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
文学作品是人的一种观念形态,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反映,通过文学作品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当时的社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文学作品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学作品来理解社会的本质,加深对他们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一課,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时,可以穿插鲁迅的作品《药》进行辅助分析。在《药》这一篇小说中,鲁迅通过一明一暗两条线索,革命烈士夏瑜的血被制成人血馒头作为华小栓治病的"药",以及通过花白胡子等一批茶客的谈论,反映出人民群众对革命的不理解,从而深刻反映了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即没有深入群众中宣传革命,使革命缺乏群众基础,而这就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所在。学生对阶级局限性较难理解,通过这篇小说就可以深入而具体地认识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了。
五、适当使用文史资料拓展教材,扩大学习空间
考试是依托教材并不拘泥于教材,老师用教材教,而不仅是教教材。很多文史材料能够打破我们对教材的刻板僵化的认识。如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三纲五常"进一步强化,对妇女的"三从四德"要求也日益增强。但在《孔雀东南飞》里我们看到焦母仍可以拆散焦仲卿和刘兰芝,并不是印象中的"夫死从子",而刘兰芝也可以比较顺利的再嫁别家。明清时期思想日益僵化,官方将程朱理学上升到道学的高度,但在《西游记》里可以看到"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样的"大逆不道"之言。"三言二拍"系列小说描绘的市井生活中违背礼教的故事则不胜枚举。我国古代历史以官修历史为主,多写帝王将相和大事件大制度,而反映百姓实际生活的史料则比较匮乏,而一些可信度较高的文史资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丰富史料。
结束语:
文史不分家,文史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初中历史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通过文学作品丰富历史背景知识,触摸历史本质,激活历史人物,使学生对历史内容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历史教师应注重这一点,积极运用文史结合法,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元。与高中生谈学习历史[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7(01)。
[2]李海涛。历史教学呼唤文史结合[A].历史教学,2005(10)。
[3]樊丽珠。文史结合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2015(09):75.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高效课堂打造,切实落实素质教育,是整个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也是现在我们历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一个新课题。时下农村中学由于条件限制,普遍存在师源不足的现象。许多小学科的任课教师大多是半途出家,非本专业教师担任。专业知识欠缺...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觉醒,人们对于各类纠纷也开始趋向于用法律的手段解决,而证据在法律诉讼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中学历史课,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本...
本文将试着结合求学和教学的不同阶段的不同体会, 来重新思考和探索一种更为合理、更易掌握的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进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其一改以往的被动角色,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改以来,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共同接受的理念。然而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式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这是当前历史教育改革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中学历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革,美育作为历史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正如朱光潜所说:从历史看,一个民族在最兴旺的时候,艺术成就就必伟大,美育必发达。史诗悲剧朝代的希腊、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莎士比亚朝代的英国、歌德和贝多...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是基础教育在课程改革方面的重大突破,其对于实现新一轮基础课程的改革目标以及有效实施综合实践课程的教育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中笔者针对开展初中历史综合实践课程的意义以及提高综合实践课程教育的措施进行了探...
大学历史教学与中学的对接问题,直接关系到历史学本科生的成长。对很多历史系学生来说,进入历史这样一个冷门专业本非心甘情愿,迅速树立专业思想,提升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其未来的发展路径,进而影响其专业学习的成效。因此,大学一年级阶段的...
一位优秀的教师必然懂得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并且注重教学反思,不断纠正教学错误,优化教学活动,为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教育学生创造条件。从历史学科特点来看,中学历史教学反思应当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三个阶段,如此才能够准确的、...
中学历史教学是对中学生加强爱国爱乡教育的重要载体加何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教育效果是中学历史教学当中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由于综合国力的飞速进步,博物馆事业也取得了高速发展。原来局限于省会和大城市的博物馆已经逐步走向了县级...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由于对历史事件的陌生,往往在学习时不能马上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实效不明显。如何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新奇、有趣的导入法,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它能有效提高学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