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金融学论文 >

浅析金融学的证券投资行为

来源:纳税 作者:庞敬莎
发布于:2018-11-05 共3047字

  摘要: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相对较短, 很多投资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非理性投资, 而运用传统金融学对我国证券投资者的分析存在一定障碍。通过行为金融学从证券投资者的行为和心理进行研究会更加贴近现实。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金融学特点, 并通过对行为金融学的投资行为进行具体分析, 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建设和证券投资者的投资策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 证券投资; 投资策略;
 

金融学


 

  1 引言

  证券投资行为分析是证券投资市场上一种被广泛采用和认可的投资技术, 它的主要理论和基本假设符合投资市场中具有有限理性投资者的行为特点。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相对特殊的制度背景, 传统的行为分析不能满足我国证券投资行为现状, 而通过行为金融学理论会给我国证券投资行为分析带来新的血液。

  2 传统金融学理论的缺点

  传统的金融学理论将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假设为理性的, 认为投资者可以对已知的信息估价证券, 并具有定价的能力。但是, 通过大量实践经验证明, 人们往往不按照理性预期行事, 比如如何回避风险, 怎么解读已知信息等。在传统金融学理论中, 大部分经济学家未重视心理学, 对理性和主观预期效用也时有误用和混淆。因为投资者的选择往往是多方面的, 对变化是具有开放性的, 但这种情况一般只发生在决策期间。另外, 决策的环境和性质也影响着决策的过程和技术选择。投资者在决策时, 还喜欢寻求满意的而并不是最优的决策方法。

  另外, 有效市场假说中的“资产价格是由理性投资者决定”, 这一观点也在实践过程中受到了挑战。一些情况下, 理性投资者对比非理性投资者的收益反倒较低。非理性投资到理性投资这一过程是漫长的, 因此非理性投资者可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影响证券价格。在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时, 人们通常不会按照经济学所假定的模式进行活动, 这种情况必然对金融投资行为产生着影响, 并反映到资产价格上。因此, 如何正确地研究人的行为成了现代金融学的基础。

  资本定价模型是早在1977年就被发现是不完善的。通过研究表明, 股票收益容易产生泡沫, 极易产生波动。通过研究表明, 金融资本定价根本无法用经典模型加以解释。它所表现出的是一种相对复杂的而且是非线性的定价过程。有研究者认为股票价格与收益具备周期性特征, 在短期内很难加以预测。而本文认为, 在长期内更加无法预测。因为这种非线性的情况与人们随着时间的推移, 不断的依据反馈信息去调整自身的投资行为有关。通过对个体经济的决策程序进行研究发现, 在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特征和资产市场上的资产定价以及正面的反馈信息有着密切的关系。

  3 行为金融学对证券投资行为分析

  3.1 投资者心理特点

  行为金融学以心理学、社会学和行为科学为基础, 形成了自己的概念体系, 并以此为基础做行为分析观察。

  “自信”是证券市场中一个突出表现, 很多受过专门训练和学习的人才会将自己归类于高于平均水平, 就算一般的投资者也过于自信的相信自己有着异于常人的判断能力。趋利避害也是人们的重要行为特点之一, 人们通常会在投资活动中先考虑如何去避免损失, 而非如何先获取受益。有研究证明, 人们在证券投资行为交易中, 考虑避害远远超出考虑趋利的比例。从众心理早已是其他社会科学中一个常见心理特点, 但是金融学中却鲜有重视。然而在证券投资行为中, 人们也通常具有明显的从众心理特征。群体的从众行为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 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循环周期。投资行为失败时, 后悔的心情也是投资者的必然心理。如果一种决策方式可以降低投资者的后悔心理, 则会优先选择这种决策方式, 例如使用代理人制度转移对投资行为结果的压力。

  3.2 行为金融学对证券投资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对证券投资具有指导性, 为的使人们的投资行为趋于理性, 对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准确分析, 指导投资者避免在投资活动中出现失误。

  行为金融学通过分析投资者的投资心理, 预测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方向, 改变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非理性认知, 把市场实际的运行情况展现给投资者。通过行为金融学, 打破传统的金融学观念, 对市场上的其他因素都进行分析, 而非局限规避风险和理性的预期, 尽量使投资者的决策和主观判断与理性相吻合。让投资者在行为金融学的引导下变得更为理性, 具有市场竞争力, 维护良好的证券市场秩序, 给证券投资市场的良好环境做铺垫, 提供更多更好的投资机会。

  行为金融学给与传统金融学的行为不相同的表现做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 使得金融学研究证券投资行为达到了新的阶段。提醒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有效的利用自己的已知的信息, 避免信息聚集溢出效应的发生, 给专业人士分析数据时和阻止市场信息传递造成影响。投资者还应当了解“羊群效应”的弊端, 避免犯同样的失误。投资者要理性的思考市场和自身因素, 对非理性市场带来的机会有效地抓住。行为金融学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会更加准确的分析证券投资行为, 对引导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

  4 证券投资策略

  4.1 反向投资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是指将买入过去表现差的股票, 卖出过去表现优秀的股票, 从而进行套利。行为金融学理论中, 投资者通常在实际投资过程中, 较为重视近期上市公司的表现, 持续对公司的近期表现情况做出过度反应, 导致对表现差的公司股价过于低估, 使得反向投资策略具备套利的机会。

  4.2 成本平均、时间分散化策略

  投资者可以在先进投资成股票时, 为降低成本, 规避风险而按照不同的价格去分批进行。投资者也可以在年轻时将资产中的大部分投资股票, 伴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投资比例。

  4.3 购买持有策略

  投资者在购买一只股票时, 采取“购买并持有”的策略, 记录购买理由, 并且根据一定的标准去投资决策, 会使通常业绩高于高周转率的交易策略。

  4.4 组合投资策略

  投资者通过选择适合的组合投资策略, 可能会得到额外收益。

  4.5 利用行为偏差

  某种情况下, 投资者并未尽力将自己的财富最大化, 可能还会犯系统性判断错误, 这些行为会导致对证券定价的错误。而正确利用这些偏差行为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利润。

  4.6 ST投资策略

  如果上市公司被宣布特殊处理, 也就是该公司面临严重困境。而ST公司就同时成了潜在的可并购目标。ST公司可以纳入投资组合中是由于壳资源在国內市场上稀缺, 而ST公司的价值也极具潜力。

  4.7 控制认知错误和心理障碍

  投资者的行为是造成市场异常现象的原因, 投资者要想获取超额收益, 就必须要完善自己的决策能力, 例如检讨自己是否过于自信, 对表现差的股票持有时间过长或者忽视了对自己投资不利的负面信息等, 尽可能不犯其他人已经犯过的错误。因此, 要求投资者要控制情绪波动, 并尽力消除自己的行为偏差。

  另外, 除投资策略外, 证券市场的人才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社会, 人们对于投资的观念已经产生了巨大变化, 会将股票期货看作是自己资产增值的重要经济手段。但是人们对证券投资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 急需要有关方面的专业人士给予咨询或帮助。因此, 证券投资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培养金融投资高级人才对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也能解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5 结语

  通过了解传统金融学的不足之处, 并详细的分析了行为金融学对证券投资行为的影响, 对引导投资者如何正确地投资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提出证券投资策略, 让投资者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投资行为和决策能力, 尽力消除行为偏差并控制情绪波动。因此, 基于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行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晶.解析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分歧[J].学习与探索, 2014 (10) .
  [2]张小雪, 七十三.证券投资行为的心理机制理论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1) .
  [3]刘凤.行为金融学对我国股票投资的启示[J].思想战线, 2011 (2) .

原文出处:庞敬莎.金融学的证券投资行为分析[J].纳税,2018,12(22):184+18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金融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