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金融学论文 >

多维度视角下普惠金融机制创新路径分析

来源:智库时代 作者:赵然
发布于:2019-09-17 共3531字
金融管理专科论文第三篇

  摘要: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改革进程中的重点目标和方向,然而普惠金融并非普遍性惠民而是考虑充分的补给性,兼顾商业性的运营。避免普惠性金融出现金融排斥,考虑政府监管出现缺失、过严的现象、不完善的共享性征信体系等都是普惠金融机制创新的要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结合逐渐紧密,依据长尾理论,普惠金融的实施有了基础保障,并在经济上支撑普惠金融的实现,故而本文从金融创新和互联网金融两个方面,以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建设四个维度对我国普惠金融进行机制创新路径研究。
  
  关键词:政府引导; 互联网金融; 普惠金融;
  
  一、引言
  
  2006年伊始,普惠金融从政策和国家层面上得到确立。依数据显示,我国的小微企业贷款不断增长,增速有时甚至高出同期各类贷款增速。但是在供给侧改革的不断进行、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的情况下,我国国内经济在结构上得到矛盾逐渐加剧,普惠金融与此同时受到多重限制。普惠金融的发展近年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在2014年,在中央政府报告中,中央政府明确提出互联网金融对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作用;2016年,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国务院为未来普惠金融建设体系进行了明确。
  
  二、对普惠金融创新机制的思考
  
  (一)普惠金融突破当前经济困境离不开创新

  
  普惠金融的首次提出来源于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的“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普惠金融理念强调“补给”,它全方位地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使得金融服务对象、服务范围都得到了扩大。其金融体系主要是为了服务自身资源禀赋较差的人群,就目前情况而言,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大多是社会中收入偏低的人群。
  
  普惠金融就其本质而言应当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1. 公平性以及金融服务的综合性
  
  对于公平性,意味着普惠金融在给个人、企业等放贷时,能够更加公平地从对象的信用资本衡量,而不是单一地按照对象所拥有的实际资本考量,尽量公平地给每个有金融需求又有能力的人获得发展的机会[1].其次,对于服务的综合性,当前小微企业有着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以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不应当局限在信贷业务上,可以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租赁、股权融资、信托等方面进行金融服务的业务拓展。
  
  2. 金融服务可持续性
  
  从供给方面考虑,金融机构都是“有限理性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所以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金融都会通过持续向市场供给服务,不断进行自身机制的创新,创新使交易成本降低、风险控制水平升高,使企业实现盈利。
  
  从需求的角度分析,目前许多小微企业在融资上处于弱势地位,市场上小微企业常常因为自身资质不足、金融机构融资门槛较高、融资成本过高等原因,选择自筹资金或进行民间借贷的形式缓解自身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在普惠金融出现以后,大量小微企业成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市场前景良好。
  
  普惠金融有利于解决目前我国经济结构矛盾:
  
  1.提高资金的流动性
  
  目前,随着经济的增长,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逐渐增高,储蓄存款也在提高,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大量的闲置资金与许多小微企业、“三农”的融资困难、资金缺口大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2].传统金融的高门槛、高融资成本将资质不足的小微企业拦在门外,使得它们只能通过寻求民间借贷等民间融资渠道缓解自身资金缺口,而普惠金融能够让资金盈缺双方进行资金的融通,提高资金的流动性。
  
  2.在金融领域促进公平
  
  普惠金融为受到传统金融的排斥、有资金需求却面临融资困难群体能够从其信用资本出发而非实体资本出发,为它们提供公平的融资机会,促进金融服务上的平等,促进社会的公平。
  
  (二)目前普惠金融面临的发展难点
  
  1. 普惠金融的“普惠性”与商业性机构的盈利要求出现冲突
  
  普惠金融是为了一些在融资上的弱势群体,如中小微企业、农民等,进行资金融通业务的而提供的金融服务,但是弱势群体由于自身实体资本的限制,故而相比其他高净值的客户而言,更加容易面临资金无法收回的风险,不利于金融机构进行风险控制,这与商业性金融机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不符。
  
  2. 政府的监管缺位、越位情况
  
  现象的政府对金融监管方面主要出现缺位及越位现象:缺位现象指的是政府在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完善,实际金融市场不公平,容易出现“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对于许多违法行为难以做到有法可依的监管;越位指的是政府过度干预金融市场,使得金融市场缺乏活力、社会金融服务单一,甚至会造成金融市场萎缩的情况,使得社会中资金融通的成本增加,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3. 未完成的共享征信体系
  
  普惠金融目前主要服务对象是一些融资上相对弱势的群体,其自带的信用风险就较高,不利于金融机构进行风险水平的控制。而我国目前国民的诚信意识有待提高,尤其是在目前信用教育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服务对象的自我约束力来降低违约风险对提供普惠金融的金融机构来说是无法持续的[3].普惠金融需要实现让服务遵守交易规则的目的需要依赖于完善的共享征信体系,共享征信体系可以降低服务对象的违约风险,使得普惠金融拥有良性的发展环境,做到未来可持续发展。
  
  (三)普惠金融的机制创新路径选择
  

  1.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普惠金融的发展过程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以及政策支持。首先,政府需要发挥对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适当引导金融市场的发展,促进金融市场公平。制定宏观金融政策可以有效地、适当地减少金融市场中的不公平现象,促使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贫困人群等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务机会、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其次,增加政府在普惠金融发展上的支出,为普惠金融提供适当的金融支持[4].金融市场拥有明显的外部性,具有市场失灵现象--市场上的金融机构处于风险控制与盈利要求,很难为社会上一些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出现传统金融排斥现象。适当的政府支出会有利于解决市场失灵,但是现如今的政策性金融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功能单一、提供的金融服务较少等。现亟待政府加大改革力度,建立一个完整的政策性金融系统,能够多样化其金融产品,做到持续性发展。最后,政府应当完善金融监管,能够将普惠金融服务的评估加入监管体系中,并适度降低普惠金融机构的审批。
  
  2. 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方向结合
  
  互联网金融可以使得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缓解以及能够使得大多交易操作变得标准化,大大降低了交易的边际成本,能够解决普惠金融面临的违约风险过高问题,扩大其长尾市场,降低其长尾市场的边际成本[5].而互联网金融本身具有一定的普惠性,由于网络的覆盖,互联网金融可以实现对许多传统金融难以覆盖的地区,通过网络进行金融服务的渗透与覆盖,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使得边际成本大大降低,使得互联网金融降低了准入门槛,给予了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微企业等群体获得公平的金融服务机会。由于互联网金融自己带有的普惠属性,与普惠金融方向结合将会有效的推动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
  
  为了实现它,政府可以构建适合互联网金融往普惠金融发展方向的政策体系以及建立适当的风险补偿机制[6].为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提供适当的补偿,如优惠性税收以及相应地补贴等。
  
  3. 提高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普惠性资源的投入
  
  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性金融机构的金融排斥严重影响了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故而需要它们加大普惠资源的投入,减少金融排斥现象。第一,可以通过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如对微小企业的入股、向偏远地区建立分支机构等方式,进行网点的延伸;第二,它们可以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通过对担保方式、贷款期限等进行重新设计,适当降低其准入门槛,让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们可以享受到它们的金融服务。
  
  三、结语
  
  普惠金融面临着普惠性与商业性机构的盈利要求存在一定冲突的问题、政府越位与缺位和亟待完成的共享征信体系,难以可持续发展。普惠金融的机制创新离不开政府。政府需要完善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机制以及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建构良性政策环境,引导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方向结合,并且对社会征信体系的完善以及信用教育的普及能大大降低普惠金融面临的风险敞口,推进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凤鸣, 周莹莹。普惠金融体系下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 2017, 30 (3) :23-27.  
  [2] 陈宾。普惠金融发展下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J].武汉金融, 2018, 227 (11) :84-87.  
  [3] 陈焕焱。创新发展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国际财经 (中英文) , 2018 (9) :251.  
  [4] 陈科。普惠金融的风险评估及风险防范研究[J].上海金融, 2017 (10) :91-95.  
  [5] 陈淑云, 陶云清。“互联网+”、普惠金融与技术创新:影响机制及经验证据[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 (4) :17-24.  
  [6] 宋伟伟。基于互联网金融视角的普惠金融发展路径研究[J].金融经济, 2017 (20) :52-53. 点击查看>>金融管理专科论文(精选范文6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原文出处:赵然.普惠金融的机制创新研究[J].智库时代,2019(39):39+5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金融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