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金融学论文 >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的研究现状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2-18 共8615字
论文摘要

  一、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国六成以上人口为农村人口,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因此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即 “三农问题”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决 “三农问题”关键是要处理好农村金融效率低下的问题。多年来,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主体之一,在促进我国“三农”经济发展,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弥补农村金融市场缺陷等方面作用明显。但随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在一些资金流通领域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这些领域逐渐成为商业机构谋取利益的必争之地,农村金融机构面临是否与之相竞争的抉择; 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自身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很多问题都到了必须解决的关键时刻。因此,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改革和转型提高自身经营效率,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竞争力。

  由于西方国家的金融体系结构明显区别于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因此其相关的研究文献主要是针对一些国家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这一研究角度问题,导致国际知名学者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效率这一专项问题的研究比较少,研究方法与结论也大相径庭,绝大多数文献是从宏观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商业银行的运行方式及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等几个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而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则集中于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从效率角度对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市场进行深入的探究。但从金融机构效率评价体系来看,我国有关农村金融机构效率问题研究的文献所涉及的内容还不够全面,研究的方向和侧重点还比较分散,大部分文献仅在学术层面分析问题,对于现实层面的指导意义并不是很强。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以此来探究当前学术界对农村金融机构效率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本文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现有研究农村金融机构效率问题的文献做进一步的挖掘,力求对所有高水平文献进行深入细致的整理与分析,以此来展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研究的最新进展; 并在此基础上适当总结与展望,从而发现我国目前在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研究领域的空白点和薄弱点,有利于制定更加准确的学术研究方案来弥补当前研究在农村金融机构效率方面的不足。

  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力求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实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于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

  为了全面而系统地分析和梳理我国在 “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未来发展的趋势,并确定今后研究的侧重点,本文以中国权威数据库 CNKI 作为数据源,采用以 “农村 + 金融机构 + 效率”为关键词的检索策略,对 2001 -2013 年的 CNKI 期刊、博硕士论文、报纸、图书和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并经以下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 一) 基于文献数量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文献检索方式及关键词的多次试验,共筛选出 344 篇符合要求文献。表 1 为 2001 年 1月到 2013 年 9 月份有关农村金融机构效率文献的统计结果的逐年显示,可以看到,2002 年开始有少部分的涉及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的文献进行发表,从 2006 年起文献的数量增长幅度较大。【表1】

论文摘要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农村金融机构效率文献数量随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我们运用 EXCEL 软件,对年度文献量数据进行拟合,将年度文献量曲线看作趋势线。进而得到相关文献数量的增长规律:y = 0. 0622x2+ 5. 3209x - 9. 7045,R2= 0. 8862。从文献增长趋势来看,2013 年发表的文献数量预计在 70 篇左右。结合统计结果,可以把我国对农村金融机构效率问题的研究进展分为两个阶段: 2006年以前为第一阶段,即农村金融机构效率问题的初步探索阶段,在 5 年内共有相关文献的产出 48篇,为全部文献产出的 14%,平均每年文献发表量为 9 篇。2006 年之后的第二阶段,可定义为是学术界对农村金融机构效率问题关注度快速增长的一个阶段,在这 8 年中,共有 296 篇相关文献发表,占全部统计文献的 86%,平均每年有 41. 6 篇文献发表。与之前的第一阶段文献规模相比,文献发表总数量翻了 6 倍,而年均文献发表数量的增长也达到了近 5 倍。

  之所以从 2006 年开始,有关于农村金融机构效率问题的文献数量的增长幅度开始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 2006 年为中共中央执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针政策的第一年,这必将农村金融改革带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通过总结前一阶段具体实践工作的开展,银监会制定和实施了很多重大的改革措施,特别是决策层对农村金融企业改制方面进行了很多的相关研究,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学术界对农村金融机构效率问题的研究显着增多。

  ( 二) 基于期刊分布的统计分析

  在文献统计范围内,共有 15 种期刊在刊载农村金融机构效率文献数量方面表现突出,共刊载相关文献 91 篇,为全部统计文献的 27. 6%,平均影响因子为 0. 815168,处于较高的影响力水平。

  刊载量居前 6 位 ( 含并列) 的期刊共有 15 种。这15 种期刊共刊载相关文献 91 篇,占全部农村金融机构效率文献的近三成,这 15 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平均数为 0. 815168,总体影响力处于较高水平。

  其中刊载文献数量最多的期刊是 《农村经济问题》和 《金融理论与实践》,分别有 10 篇文章刊载。

  《农村经济问题》为影响因子排在首位的期刊,共载有文章 10 篇。在 15 种期刊中有三本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较高,在 1 以上,共载有文章 28 篇。占全部期刊载文量的 36. 8%。学者可以重点对载文比较活跃的以上三种期刊上关于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的高水平进行研究和分析。

  ( 三) 基于研究机构的统计分析

  本文对农村金融机构效率问题的主要研究机构进行了相关统计分析,表 2 显示了总共有 22 个研究机构发文量在 3 篇以上,总发文 110 篇,占全部研究文献量的 31. 98%。【表2】

论文摘要

  
  全部文献中,15. 41% 的文章为 4 家研究单位贡献,文章数量为 53 篇。在全部共 22 个发文机构的文献总数中占据近 5 成的比例。发文量并列第一位的四川大学和湖南大学的发文数量均占 22 个研究机构发文量的 9. 09%。这些数据也可以从某种角度说明四川大学与湖南农业大学等 7 个研究机构在农村金融机构效率问题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

  表 3 为所统计的所有文献发表机构的地区分布情况。从研究机构地区分布来看,22 个研究机构中,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江苏省均以 3 个研究机构共同位居第一位; 其次是山东省和天津市,为并列第二多的研究机构。排在前两位的省和直辖市的科研单位数量在 22 个研究机构所在比例达到了 72. 73%,共发文 86 篇,占 22 个研究机构发文量的 78. 18%。

  根据表3 可以看出,湖南省共发有相关文献 25篇,位居第一; 位居第二位的是四川省,发文 19篇,占22 个研究机构发文量的 17. 27%; 位居第三位的是湖北省,发文量为 15 篇,占 22 个研究机构发文量的13. 64%; 位居第四位的是江苏省,发文量为12 篇,占22 个研究机构发文量的10. 91%。【表3】

论文摘要

  
  ( 四) 基于基金项目的统计分析
  
  在我国,各类科研项目的基金资助均由政府负责统一处理与把控,国家管理层对于各个科研项目的重视程度将直接体现在科研基金的赞助规模上,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后发现,27 类项目基金对 70 篇农村金融机构效率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赞助,占全部文献的 20. 35%。其中,向所统计文献提供赞助基金最多的项目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所提供的次数排在第二位,第三位是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的资助基金项目。全部基金资助研究文献 45. 71% 的资助项目为国家级基金,有多达 32 篇的文献赞助来自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四类基金。这一统计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对农村金融机构效率问题研究和解决的重视,从区域角度来分析赞助项目的地域特征,则发现湖南省的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最多,占受资助文献的近两成,山东省和河南省分列二三位,各占 5% 左右。这说明以上三省的当地政府和学者更关注农村金融机构效率问题的研究。此外,黑龙江省、江苏省和陕西省等省各类基金资助也相对较多。

  ( 五) 基于研究人员的统计分析

  农村金融机构效率领域发文量居前 30 位的作者共发表相关文献 68 篇,达到了全部统计文献的近两成。共有 7 位作者总发文量排名比较靠前,分别来自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陕西省农业经济信息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中共江苏省南通市委党校,华中农业大学和四川大学,这 7 名作者的发文量已经超过前30 位作者发文量的三成。这也与之前对研究机构的分析结果相呼应,从侧面反映了以上机构和作者在农村金融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

  ( 六) 基于引文的统计分析

  其他学者引用文献次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客观评价。通过统计分析在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关于农村金融机构效率领域中被引用次数在前 20 位的学者的论文情况,能够反映出学者主要关注的研究领域。从论文的被引用情况来看,被引用次数最高的前 2 篇论文分别发表在 《农业经济问题》、 《金融研究》上,被引用次数都在 100 次以上。被引用次数在50 次以上的有 5 篇文章。从文章被引用频率高低来看,共有 16 种期刊在被引用频率中居前 20 位。

  这 16 种期刊影响因子的平均水平为 2. 201。其中农村经济问题刊载 4 篇,金融研究刊载 2 篇,金融理论与实践刊载 2 篇,其他期刊被引用文章均为 1篇。经济研究是影响因子排名第一的期刊,影响因子为11. 55,同时还有13 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在1 以上,占全部所统计期刊的 8 成。从被引用次数较高的文章作者来看,他们来自 18 个研究机构,研究机构比较分散,中央财经大学和中国人民银行分别有两篇,在此领域处在较为领先的地位。其他的研究机构都只有一篇。【表4-5】

论文摘要

 
  ( 七) 基于学科的统计分析

  参照中国知网对学科进行分类的方法,将研究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的文章按学科进行分类。表 4显示了农村金融机构效率方面涉及学科的前 10 位。

  共有 334 篇文献包含在这 10 个学科之内,发文量排在前 5 位的学科依次是金融学、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投资、农业经济、市场研究与信息、这些学科的文献总量占到了前 10 大学科的近九成。

  其中所涉及金融学科的文献数量最多,文献量是农业经济文献量的 5. 37 倍多; 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 发 展 次 之,占 14. 7%; 投 资 学 第 三,占11. 1% 。可见,金融,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和投资学是农村金融机构效率发展的引领学科。

  ( 八) 基于研究主题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论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主题分类,统计出农村金融机构效率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详情见表 5。前 20 位的热点主题发文量为 277 篇,占全部文献量的 80. 5%。前 10 位的主题分别是结构、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村经济、创新、金融支持、规模、风险、意义、收入,共发文 223 篇,占热点主题发文量的 80. 5%。从表 5 可以看出学者在研究农村金融机构效率时注重农村金融机构的结构,对农村经济的支持。这些问题都是国务院关于发展现代农村金融的重要方面。

  三、当前研究中的问题剖析与未来发展的重点取向

  通过对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所处宏观经济环境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并结合现有文献的研究结论进行分析,我们发现: 提高农村金融机构效率尤其是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资本配置效率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改革能否取得阶段性成功的标志性内容。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的提高是以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化改革为前提的,在此基础上实现以商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营,必将对农村金融机构整体效率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历史的和体制的原因,农村金融机构在支农意愿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同时由于政府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还不够积极,因此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手段还不够多样,支农理念也比较落后,这些都是影响农村效率配置的重要因素。但根本上,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明显区别于城市商业银行的、专门为农村金融市场服务的金融机构,还是要重点考虑农村市场的金融配置效率,来区别于普通商业金融机构,以达到将农村金融服务纳入到特有的农村金融服务效率框架中来。总体来讲,当前体制下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是联通政府与农民的金融纽带,不能将农村金融只单纯看做是农村信贷问题,如此才能更加合理和客观地评价农村金融效率,这就要求我们从金融服务的角度去结合农村金融与效率配置的关系。因此,众多文献提出如何在金融服务层面将提高农村金融机构效率水平纳入到农村金融效率的框架中来,更好地解决我国农村金融大背景下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

  目前学术界的大多数文献是从政府宏观角度出发去解决农村金融效率配置问题的,这对农村金融效率的测度以及概念的界定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众多学者也力求打开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的分析维度,为农村金融机构效率提供一个更好的研究平台。也有学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农村金融机构效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充分对比农村金融改革前后的机构效率,在实证上选择完整的财务数据,运用学术界领先的数理模型,得到较为准确的分析结果。还有学者基于我国 “金融二元性”的明显特点,指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无法得到完全优化的是造成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效率整体偏低的首要原因,应结合我国部分贫困地区特有的小型金融机构发展模式,探究小型金融机构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作用,以此来分析我国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在组织结构、产品销售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的特点。另外,一些学者通过对比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在小额信贷方面的重要意义,为整体提升我国金融机构效率提高了很多新思想和新方法。绝大多数文献针对的是我国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结合我国现有政策和即将实行的改革政策,对我国金融机构效率和发展前景进行探究。也有少部分文献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村金融机构运行效率进行分析,这些文章都涉及到不同的价值判断主体,由不同的主体引出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基于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又引出不同的效率标准。最终的不同效率标准会有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但不同效率标准的存在,是建立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利益化的基础上的,都比较适合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但结合我国当前的农村金融形势仔细研究也不难发现,很多文献都没有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效率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梳理,研究内容过多地集中于对农村金融效率的宏观评价,研究的角度和维度都较为单一,对农村金融效率体系宏观与微观的紧密结合及把握还比较缺乏。

  同时,在现有的对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研究框架的完善指标中,对于经营效率的指标,目前还没有提出农村金融效率评价的有效模型,评价指标的随意性也比较强。还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要素指标体系的评价与非参数分析方法的结合,这类方法既可以将要素的流动性进行合理模拟,同时也能够验证指标体系设置是否合理,这也会导致金融指标体系微观层面的缺乏。由于分析方法比较固定,因此参数分析法并不能够完全覆盖其他影响因素,这就会导致研究结果不够全面,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同时,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总体来讲,学术界对于当前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的研究还需要重点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要想在当前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从农村金融产权重新分配的角度研究农村金融机构体制机制和效率的问题,就要牢牢抓住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这一主线,要在充分做好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侧重于研究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对我国农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现实影响。二是在研究传统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时,应充分考虑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辐射效果,结合农信社的基层引导作用,从升级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经营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着手,重点考察资金在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中的互助流通,大胆提出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新方案。

  事实上,关于农村金融机构效率问题研究的切入点可以有很多,我们认为今后在农村金融机构效率问题的研究中可以结合金融安全、金融风险、绿色金融、金融生态环境等优化问题。由此,在接下来的一个阶段研究的侧重点应集中在下几个方面:

  将农村金融机构效率与机构制度和农村金融生态研究相结合。现有文献对于制度方面的探究主要集中在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的改革、完善与提高上,国内学者将过多的研究注意力集中在农村金融机构本身,却忽略了农村金融机构最根本的服务对象—农户,对于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事实上,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主要是针对服务于农村的各类金融机构的改革与重建,但大多数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对现有的金融机构进行修修补补,没有真正从金融机构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其功能的思路进行改革部署,最终往往造成封闭运作的政策性金融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对于农村金融生态方面的研究则更应注重宏观层面,包括法律环境不完善、信用体系不健全、政府干预过度等方面。应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相互影响,探究造成中国市场型金融机构出现 “农村金融市场失灵”的原因。此外,大量商业性金融机构往往具有信息不对称,经营管理成本高、风险大,规模相对较大的特点,由于其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往往不愿意向经营规模小、信息透明度低、抵押品不足的农户或农村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找到解决这一问题解决办法至关重要。同时,也要努力从根本上截断农村金融市场为农村资金流向非农产业、城市和大公司的通道,从而避免 “金融的城市偏向”现象的发生。

  应重点区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运行效率的两个层次。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农村金融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从金融机构的中介效率即储蓄转为投资的比例来着手研究,了解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区域内的乡镇小企业是否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可以类比银行业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进行研究。尤其是近年来,农村信贷资源转移到市区内的企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村金融机构的中介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进一步的,可以分析政策性贷款对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的中介效率。二是从农村金融机构效益最大化的细分作用着手,探究我国银行业商业化的发展进程,这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是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能否从某种程度上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微观收益,进一步探究影响微观收益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从银企关系的角度出发,探究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在现有理论中,学术界已经对金融机构效率与所挂钩企业的经营效益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达成了一致共识,即二者间呈现完全正相关变化。相应的,企业的效益也会对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质量造成影响。同样,我们也可以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村中小企业中来,探究农村不同产权组织形式的企业与农村金融机构的效率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乡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下的中小企业效益与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区别对待反应进行分析,另外还可以探究农户还贷率对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的影响。

  四、结论与展望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正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挑战,要想取得跨越式的发展,提高金融效率无疑是改革中最核心的内容。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研究发端于2002 年左右,最早的文献主要从金融抑制、农村金融机构体制与市场分配和再分配不平衡的角度对农村金融机构效率进行深入研究。接下来一个阶段的研究要点则主要集中在如何探索出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的最佳路径、如何突破提高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的障碍要素等方面,政策支持等方面,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制度设计。研究成果主要涉及 5个学科,但以金融、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和投资学是农村金融机构效率发展为引领学科。这些学科的研究与开展直接与我国的国家经济发展与政策规划密不可分,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是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学者主要从纯理论层面为国家农村金融改革提出方案,主要着手点集中在农村金融机构效率各年度的文献产出趋势与国家改革时间节点与事件的一一对应上。

  通过对众多文献的分析,可以将我国当前农村金融机构效率问题的研究进展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我国农村金融效率问题的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来自于农村资金投入的不足和农村资本利用效率的低下,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农村金融组织的缺乏,因此提高我国农村金融效率的关键是扩大政府对涉农资金的投入力度,以及配套监管与利用措施的进一步完善,这在发展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二是我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受我国的法律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影响较大,因此要想从外部层面对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效率进行有效提升,就要从法律、制度、政策、信用环境等方面入手,不断实行更加有利的农村金融体系制度,来加强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的提升。

  总结以上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不仅要依靠传统金融市场上的帕累托效应,同时也要针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特有环境进行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在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体系方法中有更多的借鉴,同时,也能够从理论方法、研究方向、行为创新上提供更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博迪,莫顿. 金融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 田力. 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研究[J]. 金融研究,2004( 3) .
  [3] 谷慎. 我国农村金融效率实证分析[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 9) .
  [4] 王醒男. 基于需求与发展视角的农村金融改革逻辑再考[J]. 金融研究,2006( 7) .
  [5] 张杰.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金融需求与制度供给[J].货币金融评论,2005( 4) .
  [6] 姚耀军.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资金配置功能分析[J]. 金融与保险,2006( 4) .
  [7] 周立. 农村金融市场四大问题及其演化逻辑[J]. 财贸经济,2007( 2) .
  [8] 戈德史密斯. 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 上海: 三联书店,199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金融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