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年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理论渊源。青年马克思的经济伦理思想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从理性主义到现实主义的经济伦理思想;二是马克思提出了货币拜物教理论;三是提出了自由平等的经济伦理思想。青年马克思的经济伦理思想为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奠定了基础,自由平等的经济伦理思想为中国梦的提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 经济伦理; 自由; 平等;
在青年马克思的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本文对青年时期马克思的经济伦理思想做了收集和整理,并简述其经济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具有的意义。
一、青年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产生的背景
1. 社会基础
工业革命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大机器的应用也使个体劳动者最终失去了生产资料而变为了无产阶级。他们购买不起大机器,但是资本家可以,资本家购买大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因此最终形成了两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也形成了资本家雇佣劳动者的新的生产关系。
这些社会现实状况对青年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的产生有着直接的触发,他看到了贫苦人民的生活状况,也看到了工人在资本家的剥削压迫下的生活,这些都促使他迫切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因而,青年马克思反对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提出要实现人的解放、人人平等等思想。
2. 理论基础
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深受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经济人"假设的影响。通过对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确立了自己的劳动价值学说。
威廉·配第是第一个提出劳动创造价值的人。在配第的思想中值得肯定的是他首先提出劳动创造价值,但是他不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亚当·斯密继承并发展了劳动创造价值学说。在《国富论》中认为,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论述了人的利己本性,这也是著名的"经济人"假设。马克思看到了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合理的这一前提下提出来的,因此对资本主义制度及生产方式进行了批判,认为应该把人放在社会经济形态中去考察。
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对青年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的形成具有借鉴意义。
第一,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憎恨资本主义私有制。傅立叶把批判重点放在商业上,他看到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造成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矛盾,也造成了企业之间的无序的竞争,对资本主义商业中存在的投机、毁坏商品、哄抬物价等行为进行批判;欧文提出要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第二,在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中,圣西门提出"实业制度",傅立叶提出"和谐社会",欧文提出"劳动公社".这些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体现了他们极力想要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端,把劳动人民从剥削中解放出来。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商业中不道德现象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对青年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青年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1. 萌芽时期--从理性主义到现实主义的经济伦理思想
青少年时期马克思的经济伦理思想没有摆脱黑格尔理性主义的影响。这时候的马克思虽未直接接触经济生活,但他的思想中已经开始有经济伦理的影子。大学毕业后在《莱茵报》担任编辑的马克思,从制度伦理的高度去分析问题,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现实途径,从而也为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经验。
第一,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城。在中学毕业时写下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提出了人要有尊严地选择职业的原则。"为人类服务"这个崇高的理想贯穿全文。1841年3月,马克思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德谟克里特和伊壁鸠鲁都是古希腊著名的唯物主义学家。通过对自然哲学中原子论的比较,马克思看到了他们的无神论和人的自由意志的思想,也为人的独立性、自由找到了根据,但是这时的马克思没有跳出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只能在抽象意义上去讨论伦理问题。
第二,在《莱茵报》工作期间,开始接触到社会生活中现实的经济利益问题。当时在德国,地主阶级对草地、森林进行大肆的掠夺和霸占,农民为了反对掠夺,便大量地砍伐树木。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中,对"林木盗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马克思随即写了《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坚决地维护贫困人民的利益,认为他们可以使用公共资源。这为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经验。
2. 转折时期--为经济伦理思想奠定了唯物的基础和货币拜物教的提出
1843年10月底,马克思迁居到巴黎,与卢格等人创办了名为《德法年鉴》的刊物。在这一时期,马克思发表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这两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
第一,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认识到黑格尔关于理性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的观点是错误的,因此,马克思说:"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他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他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提出唯物主义的观点。
第二,在《论犹太人的问题》中,马克思看到金钱变成了能够控制人的一种神秘力量,这就是货币拜物教观点。马克思看到了金钱是犹太人的重要支柱,货币拜物教是犹太人获得解放的一个重要阻碍,因此,只有实现社会的解放才有可能解决"犹太人问题".
3. 深化时期--自由平等的经济伦理思想
1844年5月-8月,马克思完成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写作。在其中,他对黑格尔哲学进行了批判,全面论述了异化的观点。马克思不仅分析了异化劳动的表现形式,还看到了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在这种私有制下人同劳动产品相异化、同劳动相异化、同类本质相异化,最终是人与人相异化。异化劳动也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因此,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灭亡,取而代之的定是共产主义。
在对异化劳动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劳动中工人失去了自由,因此,马克思主张在劳动中工人应有自由的伦理诉求。在异化劳动过程中,工人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不属于自己,却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与资本家之间是不平等的。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只是形式上的平等。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因此,工人与资本家实质上是不平等的。马克思批判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形式上的平等,力图寻找实质上平等的伦理诉求。
三、青年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1. 对货币拜物教的批判为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对货币拜物教进行了分析。在货币拜物教下人成为了金钱的奴隶,甚至为了金钱丢掉了信仰,丧失了道德。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货币同样能够使商人在经济活动中迷失自我,假冒伪劣、食品卫生等道德败坏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应发挥货币的积极作用,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多方面解决道德滑坡问题。
2. 自由平等的经济伦理思想为中国梦的提出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异化劳动理论进行了分析,体现了自由平等的经济伦理思想。中国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最终落脚点是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更好地提升,接受更好的教育,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等等。青年马克思自由平等的经济伦理,为中国梦的提出、为实现人民的幸福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将数字经济视阈下平台企业所面对的诸多伦理困境置于资本与道德这一根本问题上来,识别资本逻辑的强大话语力量,将资本逻辑的消解与经济伦理的构建相结合,从而将公善性原则与社会福祉的实现愿景真正纳入数字经济的现实运作中,构建包容、普惠、可持续的数字经...
近年来,体育竞技过程越来越发挥出其显著的经济发展实力,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经济体系已然成为了我国重要的一项市场经济支柱,体育竞技中的经济伦理问题也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从经济伦理角度解析马克思劳动时间观,可以揭示马克思劳动时间观所固有的属人的价值禀赋和经济伦理特质,呈现马克思劳动时间观的真实性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源远流长,而儒家经济伦理思想则是儒家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农业文明和自然经济发展的结晶,它虽然不完全适应于现代市场经济,但也可与市场经济相融通。...
毛泽东终其一生执着追求和坚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伦理之维,既是非常正确的,也是非常珍贵的,在当代中国,尤其需要加强继承和发扬。...
元代是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统治全中国的王朝。总体而言,其思想相对贫乏,但货币思想独树一帜,颇具光芒。...
经济伦理属于现代应用伦理学的范畴,它"就是要研究和解决经济活动与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或者说研究和解决道德对经济活动的激励或约束作用"[1]36....
所谓经济伦理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和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其中包括爱岗敬业、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服务他人和奉献社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