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骨伤科论文 >

中医推拿手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成效分析

来源:未知 作者:7号编辑
发布于:2014-06-24 共1595字
论文摘要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退行性病变和慢性非特异性病变而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其临床特征为疼痛,僵硬,运动受限,疼痛向患侧颈、肩、背部放射,日轻夜重,久延不愈,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 步,肩 周 炎 成 为 常 见 的 疾 病 之 一,临 床 发 病 率达 20. 6%。
  
  1. 材料和方法
  
  1. 1 材料 2008 年 1 月 ~ 2013 年 1 月,我科收治肩周炎患者 128 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 68 例,男性 30例,女性38 例; 年龄36 ~55 岁,平均年龄51. 4 岁; 病程1. 5 个月 ~3 年,平均 12. 7 个月。对照组 60 例,男性 28 例,女性 32例; 年龄 37 ~53 岁,平均年龄 50. 1 岁; 病程 1 个月 ~ 4 年,平均 2 年。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全部病例均排除颈椎病、肩手综合征,肩袖损伤和肩关节骨折、结核等病变以及严重的内科疾病。
  
  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中医推拿手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用单纯中医推拿治疗。15 天为 1 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
  
  1. 2. 1 中医推拿: 拿、按、揉、滚、扳、搓、抖、擦、捏等法,患者取坐位,先拿肩井、按天宗、揉肩关节周围; 再滚肩关节周围与上肢的后侧、外侧和前侧,配合肩关节扳法( 内收、外展、前屈、后伸) ; 摇肩关节: 拨肩内陵、肩贞诸穴并按揉之; 按揉肩关节周围及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 搓肩部及上肢、理五指、抖上肢; 最后擦肩关节周围。治疗每日 1 次,每次 30 分钟,15天为 1 个疗程。
  
  1. 2. 2 药物穴位注射: 主穴取患侧风门、秉风、肩井、肩贞、肩前( 经外奇穴,腋前皱襞顶端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天宗、阿是穴等; 配穴取患侧合谷、脾腧、肝腧、膈腧等。方法: 根据取穴多少选用 5ml、10ml、20ml 无菌注射器抽吸药液,药液有当归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祖师麻注射液、黄芪注射液、风湿宁注射液等。药液吸满后换用已经消毒好的牙科 5 号针头,根据病情辨证选取上述相应穴位 2 ~ 4 个,局部用碘伏棉球常规消毒后,采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深入。必要时可以采用提插及捻转手法以加强针感,待局部出现酸、胀、重等针刺感应后,回抽无血,再将药液推入穴位,每个穴位 2 ~5ml。推药速度可根据情况适度掌握,老年人及有高血压、心脏病以及特异敏感性体质的人推药要缓慢,体质好且病史较长,局部感应性差的人可快速推入以加强刺激,增强疗效。治疗隔日 1 次,15 天为 1 个疗程。
  
  1. 3 症状评分标准 按症状程度分轻、中、重 3 级。轻度: 症状轻,不影响生活工作,可以忍受,评分 1 分; 中度: 症状较重,已影响生活工作,尚能忍受,评分 2 分; 重度: 症状严重,妨碍生活工作,难以忍受,评分 3 分。
  
  1. 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 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①治愈: 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②好转: 肩部疼痛减轻,肩关节功能改善; ③未愈: 症状无改善。

论文摘要  
  3. 讨论。
  
  肩周炎多发于 50 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常与肩部反复劳损、颈椎病、糖尿病以及受风寒,肩周软组织扭挫伤等有关。初起时肩部不适,疼痛,部位较深,按压时疼痛减轻,疼痛可使肩关节活动度变小。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关节活动受限主要是有制动引起,某种程度上则是由疼痛引起,使周围软组织弹性降低、活动受限。同时炎性组织不断产生细小结蹄组织并与原已短缩的结蹄组织粘连,从而造成肩周炎中、后期关节功能障碍。
  
  中医推拿治疗,可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促使关节功能逐渐恢复。穴位注射疗法是用注射器的针头替代针具刺入穴位,在得气后注入药液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把针刺与药理及药液对穴位的渗透及机械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注入的中药注射液是根据对肩周炎的中医辨证分型,直接针对病因,分别采用补气、补血、活血、祛风、散寒、除湿的方法,通过经络的输送和传导,发挥全身和局部治疗作用。两者合用对整个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快速改善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骨伤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