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出版工作对于工艺美术类图书的促进作用着手, 言明当前该板块图书普遍存在的问题, 从而探讨促进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工艺美术; 出版工作; 稳定发展;
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力度的逐年增大, 以及国民对于民族文化认同的逐步觉醒, 传统手工艺产业链乘势而上已日趋完善, 加之纸媒、数媒、网媒的积极宣传, 工艺美术行业逐步走上复兴的道路。但由于民族文化传承的极端不平衡, 使得百姓对于工艺美术的认识仍停留在物体表面, 对其蕴含的文化内质缺乏了解的途径, 许多薪火相传的技艺因缺乏关注变得岌岌可危甚至灭绝。因此, 对这个行业系统地、学术地、深入地抢救性挖掘, 成为我们出版人的责任, 工艺美术类图书如何切入是我们考虑的重点。
一、出版对工艺美术行业具有促进作用
毋庸置疑, 图书出版一直是工艺美术行业的助燃剂, 究其原因在于工艺美术品特殊的商品性质所决定。工艺美术品具备的实用、艺术价值仅仅通过商品属性很难全面地传达给使用者, 工艺美术图书的出版便成为信息传达的有效补充。例如:汉文明展示的瑰宝——瓷器, 不仅具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盛水、盛食物的现实功用, 也体现了华夏民族对瓷文化的审美大同, 甚至承载着古代丝绸之路的东西方文明碰撞, 可是有多少人会停下脚步欣赏它绚丽的光彩, 了解它的渊源历史呢?此时, 出版作为精神文明传播的作用便凸显出来, 通过阅读, 读者可以了解到瓷器、瓷人的故事, 理解瓷器如何产生、发展、创新, 它的材料、拉坯、纹饰、烧成等技艺也得以为世人所知。
另一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手工艺人尽管具备娴熟的工匠技艺, 但其普遍存在文化知识程度不高的现象, 笔者在编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系列 (50卷) 》就发现这一情形。该出版项目自2009年启动, 历时5年带有抢救性的挖掘, 为当时仍然在世的前三届工艺美术大师著书立传。组稿中, 两个问题较为棘手, 一是带有节点性的图例采集困难, 二是一些大师不识字, 甚至只做活不说话。这些大师作品代表着我国工艺美术的最高水准, 是我们国家的人才瑰宝, 但口口相授、师傅带徒弟式的传授方式导致了许多工艺美术种类以及相关制作工艺后继无人, 随着这一代传承人年纪的增长, 行业传承断流的危机迫在眉睫。出版人的深度介入, 使得工艺美术行业不再留守在象牙塔内, 能够以一种鲜活的、系统的面貌呈现在社会面前, 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让传统手工艺得以有序传承。
二、工艺美术类图书存在的缺失
相较于教育、少儿、设计、美术类图书, 工艺美术类图书的定位一直较为模糊, 读者面对庞杂的专业体系较为迷茫。一方面因其范围较广, 不仅涉及工业、美术, 甚至覆盖到衣、食、住、行等许多方面, 显得该类图书较“杂”;另一方面因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程度、民族习俗、审美观点不同, 很难达成统一的共识, 显得该类图书又“专”。因此编辑人员只有对工艺美术具有较深的理解, 充分考虑每个工艺品种的共性和规律, 才能避免盲人摸象的现象产生。我们在策划工艺美术类图书时, 容易忽略以下几个问题。
1. 定位模糊。
工艺美术类图书品种较多, 主要以理论性书籍、图册为主要的表现形式, 这一类图书普遍存在定位模糊的现象, 没有很好地解决“给谁看”的问题。理论书籍是工艺美术书籍中的重要构成, 但是这一类书籍除了工艺美术相关专业指定的教材读本之外, 多为一家之言, 内容繁杂, 整体指向性并不明确;绝大部分书籍对于专业手工艺者来讲深度不够, 而针对工艺美术兴趣爱好者来说则太过深奥难以准确理解。反观工艺美术类画册, 尽管需求量与日俱增, 但其内容质量良莠不齐, 普通读者很难通过出版物界定作品的优劣, 使部分图书变为了产品说明书, 出版沦为了商品小广告。定位模糊的现象还出现在对于书籍本身的定位之上, 这种定位的误差往往出现在书籍的销售环境中, 部分购书网站在工艺美术书籍的类目下往往出现素描基础、工具制作、包含有工艺美术作品图像的笔记书等与工艺美术关联甚微的出版作品。这些模糊的定位一方面使得消费者难以挑选到合适的书籍, 同时也妨碍了大众对于工艺美术的认知。
2. 质量差异较大。
质量差异是目前工艺美术书籍面临的重要挑战。首先是书籍装帧质量上的差异, 目前不少工艺美术类书籍在书籍装帧上仍旧维持着传统的书籍装帧样式, 在封面的设计上采用传统的格式, 导致书籍在外观上有所限制。其次, 部分书籍在印刷的过程中忽略了纸质对于图像的影响, 导致插图色彩失真, 使得书籍质量受到影响。工艺美术类书籍的质量差异还体现在书籍内容质量的差异, 比较典型的案例便是塑造“伪作”“伪大师”。出版人肩负着去伪存真的责任, 应当深入工艺美术行业内, 不管是田野调查也好, 市场调研也罢, 打造带有正本清源作用的工艺美术类图书, 与工艺美术人一起保护传统手工艺。
3. 受众范围狭窄。
在工艺美术图书出版工作中, 相关信息的搜集和整合尤为重要。工艺美术的发展伴随着历史逐渐完善提升, 但是由于这个行业在传承的过程中主要依靠师徒传承、亲缘传承等较为封闭的传承形式, 受到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因此极易在传承过程中导致传承脉络的断裂。很多手工艺人曾对笔者坦言, 手工艺人才培养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年轻人从未了解过工艺美术, 自然不会产生交集;二是入行要求做三五年的学徒, 很多人吃不了那个苦, 中途就退出了。借助出版工作, 行业能够接触到大量与工艺美术有关的内容, 对于工艺美术的相关特征、技巧有着更为丰富的认识, 从而形成对工艺美术资料的储备, 必要时可以建立云数据库。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编辑和传播推广, 能够大大加深读者对于工艺美术行业的了解, 帮助工艺美术从业者获取更多知识性资源, 从而促进工艺美术行业的整体提升。
三、如何进一步发挥出版的促进作用
新时期的出版应当是“动态”的出版, 工艺美术类图书的开发更是如此, 它就像一块尚待开发的宝地, 有大量的可持续拓展的资源亟待我们开发。当然, 这些宝藏并不是唾手可得的, 需要编辑人员走进工作坊, 与手工艺人做朋友, 及时了解行业的现状和动态, 倾听手工艺人的心声, 策划出满足读者知识需要的图书, 从而扩大工艺美术行业本身的价值。
1. 收集行业资料, 促进行业升级
工艺美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 作为一门服务于生活的艺术, 应当有极为广泛的受众群体, 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 关注工艺美术行业, 选择购买工艺美术类书籍的消费者多数为行业从业者, 普通公众很少对这一行业有深入的认识。由于工艺美术自身种类繁多, 涉及多种深奥制作工艺, 而参与工艺美术制作的普通消费者寥寥无几, 形成读者对工艺美术行业认知的限制。通过出版工作的完善, 目前针对越来越多的以普通读者为服务对象的工艺美术类书籍开始在市场中流通, 提升了读者对工艺美术行业的认知, 促进了社会对工艺美术行业的关注, 从而促进工艺美术行业的长期发展。笔者近年来责编的《百工录——中国工艺美术记录丛书》 (第一辑20卷) 便从这一角度出发, 只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将较为艰涩的工艺, 以浅显的文字表述、大量的过程图例展示给读者, 获得了社会、经济的双重效益。
2. 宣传推广, 增加知名度
宣传推广工作是出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通过对相关书籍的推广, 公众能够对于书籍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出版工作以出版物为主要的作品, 在出版工作的帮助下, 能够将与工艺美术相关的技术内涵以及认知内涵通过图文实物的形式展现出来, 供大众阅读与分享, 形成对工艺美术行业的传播与推广。图书是出版工作的重要成果, 这一思想的实质化形态在阅读上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帮助公众以最直接的方式获取相关的知识。借由书籍、音像制品等出版物, 公众对于工艺美术行业的接触面将会大大增加, 对于这一行业的了解将会更加深入和丰富, 从而增加部分生僻工艺美术类别的知名度, 形成对整个行业的宣传推广。
3. 两相结合, 丰富创作形式
出版工作本身与工艺美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书籍的装帧设计是书籍出版中的重要过程, 通过装帧设计, 书籍的内容能够以更为美观的状态呈现给读者。通过在书籍装帧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与工艺美术相关的内容不仅仅能够创新工艺美术的表达, 同时也能够对书籍装帧的设计进行一定程度的丰富。以传统工艺表达中常用的艺术形式镂空为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见到许多以镂空的方式进行表达的工艺美术作品, 包括窗花、传统木结构建筑的门窗等。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引入整体性的镂空, 在气息上也更加契合工艺美术的特点, 往往能够产生新认识、兴趣点。同时也有不少出版物对书籍内页的花纹施以釉彩, 使得整个书籍从内涵到质感都与工艺美术有着紧密的关联, 形成对工艺美术创作与出版形式的创新, 从而带动出版工作与工艺美术行业的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 目前工艺美术行业面临着传统工艺退化、生产难以保证等问题, 通过出版工作, 能够有效搜集行业资料, 对工艺美术行业进行宣传, 甚至能够与工艺美术创作相结合, 形成对表达形式的丰富。因此出版工作者需要立足于行业优势, 发挥行业特性, 形成对工艺美术行业的促进。
参考文献
[1] .翟久行.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化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 (15) :468.
[2] .郑玉宾.浅谈工艺美术在人们生活中的需求[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5 (1) :191.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这对工艺美术有着一定促进作用,为了提高工艺美术设计的水平,一定要运用创造性的设计技术,还要具有创新的精神,做到与时俱进。工艺美术是中国文化的组成之一,其与传统工艺美术有着一定区别,是对传统工艺美术创新,在形式、内容以及性...
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已在华夏大地上有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她缔造了我国的文明,我国的工艺史实,中华民族概莫能外。谁也无法否认:在我国历史上,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传世的,亦或是考古出土的文物,均证明我国古代在工艺美术方面不仅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
通过探索“互联网+”与福建工艺美术产业的融合, 以期从政府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健全人才培养模式等策略, 推进福建工艺美术产业的传承与完美转型。...
笔者从中国传统艺术美术与现代包装设计的联系和区别的角度出发, 结合笔者的设计实践, 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做出了一些研究和尝试...
在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背景下, 民族民间工艺美术行业要改正扭曲的供给观念, 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 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促进民族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让民族经济进入新常态。...
本文从工艺美术设计的重要性、所涉及的领域、需要的艺术创新以及相关艺术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四方面入手, 对工艺美术设计中的艺术创想进行探讨...
题目: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及其理解与传承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回顾历史(一)陶瓷工艺(二)青铜工艺(三)传统装饰艺术(四)园林艺术(五)建筑艺术二、理解与传承三、研究主题四、传统美术工艺的保护参考文献以下是论文正文摘要...
摘要山西漆艺据历史考证,距今已有4550年的悠久历史,成为全国最早使用天然大漆的省份。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间,百废待兴的山西漆文化产业在公私合营改制的影响下相继恢复并发展壮大,八大地域漆器产业的成立使山西省成为中国四大闻名漆产区...
壶作为一种茶具, 其形态随饮茶方式的变迁而变化, 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与茶文化相应和的茶壶文化, 经宜兴紫砂的演绎建立起一套审美标准。因此, 若要探讨建水紫陶制壶的要点, 自当从追溯茶与壶的文化历史开始。...
该文从实际情况出发展开讨论, 明确保护工艺美术的重要性, 提出实现民间工艺美术现代化复兴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