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代陶瓷艺术的发展背景概述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随后迅速统一全国。在经济上,统治者采取了轻赋税的政策,同时大量启用文官,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重文抑武的风气;在经济上,整个宋代商业发达,直接催生了市民文化的崛起和发展;在文化上,宋代统治者对道教极为推崇,程朱理学占据了哲学领域中的主流地位,这种对精神和哲学的追求,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沉稳、超脱、内敛等意境的追求;在工艺技术上,最突出的就是,宋代在陶瓷制造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的革新,每一个环节都有着明确的分工,使得陶瓷制作无论是在效率上还是质量上都获得了本质的提升。所以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工艺技术的革新,都为陶瓷艺术的大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造型是陶瓷艺术最为直观的表现因素,集中体现着作品的审美风格与追求,也正是得益于这些积极的因素,宋代陶瓷艺术才在造型上表现出了鲜明的美学特征。
二、宋代陶瓷造型的美学特征
1.仿生意蕴美
所谓仿生,就是对生活中一些动物和植物的造型进行模仿。其在宋代之前的瓷器制作中,就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备了,成为了一种主流的造型方式,到宋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宋代陶瓷仿生是一种有选择的仿生,即选取整个事物中最生动、最优美的一部分进行模仿,通过高度地概括,来获得形象性和抽象性的统一。
如汝窑中一些以莲花为造型的瓷器,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莲花逐渐成为了艺术创作中一个十分热门的对象,其高尚廉洁的寓意,受到了多个阶层的普遍认可。
宋代的莲花瓷器作品,较少采用整个莲花为造型,基本上都是选取花瓣的一部分,或是完全绽放,或是含苞欲放,都制作得十分生动,给人一种清丽高洁的享受,从而表现出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层次的意蕴表达。又如汝窑生产的天青葫芦瓶,其造型形神兼俱,特点是上小下大,大小比例精准,看上去整体十分和谐,同时也把葫芦所代表的多子多福的寓意生动地表达了出来。由此可见,宋代陶瓷在造型上的仿生,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外表模拟,而是内外兼具,通过选取事物最具特点的方面进行精雕细琢,来获得浑然天成的效果,同时其中的意蕴也借助于这种逼真的刻画而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2.形制典范美
当一门艺术创作发展到成熟阶段之后,就会出现一些能够受到当时和后世普遍认可的理念、形式和方法,代表了该时期这门艺术发展的最高水平。宋代的陶瓷艺术在造型上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其所呈现出的形制典范美,不但在当时广受好评,而且还成为了宋代之后各朝代重要的参考标准。如梅瓶,顾名思义,主要是用来插放梅花的,其造型特点是小口、短颈、丰身、瘦底:瓶口较小,只能容纳细细的梅枝插入;瓶颈处较短,给人以稳重之感;瓶身较丰满,能体现出一种圆润、自然的效果;而底部则较瘦,和丰满的瓶身形成对比,有一种对比的美。如着名的刻花缠枝牡丹纹瓶,就采用了这样的造型,而且每一部分的比例都十分精准,既有挺拔刚劲之感,又有玉丽多姿之韵,被誉为当时耀州窑的典范作品。自宋代之后,明清两代在梅瓶的制作上,均采用的是这种造型,或者说,梅瓶的造型从宋代就得以确立,并为后世所认可和接受。除了梅瓶之外,这种典范化的作品还有很多,如均瑶的胆瓶、龙泉窑的葫芦瓶等。这些经过陶瓷匠师们的反复修改和完善,均达到了一种几近完美的状态:形体变化自然,各部分比例均衡,局部刻画细致,视觉效果耐人寻味。可以说,今天常见到的很多陶瓷制品的造型形式,都是在宋代得以最初确立的,有一种形制典范美。
3.自然典雅美
宋朝的统治阶级对道教十分推崇。道家讲求无为而治,崇尚自然,而随后兴起的程朱理学,则追求的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这两种思想对当时的陶瓷艺术影响颇深,加之山水画的盛行,更是让陶瓷树立起了一种简约、自然、典雅的审美风格,而那些几何造型和纯理性的造型几乎是没有的。如宋代广为流行一种酱釉小口瓶,整个瓷器中没有任何花纹装饰,广口、细颈、丰身、瘦底;颜色为黑褐色,虽然没有炫丽的装饰,但是一眼望去,却给人一种十分自然和典雅的感觉,整个作品看不出有任何制作的痕迹,更像是一个天然品。究其原因,就在于陶瓷工匠将作品中的曲线处理得几近完美,从而获得了简约而不简单的效果。又如越窑小壶,其由葫芦瓶的变形方式烧制而成,壶盖部分是一个传统的葫芦瓶造型,壶的“肚子”部分,则是原有葫芦瓶的变形,经过扩展后变得十分丰满,再辅以简单的花纹装饰,将连接部分巧妙地隐藏起来,使得整个小壶看起来浑然天成,既满足了茶壶实用的需要,又体现出了一种自然的美感。宋代龙泉窑出土的窑盖罐釉水,整体造型圆润饱满,体积较大,其巧妙之处在于匠师将上面的曲线处理得圆润自然,丝毫看不出有雕琢的痕迹,配上浅褐色的色彩,整体看上去给人一种庄重和稳定之感。
所以说,在道教和程朱理学的共同作用下,宋代的陶瓷艺术十分崇尚自然之美,但是这种自然的追求也并不是没有原则的,其更多体现的是对一定程式规范的满足,使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典雅之美,实现自然和典雅的融合。
4.仿古质朴美
宋代考古之风盛行,人们对历史上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十分推崇,那些模仿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陶瓷制品,就是这种风气的最好体现。如商朝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鼎、樽、贯耳壶等,在当时都被制成了具有宋代特点的瓶、炉等作品。一方面,匠师们想要通过对古代作品的模仿,来获得其陶瓷化艺术效果的展示;另一方面,仿古体现出了一种文化传承意识,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难能可贵的。如龙泉窑弦纹贯耳瓶,就是对商朝贯耳壶的模仿,但是其并不是单纯的陶瓷化复制,而是根据陶瓷本身的特点和当时的审美风格对原作进行了适当的改变。比如将瓶身处理得更加丰满和圆润,将两个贯耳处理得更加短小,充分体现出了陶瓷可塑性强的特点以及宋代那种内敛和含蓄的审美追求。又如龙泉窑的三足炉,三足炉广泛出现于周朝,多被用来焚香祭祀,到宋代因为道教的盛行,也需要经常焚香,于是就出现了对其的仿制。在龙泉窑的三足炉中,炉的腹部有三条凸起的棱线,而且均呈现为白色,和炉身整体的青色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其实是匠师有意识地要显示出其所用培土的洁白和细密,这一工艺俗称“出筋”,既体现出了宋代陶瓷艺术高超的制作手法,又表现出了宋代追求自然天成的美学意味。这种仿古质朴美,是宋代瓷器在造型上的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既使陶瓷艺术在造型方面获得了新的发展,也使得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造型得到了别样的传承。
综上所述,造型作为陶瓷艺术首要的外观表现因素,其直接决定着欣赏者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宋代陶瓷艺术之所以能够前承唐朝、后启明清、远波欧洲,成为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集大成者,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其在造型上的鲜明的美学特征。对其美学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能够给今天的陶瓷创作和鉴赏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如宋代的陶瓷艺术可以模仿商周的青铜器,那么在今天,陶瓷创作也可以对某一个朝代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门类进行模仿;宋朝的陶瓷将自然典雅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其实这个标准同样也适用于今天的陶瓷鉴赏。让我们以史为鉴、以史为镜,为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孙长初.《陶瓷艺术-火炼旖旎》.西南师大出版社,2009.
[2]王先岳.《陶瓷-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3]江泛.《道与艺术》.团结出版社,2008.
[4]邱紫华.《东方艺术与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杭间.《中国工艺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6]. 戴鸿文.《论宋代瓷器外销的历史条件》.辽宁大学学报,1994.
[7]郭强.《论宋代陶瓷的美学特征》.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
[8]余勇,张瑞霞,张悦.《浅论宋代陶瓷造型》.中国陶瓷工业,2007.
[9]李文杰.《宋代瓷器的美学风格与特征》.研究生论文,2007.
[10].张子英.《磁州窑瓷枕》.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00.
第4章西周玉凤鸟纹4.1西周玉凤鸟纹的文化背景。4.1.1西周社会文化概述。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发展的第三个朝代,在奴隶社会的整个进程中,应该是相当成熟的一个阶段。西周在公元前1046年开始建都称周,后东迁,迁都之前称为西周。在商灭亡以后,西...
1引言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紫砂壶本身根植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又加上历代深谙中国审美特征文人的积极参与,今天的紫砂壶艺日臻完美。紫砂壶之形,是存世的各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美誉。对于这些造型的评价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
本文在深入分析新技术时代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 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发展观的主要变化趋势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宋朝政治经济重心南移,两浙地区成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常州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商品贸易繁荣,手工业发达,人们对于漆器等手工艺品的需求日渐加大,为漆器的发展提供了优厚的土壤。...
本文从出版工作对于工艺美术类图书的促进作用着手, 言明当前该板块图书普遍存在的问题, 从而探讨促进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方法。...
该文从传统工艺美术的基本内容出发, 探究其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价值。...
过对设计实践和传统工艺美术技术制造的融合, 不断满足现代多元化消费市场的需求并稳步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 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再一次融合可以更好地符合现代生活审美。...
广彩瓷是我国最为主要的外销瓷品种之一,其出现和发展是"海上妊绸之路"上中西经济贸易及文化交流的产物广彩瓷在遵循中国瓷器传统设计的基础上,迎合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需求,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富有中国意趣,还富有西洋情调,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