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历史上,陶瓷生产的发展是围绕实用主义宗旨展开的,这从陶器制作中可以窥见:实用主义制陶一直是传统陶文化发展的主流之一。随着文化分工的逐渐进行,陶瓷器物在人们的日常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越来越主动地进行陶瓷生产的创造性发挥,将陶瓷文化推进到专有与专门化的水平之上。其中,宜兴紫砂陶的生产就是具有这样文化特征的陶瓷文化,它与饮茶文化结合起来,进而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文化关系。
1 茶饮文化
茶饮文化在人们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生活中逐渐扩大,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消费主义文化。这不论从茶叶、水,以及泡茶、煮茶的工序,还是饮茶等方面,均成为雅俗共赏的茶文化的主要文化因素“。中国茶源自神农。神农,就是远古三皇之一的炎帝,是中草药、茶叶、谷物的‘发明者’,是传说中的农业神。他能让太阳发光,让天下雨,他教人们播种五谷,又教人们识别各种植物,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历史久远。神农的种种丰功伟绩使他成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开山鼻祖之一。”
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各种民俗文化,甚至就是这样地将造圣运动与茶饮文化联系在一起,这既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也从另一个角度刺激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例如,唐代的时候,由于对茶文化的推崇,贵族阶层不仅高度重视茶的品位,而且,还对茶具十分讲究。当时,越州窑生产的青瓷器被人们认为是茶具的极品,其中,尤其贵族文人更是大加赞赏。在唐人的诗篇中就有许多记述,“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顾况);“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孟郊);“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等。另外,唐人陆羽在《茶经》也对越窑瓷器进行了高度评价,与其他窑的瓷器相比,“越窑上”,它“类玉”、“类冰”,“瓷青则茶绿”。
由此看来,唐代对茶文化与陶瓷关系的发掘与研究,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
北宋时期,在人们的茶饮文化中形成了“斗茶”这样的空前绝后的文化习俗,不论在高雅的“庙堂”之上,还是在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中,均可以看到这种文化活动,斗茶具有雅俗共赏的文化意义。随着北宋茶文化的继续发展与空前讲究,陶瓷生产更是百花争艳。所谓的“五大官窑体系”,即定、汝、官、哥、钧,与民窑体系,即磁州窑、耀州窑、吉州窑等,就是陶瓷生产繁荣的最佳例证。明代,宜兴窑异军突起,成为生产制作茶具的不二之选。但是,宜兴窑生产的不是瓷器,而是精陶器。“宜兴窑在江苏宜兴县的丁山和蜀山镇,它以制作紫砂陶为最具特色。”
紫砂陶便于制作茶饮工具,尤其制作的茶壶更具文化特色,与茶文化联系起来,宜兴紫砂陶很快从明代陶瓷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着名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长期以来,宜兴紫砂陶生产逐渐发展与壮大并在文化中具有越来越大的文化影响力,这与茶饮文化无不关系紧密。
2 文化互动
在文化交流中,各种文化的人们的利用中形成了相互影响及相互促进的关系,这便是通常意义上所谓的“文化互动”。
随着宜兴紫砂陶制作工艺的进步,宜兴紫砂陶壶不仅工艺精湛,而且,因为它参与茶文化活动,促进了茶文化向着更加浓郁的乡土气息发展。在茶饮文化发展过程中,个别时代的个别人不仅对茶叶的品种、属性、味道等,都十分讲究,而且,对茶具也极度追捧。“斗茶对于用料、器具及烹茶方法都有严格要求,以茶面汤花的色泽和均匀程度、茶盏内沿与汤花相接处有没有水的痕迹来衡量斗茶的效果。”
随着宜兴紫砂陶逐渐适应茶饮文化的需要,它的制作技术及其工艺也日趋走向精工细作,格外讲究的高度。陶工采用拍、打、捏、雕、塑、镂、琢等手法,将紫砂器制作得精巧玲珑,美观可心。这不仅给陶瓷文化增添光辉,也给茶饮文化增加了浓厚的审美情感。
随着文化的综合性发展,在现代社会文化意识中,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尤其茶饮文化的丰富多彩,更加促进了紫砂陶生产的大发展。在茶具系列中,除去原有测茶壶、杯子等,生产者逐渐开发了与茶饮相关的茶盘、茶托,以及茶宠等辅助性物件,这既增添了饮茶中的乐趣,使茶饮文化更加富有理想主义的浪漫情怀,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紫砂陶的生产。
紫砂陶的生产主要面向茶饮文化,这是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与发展,不仅如此,随着饮茶文化的扩大,以及由茶饮文化引起的组织与组织、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均对宜兴紫砂陶的生产和利用产生了巨大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紫砂陶的创意和制作队伍在不断扩大,这不仅促使紫砂陶在产量上得到了巨大增加,而且,在质量上就紫砂陶的品位和品格上得到巨大提升。例如,侧重与传统造型的紫砂壶,一般由传统陶工生产制作,而侧重与现代审美的理念的紫砂壶,一般具有学院派内涵渗透,并充满现代文化的激情。这样,在紫砂陶茶壶的造型中,明显出现了具象的茶壶和抽象性茶壶并存的格局;于是,这些琳琅满目的茶具不仅是宜兴制陶业繁荣表现,而且,联系茶饮文化,必然情不自禁地会想到茶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另一方面,组织生产与管理,以及文化运作等方面,也由茶饮文化的需要而有别于传统制陶业。这是现代设计替代过去手工生产的显着标志,人们将现代设计理念渗透在紫砂陶的生产制作上,促进了紫砂陶组织生产与经营理念的变化。
总之,由于茶饮文化的繁荣,宜兴紫砂陶生产得到巨大发展,这是文化互动的结果。也是原始文化理念在新时期的文化再现。换言之,茶饮文化进一步发展,直接或间接刺激了宜兴制陶业的大发展,也给生产经营与营销业的从业人员带来巨大的自信。
3 结论
中国的工艺美术文化往往与一种或多种物质文化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们之间形成并发展着一种互动的关系。陶瓷工艺美术与茶饮文化就是具有这样互动关系的文化。从茶叶生产与被利用的历史和现实中,不仅茶叶生产者会看到它的文化价值,就是陶瓷生产者而言,也在茶饮文化的发展中看到了陶瓷生产的美好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少林,王达林 . 中国茶话[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297,16.
[2] 田自秉 . 中国美术史[M]. 东方出版中心,1985:101,287.
[3]中国硅酸盐学会 . 中国陶瓷史[M]. 文物出版社,1982.
婚嫁传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段缩影, 黄金首饰则是其文化生活的一个载体。...
伴随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阶段。陕西作为历史文化名省,以其深厚广博的历史积淀、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人们喜爱的旅游圣地。可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旅游产品的要求开始变得多元化,简单、枯...
中国是最早制陶的国家之一,又是瓷器的发源地。中国的陶瓷文化源远流长,陶瓷器物与文化长期引领世界潮流,是世界各国争相模仿追捧的对象。...
南通蓝印花布是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代表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艺术文化底蕴。南通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工艺印染品,印染手法是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
一、彩陶概说彩陶,即在坯体上以矿物质颜料绘画图案,然后焙烧的陶器,多属泥质红陶。因其图案经过烧制,故不易褪脱,这与先焙烧后画图案的彩绘陶不同[1].大多数彩陶表面使用的颜料是天然的矿物研磨混合而成,放在窑中烧制后,颜料和陶胎经过化学变化融为...
辽西地区剪纸艺术主要分布在锦州北镇、朝阳建平以及阜新、葫芦岛等地区。其中以锦州北镇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和朝阳建平剪纸成就最为突出;阜新、葫芦岛、兴城的剪纸艺术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辽西地区的剪纸艺术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辽西地区剪纸艺术是我国传...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用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陶瓷艺术在我国发展已有近万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明当中最重要的象征,是一种将文化艺术不断发展进而沉淀下来的特殊文化形态。...
第3章毛南族傩面具品牌化的转型探究文化,是隐性精神价值和显性物质价值的总和,包含宗教信仰、世俗价值观乃至衣食住行中出现的一切物质产品。将它的历史背景、传说故事、文化物件等梳理成一条环环相扣的纽带,就是品牌的雏形。品牌通过集合核心价值观、...
一、藁城宫灯概述宫灯是一种纯手工艺制作、集装饰与实用于一体的工艺品,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成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形象符号,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目前规模最大的宫灯制作基地,要数石家庄地区的藁城屯头村。屯头村的宫灯历史悠久。据传,明代...
一、融文化内涵于形式中的特点亳州基于独特的地域性及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亳州新剪纸艺术独特的图像形式。亳州地处我国南北文化交汇之地,是集南北思潮的集聚地,同时也是道家文化与亳文化的发源地。亳州新剪纸艺术注重作品的自然特性,以顺其自然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