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说的“除非句”即指用“除非”引导的句子,是一个条件句,与无条件句相对应,表达的是前后两个事件的关系,常常与“否则”“才”连用。但许多语法书对“除非”分别与“否则”“才”的连用条件谈的不多,因而许多学生包括教师在内,在做改错题或平时使用时从根本上难以找出“除非句”的病因。如“除非你离开,我才离开”“除非你离开,我不离开”究竟哪一句更加合乎语言规范呢?笔者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以与各位同仁共解。
有些语法学家对“除非”与“否则”“才”的连用条件作过一些叙述,但是目前为止,还未见到比较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的见解和论文。王力先生《中国现代语法》在“次品否定词”一讲中谈到了“除非”一词的含义,说“除非”不能说成“除不是”(却有人说“除非是”,这是古今词汇的合糅)。吕叔湘先生《现代汉语八百词》讲得较为详细。该书在“除非”词条下说:“除非……〔否则〕不……”表示“一定要这样,否则就不能产生某种结果”。吕叔湘、朱得熙先生《语法修辞讲话》在讲否定虚词时谈到了“除非句”。《讲话》认为由于“除非”不止一种意义而造成“除非句”的含义不同。“除非”一词有两义:一是“要是不”,二是“只有”。接着举了下面的例子:“谁都看得出,在这长年缺雨的地区,除非大办水利,否则产量没有法子提高。”《讲话》指出该句的“除非”不能讲作“要是不”,因它与后面的“否则”重复,这是正确的。但《讲语》在谈“除非”的“只有”意义时所举的例子就有问题了。该书说:“‘除非’在过去一直有‘只有’的意思……照这个讲法,底下接‘否则’又就可以容许了。”然后举了以下两例:
(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2)除非把这个人找来,这件事情才有办法。
我认为,例(1)的“除非”作“只有”讲,该句成立,但不能接“否则”。例(2)的“除非”无论作“只有”讲还是作“要是不”讲,底下都不能接“否则”,“否则”一词意为“要不然……就……”或“不然的话……就……”,是对前一句(前件)给予假设性的否定,因此当“除非”意为“要不然”时,后面就不能接“否则”,即使“除非”作“只有”讲,底下是否可以接“否则”也要视下句(后件)而定,只有当下句为否定义时才可以,除此不能。例(2)的除非职能作“只有”讲,上一分句表示一种条件,下一分句说明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能产生这种结果,反之,没有这个条件,就一定不会产生这个结果。这句的后一分句(后件)为肯定义,如果加上“否则”,全句的意思就变为“只有把这个人找来,不然的话,这件事情才有办法”,显然不通,不能成立。我认为,像例(2)这样的句子如加“否则”,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缺一不可:“除非”作“只有”讲;把后一分句变为否定义。即:除非把这个人找来,否则这件事情就没有办法。却不能说:除非把这个人找来,否则,这件事情才有办法。
下面再举几例以佐证:如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3)除非你去,他才会去,否则他不会去。
(4)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原计划不可改变。
又如吕叔湘《现代汉语》:
(5)除非你亲自去请他,否则他不会来的。
(6)除非他自己会刻钢板,否则不管怎么会印,也总是提心吊胆的(仍为否定义,即“不放心的”)。
张志公先生《现代汉语》、胡裕树《现代汉语》(上海本)、黄伯荣主编《现代汉语》(兰州本),以及赵元任先生《汉语口语语法》都没有“除非”与“否则”连用的例子。赵元任先生把这种“除非句”前后两个小分句称为“条件小句”和“结果小句”,指出在必要条件时用“除非”。
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称这种“除非句”为“特殊的条件句”。“除非”与“才”连用的例子比比皆是,它所表示的条件关系是十分明显的。但由于它的结果小句的肯定与否,导致了“除非……才……”和“除非……不……”的规范问题的争论。我们先看一下下面的例子:
《汉语口语语法》:
(7)除非西天出了太阳。
张志公《现代汉语》:
(8)除非你去请他,他才会来。
(9)除非你去请他,他不会来。
现以张先生的句子为例对“除非……才……”的连用条件作一简要说明。例(8)的“除非”只能作“只有”讲,例(9)的“除非”只能作“要是不”讲,句子才能成立。例(8)的结果小句表明在那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符合不矛盾律和同一律,且结果小句为肯定义,不能加“否则”,不能说“除非你去请他,否则,他才会来”,这样前后不一致,违反了不矛盾律和同一律。
例(9)的结果小句为否定义,可以加“否则”,但此时“除非”的意义就不是“要是不”而是“只有”了,即“除非你去请他,否则,他不会来”。
综上所述,“除非句”的正确与否在于是否遵守“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的规则,违反这个规则,句子就不能成立。现把“除非句”与“否则……才”的连用条件作一概括:必须遵循“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的规则;必须明确“除非”在句中的含义;结果小句的肯定与否。
一、引言现代汉语中,引语的使用具有普遍性。在对四种报纸(《中国青年报》《文汇报》《中国体育报》《中国教育报》)中引语这一语言使用形式统计的基础上,笔者发现:间接引语的使用频率及所占篇幅要大于直接引语。报纸是一种具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信息传播工...
对留学生动词重叠式的偏误分析基于现代汉语本体研究,80年代涌现关于动词重叠的研究成果主要讨论两个问题:第一,动词重叠究竟表示什么语法意义。第二,什么样的动词可以重叠。除此之外,刘月华等人为研究动词重叠式提供了新的方向,注重动词重叠式的语用功...
一、引言NP+好+V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结构,如这件衣服好看、这个问题好回答等等.王为民(1989)对好+V进行了分类,将其分为以下五类[1]:A式(好读hǎo):好看、好吃、好听、好闻;B式(好读hǎo):好唱、好穿、好买、好开、好解决、好克服...
0引言先贤们对形式动词做了定义.朱德熙(1985)把形式动词称作虚化动词(WV),指的是只在书面语里出现的少数几个及物动词如进行、加以、给予、给以、予以、作等.这些动词原来的词汇意义已经明显地弱化了,所以在某些句子里把它们去掉并不影响原句的意思.一直以...
把字句是汉语中特有的句式,一直是汉语研究的重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把字句的研究成果不计其数,仅从1978年至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里收录的篇名包含把字句的论文就达375篇之多,还不包括以其他名称命名来研究把字句的文章。从总体上来看,把字...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必考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许多同学都感到辨析并修改病句有一定难度.笔者从媒体上选出一些病句,加以辨析并修改,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一、考过驾照的人都知道,一个好教练对于能否顺利拿到驾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日早报》2014年4...
1.引言近年来有不少学者用施格动词(ergativeverb)或非宾格动词(unaccu-sativeverb)来解释汉语或英语中有关(不)及物动词的句法结构,但在这些研究中相关的术语不够统一,例如:施格、作格、非宾格,这三个概念基本上都是指er-gative;学者们在使用这些概念时也...
于是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连词,用于连接两个分句,前后两个分句之间.往往含有三种承接关系:顺承关系;兼有顺承关系和因果关系;因果关系.例如:(1)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朱自清《背影》)(2)忽...
评标办法与评标方法之分,最早见于中国招标采购社区总版主钱忠宝先生于2009年2月发的一个网帖。截至目前,该帖点击量已达5300多人次,回复数为16人次。该帖后被收录于钱先生新近出版的《评标方法概论》一书中。在实践中,人们对评标办法和评标方法...
一、引言现代汉语条件句分为有标记条件句和无标记条件句,如:(1)如果他没有受伤,一定能很出色地完成这个任务。(2)她再这么闹下去,我都没办法上班了。例(1)中,有具体的条件句标记词,前件由如果引导,属于有标记条件句。例(2)未出现条件句标记词,而从语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