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合同解除制度的立法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22 共333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目前中国合同解除制度问题研究 
【引言  第一章】合同解除制度概述 
【第二章】合同解除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第三章】合同解除制度的比较分析 
【第四章】我国合同解除制度的现状、不足与完善 
【结论/参考文献】合同解除制度的立法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 论

  合同解除制度是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基于单方或者双方的意思表示行使解除权的行为,不再继续履行合同,导致合同关系归于消灭,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平衡双方利益的制度规范的总称。首先,解除行为发生的阶段,是在合同有效成立后,至于是否履行或者履行至何种阶段,并不影响合同解除权的行使;合同解除条件包括约定或者法定的情形。合同解除条件应包含任意解除。原因体现在对合同解除行为的理解,即单方或者双方的意思表示,如果将符合法定或者约定条件作为合同解除的限制,就会将预期违约或者实质违约而导致的合同解除排除在合同解除制度之外,更加之合同解除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平衡、指引秩序。因此,合同解除的条件应当理解为法定或者约定;合同解除后的溯及力问题,也应当分不同情形进行不同划分,这是合同无效制度与合同解除制度的明显差异,如果合同解除当然发生溯及效力,则对双方当事人基于诚实信用原则适当履行合同所获得的利益或者某种主观有用性予以破坏,不利于整个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通过宏微观经济学相关原理对合同权威性问题以及合同解除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立场加以明确,寻找更为坚实的理论支撑。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体现在合同解除制度中表现为当事人发出合同解除意思表示时,该合同交易过程中对其产生的有用性,即效用的总量已经达到最大值,而再继续保持合同缔结状态则会产生边际效用递减之情形。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合同解除制度也应当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给予合同解除制度以更多的价值负载,进一步促进“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合同交易主体在更加符合微观经济运行规律的前提下实现社会价值的增加,让社会公众对于合同的态度由畏惧转向以诚实信用为基础的尊重和保护,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比较了各国合同解除制度的立法以及我国合同解除制度立法历史沿革基础上,去有意识的发现当前我国合同解除制度存在的缺失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完善和改进。

  一是在协议解除规则中增加对国家、社会以及第三人利益的保护。站在以社会本位为视角的社会运行角度来看,个人自由意志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社会公益与第三人利益的制约,更是诚实信用原则内涵的一种拓展,也是避免市场经济自发性、盲目性、利己性而导致公地悲剧产生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个人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向社会公益让渡。

  合同解除后产生的后果,可能会不局限于双方当事人,甚至会波及第三人、社会公益和国家利益。二是法定解除规则中实现客观标准与主观标准的有机结合。所谓法定解除标准中的客观标准是指合同的法定解除是必须达到合同继续履行不能,而合同解除的主观标准则是指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或者说合同欠缺继续履行必要。三是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内容的细化,即合同解除溯及力发生的原则与例外。合同解除溯及力发生的原则,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解除前均全面履行合同义务,因不可归责于任何一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合同解除时,合同解除不产生溯及效力。合同解除溯及力发生的例外,是指在一方当事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预期违约、严重违约等可归责于一方当事人的情形下,当事人有权主张返还,即发生合同解除后的溯及力。四是解除权行使的补偿性原则。结合违反合同约定一方当事人的预见能力为限。五是解除权行使的排除规则,参照德国法规定,一方面规定合同解除后的溯及力不能实现或者受领标的物为第三人设定物上权利时,合同解除无效;另一方面规定因解除权人解除权行使期限届满以及加工改变标的物而使得解除权归于消灭的规则。有利于交易秩序的稳定,有利于价值总量的增加,更在法律层面对诚实信用原则的维护。


    参考文献

  [1] 杨静。论违约方的合同解除权。华东政法大学。2012 年

  [2] 吴亚玲。合同解除权制度完善探析。人民法院报。2009 年

  [3] 张春舒、梁志平。我国合同解除权应遵循的步骤和消灭原因。中国商贸。2011 年 13 期

  [4] 杨立新。合同法判例与学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

  [5] 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二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版

  [6] 吴兴光,龙着华,周新定,叶昌富。合同法比较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7] 王军。美国合同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

  [8] 杨立新。合同法判例与学说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

  [9] 吴兴光,龙着华,周新定,叶昌富。合同法比较研究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10] 杜晨妍。合同解除权行使制度研究。吉林大学。2009 年

  [11] [德] 迪特尔。梅迪库斯;杜景林、卢谌译。德国债法总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年

  [12] 李虹、周虎。初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解除权《中国-东盟博览》2013 年。第 11 期

  [13] [英] P.S.阿迪亚(P.S.ATIYAH)着;赵旭东、何帅领、邓晓霞译。合同法导论(第五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版

  [14] 王登山。应对合同解除。《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 年第 17 期

  [15] 曾祥生。论合同解除权与撤销权之竞合《求索》2010 年 01 期

  [16] 蔡立东。论合同解除制度的重构。法制与社会发展(双月刊)。2001,

  [17] 吴兴光,龙着华,周新定,叶昌富。合同法比较研究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版

  [18] 崔建远。解除权行使的法律效果。见于龙翼飞。民商法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年版

  [19] 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第二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年版

  [20] 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二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版

  [21] 罗光飞, 陈伟; 论违约与精神损害赔偿[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年 01 期

  [22] 柯华庆; 格式合同的经济分析[J]; 比较法研究; 2004 年 05 期

  [23] 胡智勇; 私法自治与国家强制--法律强制性规范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关系之分析与构建[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 年 06 期

  [24] 钟远文; 王玉蓉; 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的研究分析[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 年 09 期

  [25] 应秀良; 违反行政法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效力探讨以《房地产管理法》为研究对象[J]; 法律适用;2004 年 03 期

  [26] 杨晓玲; 史海涛; 从公交拒载看强制缔约[J]; 法学杂志; 2006 年 06 期

  [27] 易军; 对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事实判断说”的质疑[J]; 法学; 2004 年

  [28] 钟奇江; 论合同解除的效力[J]; 法制与经济; 2006 年 06 期

  [29] 汪虹希; 预期违约制度及其在我国合同法中的应用[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5 年 01 期

  [30] 王岩; 消费合同的效力研究[J];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5 年 04 期


    致 谢

  当正文结论的句号划上的时候,也标志着在河北大学三年研究生学习的结束。在三万字左右的论文中,包含着心血和回忆,硕士毕业论文是三年来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检验,是作为研究生时期交上的最后一份答卷。不仅充分运用了经济学和经济学理论以及比较法学等专业知识,还包括了个人对社会学科文化、学术等更广阔领域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加强了自学甚至自主研究的积极主动性,在翻阅大量学术材料并向学术权威请教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学习研究方法,对研究生期间的学习起到了升华的作用。感谢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及研究生学院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提供给我充实又富于挑战的学习时光,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和良好的学术氛围。

  特别是要感谢陈佳老师作为我的指导老师尽心尽责,在专业知识上的引导和对专业学习方法的培养上给我的指导,对论文的选题、结构、语言文字的表达等方面给予我细致的意见,帮助我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这学生涯中最后也是最重大的一课。还要感谢辛勤培养过我的老师们,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今天的收获!感谢我的各位同窗好友三年来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并一同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从你们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很庆幸我能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秀的集体。最后,我要把这份浓浓的感谢献给我敬爱的父母,是他们一直默默地支持着我的学业,是他们的不断鼓励伴随着我的求学之路。

  文章论述中的不详尽与不妥当之处,请各位评审专家和答辩委员指正,向您们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合同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