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共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管理困境研究
【第一章 第二章】共建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
【第三章】我国共建工业开发区建设中的环境管理问题
【第四章】宿迁苏宿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经验
【第五章】苏宿工业园对我国共建园区建设的启示意义
【结论/参考文献】新型开发区环保管理机制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三、我国共建工业开发区建设中的环境管理问题
(一)共建工业园区的环保理念不够系统全面。
共建工业园区是合作共建的工业园区,是多个城市合作与共建的重大项目。
在园区的建设之初基本都提出向发达工业园区学习的指导思想,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学习先进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理念。但是,共建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理念仍然强调对污染物的管理和污染企业的管理,而对于环境管理理念与文化的建设则出现了短缺。在工业开发区的建设与生产过程中,环境管理是重中之重,也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先行条件,不达标的企业不允许进行生产活动。但是,对环境管理的重视并不代表会产生良好的环保结果,而是要形成国际化的,先进的环保建园理念,并且在工业园的建设中起到全方位的指导和引导作用才能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生态工业园区。苏宿园区环保理念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企业环保管理,忽视环保文化建设。传统的官僚制的管理理论强调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要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对企业进行管理,避免企业的污染行为。但是,现代的公共管理认为企业的行为一方面受到利益驱使,需要进行管理控制,同时,也会受到所在地区文化环境的影响。共建工业园区在环境管理方面重视对企业建设与生产环节的环保控制,而对于整体的环保文化建设则重视不足,没有形成系统的环保文化建设理念;二是强调污染物治理,忽视污染物的循环利用。共建工业园区的环保管理重点放在对污染物的事后管理方面,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污染物之后,园区环保部门与企业共同对污染物进行测评,并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将污染程度降到最低。在事后污染处理的理念指导下,园区将环保管理的中心放在治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方面。
在发达国家的环境管理中,强调循环经济,鼓励将工业生产中的副产品和一些污染物经过处理之后进行再利用,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但是,工业园区并没有形成循环经济的环境管理理念;三是强调环保部门的监管,忽视园区与居民自治环保组织的建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公民参与公共服务的热情不断高涨,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也不断的增多,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环保组织。环境保护职能的非营利组织可以帮助环保部门做好环境监督与管理工作,是环保部门的重要辅助机构,是公民自治与自我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对于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来讲,也应该在园区内组织和鼓励形成具有园区环保特色的非营利组织。而对于我国的工业园区而言,进行环保管理的部门仍然是园区的环保部门,没有形成企业和居民的环保非营利组织,帮助园区进行环保管理,提高环境管理的效率和深度。
(二)共建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创新主动性不足。
共建园区在建设之初就明确了园区的产权性质与利益分配。工业园区是多个城市与地区合作共建的工业园区,是区域合作与共建的重大项目。在园区的建设时就提出了互相学习的指导思想。但是,任何的工业园区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优势与劣势是同时存在的。在共建工业园区的建设中,发达城市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发达城市的经验未必适合共建园的建设,因此,在共建园的建设当中不能够盲目的教条,无条件的学习先进工业园区的所有经验。
而应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工业园区。共建工业园区环境管理创新性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机械学习其他工业园区的先进经验,创新性不足。发达地区的工业园区管理经验是符合其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的。而共建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转移的结果,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经济和文化情况,人口素质与风俗习惯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在共建园区的建设和生产中不能够照搬发达城市的先进经验,应该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发达地区的经验进行甄别,择优使用,从而形成符合地区特色的环境管理政策与法规,促进共建工业园区的快速健康发展;二是缺乏自主管理的创新动力。共建工业园区在学习其他园区的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受到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政策指导与管理。这种帮扶的管理体制,容易造成共建工业园区的懒惰思想,在园区的环保建设中希望坐享其成,不去进行自我发展与创新,而是盲目的学习先进经验,从而造成理论与实际不符的现象,影响共建园区的建设;三是缺乏自主的管理与建设定位。共建工业园区是地区共建发展的产物,其中的关键点是发达城市对欠发达城市的帮助与业务指导。但是,这种业务指导很容易形成依赖关系。很多地区的共建园建设都成为了发达城市开发区的模仿者。盲目的模仿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在短时间里会形成后发优势,促进产业和环保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共建工业园区的发展的。因为,共建工业园区的目的是帮助欠发达地区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产业特色,逐步走向独立,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快速健康发展。而在共建工业园区的建设中往往缺乏自主的管理和定位,没有形成独特的管理体制,形成独特的地方特色,不利用共建园区的长远发展。
(三)共建工业园区中的环保政策问题突出。
在工业园区的建设中,环境管理工作是评价园区管理水平与效率的重要指标。但是,合作共建工业园区与普通的工业园区不同,其产生与建设带有合作的性质与特点。因此,在环境管理当中如何确保合作双方环境管理政策的一致就成为了环境管理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共建园区环境管理政策的合作选择可以有三种方式:一是学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先进经验,在环境管理领域完全照搬先进地区的管理政策与技术。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会存在着大材小用的问题,即发达地区的环境管理政策是针对发达地区实际特点的政策,而到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无从下手或者效果很差。同时,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问题,发达地区未必存在,这样就导致了很多具有地方特点的环保问题发达地区的环保政策根本无法解决;二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自力更生研发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环保政策。环境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门学科,其产生与发展是要经过实践证明的。因此,在没有实践经验的前提下很难产生符合实际的环境管理政策会走很多弯路;三是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环境管理经验。充分利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教训,自力更生建设具有地区特色的环境管理政策与体系。但是,共建工业园区的建设中过度的依赖发达工业园区的政策指导,在很多方面忽视了地区的经济与文化环境,在环境管理方面遇到很多问题,同时,也存在着环保设施闲置和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因此,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中要明确园区所得在地在合作共建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好东道主和主人翁的地位,在认识到地区差异和政策差异的基础之上,形成具有所在地特色的环境管理政策,促进工业园区的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经济发展更加迅速。
在我国共建工业园区中存在着环境管理政策衔接不畅的问题。工业园区在环境管理工作中严格的按照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政策和标准执行,但是,在具体的政策执行过程中就出现了环境管理政策衔接不畅的问题。环境管理政策衔接不畅主要体现在企业排污权转移的问题方面。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一定污染物是很难进行避免的,为了使企业污染的外部性得以内化,各个开发区都实施污染治理的经济方法来对污染物进行控制与治理。环境管理最常用的经济方法就是污染许可证的颁发与控制,污染许可证明确规定了污染物排放的种类、数量和治污费用。园区内的污染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申请污染许可证。而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部门也可以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环境情况发放适量的污染许可证。这种方法规定了污染企业的污染数量,并且可以根据污染物治理的基本成本规定许可证的价格,从而治理污染,使得工业园区的污染治理效率提高,缓解资金紧张的问题。但是,在共建工业园建设中,污染许可证的转移接续问题就成为了一个政策衔接问题。共建工业园区的污染许可证是按照发达地区的环境状况发放的,而共建园区所在地具有独特的环境特点,因此,污染许可证是不可以转移使用的。与之矛盾的是,共建工业园区要承担产业的战略转移,又要执行工业园区的相关政策,为企业提供方便,因此,应该加强环境管理政策的衔接程度,提高环境管理政策的可行性与高效性。
我国在共建园区建设中不同地区环保部门在环境管理中的定位不明确。共建工业园是合作共建园区,在管理过程中应该明确不同地区在具体园区管理中的地位。但是,在环境管理领域就出现了环境管理定位不清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方面。合作共建园区的管理责任定位很明确,园区所在地处于主导地位,而共建方处于帮扶地位。但是,在具体的园区建设过程中,所在地要学习共建地的先进经验。因此,很多环境管理的具体政策都是按照共建地区工业园区的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形成了环境管理政策制定部门与政策制定主体不一定的问题;二是政策执行方面。因为,合作共建园区环境管理政策的实际制定权掌握在共建工业园区手中,而具体环境管理政策的执行掌握在所在地环境管理部门手中,就会出现很多政策执行不到位,同时,很多环境管理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难切实的反映到政策制定者手中,影响政策的制定;三是规划管理方面。在合作共建园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充分的学习共建工业园区的先进经验,将环境管理和环境指标考核系统纳入到了规划当中,但是,在具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很多规划设计与所在地工业园区的实际特点不符,在环境管理规划设计等方面也应该加强共建地与所在地在苏宿工业园区中的政策衔接,从而实现有效合作,达到共赢。
(四)共建工业园区环境管理重视污染事后治理,忽视事先控制。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包括空气、水和土壤等基本生产要素。
在共建的开发园区中,涉及到工业产业的转移与产业的集聚。园区内的自然环境会发生大幅度的变化,甚至影响整个园区的生态环境,因此,在共建园进行大规模招商引资与建设的同时也要对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管理。环境管理对于企业生产活动的控制主要集中在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事前管理,环境管理的事前管理主张在企业生产之前就要对企业的生产材料与生产工艺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企业在生产中的污染物排放达到园区标准。并且在园区的环境管理过程中制定环境污染预案,即假设园区内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根据假设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做到防范于未然,防止工业园区内出现环境问题与环境事故;第二个阶段是事中控制。强调在环境管理过程中加强对企业生产过程的控制,防止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和污染事故,造成园区内的环境污染。生产过程环境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企业的密切配合,同样需要环保部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避免出现环境事故。第三个阶段是事后控制。事后控制强调在企业排放污染物之后,由环保管理部门对污染物进行处理,防止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
在事后控制中环境管理部门可以对污染企业进行罚款和处罚,但是,对污染的弥补效果较差。在共建园区的环境管理方面,在以上三个方面都有所作为,但是,我国的工业开发区大多将重点仍然放在污染物的治理方面,对事先和事中控制的管理力度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强环境管理中的事先和事中控制,从根本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目录摘要ABSTRACT1.绪论1.1.研究背景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环境政策研究1.2.2.国内环境政策研究1.2.3.研究现状述评1.3.研究视角1.3.1.环境正义理论1.3.2.中国环境政策优化发展的正义诉求1.4.研究意义2.中国环境政策的渐进...
第一章绪论1.1印染废水及其危害。生产各类纺织材料过程中,对其进行的物理或者化学处理总称为印染工艺,主要是对纺织材料进行预处理、染色以及后续整理过程[1-3].目前,我国印染企业大多采用以水作为媒介的湿法加工技术,在生产时消耗大量的清洁水,并伴...
近年来,因为室内装饰材料挥发甲醛、甲苯等有毒有害物质,而引发的人员中毒事件屡见不鲜,在室内装饰中选择绿色环保型材料,成为装修市场的主流趋势。...
湿地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然而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尤其是围垦和基建占用等人为扰动,导致湿地面积大幅减少和湿地质量逐渐下降,对湿地区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重大威胁。因此,抢救式保护湿地资源迫在眉睫,而生态补偿是解决社会...
四、宿迁苏宿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经验(一)苏宿工业园区概述。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指导和努力下,苏州与宿迁合作共建苏宿工业园区,积极拓展地区间区域合作的新模式。苏宿工业园区组建于2007年,是省政府支持宿迁发展的重要举措。苏宿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
碳元素活跃于陆地表层系统的物质与能量循环过程中,是全球气候及环境变化的基本要素[1].2012年,全球化石燃料燃烧和水泥生产排放的CO2排放量达创纪录的9.70.5PgC[2],气候变化已经造成并将继续造成对全球人类生存的威胁。为保障世纪末全球升温控制在2...
曲拉干酪素的生产工艺性质决定了其工业废水的特殊性,与一般食品及其他乳制品工业生产中的废水相比废水量大,大分子有机物及悬浮物质较多,COD及BOD含量均较高,在其废水处理中势必需要选择不同方法对其处理,处理方法的选择和工艺设计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既要考...
工业废水处理毕业论文第三篇:臭氧氧化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应用研究 摘要: 作为一种废水处理技术,臭氧氧化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制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广泛。在我国逐渐提高了对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及回用率要求的形势下,臭氧氧化技术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
对常见的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废气种类及治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工业废水处理装置中废气治理技术,提出工业废水处理装置中的治理废气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
一、导论(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合作共建园区是区域产业转移的结果,是工业和高科技企业的开发区,是江苏省实现南北对接与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政策。在合作共建中各个地区在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中,积极的开展地区间的经济合作,从而实现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