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矿资源是云南省优势矿产之一,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位。依托资源优势,云南省发展了以磷矿采选、磷肥、黄磷及磷酸盐等为主的磷化工产业,在磷复肥生产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居全国领先水平,磷矿开采、黄磷、磷复肥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1]。云南省磷矿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我国磷化工行业的发展,满足国家农业用肥需要,确保粮食安全等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力地促进了云南经济发展,并成为云南省矿业支柱产业的重要行业之一。
但在磷矿资源开发利用中,诸如资源浪费严重、三废排放较高、下游加工产能扩张过快引起磷矿供需不平衡、后备资源勘查投入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2,3]。针对目前状况,摸清问题及成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合理开发和保护好不可再生的磷资源,对实现下游加工产业与磷矿供应相协调,磷矿资源开发与磷矿资源保障相适应,确保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使磷产业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云南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建立当代人与后代人 “资源共享”的和谐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云南省磷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 1 云南省磷资源状况
云南省拥有丰富的磷矿资源,是我国磷矿资源大省。截止 2006 年底,全省保有磷矿资源储量38. 84 亿 t,占我国磷矿保有资源总量的 23. 4% ,居全国第一位。其中,储量 3. 35 亿 t,占资源储量的 8. 6%,基础储量 8 亿 t,占资源储量的 21%。
资源丰富且分布集中。从成矿带情况看,云南省从滇东北的永善县到滇中的滇池周围,再延伸到滇南的蒙自等县,形成一条南北长 500 多 km,东西宽 50 ~100km 的矿带,分布面积约 4 万 km2,远景储量约 200 多亿 t,富矿则大部分分布在滇池周边。从地区分布看,全省磷矿资源主要集中在滇池周边、抚仙湖周边和滇东北等地区。据统计,云南已探明的磷矿资源 72. 1% 聚集在滇池和抚仙湖周围地区,是近期内云南磷矿资源开发的主要区域[4]。全省磷矿 58 处矿区,主要分布在昆明、曲靖、玉溪、昭通、文山五个州市。
开发条件好。与其他省相比,云南磷矿床大部分呈缓倾斜出露于地表,构造简单,富矿多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极利于露天开采。几大矿区与昆明省会城市相距很近,交通非常便捷。
富矿品质高。云南省 P2O5含量在 30% 左右的磷富矿相对集中于滇池地区,由于特有的地质与气候条件,磷矿石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风化作用,形成了大量的低镁易选风化矿石,该部分矿石是湿法磷酸工艺的最高级的原料,反映活性高,是云南省磷矿资源优势所在。
1. 2 磷矿开采利用现状
矿山开采具有一定集中度,中小型矿山平均规模较小。全省 67 家矿山中,产能在 50 万 t 以上的大中型矿山 8 家,生产量约占全省磷矿石产量的67% 。中小型矿山平均生产规模为 11. 6 万 t,呈现集中规模化开采与分散开采并存的局面[5,6]。
多年来,云南省磷矿主要以省内自用为主,主要用于生产磷肥和黄磷。部分磷矿通过铁路统配调出,满足省外磷复肥企业需要,少量出口。目前云南省磷矿石产量基本能够满足省内需求,但加工业对磷矿原料需求的增长明显快于磷矿产量的增长。自 2003 年以来,随着高浓度磷复肥基地的建设,磷复肥生产的磷矿石用量上升较快,其它磷化工产品耗用矿石量在近年来保持相对稳定。
2 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2. 1 资源浪费严重,优质磷矿资源迅速减少
矿山企业的低回采率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出。云南省磷矿平均回采率约 65%,如果不计平均回采率达 95%的云南磷化集团所属 4 大矿山,其他矿山回采率则远低于 65%,资源浪费突出。
云南省 67 户磷矿开采企业中,中小型矿山企业有59 户,这些矿山总体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还存在 “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采块丢粉”、“乱采滥挖”等资源浪费现象。无证开采的矿山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更加严重[7]。
富矿资源储量急剧下降,开采条件恶化。经过多年开采,云南省优质磷矿资源迅速减少。以磷化集团主要矿区为例,晋宁矿区目前保有富矿约1100 万 t,昆阳矿区富矿约 1600 万 t,海口矿区富矿约 600 万 t,磷化集团富矿保有量共约 3000 万 t,已较原核查数据 7000 多万 t 有很大差距。选矿需要规模化才能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双赢,大量中小企业无法承担选矿规模化的高投入,磷矿开采全部配套浮选装置尚需时日。云天化集团所属的两套浮选装置的设计入选品位为 22. 5% ~ 24%,设备调试入选品位为 25%,目前还不能利用 22% 以下品位磷矿。对磷矿资源利用仍以中富矿为主[8]。磷矿资源的低水平利用,加剧了优质磷矿资源的消耗和开采难度,部分矿山已准备转入坑下开采,开采条件已明显恶化。
2. 2 资源开发利用规模过大,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云南省磷矿埋藏浅,以露天开采为主。露天开采引起矿区植被覆盖率下降,加速水土流失。磷矿重点开采区集中在滇池和抚仙湖周边,不正规设计和无排土场的中小磷矿的存在,加大了对两湖水质的影响和破坏。少数中小磷矿的排土堆场,已威胁到周边村庄的安全。部分磷矿开采企业将剥离物和中低品位磷矿混合堆存,不但造成宝贵磷矿资源严重浪费,还会导致矿山地质环境恶化、耕地面积减少,在浪费资源的同时,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在选矿加工过程中,以入选1t 原矿用水2t 计,云南省每年选矿用水量约在 2000 ~3000 万 m3。用等标污染负荷方法进行比较,尾矿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总磷、COD、氟化物排放将污染地面水。浮选尾矿废水中污染物包括总磷、COD、氟化物及可溶性盐,尾矿库水可能引起尾矿库周围土壤盐碱化,同时由于库内积水可能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磷化工排放主要以 CO2、SO2和废渣为主。其中黄磷生产产生的 CO2排放和磷石膏出路问题最为突出。磷酸生产中产生的磷石膏是最大的污染隐患 ( 1t 磷酸 ( 100% P2O5) 将产生约 5t 磷石膏) 。按 2007 年湿法磷酸生产量计,年约排放磷石膏1200 万 t,给土地和环境均带来了压力,并存在污染隐患。
2. 3 政府管理存在缺位现象,宏观调控能力有待加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应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以及采用何种手段实现政府的目标等,认识还不清晰和统一,导致政府管理上的缺位和越位现象。如一方面政府加强对黄磷的管理控制,另一方面黄磷生产能力还在快速增加; 基础磷化工产能已超过市场容纳能力,但产能还在过快增长,新的投资还在进入; 政府在矿权设置、项目布局、总量控制等方面的宏观调控力有待改进; 在优化资源配置的途径和方式,激活市场主体、合理调节利益分配的手段和方法上缺乏创新; 矿山 “三率”历来是资源合理开发的衡量指标,但目前仍未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手段。在对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乃至消除废弃物,保护矿山生态环境方面还缺乏细化可行的具体措施。
在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财权和事权不匹配,基层具有管理职能但缺乏管理能力或忽视管理。如磷矿矿业权和项目审批权均在省级主管部门,而监督管理、项目建设涉及的征地和生态保护等大量具体工作在市县两级行政管理部门,基层管理部门的管理压力大,管理力量不足; 受地方财力影响,管理经费少。矿业权审批部门和项目审批分割,缺乏联动,导致取得矿权后不进行项目审批,就直接进入开采。监管执法部门在职能上有重复交叉,同时也存在监管缺位,是基层管理部门在对矿山企业的监督管理不到位或多头行使权力的主要原因。
2. 4 资源主体不明确,利益共享机制不完善
资源主体不明确,使各方利益主体对资源所有权归属认识存在偏差。国家、省、市、县、乡村都认为自己是资源所有权代表,均以资源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使磷资源变成了各级政府的 “唐僧肉”,是磷资源开发利用混乱的根源。如合法开采的磷矿,周边村民可挖断道路,要求支付开采费。而无开采许可证的非法采矿,却可支付给当地一定的费用而存在。
缺乏合理的利益共享和制衡机制。按现行的财税政策,从量征收的资源税未能完全体现磷矿资源价值,无法体现资源消耗水平的高低,也无法用税收杠杆引导资源的合理利用。资源补偿费及资源有偿使用费的征收存在征收困难等实际问题。增值税、所得税及资源补偿费在各级财政的分配比例也是各地方政府集中反映的问题。资源输出地与资源受益地的利益共享机制尚未达成,通过由资源受益地向资源输出地的区域财政转移支付、资源受益地与资源输出地的分税制度、向资源开采企业征收生态建设附加费等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资源开发企业对当地社会 “反哺”规范机制还未形成,出现了资源开发中忽视资源所在地政府和资源所在地居民利益的情况。
3 主要对策及措施研究
3. 1 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磷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方针
对磷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始终将是否影响到国家经济和粮食安全、是否会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否影响到资源的保障程度、是否影响到可持续发展作为考虑的首要因素。要充分认识到磷矿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云南磷矿资源已 “丰而不富”,应倍加珍惜,更加重视磷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坚持科学开发与加强保护并重。由加快开发向有选择、有节制的适度开发转变; 由重开发、轻保护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 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原料型向加工型、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从单纯注重追求经济效益向全面兼顾资源、社会和环境效益转变。磷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加强保护要兼顾各方利益,使政府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企业获取合理投资回报; 社会实现环境友好,共同富裕。
3. 2 准确定位磷化工产业发展、实施产业发展的分类指导政策
从市场供求状况和国家政策取向分析,云南省磷化产业发展定位为: 磷肥和基础磷化工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精细磷化工产品近期实施进口替代,并积极创造条件出口。为此应实行产业发展的分类指导政策。控制黄磷、磷酸生产能力,限制发展黄磷和磷肥等产品。研究提出黄磷、磷酸生产能力的控制指标,该控制指标应在综合考虑云南省磷资源储量情况和环境可承载能力基础上,按适度开发,保持储量消长的动态平衡和储量增长的潜力,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提出不同时段的生产能力控制数量和生产能力利用率及操作办法。原则上应大幅度压低黄磷生产能力。禁止发展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磷化工生产能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如小黄磷、普钙、钙镁磷肥等,使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大的落后产能强制退出市场。鼓励、支持精细磷化工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发展以黄磷、磷酸为原料的精细化工产品,加快开展对磷石膏、氟等磷化工废弃物的资源综合利用。
3. 3 建立健全磷矿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的管理体系
改进磷产业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严格磷矿山采选项目核准。各地必须将项目按核准要求,上报省级投资主管部门,依法核准。新建、扩建项目必须配套选矿装置,鼓励中小矿山联合集中建设浮选装置。省级投资管理部门根据磷化工产业的分类指导目录,在控制性发展指标和规划的指导下,决定是否备案。
加快改革,建立省级规划矿区和后备资源管理制度。根据省政府发布的 《重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确定合理的开发方案,经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国土资源厅审核报省人民政府同意后,方可开展项目的前期工作。项目应由资金、技术管理能力强、具有磷化工经验,下游加工符合云南省磷产业发展总体要求的企业进行规模化开发,保证大矿得以合理开发利用。列入后备资源名单的矿区,各级地方政府不能作为招商引资的资源。
3. 4 建立和完善资源开发的利益共享机制
研究提出矿山开发企业对地方的经济补偿机制,专项用于磷矿所在地方新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研究涉磷矿税费的分配比例和标准,使资源所在地从资源开发中获得更多利益。如提高资源税标准,从现行 3 元提高到 10 元。根据财权和事权关系,加大县级比重,将目前矿业权出让价款和资源有偿使用费省市县分配比例由五一四、三二五调整为四一五、三一六。应对磷化工产业上缴的增值税、所得税等省级分成部分,按磷矿石产出地占总量的贡献比例,研究制定磷矿石产出地分享下游深加工产业创造的税收办法,以鼓励合理布局和规模化生产,防止重复布局,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 5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以企业为主,政府给予适当支持,对进一步利用中低品位磷矿资源选矿技术进行科技攻关和产业化,尽快实现 20% 品位的磷矿石利用,以扩大资源利用量。加强对湿法磷酸废弃物中氟和磷石膏利用的研发及产业化推进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4 结论
云南省磷矿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开发利用过程中因为利益导致的无序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效率低下,也有政府存在的监管缺失,为满足当地税收增加而忽视了磷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笔者认为,磷矿开发过程中应注重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磷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方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政府应准确定位磷化工产业发展、实施产业发展的分类指导政策,建立和完善资源开发的利益共享机制。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从而实现磷矿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蔡昌礼,杨志敏. 开发利用云南滇东地区中低品位磷矿资源的展望 [J]. 磷肥与复肥,2012,( 1) : 43 -47.
[2] 卿黎,曾波,张宗华. 云南中低品位磷矿资源利用的必要性[J]. 矿产综合利用,2005,( 6) : 18 -23.
[3] 潘长云. 云南磷矿资源及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J]. 云南地质,2003,( 9) : 76 -81.
[4] 章颖,蔡坤,潘志权. 新型脱镁捕收剂 FC - 2B 浮选云南海口磷矿试验研究 [J]. 化工矿物与加工,2014,( 1) : 55 -62.
[5] 岳维好,高建国,李云灿. 云南沉积型磷矿成矿特征与资源潜力预测 [J]. 地质通报,2012,( 4) : 734 -740.
[6] 金星,王林,祁云宽. 磷矿开发对星云湖总磷污染影响研究[J]. 环境科学导刊,2011,( 6) : 88 -93.
[7] 王学买,常振球. 云南省磷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初步建议[J]. 化工矿物与加工,2004,( 1) : 79 -84.
[8] 龚贵生. 云南中低品位磷矿开发利用与问题探讨 [J]. 中国工程科学,2005,( 4) : 196 -202.
水库长期以来们-.们只考虑单一的水利功能,以女全和高效作为其主要的评判指标,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和环境意识的增强,水库的生态、景观功能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水库建设作为生产建设项目之一,根据相关法律的要求,建设期间须进行水土保持设...
建立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一直都是我国林业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其不但有利于水土保持、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及防风固沙,同时还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然而,随着经济与人口的快速增长,我国有许多林业资源都被过度开发,如今...
生态文明是以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平等、共生、持续发展为宗旨,文明形态不仅表现在人类社会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上,也表现在自然资源环境的存在与发展状态上。把生态持续发展视作与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同等重要,并在人类文明建设中推动生态持续发展的文...
本文针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代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要点。...
1风景区概况千佛山-龙洞风景名胜区位于山东省会济南市东南部,规划面积55.66km2,属暖温带半湿润区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3℃,降水量665.7mm,相对湿度45%。气温适中,雨量偏少,日照充足,自然条件优越。千佛山-龙洞风景名胜区于1995年...
1、基本概论1.1环境与资源保护理论环境保护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还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资源环境的产生是由是人们自然资源到环境资源对认识的一种深化,而环境资源则是静与动的统一体。1.2海陆空污染海陆空污染,是海洋、陆地、空气的...
注重土地使用和生态环境使用的占比, 从根本上保护好生态环境, 加强对未开发土地的管理工作, 避免使用的土地不合理的现象对未开发土地的生态破坏, 加强对交通设施废弃垃圾的管理, 避免对河流、农耕产生生态的破坏和影响。...
水资源是人类在地球生存过程中必不可缺的重要资源类型,人类必须充分的利用地球上的水资源来保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水利工程建设则是人类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充分管理、利用、引导、控制水资源的重要措施。事实上,水利工程建设不仅能够有效的...
文章在借鉴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发达省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树立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导向等对策建议。...
水土保持规划在水土资源保护工作上起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科学、有效、合理化的制定和设计水土保持规划,并且长期正确的去运用,可以促进水土资源的保护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还能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化运用以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是在现阶段的水土保持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