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突飞猛进,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人们却对雾霾、PM2.5 等环境问题束手无策。虽然国家近年加大了对环境破坏的惩处和治理力度,但以前盲目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环境破坏,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
究其原因:a.地方政府片面追求 GDP,把 GDP 的增长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目标;b.经济的过快增长、盲目开发,忽视发展规律,不重质量,只重数量的粗放型经济,必然会带来济源环境的加速恶化。
据中科院调查统计,目前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达到 GDP 总值的17%,已经超过 7.5%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以及生活污染已经超出损失的承受范围。这种环境状况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否则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无地可种、无饭可吃。
这种粗放型经济发展已越来越波及到小城镇生态环境。也许,多数人都认为,小城镇生态完好,未被破坏,是一块“处女地”,即使被污染了一点,问题也不大。但实际上,很多“污染大”“产出低”“高能耗”的企业为规避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惩罚,将企业向环保法规不严的小城镇迁移。而有些官员们,他们所在地偏僻、招商难,认为这是难得发展机遇,还能做出“政绩”,哪管是否对环境的评价,而这些“招商”进来的污染企业对小城镇未经规划,天然的生态的破坏确是难以想象的,甚至靠几代人的治理都难以恢复,短期是看不出环境影响,这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1 小城镇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
1.1 企业规避政策、逃避惩罚
近年来,政府提出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设备,产能升级,经济“新常态”,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企业表面上对政府制定的环保政策、法规“惟命是从、严格执行”,但暗地里却为了经济效益,依旧使用陈旧设备、落后产能,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而且还利用小城镇政府疏于管理、政策漏洞违规生产,一味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即使被政府多次罚款,甚至关停也偷偷生产,置法律法规于不顾。
1.2 地方政府保护性政策
许多小城镇地方经济落后,发展滞后,相关经济配套不能到位,致使一些环保好的大企业、大集团等绿色产业不到这里来。为完成上级制定的考核目标,增加地方税收,一些地方政府只得让一些“污染”企业进来,先解决眼前利益,边生产边治理,至于对地方环境的长期性影响,则交给下一任政府解决。甚至有的招进来的企业是换取地方“面子工程”,以求官员好好升迁,害苦的还是地方百姓。
2 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2.1 企业环保观念淡薄,政府环保手段有限
尽管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但对企业形不成真正的制约,最多对一再污染的、而且民怨很大的企业罚点款,增加财政收入。如我县一乡镇的大型奶牛场,是招商引资项目,而且市里领导牵头的,几万头奶牛每天排出大量的屎尿,附近老百姓无法生活,多次上访,县环保局也不敢关停,只得罚款,派人蹲守。环保部门惩戒污染企业时,有时受到上面说情等多种阻力而不了了之。企业管理者缺乏环保意识、观念,发展实业,振兴国家经济是企业责任,但违背环保政策,污染环境是触犯刑法,更是对子孙的犯罪。
2.2 地方经济发展优先环境保护
地方政府踩着所谓西方的发展路子,“先发展,后治理”,先经济发展上来,再拿钱治理环境,把环境保护放在次要地位,除非发生大的环境污染、媒体曝光、上面问责。否则没人去管的。一方面地方政府表面高喊重视环境,改善环境,保护环境;另一方面政府暗地又将环境保护置于脑后,一方面上面政府只重视经济考核指标,对环境污染听之任之;另一方面地方官员为自身升迁,甚至是企业“好处”的喂养下,大力庇护,以政策掩饰。
3 小城镇生态环境几点保护性建议
3.1 改善政府考核机制
不以经济增长作为唯一考核标准,同时将公众环境评价、环境质量、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纳入当地政府考核目标。
3.2 加强环保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
对排放企业,严格其排放行为,落实总量消减目标,建立排放申报制度,做到 24 小时电子监管,最终实现企业依法依规生产排放。
对偷排偷放、污染较大、影响大的企业,有关部门可不需上报,直接开出罚单,责令停产整顿,有关责任人行政处分,直至拘留。对执法部门和相关人员失职、渎职、腐败行为的一旦有企业群众举报,查实清楚,绝不姑息。
3.3 培养全社会监督机制
治污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PM2.5 的指标关乎我们每个人健康生活,让全社会人人动起来,多几双眼睛,最终让蓝天白云永远在天空。
4 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可行性办法
4.1 鼓励企业生产转型,建立可持续发展
原先引进的粗放型经济,可发展为循环经济,把传统的“资源- 产品 - 废弃物”的直线发展模式,变为“资源 - 产品 - 二次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节约了资源,做到废物利用,变废为宝;②大力吸引人才,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小城镇地处偏僻,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技术创新所需资金要贴息贷款,建立好服务平台,政府还就企业所需土地、资金给予优先照顾、支持;③引导企业发展特色经济、绿色经济。
政府引导企业根据当地地理、人文优势,发展当地特色经济,打造特色品牌。“绿色经济”要求在设计新产品时,从材料的选择、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包装、运输方式以及产品的使用过程等方面综合考虑资源优势和环境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污染。
4.2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政府除政策性支持外,还要从财政上拿出一部分资金治理已经被污染的土地、山川、河流,加强植树造林,恢复植被、绿化山川工作,减少环境进一步恶化。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新要求已经变成以水土资源综合治理作为治理核心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与此同时,为了能够快速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我国水利部门在2006年提出了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发展方向,就...
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命脉,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快速工业化进程中忽视环境保护,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外部负效应。...
第四章生态保护红线多维制度体系构建技术方法研究。4.1构建生态保护红线多维制度体系的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是一项系统工程,以环境优化为整体目标,系统整合空间、资源与环境三方面管理要求,根据保护对象、环境要素功能与分...
摘要生态保护红线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最低保障线,是国家为建设生态文明提出的一种底限思维,用创新的思路解决中国环境危机,处理保护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生态保护红线的提出符合时代特征,通过构筑生态保...
前言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更好的对土地的利用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关系到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等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水源区土地的利用...
佛教发端于古代印度,是一个为众生提供精神解脱的文化体系,其教义中闪耀着古代生态哲学思想的智慧和光芒。将佛教教义中所蕴含的丰富生态思想与现代生态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并从现代生态学的视角加以诠释和演绎,不仅能为现代生态学提供理论渊源,丰富和完善...
1我国环境所面临的现状1.1严重的大气污染煤烟型污染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酸雨是我国所面临危害最大的污染。我国煤炭的消耗量逐年增加,而且至今没有采取任何对于燃煤造成二氧化硫排放的有效措施,导致酸雨区域性面积大的严重污染。欧洲、北美...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具有调节城市小气候、防风固沙、蓄洪防旱、净化水质、降解吸收水体中的营养元素及污染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1].湿地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极度缺水的西北干旱...
横跨深圳和惠州的丁山河是龙岗河流域中源头最远、河道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支流。它曾被沿岸居民亲切地称为母亲河,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丁山河两岸工厂及人口数量猛增,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增加,丁山河正经历着两岸变富、河水变黑、褪色很...
水库长期以来们-.们只考虑单一的水利功能,以女全和高效作为其主要的评判指标,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和环境意识的增强,水库的生态、景观功能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水库建设作为生产建设项目之一,根据相关法律的要求,建设期间须进行水土保持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