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宏观经济学论文 >

医养结合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19-11-29 共3795字

经济增长论文权威推荐范文10篇之第四篇:医养结合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国家福利补贴等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化的需求。现状却是--医院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独立的体系,没有做到有机结合,在养老院内无法就医,医院内养老困难,使老年人一旦患病不得不往返于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为家属增添了诸多负担。医疗和养老机构的分离,致使许多患病的老年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医院变成老年人的"家",老人喜欢在医院这种生命安全有保障的地方生活,所以老人对医院的依赖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因此建立医养结合机构是未来养老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需要为老年人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医养结合; 人口老龄化; 空巢老人;

  1 概要

  随着我国经济人文的飞速发展,现阶段老龄化也存在飞速发展的现象,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患病、残疾、瘫痪老人的治疗和看护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49亿人,占总人口17.9%.我国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17年的18年间,老年人口净增1.1亿,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2016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民政部发布了《关于确定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9月发布了《关于确定第二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并明确了试点单位应尽快建立相关机制,全面落实医养结合工作重点任务,确保试点取得积极进展,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经济增长

  医养结合的关键是"合"字,需要形成系统的体制机制、参与力量、科技支持等各种合力,并打造由专业护理团队、全科医生及医疗机构共同参与,专业运作的机制,提高医养结合养老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1].

  2 医养结合的制约因素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多项医养结合鼓励政策,各地也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探索,但仍有一些问题制约了医养结合的发展。

  2.1 医保制度不健全

  医保的不完全覆盖,老年人无法在当地所有医疗机构享受对应的医疗服务。老年人口属于比较特殊的弱势群体,其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差、健康水平也逐渐下降,同时并发各种疾病。大病、重病、疑难杂症的报销比例的界定,病后恢复阶段费用的报销情况,康复后引发的慢性病及后遗症的治疗费用等都是老年人心中最大的疑问。这些情况使老人生病后不敢医治、有病了不敢吃药、吃不起药。医院对疑难杂症的治疗费用高昂、医保包含的保险项目少,使老年人看病难上加难,费用问题有很多顾虑,无法根治,使本可以治疗的病发展为慢性疾病。

  2.2 社区对于养老、康复的设施及制度不完善

  对慢性疾病老年患者而言,术后转入社区医院治疗是最佳治疗方案。可社区服务未能大力的推行,所以还有很大部分的老年人患病后会去大医院进行治疗。大医院虽在治疗经验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费用较高,医院床位有限使康复治疗变得艰难,且医护人员和患者较多,老年人可能在治疗过程中感染其他疾病,因此,社区养老设施的完善迫在眉睫。社区养老院的床位少,患病的老人多,许多老人长期排队仍然没有机会入住。养老院的消防设施、日常护理人员、饮食安全、日常生活状态、老年疾病的康复都仍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使医养结合政策的彻底实施有很大的难度。

  2.3 医养结合扶持力度不足

  医养结合的实施需要很大的资金支持,很多扶持政策落不了地,只停留在观望阶段。我国医养结合的提出在2016年,概念总体来说过于年轻,一线城市为试点单位,还未能普及到三、四线城市及镇、乡、农村。资金方面短缺使医养结合机构难以建立,没有资金购买先进的日常保健、康复、治疗设备。所以医养结合政策的落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4 人才瓶颈

  全科医生缺口大,全科医生的培养不到位;护理人员素质偏低、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低。[1]拿医学院校来说,临床、影像、麻醉、检验等专业的热度居高不下。但全科医生并不是医学生的首选,首先在医院门诊中患者对"全科医生"没有概念意识,不认同全科医生,使全科医生被发配到各个科室,全科医生并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及实力。人才缺口虽然大部分医疗问题可以在全科解决,在医院院校及基层中,全科医生的培养没有针对性,涉及知识面广,所学内容复杂冗长,并不受学校及基层的重视,使全科工作者没有学习动力。

  2.5 子女对于老人进入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的抵触心理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应该亲自赡养老人,将父母送离身边是不孝的行为,许多人担心被亲戚朋友在背后议论。很多人一提及养老院便能想到老人落寞的背影、凄凉的环境、吃不饱的饭菜、穿不暖的衣服、没有人与老人交流,老人变得沉默寡言。有些子女则希望陪着老人安度晚年,认为一家团聚才是给老人最好的照顾。这给医养结合机构的普及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3 医养结合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空巢老人是这两年的热点词汇,通常指一个因无子女或虽有子女, 但早逝或成人后离家而独居或夫妻二人居住的特殊中老年人群体。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空巢老人"存在着没有子女赡养的窘境。[2]随着社会的发展, "空巢老人"的数量呈现持续逐年增长趋势。目前, 全国近1/3老人的家庭面临着空巢现象。空巢老人面临着诸多问题--身体健康情况无法保障,心理危机日益显现,缺乏物质保障,生活质量低。因此医养结合方案的提出,可以使子女最大程度地放心,让老年人在健康生活的前提下获得高品质、高质量的生活。

  未来医养结合可以以地域为基础,在城市中建立养老村,某一城区为老年人建立电梯房,使老年人出行方便。养老村内设有各种运动场馆,例如门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等娱乐场所,村内设有专门的广场舞活动基地。当然这需要社会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实现。需要做的是制订初步的计划,剩下的由政府部门决定是否实施。

  "医养结合"的医院可以为居家和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病例管理等服务,病例包括老年人的病史、慢性病情况以及老年人每天的血压、血糖、心率情况等,以及其他类型的公共健康服务,使老年人可以就近便获得公共卫生服务。[3]医养结合政策给医院减轻了很大的负担,将已经治好的老年患者的康复工作交给医养结合机构,既有效地缓解了医院的压力,又能得到老年人的显著的康复治疗效果。

  医养结合的另一大优点,可以24小时关注老人的健康状况,医养病区有专业的医生、护士、康复护理人员以及护工。医生必须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护士和康复人员也应该有一段时间的工作经验。这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同时医养结合机构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与上级医院联合,为老人开设绿色通道,定时进行专家会诊、远程会诊。医院为医养病区配置了专用救护车,康健医院为老年人治病护理开启绿色通道,缓解了公立医院资源紧张,一床难求,看病贵、难的状况。[4]

  4 对于新型医养结合的建议

  4.1 以生活护理为基础建立优质护理标准

  医养病区为老人制定详细的护理流程,包括每天的一日三餐和日常起居;医养结合机构为老人制订养生的健康食谱,既能保证老年人营养均衡,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行,新陈代谢正常,又能有效地改善老年人的用餐习惯,杜绝大鱼大肉饮食,让老年人远离心脑血管类疾病;同时医养结合机构会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安排休闲娱乐活动,例如象棋、围棋、门球等。让老人不仅拥有健康的身体,也有健康的心理状态。[5]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安排老人后续康复治疗。

  4.2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重新拟定护理人员的聘用标准

  医院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实践操作、对机器使用的熟练程度以及医德的培训。培训过后医院会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考试,着重强调对老年人的看护。[6]医养病区医护人员有严格筛选标准,医护人员需持证上岗,本科以上医学专业学历;聘请有经验的医师、护师、康复医师、功能检查诊疗师、检验师、营养师、心理医师等,保证老人入住期间24小时不间断地得到专业化的医疗护理服务。

  4.3 满足老人对外界的信息的需求

  机构对老年人的住处提供电视、广播、网络等电子设备,让老人了解国家的发展,了解外面的世界。并应根据老人的需求配备电话、智能手机等通信设备,当老人想念家里时,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联络。通过无线网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与家属随时报告病情,保证老人的安全以及健康的心理状态。[7]医养结合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国民无法接受新型养老模式,仍然存在老观念、老思想;政府对医养结合模式重视不高,导致地方政府敷衍,不落实。这些仍然需要政府机关的努力。

  医养结合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整合资源,有利于让老年人全方位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让老人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参考文献
  [1]黄佳豪,孟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7(6):63-68.
  [2]万春红。社区思想教育与建构关爱"空巢老人"人文环境[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24(5)。
  [3]刘稳,徐昕,李士雪。基于SWOT分析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11):815-817,822.
  [4]李洪心,李巍畅。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2,11(12):18-22.
  [5]张浩淼。关于成都市机构养老模式发展的思考[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3,11(4):93-96.
  [6]袁晓航。"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创新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7] 于卫华,林丹,陈雪羚,等。101例空巢老人"医养结合"住院模式的护理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7)。

点击查看经济增长论文(推荐10篇)其他文章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宏观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