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一直到20世纪七十年,现代凯恩斯理论和它的继承者始终在经济周期和政策稳定性的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学家们认为经济波动首先是由需求的变化引起的,并且致力于解释和说明应该执行什么样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抵消需求的波动。
但是随后1973年和1975年的石油价格上涨和生产率的下降显示,供给一方的强烈震荡同样给经济周期带来很大的影响,以该理论为基础的经济政策无法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证明了供给一方,特别是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周期的影响大于需求一方所产生的影响,即周期波动的根源在于供给,提出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这一理论不仅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理论,成为主流经济学研究的焦点。
文章借鉴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加以分析。
二、实际经济周期的运用
(一)技术冲击的运用。200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运行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学者们主要从货币或虚拟经济的角度分析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而忽视了经济危机发生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因素。事实上,技术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杠杆,对经济危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创新浪潮的乏力甚至间断是引致美国金融危机及随后出现的全球经济下滑的内源性因素。
20 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战后少见的持续性高速增长,其主导推动力量便是当时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的重要创新带来产业利润率的上升和企业家乐观预期,进而带动了其他产业部门创新浪潮的出现和利润率的普遍上升,由此形成了当时美国经济的高速度和低失业率,使美国处于明显的经济周期上升期,这种经济的高速度、低物价和低失业率被认为是一种“新经济”形态。
但随着信息技术创新力的减弱,没有形成接续性的技术创新浪潮,导致产业投资衰落,“新经济泡沫”随之破灭,经济周期进入下行期。尽管美国政府相继推出一系列刺激投资的措施,但也只能是延缓经济衰退的颓势,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经济衰退的趋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金融政策,但无论从理论上说还是从现实情况看,这些货币金融政策只是暂时缓解危机的权宜之举而非治本之策。具体表现在:
第一,GDP 增长乏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GDP增速由 2008 年的 11.3%大幅降低,2009年第一季度 GDP 增速达到历史新低 6.6%。随着政府 4 万亿元刺激政策的实施,GDP 增速逐渐好转,2009 年第四季度增速达11.4%,2010年第一季度及第二季度GDP增速都超过了10%,分别为11.9%和10.3%。但随着4万亿元投资带来的效果逐渐减小以及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优惠政策的结束,从 2011 年以来,GDP 增速逐季回落,2012 年第二季度GDP 增速更是首次跌破 8%。
第二,三驾马车回落。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2008 年开始三个指标不断回落。2005 年以前,我国投资增长速度较快,2004 年一季度曾创下同比增长 47.8%的记录。2006年以后增速呈逐渐回落状态,2012年一季度同比增速创十年最低。同投资相比,消费增速一直较缓慢,在2008年一季度达到20.6%的峰值后又呈现回落状态。
2012年一季度是5年来的最低增速。
我国的出口依存度较高,出口增速在大多时期甚至高于投资。由于金融全球危机的影响,出口在2009年的一季度出现了负增长,直接导致同时期的GDP增速也跌到了谷底。2010 年虽有所回升,但 2011 年以来由于欧债危机的恶化,国内生产成本上涨等原因又再次降低。2012年一季度出口是十年中除2009 年一季度外的最低增长水平。
(二)时间不一致性的运用。我国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后,实施了“一揽子计划”、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从扩大内需的角度出发,刺激了国内经济,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另外,央行通过其货币政策,调控市场中名义货币供给,已达到提高利率和产出水平的预期。
但在刺激经济的同时,过度投资带来的产能过剩、高通货膨胀、地方政府高债务、需求结构改变等问题日益严重。
第一,货币供应量增多。2008年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大量贷款的产生,使M1、M2增速大大高于GDP增速。
其中,全球新增广义货币M2的规模中有48%来自中国,2011年中国新增M2的规模全球占比高达52%。2009年中国的义货币 M2 增速高达 27.7%。
第二,通货膨胀严重。严重的通货膨胀表现在高速增长的 CPI 和房价上。以2009年为例,商品房销售额 43,995 亿元,比 2008 年增长 75.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增长 80.0%,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分别增长 66.9%和 45.5%。以此数据计算,2009 年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为 4,695 元/平方米,比 2008 年上涨近24%,其中商品住宅价格上涨 25%。这两个涨幅,都是近 15 年来最大的。2004 年全国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涨幅近 18%,2007 年为 15% 左右,2005 年为 14% 左右,其余年份都不超过 10%。与此同时,CPI 从 2010 年开始上涨,2010 年 CPI 为3.3%,2011 年 CPI 为 5.4%。尽管这还属于温和通货膨胀的范围,但因当前居民收入差距很大,3%以上的 CPI 上涨率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比过去会更大,因此反应会比以前强烈得多。
第三,需求结构改变。消费、投资及出口对GDP贡献率与2008年之前发生了巨大变化。2008 年之前,我国经济模式主要为出口导向型,出口对GDP 贡献率为正。2009年出口贡献率大幅降为-37.4%,首次对GDP 产生副作用。2008 年底政府投资4 万亿元刺激经济,使得 2009 年投资对GDP贡献率大幅超过了消费。但随着房地产深度调控以及地方政府投资的放缓,投资所带来的关系逐渐降低,而消费则仍保持平稳增长。
第四,企业经营效益下滑,产能过剩。中国24 个工业行业中已有 21 个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其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6个行业是重点。不仅一些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而且一些新兴产业也出现重复建设倾向。
三、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根据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摆脱金融危机,推动经济步入快速发展轨道,需要依靠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的出现。在我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发展不但在中国长远发展中有巨大的需求空间,同时也体现了全球新一轮技术发展的方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但要着眼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要着眼于抢占未来技术和产业制高点,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是发展模式的转变。中国长期以引进外资、技术模仿、接受产业转移,专注低端制造为主。虽然技术引进消化具有必要性,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因此,我国应转变发展模式,着力于依靠自主技术来源、主要依靠本国资本和主要以自己的力量将创新的技术发展为先进的产品,实现产业化,完善产业链,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实现这一变革的核心要素是要着眼于培育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形成对产业链中最具附加值和影响力环节的控制力。
发展新兴产业的重点是营造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与政策环境。要对新兴产业实施更大胆的准入放开政策,民营资本对新兴产业有很高的投资热情,除国家明文规定禁止进入的领域外都应允许民间资本公平地进入。要打破垄断和部门分割,为新兴产业发展消除体制障碍。
(二)实施稳定的经济政策。中国目前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一方面要稳定经济;另一方面房价居高不下,物价也存在随时反弹的可能,因此货币政策调整要更谨慎,不要轻易动用降息的工具,要尽量减少货币政策调整对物价的影响。至于财政政策方面,保持原有基调。因此,借鉴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我国经济政策旨在提高经济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增强经济政策的效力。
但是,在政策的执行中也不能排除根据经济形势的具体变化或针对新出现的某些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微调。从总体上看,在经济形势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时,我国政府是非常注意保持宏观调控基本政策的相对稳定性。
我国政府基本遵循“政策规则”,适当采取“相机抉择”,把一定的政策规则和相机抉择相结合,较好地避免了相机抉择的任意性和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实际经济周期研究的基础是相当发达的市场经济,认为政府不应干预市场经济。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在发展阶段,距离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发挥作用的条件还较远,市场反应迅速且调节有力的条件还未实现。而我国政府在某些情况下,如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或高失业率时,对经济不做任何干预是不可能的,单靠市场调节会导致严重的通胀和高失业率状况持续过长,将造成极大的政治、经济风险。
(三)加强供给管理。维系中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成本“三低”局面已经结束,既有的以需求管理为导向的宏观调控方式难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我国由于总需求管理措施直接影响国内消费需求的渠道并不通畅,宏观调控政策往往是直接作用于投资,而不是通过影响国内消费需求来产生政策效应,所以居民消费需求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提升,无法改变“两高一低”的结构性失衡。因此,政府应降低微观主体对需求扩张政策的严重依赖,积极发挥供给政策的激励,着眼于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时下的重点是:第一,调整结构应该从优化投资结构入手,进而带动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的调整。第二,推进价格和财税改革,提供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激励机制。
结构调整尽管需要政府的引导,但更重要的是依赖市场机制,特别是要素价格与财税改革,因为只有资源、能源价格合理了,资源税、环境税到位了,才真正有利于节能减排;只有劳动力、资金成本不再被压低,才会激励企业注重研发和技术创新;只有稳步提高直接税的比重,才会使地方彻底改变只注重规模扩张与工业发展的状况,从而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转移。
第三,打破垄断,增加有效供给。当前经济运行中,一方面存在着大量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供应短缺。因此,要彻底打破垄断,加强竞争,淘汰落后产能,增加有效供给。
参考文献:
[1]陈昆亭,龚六堂,邹恒甫.什么造成了经济增长的波动,供给还是需求:中国经济的 RBC 分析[J].世界经济,2004.4.
[2]谭旭东,李晓华.时间不一致性及其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 [J]. 经济学动态,2004.11.
[3]高世楫,张永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在发展模式的转变[J].中国发展观察,2012.4.
目录摘要一、通货膨胀的定义二、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三、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四、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具体表现五、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参考文献摘要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失衡的一种表现,它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十分广泛。不仅扭曲、侵蚀储蓄,抑制投资...
2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理论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一国或地区的总产出或人均产出的持续增加。更一般地来说,它反映了一个经济体系生产内部成员生活所需要商品与劳务潜力的扩大。保罗。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增长要依靠经济中所具有的四个轮子。人力资源(...
产能利用率的测度产能利用率是指实际产出与潜在产能之比,潜在产能是指在既有的制度条件和生产要素的投入下所可能达到的最大产出量。产能利用率是表征国家或者企业发挥其生产能力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产能利用率的高低,可以判断出该经济体当前产能周期...
一、引言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是一个实现资金优化配置的过程,通过选择优质投资项目,促进资本的有效率配置,进而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期限长、资金耗用量大、不可逆等特征,从企业自身来说,固定资产投资是否成功将直接决定其未...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追求的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其中物价水平(CPI)被认为是与居民生活水平最直接相关的指标。随着以金融、房地产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与证券市场已经逐渐走入了大众的生活之中。虽然通货膨胀问...
1通货膨胀的定义与分类通货即是流通货币,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一般等价物。通货膨胀中的通货指的是现实中的货币存量。它不仅包括货币,还包括活期存款、支票、储蓄存款、共同基金以及小额定期存款等,也就是货币供应量M2。一般而言,当经济生活中的很多商品和...
经济开放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其经济要素与外部经济要素相互渗透、融合的能力,是反映市场开放水平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开放度越高,与外部经济的联系越紧密,经济活动的空间越大,优化配置资源的水平就越高,经济竞...
2030年,西方社会过去两个多世纪以来在全球建立的主导地位将被颠覆,美国和欧洲国家将不再享有霸权地位,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将会形成。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美国仍可能是领军者,但中国经济在总量上有可能超越美国。这是2012年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ationalIn...
一、对2013年我省经济增长的判断2013年,受煤炭价格下跌的影响,我省经济和财政收人都从多年来的高速增长转人中高速增长,增速降低使人们对2014年的形势产生两种认识,一种是全国和山西都一样困难,另一种是危机已过,转危为安。从2013年我省与全国、周边...
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希腊遭受影响导致经济下滑,而国家对货币高估使得希腊出口始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再加上希腊国家内部又没有灵活的货币政策,在这重重矛盾下,希腊政府不得不依靠大量的投资和消费来拉动国内的经济,由此导致了政府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