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宏观经济学论文 >

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偏低的原因探析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4-07-03 共3770字
论文摘要

  “中国制造,世界消费。”几十年来,这个口号一直是中国经济奉行的座右铭,中国经济建基在为世界提供无穷尽的商品上。但近来人们有明显感觉,这种情况需要改变了。奥巴马总统在最近的亚洲之行呼吁世界经济的“重新平衡”,意味着要求中国人要少存钱多花钱,与此同时中国的胡锦涛主席也强调自己国家推行了强有利的措施来促进消费。所有人都希望中国的消费者花多点儿。但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当然,中国人也不是一点都不消费。中国业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过去十年内消费者消费额每年增长 8 个百分点。但和中国经济总量比起来,中国人花的就太少了。消费额仅占GDP 总量的 35%,仅仅是美国的一半,比大多数亚洲国家也低许多。中国家庭把可支配收入的 1/4 存起来,消费者和各单位加起来每年储蓄 2.5 万亿美元。这也使得中国经济比以往更依赖出口和投资,在全球经济中造成不平衡现象。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国的消费者并没有真正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果实。如果美国人是习惯于寅吃卯粮,那中国人就是太注重未来了。对于此种节约,寻常的解释认为这是儒教价值观的产物。然而中国并非一直这么节俭,20 世纪 80 年代,消费额就占 GDP 总量 50%。而且现在其他一些儒教国家也比中国消费的更多。中国消费不足的真正原因是管理经济的方法。信用并不总是那么容易得来的。中国保持货币贬值的政策使得消费价格比其应有价格高,这也很明显地减缓了消费。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一项最新研究指出,如果你去一些二线城市就会发现大型超市和可购买的商品还很稀缺。潜在的消费者被这种体制问题所牵制。自相矛盾的是,在这个公认的共产主义国家,大多数人还要自己养活自己。医疗保险仅仅局限于投保覆盖范围内,远远不到普及大众的程度,生病会成为很大负担。只有一部分工人有失业险,而且退休金也不足且管理混乱。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和奖学金的缺乏也意味着上大学需要大笔存款。社会保障网络的缺乏迫使中国人进行“防灾式储蓄”以避免大灾大难。布鲁金斯研究会(Brookings Institution)最新报告认为家庭储蓄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医疗保险费用的增长以及住房和教育费用的增加。中国政府已经采取措施应对这些问题。比如到 2011年,全部人口的 90%将拥有医疗保险。即使如此,中国的消费要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还有另外一个障碍:许多工人赚的钱不够多。尽管一方面国家的经济腾飞很了不起,一般的工人却并没有得到本该有的收入。过去十年里,虽然利润上升了,GDP 进入工资部分的比重实际上是下降的。尽管中国给人的形象就是劳动密集型工厂,许多工人在一些快淘汰的机器前辛苦工作,可许多投资还是进入了资本集中型工厂和其他项目,这些项目都提供不了多少工作机会。因此虽然整个蛋糕越做越大,个人占的比重部分却在缩水。

  中国成为高消费国家的所有障碍归结起来就是,过去三十年里中国就干了一件事:制造商品。中美经济就像彼此的镜子。美国经济围着消费者转。低价格就是法宝,增加消费者福利是终极目标。与之相对,在中国生产者统治一切:投资是法宝,建设是最关键的。就拿两国年初的经济刺激计划来比:

  美国大部分经济刺激计划都以减少个人税和加强社保网的形式把钱给到各州。中国则把大部分资金投入到了基础设施建设中。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应该开始模仿美国模式。不能否认中国的经济策略产生了显著的成果。但存在这么一个节点,过了这个点就会储蓄过度和投资过度,中国看起来正处在这个点上。目前中国的办法依赖于美国这样的国家有意愿购买中国生产的一切商品,这样既有风险而且有其不可持续性。更重要的是,不是必须这样才能发展经济,虽然有人设想重新调整投资和消费比例会伤害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并减少工作机会,反过来看这种假设却更可能是真实的。更完善的社保网,增加工资,有更多消费选择,这些都会增加工作机会,而不是削减。对中国来说,存的少点花的多点,现在可以提高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将来更会使得中国经济更强大。这可是经济学里不多见的好事:免费午餐。中国应该走上前并吃下去。为什么中国人不敢消费,其中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就是与投资,消费,出口,收入分配,福利制度,消费观念,国企改革效用等这七个宏观经济变量有关。第一,今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到投资改革将令经济出现新投资热。无疑,今年重大会议传导出来的改革利好信息将令经济增长出现新的催化剂。东方证券预计明年的投资增速为 22.4%左右。一是中国行业准入门槛正在放开,这将吸引大批新的投资者。比如,2014 年会有 1 000 亿元的自营资本进入铁路行业。此外资本还正在快速地进入新能源、环保。二是过去两三年中国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加速,将大大缓解地方债务危机。“这些钱用掉可能要到明年上半年,也即政府的投资也将加速。”三是土地及城镇化方面的改革也会令投资加热。城镇化的推进不会使楼市有大的危机。四是金融改革令金融市场发生了变化,比如利率市场化正在使货币流通速度提高。受到产能过剩的影响,制造业投资可能继续下滑,但房地产投资不会下滑过快。明年中国的投资将会放缓,因为金融状况收紧加之削减过剩产能的政策加速了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不过制造业投资应该会保持坚挺。第二,消费潜力将得到释放,市场对明年的消费前景亦比较乐观。明年中国消费应该有所改善。考虑到政府需要为进城农民工提供更多社保服务,未来几年财政赤字小幅度提升。这将为消费带来支撑。消费有望好于今年,尽管餐饮消费与奢侈品消费仍然会受到影响,但改革利好会从其他方面释放消费潜力,例如,城镇化配套改革的推进有利于释放农民工消费,夫妻双方中有一方为独生子女的二胎政策放开有助于刺激育婴产品消费等等。

  美国 2014 年经济增速将从今年的 1.7%加速至 2.9%,而今年GDP 收缩 0.4%的欧元区将在明年实现 1.1%的增长。当前外需升温是全球需求状况五年来的首次增长。预计外需将为中国明年经济增速贡献约为 0.4~0.5 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增长可能达到 8.6%。明年海外经济形势的恢复支持中国出口增速反弹。同时国内需求相对平稳也将促进进口增速保持稳定。预计明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正。东方证券则预计,受益外需企业稳定出口增速将提升至 10%左右,比今年约 8%的增速要高。第三,收入分配制度。当收入分配制度越趋于公平合理,则边际消费倾向越高,当收入分配制度越不公平合理,则边际消费倾向越低。美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相比较于中国,显然贫富差距呈现缩小态势,而中国在经济转型的攻坚期,贫富差距正在逐步扩大。“提低,扩中,控高”被公认为是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思路。专家指出要通过改革,消除初次分配领域的不公,对中低收入者减税,控制高收入,并消除社会保障上的待遇差异,最终形成“橄榄形”的收入分配格局。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入分配改革中,饱受争议的养老金双轨制度有望在今年破题。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近期召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表示,2014 年在社会保障方面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双轨制”“、待遇差“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解决双轨制和待遇差是提高边际消费倾向的必经之路。第四,福利制度。探索建立完善的养老机制是民生之本。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所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不少家庭都是一种三口之家的模式,部分家庭还成为“失独”的“休克”家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帮扶独生子女家庭照顾好老人,让老人老有所依,这也是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据部分媒体报道在中国要想在公立养老院排上号都很困难的,要等 100 年!诸位又有多少国人能活到 100 岁,因此在原有的公立养老院机制上我们必需探索民营资本进入养老服务行业,而这个行业也能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让养老服务行业的资本筹集变得更加多元化而充满活力就显得十分必要。只有老人特别是失去独生子女的老人过上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生活,社会的消费潜力才会得到充沛的释放。第五,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 。有些中国人热衷于洋品牌,认为进口货物比国产货物更好,抱着一种欲显示自己地位和身份的目标而到境外去购买奢侈品,而这只是一小撮人,他们并不代表大多数国人的消费水平。国人最需要消费也是最迫切的消费往往是衣服、食品、购房、城市公交、医疗、教育等等。城市贫民,农民工,流动人口,失业人口,劳动密集型中小民营企业,退休员工等弱势群体都对国内高档消费品感到恐慌更别说到境外去消费。转变中国人传统消费价值观念“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如果没有度,那么勤俭节约就导致供给和需求的严重失衡。

  第六,国企改革效用问题。深化国企改革主要包含三点:一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二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三是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十八大官方描绘蓝图中也再三提到了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水平成为其核心。在外界看来,2014 年将成为国企改革的关键之年。长久以来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薪酬和职务消费过高,市场化程度不够等痼疾有望得到改观。民营企业的减税政策会让中产阶级消费群体壮大。那么当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也就是刺激需求—刺激供给—刺激就业—拉动消费,那么这个社会才能形成“正能量”进而改变供给和需求的弹性机制。当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得到改良,也就是渐进地缩小贫富差距的时候,那么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才会提高,人们才会大胆地消费。

  参考文献:
  [1] 李山赓.经济学基础(第 1 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9.
  [2] 谬代文.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第 4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宏观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