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全面步入了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提高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增加消费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还沿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势必会增加投资的压力,造成资源的浪费,进而引起更为严重的问题。不管是现有环境的承载力,还是资源的存储量,都是不能持续维持的。
所以我国应当加大力度发展循环经济,真正意义上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首先要让循环经济具体实施于每个企业中,推动逆向物流的发展。逆向物流过程中的好坏直接作用于循环经济的可持续运行。逆向物流在循环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世界上许多的国家和学术界开始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也点燃了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循环经济的发展在许多的发达国家中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和方式,受到循环经济的影响。发达国家的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了长期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之中。
其实我国一直探索着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不过由于刚开始起步,也存在许多问题。从本质上看待循环经济,它其实就是以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核心基础的一种生态经济,它坚持以“生产精量化、循环利用、资源合理化”的原则,以减少消耗、降低排放、提升效率为基础特点,与现今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符合。
循环经济模式使资源在不断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持久利用,用于缓解由于经济增长所造成的资源供给压力;其次,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以及市场竞争力,从基础上降低环境的污染,从本质上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和保护环境过程中的矛盾。
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节约资源模式的形成、推动了以保护环境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升经济增值、增长的质量,取得经济效益最大化。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必然选择,也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
二、逆向物流与循环经济的内在关系
在进行物流运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物丢弃,如果这些被丢弃的包装物得不到回收、再次利用和处理,一定会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
因此要想推动循环经济和逆向物流的长远发展,不仅需要重视供应链中的正向物流,而且还要正向和逆向物流和谐发展。发展“循环回路”的物流系统,需要建立起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物流系统,其中包括了产品提供商、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回收处理中心和自然生态环境(如图1所示)。
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图1可以看出循环经济和逆向物流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
第一,逆向物流与循环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推进。循环经济的循环过程是“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一丙生资源”,在经济循环利用过程中合理地利用资源,降低了污染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而达到环境成本最小化,获得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当然发展循环经济是基于逆向物流的基础支撑;否则,将断掉循环链使循环链不能实现循环。
同时,发展逆向物流可以更深层次地促进发展循环经济,进而形成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有机整体。
第二,逆向物流作为循环经济的基础。当人们面对着“资源紧缺、环境恶化、人口加快增长”等严重社会生态失调时,迫使着物流活动从开始就需要站在循环经济的角度进行管理和计划,对自然界的有效资源得以重视和循环利用。所以,发展循环经济需要逆向物流打下坚实地基础。
因为逆向物流的存在,促进了单向物流的运作模式得以发展,从不同程度上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第三,逆向物流基于循环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依赖于逆向物流发展的基础之上,循环经济提供需求给逆向物流。循环经济所规定的是循环利用现有资源。因此,在整个供应链中所产生的丢弃产品一定要进行回收和资源再利用,其中整个过程都离不开逆向物流的运输。
逆向物流的需求和发展伴随循环经济的发展而变大、变快。由此可知,逆向物流的发展基于循环经济通过逆向物流的需求而推进的。
第四,创新循环经济的技术和制度,制造优质地环境服务于逆向物流的发展。进行循环经济中的技术和制度创新,可以全面保障循环经济的健康、飞快发展。我国的经济体系也在不断的壮大过程中,技术和制度的创新势在必行,进而促进逆向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好的经济制度作为支撑。
第五,提升逆向物流信息化水平,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保障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逆向物流的不确定性、复杂性造成了逆向物流在运输途中包装物的回收、以及处理和再利用等信息也具有不确定性,约束了逆向物流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站在某种特定的角度分析,逆向物流中信息技术所发挥的作用高于正向物流。
因此,逆向物流的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升,推动了循环经济在实际工作运行中的发展。
三、基于循环经济的逆向物流发展趋势
(一)延长回收和分解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设计
为了使资源可以有价值的利用,不被浪费,许多的制造企业都要求在对产品进行设计时,要达到回收利用和处理的要求,以便进行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
制造业中,由人工直接组装的产品就可以轻松方便地进行产品的升级,而不是进行丢弃处理,因此可以将新的零部件替代旧的产品部件,达到循环利用以及再生产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与逆向物流融合为一体
信息技术在逆向物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当前比较盛行的RFID技术在进行搜集产品资源信息时应用非常广泛。通过逆向物流系统中所取得的信息资源一般用来提升产品准确性以及判断逆向物流系统中的其它问题,进而提升系统的性能。
(三)正逆向物流的集成管理
要想有效管理逆向物流,首先必须要统一规划和管理正向和逆向物流。总结正向物流管理过程中的经验以及基础性设备服务于逆向物流的管理工作中;其次,制订清楚、详细正向物流中的回收的实施计划,随后进行总结正向物流中的资源信息与逆向物流中的各种决策事项。如果企业有足够的实力,可以实现集成管理正逆向物流,这样可以使企业更为主动性地将回收物流中的信息掌握全面、详细,可以提供更周到全面的服务。
(四)转变观念,树立资源和环境意识
作为政府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将传统的只重视经济增长,忽略保护生态环境,重视利益,忽略社会效应的观念从根本上去除掉;应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力度,从基础上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使全民参与发展循环经济中来,使社会和企业以及广大群众自觉制约自己的行为规范,积极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事业。
四、总结
物流行业中逆向物流作为经济增长的新起点,逆向物流的发展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之所以对逆向物流中对包装物、遗弃物、货品的退货处理以及对资源的有效节约翻新旧产品等途径过程中的环保要求非常重视,是由于逆向物流在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基于循环经济的物流系统”的建立。基于物流发展实现循环经济迈向持续、和谐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姚建华.基于循环经济的逆向物流分析[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5(04).
[2]张成考,孙会.基于循环经济的逆向物流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3]林敏晖.基于循环经济的逆向物流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1).
3.32013年辽宁省与其它省(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对比分析本小节是从纵向层面对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即主要针对2013年辽宁省与其它30个省(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所釆用的数据主要源自各省统计局2014年统计年鉴(统计公报)、20...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近些年来,循环经济的发展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众所周知,循环经济的提出为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两者之间矛盾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是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上的理论创新。循环经济首次被提出是在上...
摘要作为老工业基地,辽宁省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而发展循环经济是进行老工业基地改造,产业结构调整,解决环境污染,促进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是当前国际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
引言化工产业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繁荣、进步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在短短百年历史中,化工的发展早已超越了人类的预想,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当前化工发展中最严峻的问题是化工产业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
第3章我国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及存在问题3.1我国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共赢的一项重大举措。主要从以下三个层次、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展开了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一是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
平潭众多的海岛及 其周边海域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理区位、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 开发、建设好平潭不仅有利于促进福建经济发展、维护海洋生态安全, 而且有利于中央对台方针和政策的落实。...
生态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的显题,因为现代消费社会使生产和消费达到了最大化,制造出各种有害的垃圾和废弃物,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带来了巨大创伤.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以...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型,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的重大课题。应该指出,循环经济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增长的方式,而且也是一种文化模式,所以,我们要从文化模式的角度去把握循环经济,揭示其内在的文化蕴含,如此...
中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能源资源被消耗,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特别是在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顺利完成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任务...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资源的大量浪费严重制约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