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逐步完成一系列重大金融改革,金融业的整体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显着提升,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而在未来的时期内,我国的经济发展仍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能否把握住金融行业的发展机遇,促进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对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将是金融领域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它涵盖了“发展”和“持续性”两个基本意义,二者相辅相成,其中,“发展”是前提与基础,保持发展的“持续性”则是“发展”的重要目标与关键。金融机构在经济运行中承担着资金融通中介、风险管理等重要职能,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众多学者,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区域,通过对各金融机构运行特点的分析,对其可持续发展内涵做出了不同的归纳与总结。
(一)国外关于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研究
国外出现了许多关于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研究,有学者从金融机构的发展能力入手赋予其内涵,具有代表性的为Morduch(1997)、世界银行(2002)、Vento(2006)。Morduch(1997)在其对小额信贷的相关研究中,将“不需要外部提供特别资助的条件下,实现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定义为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能力。世界银行(2002)将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金融机构取消所有补贴之后,其自身仍能维持金融机构运转的能力”。Vento(2006)指出,金融机构若能实现其财务的持续性就能实现整体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性,而财务的持续性主要指金融机构自负盈亏能力。还有学者从金融机构的内部环境、相关利益者角度界定其可持续发展内涵,如 W e b e r (2 0 1 2 )。
Robert & George(2013)指出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不是简单地搞环保,而是在于信息的透明化。Robert & George 强调了财务表现与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表现是此消彼长,难以兼得的,因此,一个能够长期持续的战略,必须体现所有相关方的利益——投资人、员工、消费者、政府、非政府组织(NGO)以及整个社会,而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提升利益相关方的价值的同时,改善企业在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三个维度上的表现。
(二)国内关于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研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们在享受经济增长成果的同时,人们也逐渐意识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被污染的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乃至整个社会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态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冷漠等。在国际社会出现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国际报告、文件后,中国政府于1992年7月编制了《中国21 世纪议程—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规划中,将其确定我国经济建设的实施战略。在中国政府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后,国内也出现了更多的相关研究,如白钦先教授是我国最早提出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学者之一,他将金融资源学说作为研究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通过基础性核心金融资源、实体型中间金融资源、整体功能性高层金融资源三个层次,研究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意义及其哲学思想。
在学术领域内,关于金融机构可持续
发展内涵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次与视角:第一,从金融机构服务能力视角。许多学者认为金融机构作为服务机构,其可持续发展为自身服务能力的可持续性,即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提升自身服务市场的能力,通过提供更多、更有竞争力、更便捷的金融产品与服务,获得金融机构发展的可持续性。
如蔡志强(1999)、Nie Yong(2012)等学者。第二,从金融机构财务视角。虽然国内关于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内涵、定义尚未统一,但出现了许多基于财务视角对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界定。许多研究认为,金融机构在运营过程中若能实现收入覆盖成本,保持自身的独立发展,就达到了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如许桂红(2002)、杨颖超(2010)等。第三,从金融机构的组织体系与制度视角。还有学者从金融机构的宏观制度、组织体系安排等方面概括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内涵,指出在金融制度健全的前提下,金融机构具备了独立的、产权明晰的组织机构与系统等可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杜晓山等(2005)、郭军(2013)等。
影响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实现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既是一国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金融机构在运营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实现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弄清影响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国内外学者也从多角度分析了影响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金融机构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金融机构存在于经济社会中,在获取利润的同时,首先需要明确自己是个“社会人”,正确处理自身与社会环境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是取得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保障。杜晓荣和张玲(2007)在其研究中,指出金融机构是否积极适应包括经济、产业和市场等宏观、微观环境,并协调好其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影响金融机构实现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金融机构的内部运作能力与风险管理能力。在各类金融机构竞争的时代,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迅猛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的运作能力(包含了服务能力、创新能力等)与风险管理能力是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 Ajai(2005)、Hudon (2007)、Adrian(2011)、卫娴(2008)、蔡秀和肖诗顺(2010)、葛永波等(2011)研究中都有体现。第三,制度因素、人才培养、金融生态环境等。除此之外,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还有从制度因素、利率市场化水平、人才培养、金融生态环境、法制监管等综合方面分析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如 P r a m o d(2012)在其研究中,强调了对金融机构人员的重视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其研究明确指出了,是否对机构中的管理人员以及基层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是金融机构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且这一影响因素的效果并不是短期便可实现的。
Rahman 与Luo(2012)认为,完善的金融监管模式和相关监管措施,对微型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阮小莉等(2011)指出,金融人才、制度、创新能力、政府支持力度等是影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许桂红(2013)、乔宏(2013)、周善葆等(2013)、谢宗藩(2014)也分别从加大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金融生态视角、引进优秀人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衡量与评价
保持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金融机构自身生存与发展、金融市场健康成长、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关键与保障。追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金融机构运营的总体目标,也是各级政府部门及监管机构的总体要求。如何衡量与评价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研究者、监管机构及业界实践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资金融通企业,研究者对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与衡量,更多地集中于对金融机构资金运作能力、运营成本、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如Kandker、Khslily和Khan(1995)利用补贴依赖系数来衡量微型金融机构为使得收入能够弥补资本机会成本时,需要的补贴程度。Rosenberg(1996)从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角度进行衡量与评价其发展能力,并提出贷款利率模型,R(贷款利率)=(金融机构经营操作费用+借贷资金成本+贷款损失+实现净利润的目标)/(1-贷款损失)-投资回报率。Pischke(1996)从微型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会计损益、价值和不依赖补贴的程度四个方面,评价与衡量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Jeucken(2001)从行为金融学视角,研究了商业银行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这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Robert(2007)则从利率调整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
国内学者对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衡量主要通过建立各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周怡(2008)从自身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两个维度进行了分析。
与之采用相似方法的李东(2011),从环境、资源和能力方面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评价。侯清萍(2011)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六个维度对上市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毛一萍、王雄(2013)通过建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测度模型,从金融机构财务维度、员工维度和客户维度、业务维度方面构建了微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指标体系。
研究评述
国内外学者从各个层次、多重角度与视角对各类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其研究角度囊括了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影响因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衡量与评价。其中还有通过实证类的研究测定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能力衡量水平。国内学者通过借鉴国外相关的研究,结合我国具体实际状况,也发展出众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更好地推动我国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然而,针对我国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还存在许多缺陷与问题。第一,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系统的理论体系。大多数研究从较宏观角度提出了实现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如制度方面、内部管理方面、监管方面等,但缺乏较系统的理论指导体系,金融机构在实践过程中,应根据什么理论来指导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第二,现有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金融机构等存款贷款类金融机构,缺少对其它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如证券期货类金融机构、互联网时代催生的新兴金融机构。第三,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虽然出现了相关的实证研究,但架构于基础数据的研究还比较欠缺,指导性和实践性不够强,结论缺乏较强的说服力。
从长远来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施,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发现新问题、采用新方法、新理论,遵循“理论指导实践”的研究原则,使研究理论与结果真正用于指导金融机构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我国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步伐的目标。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是近年来,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及利用使得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公众没有形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环境道德意识较为薄弱。高等院校是进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
因为中小企业规模小、利润低、抵御风险能力差,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更容易追求短期以及自身经济效益而忽略长远及整个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因而推动中小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一环。...
(四)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的概念界定。ThomasCDaffern认为,绿色大学是建立在优秀学院的最高标准之上的一个发展的,激进的,神圣的教育论坛,目的是为追求更高的知识和学问,它调查、研究、学习并传播与绿色思想、绿色行动、绿色习惯相关系的知...
一、引言根据2012年6月巴西里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的决定而成立的专门就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开展系统工作的联合国开放工作组(OWG)已经召集了一系列会议③,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零稿方案④.在国际可持续发展目标构建进程中,学术团体、非政府机构和...
传统建材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很严重的危害,近年来室内装修中毒事故频发,由于建筑建设和室内装修过程当中传统建材的应用使得人们的身体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题目: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施的必要性二、我国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三、生态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四、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五、结论参考文献以下是论文正文摘要:生态环境是人...
一、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的发展1、小额贷款公司的起源小额信贷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孟加拉国,着名经济学家穆罕穆德尤努斯教授在孟加拉国创办了孟加拉农业银行格莱珉试验分行。他提出改变原有的资本模式理论,针对穷人贷款困难的问题,通过建立一个...
植物保护是一项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学科,主要是针对植物生长期间保护它们不受到任何危害和侵蚀,促进植物生产效益提升的重要手段。...
普定县山地多,平地少,农业发展水平低、发展基础差、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生产方式落后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农业资源环境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巨大挑战,迫切需要推进农业可持续...
题目:环境标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辩证关系目录摘要(详见正文)引言一、环境标准理论二、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三、环境标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辩证关系(一)环境标准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环境标准的健全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