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背景下,人口、资源等问题日渐突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势在必行,而环境伦理作为一种新型思想、观念,在协调人与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社会发展新形势,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首要前提是坚持环境伦理观念,并将其视为基础和核心,尊重自然。因此,加强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伦理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二、可持续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概述
1.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够对后代人发展需求能力产生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将“平等”作为核心思想,强调人类具有追求健康、富有生活的权利,但是,需要坚持自然和谐的方式,而不是过度、不计后果的贪婪,另外,还关注后代人未来发展权利,充分体现了公平性。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出现,在全社会公众的内心中产生了共鸣,并得到广泛认可。
2.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其与环境理论学研究过程中,一种新型环境伦理应运而生,即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这种理论主要是改变人类对自然界过度消耗方式,以此来环节生态环境危机,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目标。这种观念的出现,不仅能够让公众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还能够在道德的约束下,与自然和谐相处,逐渐朝着可持续发展理性方向发展。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念的出现、发展及实践,为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指导和支持,在未来,要想实解决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危机,实现和谐统一,就必须立足于当下,将此观念渗透到人们意识当中,才能够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伦理问题及责任分析
环境伦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权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二者和谐相处。
1.问题分析。环境伦理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应用领域比较广泛,例如:节制生育(控制人口数量)、生态修复(恢复环境更新能力)及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等,针对上述领域,环境伦理都能够提出相应的原则、要求的,规范人们行为,比如:针对循环经济方面,需要坚持资源化、无害化等原则,并以最大程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环境保护作为生产生活活动的标准,进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相对应的发展角度,应更加强调整个区域内部资源开发和环境效应之间的统一、协调发展。
区域发展过程中,不合理开发资源产生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进一步增加了资源掠夺式开发现象的出现。通过对我国区域发展实际情况调查研究发现,部门区域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保护,承担发达国家淘汰的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不仅如此,企业为了实现利益目标,采用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另外,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为人类过度开发自然提供了支持,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区域政府在发展过程中,相关负责人缺乏环保意识,观念落后,将经济发展作为区域发展的根本,没有对区域企业等其他主体活动给予正确指导,使得其他主体任意妄为,对区域内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加强对区域内主体责任归属的分析,明确各主体职责十分必要。
2.主体责任归属分析。区域结构中,政府、企业及伦理规范共同构成了区域责任主体,针对其自身的特点及在社会中的地位,承担的责任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首先,政府方面,作为宏观调控重要主体,是统筹整个区域发展的关键,其不仅立足于当前,更要兼顾长远利益,摒弃传统将利益作为一切出发点的功利模式,积极推广低消耗等正确发展模式,具有引导作用。
其次,企业作为市场运行主体,要将社会利益作为核心,而后考虑自身利益,并坚持适度、合理原则,尊重自然,避免过度开发资源。
最后,公共传媒,作为伦理规范的有效途径,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遵守职业道德,加大对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念宣传力度的同时,发挥监督和舆论作用。
另外,不得不提到的还有研究人员和公众,通过科学技术在区域发展中的渗透,能够指导区域各主体更好地开展工作,而后者,作为区域发展中最为庞大的主体,通过树立环保意识,适度消费等方式约束自身,且能够发挥监督作用,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四、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伦理实施策略
1.树立正确观念。观念作为人们行为的核心,树立正确观念,才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因此,公众要树立现代观念,改变传统征服世界、过度开发资源等错误行为,积极转变为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互利型发展模式,并将其渗透到具体生产生活活动当中,不仅如此,还要利用相关道德法规约束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树立互利型思维意识,除了这种意识之外,人们还需要树立增长、人口等意识,确保每一个方面的发展都能够考虑到环境因素,而非某一方面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
2.制定合理决策。决策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十分明显,直接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及行为。因此,区域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将环境伦理观念渗透到政策当中,赋予政策绿色化特性,让公众能够认识到自身应承担公共利益,但是,在决策制定过程中,不能够盲目追求速度,忽视了自然规律,应立足于实际情况,兼顾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两方面。另外,完成政策制定并非真正的结束,要加大政策制定力度,规范人们行为,针对违反政策和制度规定的行为,应加大惩罚力度,从源头上杜绝一切破坏环境行为的现象,促使政策发挥指导作用,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及环境和谐发展。
3.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区域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从自然中获取生存资源,还要考虑自然界承受能力。基于此,科学的调整和优化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并构建协调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而这种关系就是环境道德。为了将环境道德像其他道德一样植根于人类思想当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人们的教育,如:公共传媒、社区板报等,利用环境教育自身具有的时代性、前瞻性等特征增强公众环保意识。不仅如此,在环境教育的同时,还应兼顾可持续发展教育,促使人们能够立足于长远目标。通过全区域生态环境教育,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环境责任感,还能够提高公民自觉性,为构建区域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区域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等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而环境伦理观念的渗透,能够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了解和认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伦理内容,并对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意见,从而为我国各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支持和指导。
参考文献:
[1]蔡云龙,徐嵩龄。论现代环境伦理观的恰当性--从“生态中心主义”到“可持续发展”到“制度转型期”[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8(03):259-261.
[2]雍红月,李松林。区域经济动态发展水平的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0(05):12-14.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是近年来,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及利用使得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公众没有形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环境道德意识较为薄弱。高等院校是进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
因为中小企业规模小、利润低、抵御风险能力差,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更容易追求短期以及自身经济效益而忽略长远及整个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因而推动中小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一环。...
(四)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的概念界定。ThomasCDaffern认为,绿色大学是建立在优秀学院的最高标准之上的一个发展的,激进的,神圣的教育论坛,目的是为追求更高的知识和学问,它调查、研究、学习并传播与绿色思想、绿色行动、绿色习惯相关系的知...
一、引言根据2012年6月巴西里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的决定而成立的专门就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开展系统工作的联合国开放工作组(OWG)已经召集了一系列会议③,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零稿方案④.在国际可持续发展目标构建进程中,学术团体、非政府机构和...
传统建材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很严重的危害,近年来室内装修中毒事故频发,由于建筑建设和室内装修过程当中传统建材的应用使得人们的身体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题目: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施的必要性二、我国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三、生态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四、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五、结论参考文献以下是论文正文摘要:生态环境是人...
一、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的发展1、小额贷款公司的起源小额信贷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孟加拉国,着名经济学家穆罕穆德尤努斯教授在孟加拉国创办了孟加拉农业银行格莱珉试验分行。他提出改变原有的资本模式理论,针对穷人贷款困难的问题,通过建立一个...
植物保护是一项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学科,主要是针对植物生长期间保护它们不受到任何危害和侵蚀,促进植物生产效益提升的重要手段。...
普定县山地多,平地少,农业发展水平低、发展基础差、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生产方式落后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农业资源环境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巨大挑战,迫切需要推进农业可持续...
题目:环境标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辩证关系目录摘要(详见正文)引言一、环境标准理论二、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三、环境标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辩证关系(一)环境标准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环境标准的健全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