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可持续发展论文 >

生态文明型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建设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19 共7858字

  中共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 “四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重要的一环,然而发展现代农业依然面临着农产品安全保障、农民增收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重目标的挑战,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1 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 “十一连增”,保障了我国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但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础尚不稳固,农业资源短缺、抗灾能力低、农业环境污染等问题更加凸显,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1. 1 农产品数量需求与质量需求的双重提升

  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在加速实现 “四化”同步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城镇人口比例不断上升,我国城乡居民对肉、蛋、奶等农产品的人均消费量显着增大,城镇居民对于农产品品质、安全性需求大幅增加,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农产品数量与质量需求的双重提升[1].据预测,我国人口总数在 2030 年左右达到峰值 14. 5 亿。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将持续增加对农产品刚性需求。我国未来粮食需求峰值约 6. 5 亿 t[2],2013 年虽然我国粮食年产量达到 6. 0 亿 t,但与未来粮食需求的峰值相比仍相差 5 000 万 t.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发生了渐进式转变,直接粮食消费减少,肉蛋奶消费增加,增加了食物用粮的总量,这种消费结构的改变进一步增加了农产品的需求[2].
  
  1. 2 农业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2003 年以来,我国粮食连续 11 年增产,主要农产品供给日趋丰富,这是以资源和要素投入的大量增加为支撑的。

  1. 2. 1 耕地资源日益稀缺,耕地质量总体偏低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2009 年底我国耕地总面积 1. 35 亿 hm2,全国人均耕地 0. 1 hm2,仅占世界人均水平 (0. 225hm2) 的 45%,以每年 20 万 ~33 万 hm2的速度减少,并且 1/3 的国土正遭受到风沙威胁。耕地仍以每年几十万公顷的速度被占用,而且大都是优质耕地,保护耕地面临更大压力,守住 1. 2亿 hm2耕地红线的压力不断增大。中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优等地和高等地合计不足耕地总面积的 1/3[3],耕地部分质量要素和局部区域耕地质量恶化问题突出。

  1. 2. 2 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利用率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 2 100m3,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3,每公顷耕地均占有水资源量为 2. 16 万 m3,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2,且北方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使本来就有限的水资源很难被充分有效利用,许多地方农业发展过度依赖地下水,华北平原每年农业用水约占地下水开采量的 70%.

  我国华北、西北等地区的缺水状况将进一步加重,预计 2010 ~ 2030 年我国西部地区缺水量约为 200 亿m3.由于农业灌溉方式落后,输水渠道大部分是土渠,加之工程老化失修和配套设施不全,中国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 40%左右,远低于欧洲发达国家 70% ~80%的水平[4].

  1. 2. 3 自然灾害频发,抗灾能力依然较低农业主要 “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扭转。1978 年以来,自然灾害导致的成灾面积、受灾面积占总播种面积比例一直居高不下,而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和成灾率也处于 20% ~40%和40% ~65%的高位[5].自然灾害不仅会减少农产品有效生产面积,而且会降低农作物单产。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旱涝灾害、病虫鼠害、低温冻害、高温热浪等自然灾害呈高发态势。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损失程度和影响深度广度出现新变化,各类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难以预见性日显突出。

  1. 3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农业与农村资源和环境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农业投入品边际报酬下降、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相对落后的农村生活设施和工业 “三废”的不合理处置等造成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的发生。归纳起来,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3. 1 农业投入品边际报酬在下降全国化肥施用量由 1978 年的 884 万 t,增加到 2012 年的 5 840 万 t.我国每公顷化肥施用强度是一些发达国家为防止水污染而设定 225kg 安全上限的 1. 64 倍。随着化肥施用强度的不断增加,化肥的利用效率呈现边际递减[6],氮肥与钾肥的利用率为 30% ~ 50%,磷肥利用率仅为 10% ~ 20%[7].单位土地的化肥施用量世界平均每增加 1kg 可使粮食单产增加 34kg,而在我国仅增加 20 kg 左右。据测算 2010 年化肥农药使用造成的总氮、总磷排放分别占农业源的 47%和 27%.

  1. 3. 2 农业秸秆利用率不高,成为农村重要污染源我国每年秸秆总产量为 8. 20 亿 t,其中未利用量为 2. 15 亿 t,约占秸秆总产量的 26%[8].伴随着农业生产方式与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仍然有 1/4 的秸秆被焚烧或者丢弃,大量秸秆焚烧瞬时增加局部地区大气中 PM2. 5 等悬浮颗粒物浓度。
  
  1. 3. 3 养殖业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养殖集约化加剧了种养分离,凸显了处理设施设备的滞后,大量畜禽粪便难以及时处理和利用,增加了对土壤、水体与大气的环境污染风险。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畜禽养殖业源的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占农业源的 96%、38%和 56%.

  1. 3. 4 农村垃圾污水随意排放,环境状况日益恶化据测算,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每年产生量大约 2. 8 亿 t,生活污水产生量 90 亿 t,多数生活垃圾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农村生活污水大部分没有经过任何处理,造成污水渗漏、随河水漂流和直接排放到河流等水体中,导致地表水、地下水及河道的严重污染。因此,必须寻找农业发展方式新的突破口来解决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问题,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来突破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约束瓶颈,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 生态文明型的现代农业新内涵

  基于 “十八大”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发展理念,要解决我国农业领域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需推进 “绿色农业、循环农业与低碳农业”,结合 2014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发展 “生态友好型农业”要求,该文为重新认识现代农业的新内涵、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创新生产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2. 1 生态文明型的现代农业特征

  2. 1. 1 生产效益型的集约农业集约农业是把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集中投入较少的土地上,采用集约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从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更多的农产品,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集约农业具体表现为大力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发展灌溉、增施肥料、改造中低产田、采用农业新技术、推广优良品种、扩大经营规模和实行机械化作业等[9-10].

  2. 1. 2 资源节约型的循环农业循环农业,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在农业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的活动,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得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11].资源节约型的循环农业实现较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具有种植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养殖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种养加工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12-13].

  2. 1. 3 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作物与多种经济作物结合,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结合,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12,14].

  2. 1. 4 产品安全型的绿色农业绿色农业是关注农业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生产,是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的总称[15].发展绿色农业要逐步采用高新农业技术,形成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流通体系和营销体系,在生产过程中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战略转移的关键是规模和技术,手段是设施的现代化走向是开拓国内外大市场,目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农业现代化,满足城乡居民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生态可持续发展论文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文可持续发展概论论文
返回:可持续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