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精神病护理中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效果与作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03 共1577字
摘要

  精神病是在临床上是较常见的疑难类疾病,很多地区或国家已经将其例为不治之症[1],临床上医护人员对精神病患者大都给予保守性治疗。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稳定和改善患者的情绪,并且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更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在心理护理的同时,加上合理的语言沟通,则可以进一步促护理的效果。本文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精神病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治疗期间仅进行心理护理;研究组60例,在心理护理基上加上语言沟通,将这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等进行对比,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之间的120例精神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6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42例;年龄在17~65岁,平均年龄为(42.2±10.3)岁;患者的病程在3~14年,平均病程为(8.3±2.9)年。6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5例,女45例;年龄在20~60岁,平均年龄为(43.5±11.6)岁;患者病程在1~17年,平均病程为(8.2±2.7)年。诊断标准:按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CCMD-2-R)进行诊断与确诊。排除标准:对语言沟通有障碍;意识障碍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式

  采用心理护理:首先,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特征,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积极主动的帮助患者缓解消极和悲观的心理情绪,提升自信心[2].其次,医护人员在良好的帮助和服务患者的基础上,应学习专业的护理知识和修养,不能嘲弄和讽刺患者。

  1.2.2研究组护理方式

  采用心理护理与语言沟通联合方式:在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良好、温和的语言沟通。精神上的鼓励可以提高精神病病患的自信心,因此,在双方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逐渐对患者增加积极性的鼓励形式暗示内容,这样来激发病患的自信心意识,使其在潜在意识中予以认同和接受。当患者理解医护人员的暗示内容并付之行动时,医护人员应再次加强对患者暗示,循序渐进。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SAS、SDS和BPRS评定,精神状态评分及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的数据与资料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表示方法为均数±标准差做为计量资料,并且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和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作为标准来判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SAS和SDS和评分改善幅度

  对照组患者心理护理前SAS评分为(65.21±2.27)分,治疗后降至为(58.27±2.57)分;SDS心理护理前评分为(64.84±3.17)分,治疗后为(55.32±2.87)分,组内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为(64.78±2.57)分,治疗后为(42.23±3.57)分,组内差异显著(P<0.05);SDS护理前评分为(65.824±2.52)分,治疗后为(43.37±2.57)分,组内差异显著(P<0.05)。由数据分析可得:对照组和研究组的SAS和SDS评分在护理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护理后量组具有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BPRS评定患者的精神状态

  两组相比,研究组的患者护理后的精神状态(62.6±4.9)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为(43.5±3.6)分,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不良心理状态情况对照组在治疗期间,17例患者表现出焦虑情绪,12例患者表现出抑郁情绪,11例患者出现恐惧情绪,有19例患者出现紧张情绪;而观察组在治疗期间,3例患者表现出焦虑情绪,2例患者表现出抑郁情绪,4例患者表现出恐惧情绪,有2例患者出现紧张情绪。见表3.

  

  3讨论

  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具有复杂多样性,并且对外来的刺激比较敏感,其次患者的自控能力较弱,因此病情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因此,对患者进行科学和有效的护理,有效缓解病患者的消极情绪及维持情绪稳定,显得尤为重要。从本组实验可以看出:采取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联合护理方式,分析患者的性格和病情,制定合理的方案,可以显著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精神科护理论文护理学论文护理学毕业论文
返回: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