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生本教育理念与翻转课堂的融合探究
【第一章】生本教育观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绪论
【2.1 2.2】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概述
【2.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技术及理论基础
【3.1 3.2】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建立
【3.3 - 3.5】生本教育理念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设计
【结论/参考文献】生本教育与翻转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生本教育及基本理念
一、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郭思乐教授指出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他始终强调我们面对的是自己生长的生命。就像农人在禾苗面前那样毫不怀疑禾苗的生命力,而不去拔苗助长一样。拔苗助长的特点是对生命做出外界规定的生长指标,而用指标来强制生命生长。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生本教育本身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相信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过多地干预学生,而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主。生本教育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求学生不断观察、操作、发现知识,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
二、生本教育的基本理论
1、价值观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生本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为教育价值原则。杜威说过:"传统学校的重心是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或是在其他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惟独不在儿童的天性之中。"所以把握教育的主体,解决师本教育还是生本教育,是今天深化教育改革关键。
是真正为了学生,为了学生长远发展的必需。
2、学生观
学生的起点非零,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生人人可以创新,学生潜能无限,学生不可限量。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是学生自己。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能量,是教育改革的一项有效的策略思考。把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作为当前解决教育问题的最有效和最重要的策略。
3、教学观
教皈依学: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学是教学的本体,教原本就是用来帮助学的。长期以来,我们对于本能可以实现的事情,却教得十分认真,做着许多无用功或有害功。例如喝水和教喝水,一个人如果没有生命的需求,也就没有生存的本能。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支持下,激起、强化、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4、生本教育的课程观
郭思乐教授认为要进行生本体系改革,必须首先对课程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朱熹所说的"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所谓"小立课程",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也就是"大作功夫".生本教育的课程观主张"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尽可能地精简,而节约出的时间和精力则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也就是大作功夫;主张学科内部整合和整个课程整合。
5.生本教育体系的方法论
生本的方法论有"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讨论是学习的常规,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感悟,关注学生的两极分化等。 先学后做,以学定教,不教而教。先做后学是由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的。学生的认识规律与成人相反,成人认识规律是知行律,而学生是行知律。他们对知识的认识更多地通过活动去获得。
先做后学,反映了学生的整体意义认识的规律。所以教师的导,要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会后学"的过程上。这是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第二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概述
一、教学模式的定义
美国教育家布鲁斯·乔伊斯(Bruce Joyce)和玛莎·韦尔(Masha Weil)于 1972 年把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正式的科学概念提出来。他们提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在他们以后的研究中又指出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教学过程的核心就是创设一种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能够相互影响,学会如何学习,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学习环境,这种环境有多种用途,从如何安排学科、课程、单元、课题到设计教学资料,如教材、练习册、多媒体程序、计算机辅助学习程序等。这些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工具。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定构成要素,分析其教学模式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教学模式的实质。教学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理论依据。每一种教学模式的背后总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做支撑,其所包含的思想会渗透到教学模式的每个因素、每步程序之中。例如,非指导教学模式就是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的。
(2)教育目标。每一个教学模式都是为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创立,它是教学模式的核心。一定的目标引领着教学模式的方向,所有的一切以教育目标为导向。如,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目标就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实现自我、使学生在学习中具备自主意识而提出的。
(3)实施条件。教学模式要实现一定的目标必须要相关的条件以达到目标。譬如,使教学目标成为现实要具备的条件包括老师、学生、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等。
(4)实施程序。就是教学模式有其特有的操作步骤,及在相应的每个步骤应该要完成的任务。它规定了教师在每个活动早要完成的任务。
(5)评价。指评价的方法和评价的标准。由于,每个教学模式要完成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程序、实施条件不一样,所以每个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二、翻转课堂的基本理念
英特尔(INTEL)全球总监 Brian Gonzalez 在 2011 年度因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年会说:"颠倒教室,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更合适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跟多的沟通和交流。""翻转课堂"是由英语"Flipped ClassModel"翻译而来,一般又被称作"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这里的"反转"是较传统课堂式教学模式而言的。国内外对于翻转课堂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
美国最早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化学教师亚伦·萨姆斯认为,翻转课堂最基本的理念是把传统课堂上对课程内容的直接讲授移到课外,充分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来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江苏省苏州市电化教育馆金陵认为,所谓翻转课堂,是指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形成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在课堂外完成知识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
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钟晓流等认为,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笔者较认同钟晓流等人的观点,认为翻转课堂是在信息技术支持的环境中,课前教师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视频和学习任务单等资料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实现知识传递;课上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答疑等形式,完成知识内化的一种新型教与学的形式。
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蕴含着并表达出以下基本理念。
(一 )主张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理念
先学后教是指学生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其基本意蕴是通过改变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转变为指导者和辅助者,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顺序改变为学生"先学"而教师"后教",以保证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更具有针对性。自主学习是指行为主体主动地、独立地、自控地进行学习,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种教学理念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注重课堂互动 、交往 、合作与探究的理念
课堂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课堂教学方式主要解决的是根据教学主体、内容、组织形式等来确定怎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课堂互动、交往、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最有利于学生发展。课堂上的互动主要包括师生间的互动、生生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课堂上的交往,就是主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与沟通等。学生正是通过交往实现了知识经验的提升以及行为方式的习得;课堂上的合作主要是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联合,共同完成教学的目标;课堂上的探究则是通过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学习,重视过程,强调开放的氛围等。翻转课堂蕴藏着课堂互动、交往 、合作与探究的理念,让学生在课下通过学习视频的形式吸收知识,在课上能够有更充分的时间用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长时间的交往以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
翻转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自由表达、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
(三)关注主体体验,教学要为主体服务的理念
人的体验在人的生命存在、人的自我生命的升华、人的精神的解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教学主体的体验、树立教学要为主体服务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体验是以学生的认识为基础,并对这一认识进行深化与超越。教师要关注主体的体验,树立教学要为主体服务的理念,让课堂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功能。翻转课堂的应用,为课堂发挥个性化服务的功能提供了可能性。翻转课堂翻转的不仅仅是课堂的形式,更是对课堂教学理念的翻转。翻转课堂凭借信息技术,打破了教学时空限制,为教学发挥个性化服务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条件。在翻转课堂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选择性地进行视频自主学习。教学视频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可重复、可选择、可调控的教学时空。同时,课堂互动又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深度引领和指导,真正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同时,教师也在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学生主体体验的同时,获得了自我价值的提升,及教学主体体验的满足。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Flipped Classroom Model 或 Inverted Classroom Model)其他释义有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
(1)国外学者的定义
美国经济学家莫林·拉赫(Maureen J.Lage)和格伦·普拉特(Glenn J.Platt)认为"翻转课堂"即在传统教室里发生的事情现在发生在课堂之外,反之亦然。学习技术的使用,尤其是多媒体,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新的学习机会。
这是对翻转课堂的最早定义
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 Brian Gonzalez 认为"颠倒的教室"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2011 年 7 月在美国科拉多州举办的翻转课堂大会上,Jonathan Bergmann 协同与会老师就翻转课堂是什么做出定义。他们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手段,它增加了学生和老师之间互动化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它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在此环境下学生可以得到个性化的教育,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很高;老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和"独裁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真正的指导者:它使教学内容得到保存,学生可随时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复习,使课堂缺席的学生不被甩在后面;此定义在此次大会上解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面纱,这是所有与会教师所有智慧的结晶。无疑他们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做出了实质性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手段,强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显著优势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对教师在此教学模式下的角色做出明确定义。
(2)国内学者的定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传入中国以来,我国教育界也掀起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浪潮。马秀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传统的教学结构颠倒安排,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变成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场所,通过解答疑惑、合作讨论等策略促进知识内化的模式。
马秀麟等通过描述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和课外的教学活动对其做出定义,让我们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学事件有更清楚的了解。钟晓流等认为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钟晓流等的定义在马秀麟等的定义的基础上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做出比较全面的定义,强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信息化的环境和以教学视频等主要学习资源等特征,揭示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
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翻转课堂实质上是一种教学形态的翻转。教学形态是基于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而产生的教学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教学主体、教学资源、教学载体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翻转课堂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信息技术应用下教学形态的各种变化上。
(一) 教学主体的多元、动态、协商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主体单一的弊端,使课堂教学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样态。在翻转课堂中,教学的主体不仅仅有教师和学生,更有家长、学校、社会和国家的参与,翻转课堂成为多极主体的课堂。教学主体的角色在随着教学时空场域的变化而不断动态发展与适度调整。如翻转课堂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
翻转课堂呈现出教学主体的协商性特征。所谓主体协商是行为主体在伙伴选择、信息共享、利益分配、承担任务以及解决问题方面的一种有效机制。翻转课堂改变了学生知识获取的形式,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多主体知识体系逐渐形成,促进了教学主体权威性的消解,使主体间的民主、平等得以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协商、知识的协商、教学方式的协商以及课堂上下的协商等都是翻转课堂呈现教学主体协商性的表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课堂更为人性化、师生关系更为和谐、家长参与度更高等,这是翻转课堂呈现教学主体协商性的结果。
(二)共享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的集成、全面、共享教学资源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包括文本资源、图形图像资源、动画资源、声音资源和视频资源等类型。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在教学资源的单一性,通过教学视频平台和信息技术支持,把分散的教学资源聚合在一起,共同为教学主体提供最优质服务。这体现了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集成性的特征。翻转课堂直接或整合利用网络优质教学资源如 MlT0Cw、World lecture Hall、BB scholar、中国精品课程等,并建构了由理论 知识资源实践经验资源和方式方法资源所构成的翻转课堂内容体系。一方面,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拥有大量的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课程内容,如在电子书包和学科资源网站中,往往集成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包括图片、文献、案例 、习题和工具书等。另一方面,在翻转课堂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教师精选出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的优质教学资源。此外,从翻转课堂教学资源的样态而言,教学资源不断得到更新、重组,体现了其动态可持续的发展。
(三)教学载体的创新、高效、立体
教学载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用于贮存、携带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内容的组合形式和形态。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课堂以语言与教材为主要载体的局限,通过信息技术以微课作为主要的教学载体,具有教学载体的创新性的特征。微课以短小精悍为其主要特点,是实现翻转教学的一种理想载体,更是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首先,翻转课堂具有教学载体高效性的特征。翻转课堂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微视频的方式,突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全面提升了教学效率。其次,翻转课堂在教学载体方面还具有立体性的特征。翻转课堂通过微视频传递知识、以互动探究深化理解,能够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在教学视频中可以使用图片、音乐和故事等生动形象的立体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过程可视化。教学载体的立体性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实现了没有时空限制的翻转式学习。从发展趋势来看,"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云端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混合学习和在线课程学习等将成为未来学习的主流模式。
立体式的教学载体在促进学习的变革和实现课堂的真正翻转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的自主、灵活、可控
教学过程是指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可以分为"教"和"学"两个过程。在"教"与"学"的翻转过程中,翻转课堂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自主、灵活、可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学习进度和教学视频特色等进行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绝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活动",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生自身主动建构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倡导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自主建构的过程。总之,翻转课堂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教学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方面具有灵活性的特征表现为:翻转课堂在"教"与"学"的时间上具有灵活性,在"教"上,时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让"教"的时间更为灵活,在"学"上,学习时间的自由把控,体现了"学"的时间更为灵活;翻转课堂在"教"与"学 "场所上具有灵活性,"教"和"学"的场所都可以根据教学主体和教学内容等的不同,进行灵活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进度,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如果有些学生通过阅读纸质材料就能掌握指定的学习内容,那就不必全程看完教学视频。而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可以多次观看相应视频片段,如果还有疑问,就留在课上与教师探讨。这体现了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可控性特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指出,教育信息化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翻转课堂既是教育模式的突破与创新,也是学习方式的突破与创新。
提升教师自身素养打造高效课堂策略,应该教师树立正确教学理念,研读教材、教法,开展教学反思,实现和谐师生关系,进行平等对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世纪50年代,新生的中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学习苏联运动.在学习苏联经验热潮影响下,史学工作者译介苏联历史教学论著,赴苏联考察学习历史教学经验,用苏联历史教育模式改造旧式历史教育;苏联专家也莅临中国指导历史教学;苏联历史教学理论...
第三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技术及理论基础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技术基础1.课前视频制作课前的视频制作是翻转课堂实施成功的前提,是学习者接受知识的途径,一个好的视频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可汗的在网上发布的视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视频的时...
课堂教学的灵魂就是内隐在表象之下的教学本质,所有的教学活动设计须以此为圭臬。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把握教学本质,使之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不被课堂的表象带偏正轨。...
在构建高效课堂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科学探究素养,这样才能在提高高效课堂构建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能力。...
提起有效教学理论,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那么作为高校是不是就不需要或者不适用了呢?当然不是。将有效教学理论应用在高校的课堂教学中,对于提升高校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独立学院的规模也在不断...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常落脚点在国家以及区域教育公平层面,但教育公平的真正实现必须关注到课堂中发生变化的每一个学生---学校与教师应该如何分配课堂中的教育资源,又如何公平对待学生。课堂中种种行为切实围绕着学生,公平或不公平,能够为学生所体验到,感...
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分析校本教研的特征入手,分析了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中校本教研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三个落脚点——教师、学生、实践。...
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师要把微课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让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化,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