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成为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主题和基本图景。新型城镇化就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源泉,以统筹兼顾为基本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道路。
2007年,重庆被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统筹城乡教育方面,以“以人为本、公共配套、城乡共进、圈翼协调”为基本原则,按照“效率—人本—公平”的渐进治理模式推进,目前已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时代主题,基于重庆市城乡职业教育统筹的背景,从发展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探寻职业教育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动力,总结职业教育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力求将其内生动力转化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二元共生发展的“加速器”,将其外在模式打造成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助推器”。
一、传统与现代:重庆市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分析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实现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也是制约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当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影响到城乡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城乡收入差距大、城乡教育不公平、城乡保障机制不均衡、城乡公共资源分配不平衡等,逐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大障碍。改变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异质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为同质的现代化一元经济结构,逐步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近年来经济社会改革的重、难点。以重庆市为例“,一圈两翼”是二元结构的真实写照,一圈即大城市,两翼即大农村,要一圈为主、两翼为辅。
经济社会发展的“二元结构”折射到职业教育之中,使职业教育具有城乡“二元对立”的表象特征,如城乡职业教育资本投资量的不均衡,城乡职业教育在信息、资源拥有与享用上的不公平;城乡职业教育在就业、培训等机会方面的不平等。“一圈两翼”下的重庆市职业教育,表现为:“一圈”中的职业院校起着龙头、引擎作用,是高职院校的主要集中地,拥有较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两翼”代表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短板。
在“一圈两翼”的现实背景下,城乡职业教育失衡表现为:第一,城乡职业教育机会失衡。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两翼”,拥有的职教资源相对稀缺,这必然造成城乡职业教育机会的不公平。第二,城乡核心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职业教育投入总量虽不断增加,但城乡职业教育投入的差距依然存在;教师队伍结构虽日趋合理,但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显著。第三,城乡职业教育结构布局的失衡。重庆的31所高职高专院校,“一圈”内占到27所(百分比为87%),“两翼”只占到4所,从中可以看出“一圈两翼”下职业教育结构布局的失衡。
不平衡是推动系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原动力,使系统不断走向平衡。若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职业教育二元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使城乡职业教育走上公平治理的道路,必须将城乡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通盘考虑,走统筹发展之路,使城市职业教育与农村职业教育这两个子系统获得协调、平衡发展,以达到“1+1>2”的双赢博弈效果,而不是把农村职业教育拘囿于农村的狭隘范围内。
破解职业教育二元结构,核心在于打破城乡壁垒,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职业教育是具有教育属性与经济属性双重身份的“代言人”,也是育人与人力资本投资高度耦合的“共同体”。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投资形式,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职业教育通过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农村经济的特色发展、农村和城市经济的联动发展等方式,打破城乡二元对立的现状,直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在以“一圈”为代表的城市职业教育与以“两翼”为代表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态势下,在新型城镇化的时代主题下,统筹城乡职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诉求,也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起点与终点:职业教育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动力探寻
1.起点: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许多观点都为职业教育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刘易斯提出了“二元经济理论”,即在一定时间段内,城市与农村并存、富人与穷人并存、强国与弱国并存,而且这种结构特征根植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与国际环境,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困境。这就意味着,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上,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城乡二元对立的问题。发展经济学中的结构主义流派认为,由于结构差异,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增长并不能自动、逐步而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地域和社会各阶层,其发展过程往往伴随着收入分配不均等和利益冲突,最终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影响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正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结构协调发展成为破解发展中国家刚性二元经济结构的“金钥匙”。
发展经济学中的代表人物佩鲁,基于对地区之间产业关联性的考察,提出了“增长极”理论,认为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形成某些主导部门集中在城市或某一地区,从而形成“发展极”。“发展极”发挥着扩散、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将这一理论迁移到二元结构下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可以挖掘职业教育中的主导“发展极”,以“发展极”为依托点、支撑点,带动其他区域、领域的职业教育发展。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在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上,要实现城市与农村的高度联动与统筹,挖掘城市职业教育的“增长极”,提升城市职业教育的带动力,由此推动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成为必然。
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刚性结构的存在必然导致“贫困恶性循环”,在供给和需求方面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为此,他提出了平衡增长战略,即对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实行均衡协调发展,对所有产业领域进行全面、协调、同步的投资,以达到扩大市场规模的目的。当前,农村职业也面临发展的“恶性循环”,由于低投入所造成的教学软、硬件的不达标,在这一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具备较低的生产能力,进而导致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低。如果要实现我国城乡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对城乡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统筹计划、同步规划,这样才能使农村职业教育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
发展经济学的这些理论是职业教育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对我国刚性经济结构的深刻分析,“增长极”和“平衡增长战略”理论分别为“充分发展”城市职业教育及“尽可能”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在新型城镇化的时代强音下,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2.终点:共生与和谐。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城市职业教育与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这个大系统之中的两个子系统,它们处于城乡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中,这就需要发挥职业教育大系统的整体功能,以整体的理念对职业教育进行统筹,使其能相互渗透、共生共荣。从协同论的观点来看,城市职业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这两个子系统,在“协同”作用下形成一个新的结构,形成职业教育这个大系统的和谐共生发展。系统论与协同论为城乡职业教育的共生发展提供了联动平台。城乡职业教育必须通过城乡之间的互动合作,才能实现统筹共生发展。城乡职业教育的共生共荣发展,是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
实现城乡职业教育的共生和谐发展,是相对性与必然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城”与“乡”两者具有天然的联系。有学者认为,城乡统筹发展实质上就是一个否定的扬弃过程,即城乡共生—城乡对立—城乡一体化的城乡发展进程,扬弃的落点必然是更高程度的城乡发展起点。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建设决定了城乡职业教育的关联度将会越来越高,两者的一体化发展将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三、和谐与共生:职业教育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
2007年,重庆被确立为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职业教育的城乡统筹治理成为职业教育界研究的主旋律。同时,统筹协调发展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原则,城乡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契合了这一原则,而且成为实现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的助推力。根据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的基本区域特点,在职业教育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提出了立体分层的“点—力—链—网—面—群—体”系统模式(如图所示)。
1.开发农村职业教育增长点。新型城镇化发展并不是要消灭农村、农业、农民,而是要注重三农问题的解决,增强农村文明的传承力。新型城镇化下的农村职业教育,要在城乡二元共生和一体化发展的理念中,重新定位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打破城乡分裂的桎梏。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需要基于各自的现实背景,让其“尽可能地充分发展”,特别是对于农村职业教育而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到发展自我的有效支点,开发农村职业教育的增长点。农村职业教育的增长点必须依托于农村职业教育的特色,特色是以区域经济现实条件、农村职业院校发展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为基础的。挖掘农村职业教育的增长点,必须整合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强化农村职业教育的公共服务职能,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2.提升城市职业教育带动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突出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只有通过强化城市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力,才能带动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城市职业教育的带动力,需要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强化职业教育基础建设能力,优化城区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形成与当地区域经济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布局,提高城市职业教育带动就业的能力,以此实现和谐健康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蓝图。
3.建立城乡职业教育互动链。为了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必须建立起具有高匹配度的城乡职业教育互动链,将农村职业教育的增长点与城市职业教育的带动力进行有效结合,实行互帮互助的联动发展模式。但在现实中,对城乡职业教育互动链的定位不清,导致这一模式被单纯理解为城市职业教育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帮扶,没有达到两者“牵手”发展的效果。搭建城乡职业教育互动链,其实质是在发挥各自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城乡职业教育在硬件上的标准化,在软件上突出农村职业教育的农村化和城市职业教育的城市化,最终实现城乡职业教育的现代化,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破冰”提供力量。
4.架构“圈翼”职业教育协同网。“圈翼”职业教育应各有所长、凸显特色,着力发挥“一圈”的引领示范作用,挖掘“两翼”内职业教育的增长点,提升“一圈”与“两翼”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水平,建立职业教育协同网。“一圈”指要树立起“高端更高”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继续发挥龙头作用,引领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深度挖掘“一圈”内职业教育的“增长极”。要基于“两翼”的现实条件,以渝东北地区为代表的“上翼”,打好“库区牌”和“移民牌”,加快库区职业教育培训试验基地建设,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推进移民地区劳动力的成功转移;以渝东南地区为代表的“下翼”,打好“民族牌”与“生态牌”,依托渝东南的优势资源,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最终实现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通过“圈翼”职业教育协同网的建立,建立具有包容性的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体系,从而加快新型城镇化下城乡统筹的发展步伐。
5.形成职教“一体重庆”覆盖面。“一体重庆”是重庆统筹城乡教育的基本理念,建立“一体重庆”的职业教育体系成为统筹城乡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在“一体重庆”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坚持以稳步推进城乡职业教育改革为核心、以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为关键、以加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为落脚点、以建立长江上游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为亮点。重庆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将继续关注城乡职业教育办学的体制、职业教育的师资合理配置、职业教育的优化布局规划、职业教育的投入机制等基本问题的一体化,形成职教一体的重庆覆盖面,这一覆盖面将重庆的“大城市“”大农村”集中到一体,以统筹兼顾为治理原则,有利于城乡经济的共生共荣发展。
6.探索成渝职业教育共进群。成渝两地均处于西南地区,在实现城乡二元职业教育治理过程中都面临相似的困境,即职业教育发展缓慢、经济基础薄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出,这些相似性特征为成渝职业教育建立共进群、共同体提供了天然基础。因此,两地在探索职业教育统筹发展之路时应共同进退,在职业教育产业布局、职业教育服务农村、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等问题上展开广度合作,建立成渝职业教育统筹联盟,在统筹治理经验等方面进行深度交流,从而促进成渝地区统筹城乡职业教育的高度发展,将成渝地区打造为西部职业教育高地和长江中上游职业教育中心。
7.构塑西南职业教育共同体。基于成渝职业教育共进群的架构,将直接推进西南地区形成统筹城乡职业教育统一体,加快西南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如何从个性中提炼职业教育城乡统筹治理的共性,使之成为可复制的经验,成为职业教育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时面临的难题。以成渝地区作为西南职业教育共同体的轴心,将统筹经验辐射到川、渝、贵、滇、藏等地区,使之形成西南职业教育共同体,在西南职业教育共同体的促进下,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自由流动,形成职业教育水平提升的互助联盟,建构职业教育合理布局的互动体制,形成职业教育优势资源的互补共享,搭建职业教育终生学习的互建模式,提升西南地区职业教育的竞争力。
四、结语
城乡二元对立下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建立具有包容性的城乡职业教育服务体系,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义。要实现对农村职业教育目标与功能的合理定位,开发农村职业教育的增长点,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的“尽可能发展”;发掘城市职业教育的“增长极”,提升城市职业教育的带动力,实现城市职业教育的“充分发展”,在此基础上渐进架构城乡职业教育互动链、“圈翼”职业教育协同网、职教“一体重庆”覆盖面、成渝职业教育共进群、西南职业教育共同体等立体分层的职业教育统筹治理模式,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3.衡水市中等职业教育的SWOT分析前面我们应用PEST理论对对衡水市中职教育所面临的宏观环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国家和省层面的宏观教育政策为该市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稳定、持续、健康的外部环境;衡水市在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中,主导产业实现...
随着互联网的进步, 校园经济有了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 因为大学生网络的普及程度已高度发达, 同时有大学生稳定的消费团体大学校园里的大学生为电子商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校园网保障了支付环境的安全性, 大学生综合素质较高, 同时也保证了良好的信用机制。...
摘要当前,衡水市正在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变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技能型人才队伍。这就给该市中等职业学校提出了新的任务。本文借助PEST分析法,对衡水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政策环境、经济环...
3.5衡水市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分析3.5.1利用优势,抢抓机遇战略分析3.5.1.1加强职业教育结构调控衡水市应及时把握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所做安排,紧密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结...
教育所具有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政府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承担主要责任。教育是一项社会事业,其发展离不开政府公共财政的支持。政府公共财政对教育支出规模是否适当,公共教育支出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公民的受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源素质。进入...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在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它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另一方面它又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日益成为培养技...
一、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辩证关系1、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的推动[1]首先,职业教育能够提升区域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劳动力素质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由职业教育向区域输送的优质劳动力能够增强区域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在我国教育教系中, 对于职业教育占了很重要的位置, 它对于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 推动国家发展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在职业教育中就详细划分出初等、中等, 以及高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下按教育层次划分的一个类别, 其目标是培养中等水平的技术人员, 在提高就业的基础上实施的教育培训, 使其获得职业能力资格证书。中等职业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研究狭义的概念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对初中毕业生进行学校教育, 学制为三...
近年来,江西职业教育不断创新办学理念,在坚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紧贴江西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打造核心增长极的需要,以发展高职为龙头,以中职技校和各类培训为双翼,走出了一条质量高、特色浓、成效好的职业教育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