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

95后大学生恋爱态度与道德规范探析

来源:未知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2-12 共3676字
  本研究以“95后”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95后”大学生的恋爱态度及恋爱道德特点,并提出解决办法。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题目为“95后大学生恋爱态度与道德规范探析”的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95后大学生恋爱态度与道德规范探析

  原标题:“95后”大学生的恋爱态度及恋爱道德研究
  
  摘要:当前社会,大学生失恋自杀、公共场合情侣不雅行为、因恋爱放弃学业等恶性事件不为罕见,大学生恋爱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密切关注的话题。恋爱中问题行为的出现源于大学生对正确的恋爱态度、规范的恋爱道德把握不到位。本研究以“95后”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95后”大学生的恋爱态度及恋爱道德特点,并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95后”大学生; 恋爱态度; 恋爱道德
  
  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一直是高校管理者所探讨的热点课题。作为一名高校学生工作者,2014级学生自入学以来,共与学生谈话900余次,其中涉及恋爱问题占总数的31. 6% .2014级学生大部分为“95后”,他们标新立异、追求自由随意、思想开放、行动果断,在恋爱态度与恋爱道德方面,也独具特征。
  
  通过初步调查发现,“95后”大学生恋爱比例呈剧增趋势,并且逐渐低年级化; 恋爱方式由躲藏隐蔽转变为大胆公开; 恋爱动机由精神追求向物质追求转变,对金钱、名誉、地位的关注增加; 恋爱成活率低,恋爱悲剧急剧增加。以上问题的出现与“95后”大学生的恋爱态度和恋爱道德有很大关联,要从根源上优化“95后”大学生的恋爱观及恋爱行为,要从端正恋爱态度、规范恋爱道德入手。
  
  一、“95后”大学生恋爱态度的调查
  
  以滨州学院“95后”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200名学生发放恋爱态度调查问卷,收回问卷187份,回收率为93.5% .通过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从大学生的恋爱状态来看,62. 1%的大学生正在谈恋爱;在37. 9%的未恋爱的大学生中,一半以上同学表示期待恋爱对象的出现; 从大学生对恋爱的重视程度来看,18. 4%的大学生把恋爱摆在首位,42. 1%的大学生把恋爱摆在仅次于学习的重要位置; 从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来看,62. 4%的大学生谈恋爱的目的是情感寄托;17. 9%的大学生通过“老乡会”找到另一半,认为谈恋爱有助于生活互助,得到关怀; 另外4. 62%的大学生谈恋爱是为朋友间的攀比和炫耀。从大学生恋爱的自主性来看,79. 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具有恋爱自主权,在大学里谈恋爱无需经过家长的同意,在已恋爱的大学生中,51. 2%的学生并没有把恋爱事实告知家长;从大学生的择偶标准来看,女生择偶看重才华、气质、家庭情况、责任感、相貌、健康,男生择偶则更加看重品质、性格、才华、气质。从大学生的恋爱表达方式来看,58. 2%的大学生选择直接的表达方式;41. 8%的大学生依然认同传统含蓄的表达方式,但这一群体大部分为女性。
  
  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95后”大学生在恋爱态度上呈以下特点:一是绝大多数大学生表现出对恋爱强烈的憧憬和向往; 二是大学生恋爱轻率化; 三是恋爱观自由开放,贞洁观念淡薄; 四是大学生恋爱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不愿他人参与过多; 五是部分大学生恋爱动机不单纯,把爱情当做追逐个人利益的工具; 六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理智的处理恋爱与其他事情的关系。
  
  二、“95后”大学生的恋爱道德的调查
  
  黑格尔说过:“恋爱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因为它不仅停留在性欲上,它是一种高尚的、优美的心灵感受”.换言之,符合道德要求的恋爱行为,是高尚而神圣的。用严肃的恋爱道德规范要求大学生的恋爱行为,是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高尚道德准则的基石。
  
  针对恋爱道德问题,以滨州学院“95后”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200名学生,对大学生的恋爱道德认识、恋爱道德意志和恋爱道德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的恋爱道德认识方面,99. 86%的大学生认为恋爱应以互爱为前提,31. 8%的大学生对“爱情具有排他性”持不确定或否定态度;18. 1%的大学生对“爱情应该是持久的”持不确定或否定态度; 大学生的恋爱道德意志方面,关于“你若失恋,该如何应对?”的问题,70. 4%的大学生选择“接受事实,并找出自身的原因”,21. 2%的大学生表示“不能接受,一定要找对方问清原因”,6. 2%的大学生表示“我不好过,你也别想好过”,2.2%的大学生选择“远离校园爱情”; 大学生恋爱道德行为方面,关于“假如同时有两人追你,你会怎么办?”的问题,79. 6%的大学生选择“尽快挑选出一个合适的”;14. 2%的大学生选择“慢慢选,不断比较”;0. 8%的大学生选择“乐在其中”.另外,对婚前性行为的调查中,77. 4%的大学生持不反对态度。
  
  通过对以上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95”后大学生在恋爱道德方面具有以下心理特征: 从恋爱道德认识方面来看,大学生对“互爱性”的认识比较明确,但对爱情不够专一,认为频繁更换恋爱对象很正常,有“爱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 从恋爱道德意志方面来看,大部分同学较为理智,但仍有少数同学面对失恋无法自控; 从恋爱道德行为方面来看,“95后”女大学生的恋爱主动性增强,且婚前性观念越来越开放。
  
  三、“95后”大学生恋爱态度与恋爱道德规范的引导策略
  
  “95后”大学生恋爱道德滑坡受多种因素的作用,一是资本主义价值观入侵,“性自由”、“性解放”的观念取代了中国传统的性道德。二是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大学生开始片面追求“金钱”、“享乐”、“功利”.三是审美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没落,受西方腐朽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审美标准呈现多元化和随意性的特点,大学生过分追求外在美、道德沦丧、责任感缺乏。四是教育因素,在中国,性教育是一个被遗失的角落,学生的恋爱知识与性知识缺失,这让他们在社会追逐“性自由”的浪潮中迷失自我。最后是当代家庭结构,在“二孩”政策开放之前,中国的大多数家庭依然保持着4- 2 - 1的家庭结构,独生子女在父母、爷爷奶奶、外祖母外祖父的庇佑之下,出现性早熟、个人中心、自我保护能力差等问题。
  
  为此,作为高校学生管理者,我们应该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 一) 端正恋爱态度,规范恋爱行为。大学生校园恋爱应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恋爱应以责任为前提。大学生需根据自身特点谨慎选择恋爱对象,尊重对方的选择,相互关爱,减少伤害; 其二,大学恋爱不可脱离学业这条主线。大学生没有任何物质基础,不可被一时的兴奋冲昏了头脑。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均应排在爱情的前列; 其三,大学生恋爱应避免外部动机。大学中的爱情不受社会的污染,更应保持纯洁性。作出恋爱选择,应是理智的,经过深思熟虑后,确保恋爱源于感情而不是其他外部因素; 其四,选择恋爱对象应减少外部因素干扰。大学生择偶应以内在为衡量标准。首要品质,这是需要长久的考量才能获得的认识; 第二要素是学识,恋爱是相互促进的过程,应将一个人的势单力薄转换成两个人的力量,以取得更大的发展; 第三要素是优势互补,无论是性格的互补,还是特长、能力的互补,既有利于感情的稳定,也有助于双方取长补短; 最后,恋爱应以互尊互助为核心。“95后”大学生个人中心倾向严重,这一特点同样表现在恋爱过程中。恋爱双方在恋爱过程中是平等的,没有任何一方需要无条件付出。大学生并无经济来源,物质财富是父母给予的,任何一方无权过多向对方索要。
  
  ( 二) 严格执行校规校纪,引导大学生文明恋爱。加强对学生校园不文明行为、夜不归宿行为的监控力度,实行家校共建,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行为,通力合作,减少公共场合过于亲密的举动,减少未婚同居,优化校园环境,建立和谐、正向、健康的校园氛围。
  
  ( 三) 开展恋爱观教育,保持恋爱的纯洁性。卢梭曾说:“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因为我们认为那个人具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高校不应一味回避爱情话题,可借助专家讲座、网络微平台等方式,向大学生传递爱情的纯洁性、严肃性、专一性,改变“95后”大学生盲目的选择恋爱对象,功利地看待恋爱本身,随意的对待恋爱过程等问题。同时,也应引导大学生意识到爱情虽然美好,但仍需以学业为重,合理处理学业与感情的关系,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
  
  ( 四) 开展女性自我保护教育,增强恋爱责任意识。女性自我保护教育应包括两方面内容: 其一,理性对待爱情。女生容易被爱情的甜蜜冲昏头脑,把爱情放在第一位,逐渐迷失自我。高校学生工作者应通过“恋爱心理讲坛”、“女生对对碰”等方式,增加对女生理性恋爱引导,密切关注恋爱女生心理,避免悲剧发生; 其二,性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中,贞操观念是伦理道德的产物,是对未来家庭或恋爱对方负责的表现。而“95后”大学生逐渐淡忘了对女子贞洁的要求。开办“女子讲堂”,分享案例、自我剖析、学习传统礼仪,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帮助女生认识到婚前性行为的伤害,传递自我保护观念,增强责任意识。
  
  ( 五)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严肃打击垃圾文化。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作用。高校需借助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通过校园广播、校刊校园微信平台、微博等方式进行宣传,需要密切注意流传在校园中的厕所文化、电杆文化、桌面文化,禁止垃圾文化侵蚀大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美学( 第2卷) [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2.
  [2]周海涛。大学生恋爱态度及其与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重庆: 西南大学,2007.
  [3]王倩倩。社会转型视野中的大学生恋爱观研究[D].贵阳: 贵州师范大学,2014.
  [4]余逸群。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恋爱道德要求[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6)。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大学生恋爱观论文恋爱与婚姻论文道德论文
返回:教育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