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

如何选择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2)

来源:中小学教师培训 作者:翟媛媛
发布于:2017-02-27 共3858字
  三、方向上:从解决消极问题转变为关注积极潜能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很大一部分教师以消极心理问题为取向来选取案例,这导致在有限的时间里,课堂活动总是以消极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消极问题为主线,最后再以消极问题的成功解决为落脚点,整节心理活动课围绕消极心理问题来进行。此种境况是违背《纲要》的基本精神的,也是与当前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总方向相悖的。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在选取案例的方向上,要加强对学生积极心理的关注,注重对学生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
  
  1.积极心理的关注
  
  积极心理学提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致力于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为学生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要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活动氛围,包容学生,接纳学生,应着眼于学生的一生,着眼于学生对过去的满足感、对现在的快乐、对未来的希望与乐观向上的积极品质,诸如自我决定、爱的能力、勇气、智慧、创造性等积极的人格特质正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石。[2]当然这并不是说,在心理活动课中不能涉及学生的消极心理问题,消极心理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但是活动课的落脚点一定要回归到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上。
  
  2.积极潜能的开发
  
  《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之所以要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一是因为学生的潜能是普遍存在的,二是因为潜能的充分开发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三是因为潜能的开发能够有效地促进心理健康。[3]教师在案例选取的方向上,只有真正从解决消极问题到关注积极潜能,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也只有真正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才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内容上:从随“师心”所欲转变为依“生心”而设
  

  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往往是教师依据学校的课程时间安排和课程计划来实施。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者,加之当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课程标准,这致使一部分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施中凭自己的主观兴趣和特长来确定课程内容,依手中现有的教学材料来组织课堂活动,随“师心”而为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严重影响到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质量。具体来说,在课程实施中,在案例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达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
  
  1.案例依小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而设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摆脱固有的学科教学模式的影响,走出“教师辅导什么,学生便接受什么”的填鸭教学模式。教师在选取和设计案例时,可以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研小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了解低、中、高不同年级段的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最想要的是什么,真正做到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
  
  2.案例依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而设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服务的。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认识的逐步深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服务性功能日益凸显。教师应该本着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的原则,精心选取和设计案例,优化案例内容,真正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五、功能上:从教师的激趣导向转变为学生的实践创新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有的教师把案例的功能仅仅定位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活动热情、带动课堂活动氛围。这些教师只看到了案例的显性功能,而没有看到案例更深层次的隐性功能,即学生通过案例可以实现知识的内化,拓展心理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案例功能的认识,以更好地实现心理理论与生活实践的无缝衔接。
  
  1.架起沟通的桥梁,从实践中体悟理论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可以将抽象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寓于生动形象的实践案例中,架起实践与理论沟通的桥梁。如,心理活动课《烦恼来了怎么办?》,教师可以将正确对待和处理烦恼的方法寓于一系列的主题案例中,学生通过小组探究、情境表演等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解读案例,在案例中掌握消除烦恼的办法。学生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主题案例,从案例中体悟理论,在实践中生发理论,使学生真正达到“所感有所悟、所悟有所得”.
  
  2.创设生活的情境,从理论中走向实践
  
  学生借助案例收获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后,还要将所学再回归到案例中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在上述所提到的《烦恼来了怎么办?》中,学生通过主题案例掌握了一系列消除烦恼的基本方法后,教师可以再呈现出一个延伸性的案例“学习中的烦恼”,学生通过这个案例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并且通过教师的有效问题引导,使学生亲身体验获得更适合自身的创新性的消除烦恼的措施,学会如何处理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不同的烦恼,进一步增强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教师通过案例,再现真实的问题,创设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理论在实践中的生长点,并且进一步引用案例所模拟的实践情境来检验所学理论知识,将理论融于实践,在实践中走向思维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倪海珍。案例分析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2(6):137-139.
  [2]张金福,刘翠兰。积极心理学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3):25-28.
  [3]傅宏。心理健康教育该做什么[J].基础教育参考,2013(7):5-7.
作者单位:
原文出处:翟媛媛.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案例选取的五个“转变”[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7):65-6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返回:教育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