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二十余年来一直站在教学的第一线,教过的学生也各具特色,这些学生也各有所长,但有些学生却挤进了后进生的行列,为什么呢?现列出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消极目标缺失的心理
首先后进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也不浓。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是后进生学习的动力,有了这样的学习动力,他们才能有信心有毅力地学习。特别是在英语学习方面,学生就更应该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而后进生呢,会认为学习英语没用,在以后的生活中用不上,所以也没有学习的兴趣,也就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了。另外对于有一些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社会阅历少、视野狭小窄,没有认识到学习英语在社会上的意义,认为学习英语对自身以后的发展是没有价值的,因此就没有主观的能动性,在内心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造成学习目标不明确,逐渐成为后进生。再者从课堂上看教师也没有英语进行教学,也没有进行交际,只是一些语言句型、词汇及语音,一下课再也碰不上英语。所以他们以为学英语几乎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且见效甚微,得不偿失,还不如干点别的。一有此念,谁也难逃后进生的行列。
二、胆小怕错的心理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过程是一种艰难的劳动过程,它要求学生付出较多的脑力和体力去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英语的学习对后进生来说更觉得难了,碍于开口,他们往往想答而不敢,怕答错而受到教师的训斥。很多后进生原来都是动口动手的积极分子,经常由于爱举手而没有“三思而行”受到教师的斥责。“爱插嘴、不动脑、胡说乱讲”的帽子一扣,心理大受伤害。所以有的学生认为只要上课不出声就会逃出被“批”的危险,更是闭而不言了,久而久之,即使想回答问题也作罢了。有的学生思维活跃,也想表现自己,但是教师提的问题太难,所以学生会无动于衷。其实就是这些后进生缺乏对自己的自信心的表现,一遇到困难产生就会想到放弃,存在着和我无关、无所谓的心理,所心最终还是会选择放弃,从此对课堂活动就会不理不睬了。
三、自卑的心理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信,后进生也是充满活力的,他们的思想也是要求进步的,所以只要教师对学生充满信任就会给学生足够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希望有能力赶上其他同学的。
教师和学生不但会在课堂上以眼睛来传递信息,学生更会察言观色来看待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与思维程度。课上教师的不屑、冷漠还是充满慈爱的目光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上的差异。如果后进生在教师提出问题不回答时给其以鼓励的目光,激励的眼神,那么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对教师产生一种信任感,会强迫自己把思维重新回到题目上来,从而拾回自信心。反之,学生会失去自信心,甚至自暴自弃,自卑感会越来越重,即使不是后进生也会离此越来越近。
四、渴望被重视与表扬的心理
每个人都是喜欢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赞扬的,后进生也不例外,更何况他们还属于未成年人,更渴望得到他人的重视,特别是教师的认可。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爱表现是他们的共性,所以表扬与肯定更是他们继续努力的前进的动力,及时的表扬和鼓励都会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内在的表现。教师要随时抓住其闪光点加以表扬,正确地评价他们的每一次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再者,他们充满好奇心,对新鲜事物充满关注,只是长期得不到“关爱”,从没受到任何的表扬与鼓励,从没尝到过成功的喜悦,就会认为自己也就这样了,不可能成功,和别人差得远呢,从自身觉得自己没有一点值得肯定的的东西,在心理上就会倍爱打击,感觉一无是处,这就是差生形成、发展、成型的一个必然过程。
五、喜欢惊喜的心理
大多数差生有着好奇、好动、好热闹的心理,课堂上也不是默默无闻的,而是喜欢有点小“惊喜”,巴不得在课上有点什么事而让自己刺激一下。这有时就很难满足他们的心理了:上课总是遇到一本正经的老师,总是捧着一撂待发的作业本、带着一脸的严肃照本宣科,每节课都很难听到一句让他们感到“意外”的话,即使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再精准也很难听到一句表扬的话。这样的课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意志力的学生是很难做到专心认真的。在如今这样的社会,学生们怎么能专心听讲呢,外面的风景如此的美好,他们的心早就飞出去和青山、绿水、小鸟作伴了。因此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学生又怎么能安心上课呢?
总之,引导学生向健康的学习心理转变特别重要,教师在课堂上也不是只关注优等生,而是把后进生放在前列,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以关心、关注,让他们从心底里敢于拉近和教师的距离,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和学习行为。
参考文献:
[1]《浅析差生在英语课堂上的活动特点》管车瑾。
[2]《浅析综合英语课堂上学生活动参与度不高的影响因素》王芳娣。
平时寝室内个体成员要积极参加寝室的集体活动,如寝室布置、打扫卫生、生日晚会等,只有这样个体才可能心情舒畅、心胸宽阔,进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反之,与寝室其他成员隔离,就容易导致个体性格孤僻、心情忧郁,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有过中小学教育经验的人大部分认同一个事实,就是相比较于小学生和高中生,初中生是最难管教的。他还是个孩子与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往往并行不悖地被成年人用来评判这个阶段的孩子。把他们当小孩看时,往往会忽略他们身上的问题,把问题简单化;把他们当成年...
学校疏离感是指学生身处学校生活各种关系网络中,由于与老师、同学、学习活动、学校规范等的正常关系发生疏远,甚至被支配、控制,从而产生的无力感、孤立感、无义感、无规范感的消极情感.中学阶段的学生身心日趋成熟,处在一个由自我分离向自我整合发展的阶段,...
大部分人都要经历叛逆期这一特殊阶段,十三四岁的初中阶段正是人生叛逆期的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的初中生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沟通与引导,再加上易受同辈群体、大众传媒...
人格是个体在生物基础上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而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具有调控能力的、具有倾向性和动力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系统。初中阶段人格发展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变性,并对个体人际关系、内外化问题等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变量产生重要意义。...
一、前言早在20世纪60年代罗杰斯、马斯洛等著名的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就提出了情感对于语言学习,尤其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按照他们的观点,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着驱动和组织的作用。积极正面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在语言学习活动中表现地更加...
心理韧性(Resilience)是20世纪70-80年代兴起的有关心理发展和个体成长的重要研究新动向,一直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课题。心理韧性是指个体面对丧失、困难或者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当生活变化对人们造成威胁时,来自个人、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保...
1引言学业情绪是指学生所经验到的,直接与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及学业成就相关联的情绪体验(如学习中的快乐、骄傲、考试焦虑等)(Pekrun,2006)。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Pekrun(2006)整合了可能影响学业情绪的前置因素及可能由其造成的后效因素,提出学业...
1引言:语言教育心理学与英语教学的关系从语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我们知道语言的获得和珲解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探讨二者的关系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历史上对语言获得进行的定义。行为主义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语言并非是内在的,而是后天反复的刺...
题目:初中生成绩自我效能感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目录摘要(详见正文)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1.2研究工具1.3研究方法与过程2结果2.1初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发展总体水平2.2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总体水平2.3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