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与管理对策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4-12-23 共2321字
论文摘要

  有过中小学教育经验的人大部分认同一个事实,就是相比较于小学生和高中生,初中生是最难管教的。“他还是个孩子”与“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往往并行不悖地被成年人用来评判这个阶段的孩子。把他们当小孩看时,往往会忽略他们身上的问题,把问题简单化;把他们当成年人看时,又容易误解他们的一些所作所为,结果就觉得他们难以管教。

  本文将简要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对初中生提出一些管理策略。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初中阶段正处在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之间,这个时期在心理学分期上称作“学龄中期”或者“少年期”,是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一个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整个心理发展过程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但是也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认知特点,所以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常常得不到成人的正确理解。

  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尽管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身体迅速发育与心理急剧变化相交融

  初中阶段正值身体生长的第二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一周岁左右),身高体重增长迅速,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机能急剧发展,性成熟期开始。同时,心理发展进入了幼稚与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冲动性错综并存的所谓“心理断乳期”,是个不折不扣的“多事之秋”,属于糊涂期和危险期。

  2.摆脱童年期的依附型心理,自我意识萌发,追求成人感

  (1)进入初中的学生,在心理变化上最显着、最重要的变化是,他们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孩子了,产生了鲜明的“成人感”,但这种成人感充满矛盾。由于身体发育异常迅速,而心理发育则比较缓慢,身心常常失去平衡,因而理智往往控制不住情感,以致表现在行为上经常出现一些使人难以理解的过失。初中生中普遍存在的“屡教不改”现象,体现的就是这种“理智”与“情感”的错位与失衡。

  (2)成人意识使得初中生要求独立、要求自主的意愿不断增强,对父母、教师的依附不断减弱,因而常常喜欢自作主张,以致表现在行为上不再听话,有时甚至公开顶撞,亦即逆反心理很强。

  (3)这个时期的学生好奇心很强,模仿性很大,但是又不怎么懂事,因而什么都想学想做,却很少考虑后果,所以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诸如抽烟、喝酒、赌博等会在这一时期集中表现出来。

  3.异性之间的爱慕意识日趋明朗化

  初中生的异性爱慕意识的萌发是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中一个不可无视的问题。异性爱慕的实质是一种“青春觉醒”的表现。但这种少年期必然出现而且复杂的心理特征往往被父母、教师简单地归结为“早恋”,并且常常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应对,结果往往加剧了与成年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4.自我评价能力落后于评价别人的能力

  初中生对别人和对自己评价的标准已发生质的变化。他们开始考虑行为的动机和原则性,但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往往落后于评价别人的能力。评价别人时开始学会从实际出发,较全面、客观地作出判断,而多数情况下往往会对自己性格上的优点作过高的评价,对自己的缺点不大了解,也不承认,有时还不能理解自己与别人发生冲突而自己失败的原因,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受到批评时会感到委屈,这说明初中生的自我批评还是不完善的。

  5.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变化

  与小学相比,初中生学习的课程门类增多,学习内容加深,学习强度和压力增大。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产生分化,甚至有部分初中生有较明显的厌学情绪。

  二、初中生的管理对策

  归结起来,初中生的“难管”有两大原因:(1)初中生本身的原因,处于“少年期”的初中生正由事事依附父母、教师的童年期向具有独立人格的青年期过渡,介于“听话”与“懂事”之间,其特点是既不听话又不懂事,必然问题很多。(2)成年人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普遍存在认识不充分的毛病,有时把他们当小孩看,有时把他们当成人看,不能真正了解他们内心微妙而复杂的变化,结果往往出现沟通困难,当问题出现时要不就简单粗暴地解决,要不就是束手无策。

  对初中生的管理应当紧紧围绕他们的心理特征寻找对策,下文试作简要建议。

  1.努力优化初中生的成长环境

  环境会深刻地影响初中生的成长。这个环境既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也包括家庭环境。社会、学校、家庭应保持畅通、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为初中生提供一个健康、友爱、安全的学习环境。

  2.宜“疏”不宜“堵”
  
  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很强烈,甚至有少部分人纯粹只为了与大人“对着干”,以显示他已长大成人,不再是小孩子,并不会考虑事情的是非曲直,不考虑后果。因此管理上应力避简单粗暴,力避压服,应以疏导为主,宽容对待,但要做到引导而不迎合,信任而不放任。

  3.引导树立理想和奋斗目标,抓好日常行为规范,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帮助树立理想目标,引导培养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养成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的习惯,开展青春期教育,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4.做好违纪甚至违法初中生的超前预防工作

  管理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要有针对性和应急性,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要合理而且有效地运用奖惩机制,注重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策略。

  5.管理中要注重和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每个人都能在集体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责任意识。

  少年期是个性发展的转折点,是一个人一生中独立意识的萌发期和成人感的表现期。这时,如果家长、教师、周围的人不了解自我意识发展的这个特点,而不尊重他们的意见和行动,无视他们自我肯定的需要,遇事小看、讥笑、训斥他们,不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就会使他们的“成人感”遭到挫折,从而产生诸多冲突和麻烦,所以对初中生的管理要从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着手,理解、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才会找到有效的管理方法,从而引导他们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曹爱莲.中学班主任工作.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