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

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心理因素探究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5-09-11 共3282字
摘要

  信息化社会的进步已引领教学领域展开了巨大的革新与变革,而大学外语教学作为涉及学生面最广,教学内容丰富的学科,其信息化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成为大学外语界的重要命题。长期以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理论一直在指导着外语教学,近些年人们开始将心理学引入外语教学的理论范畴,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认知心理学引入外语教学的研究中,力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习者对于语言信息的处理模式,更多地关注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大脑对于语言材料的认知和解码模式以及信息的分析过程。
  
  在实际的外语教学中,伴随着高校信息化革新的进行,一场关于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利弊之辩,已越发热烈。人们对于多媒体教学的教学信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带来的革新和成效已经达成共识,而如何加强多媒体教学的绩效管理,多媒体网络环境的建设,从而使得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绩效最大化,是多媒体网络教学时代面临的崭新课题,本文力图爬梳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心理因素进行提取和分析,力图通过实证研究将多媒体网络教学引向深入,从而为网络教学环境构建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多媒体网络外语教学的心理学理论依据:

  当代语言学是通过认知规律结构的变化来描述学习者获得语言信息的心理过程。""McLaughlin的应用信息处理模式认为,由于学习任务性质的不同、学习者自身信息处理能力的差异以及可处理信息的有限度,学习者不可能注意到语言输入中的所有信息,有些信息会成为集中注意或选择注意的中心对象,而其他的会处在注意的边缘".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模式包含了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方面感知方式,这种语言输入方式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学习者注意和思维的连锁变化,在经过学习者工作记忆与长期记忆共同作用下,学习者完成对于语言信息处理的过程,最后实现母语迁移和语言输出的最终目标。所以学界普遍认为多媒体网络作为一个融合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多方位元素的媒介工具,其呈现的语言素材更能够引起学习者注意,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一生中获知的信息有94%的认知信息都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其中88%通过视觉,12%通过听觉。可见,视觉器官作为最重要的感知器官,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相比而言,对于听觉的冲击作用较大,而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多媒体,其可视图像以其表现力优势更容易打下认知烙印,无疑对于新认知材料的感知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McLaughlin认为在二语习得中有两个关键的加工,即自动加工(automaticity)和重新构建(restructuring)。McLaughlin提出了语言学习是一个控制的、自动的加工过程的观点。他认为,人的记忆是各种结点(node)的集合,每个结点都是一类信息的集。通过学习,这些结点相互联系而组成了一张记忆网。

  在长时记忆中,大多数的结点是静止的,每当有相应的外部语言输入时,记忆中的最近结点会被自动激活,而后扩散到相应的结点,这就是信息的自动加工。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率的研究发现:学习同样的材料,单用听觉,3小时后能记忆获知的70%,3天后降为10%;单用视觉,3小时后-记忆中留存72%,3天后降为20%左右;如果视觉和听觉同时使用,则3小时后保存85%,3天后留存65%.从这个研究可以了解,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更加适于学习者的记忆规律。上述这些理论可以为我们探究外语教学中的语言的理解和生成过程提供了一个完全充分的认知解释。

  二、计算机网络环境建设中四个积极因素的分析

  笔者认为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挖掘其中的心理因素,就首先要对于其中四个最活跃的因素即教师、学生,软硬件条件以及教学任务设计进行识别和分析。

  (一)教师

  尽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近些年在学界已经达成共识,但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他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教师本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是决定多媒体网络教学推进的重要保障,而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与教师整体素养的提升将决定外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这一过程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尽管在很多院校外语教学的信息化建设都会得到网络信息技术人员的支持,但由于这些人员囿于专业所限,对于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的技术支持和信息网络的维护也只能局限于"技术"层面,外语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主力军的角色不会有所改变。

  (二)学生

  虽然现今时代的大学生对于计算机和网络的熟悉程度和适应性都已明显提高,但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对于大学英语的信息化教学还是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加之电脑的普及程度在三表学校的受限,都使得网络化大学英语教学的推进遭遇实质性问题。如果说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是网络化外语教学的可持续性保障,学生对于网络信息化教学的适应情况和技术能力受限就是网络化教学的可行性障碍。

  (三)软硬件条件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规定"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探索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直接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新教学模式应能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学习,获得学习策略的指导,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软硬件条件建设方面,事实上,校方的支持力度、经费预算,具体到多媒体教室环境的建设,包括电脑系统以及投影设备的维护甚至到多媒体教室的运行管理等都将对于多媒体教学的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校方管理机构对于多媒体建设的推动和投入将成为多媒体教学绩效管理的重要量化因素。

  三、多媒体使用中的心理负面因素

  多媒体图文并茂、音形俱佳的表达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直观性也有助于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但多媒体使用失当也会带来一些弊端: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使用也会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图像和影视过于直观的表达形式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训练抽象思维,也容易干扰学生对语言本身的注意力,而且学生对于画面的过分兴趣会导致他们时间分配上的本末倒置。

  "Randall(2003:3)的试验证实,在一项制作书面报告的任务中,大部分学生将精力花在网页、PPI,或图片等的设计制作上,语言学习时间被大量占用,语言习得效果并不好".

  四、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感知与理解的重构
  
  那么如何规避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弊端,发挥其固有优势,重新构建学习者的信息处理能力,重构首先表现于学生对于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感知与理解。

  (一)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学生的认知背景是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显性的心理预期,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应该对于学生面对的教学对象的认知心理和感知习惯有合理的预期,学生群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控制,面对新的教学情景的适应性和感知能力都将是新的教学模式的预设。与适应性的增强。

  (二)课堂信息量的合理控制:元认知理论认为,即使是完全相同的一件事物,"对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就具有不同的"有效"信息量"(张述祖,1987:319)。多媒体网络使大容量、高密度的课程安排成为可能。为了便于迅速掌握新知识,学生都擅长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来增加多余信息,减少总信息量。
  
  所以,多媒体教学要将信息量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在选取材料时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即使是文字资料,也要考虑是否在多媒体教室的电脑前安排阅读任务。"如Bax(2仪旧:212)就指出,在文章较短的情况下,诸如预测、快速阅读、识别细节、信息比较等阅读能力的训练,可以放在网上供同学自主学习,而如处理较长篇章时所需的总结和组织,从而将信息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多媒体网络辅助外语教学设计的交互性与动态模拟功能的多样化会导致感知量的扩充和加大,但适当的信息量控制同样是必需的。

  参考文献:
  [1]李俏。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认知心理学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5(11)。
  [2]陈万会。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习得认知心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3]李红叶。教育原则和信息技术:谁是主宰者?---基于多媒体网络的英语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法探讨[J].上海:外语界2004(4)。
  [4]黄薇。语篇结构与信息处理模式在阅读中的应用[J].合肥:海外英语,2012(23)。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多媒体论文
返回:教育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