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最新范文10篇之第四篇:分析提升家庭教育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影响力
摘要:农村地区在学前教育板块发展时长较短,对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普及效率低下,整体认知程度、参与程度不容乐观。为提升家庭教育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影响力,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现状,提出了对应的弥补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地区; 学前儿童; 家庭教育; 缺失现状;
家庭教育即指由父母对子女进行的教育,具体包括常识认知、文化学习、心智发展、性格品质等方面内容,是儿童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自改革开放后,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便作为独立的课题被广泛研究,且普及力度不断加大。但受经济结构影响,家庭教育的优化政策大多以城市地区为落点,农村地区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建设仍相对滞后,缺失现状明显,亟需以对应的弥补策略加以改善[1].因此,现根据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提出改进调整建议,概述如下。
1 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现状
1.1 隔代养育现象泛滥,亲子互动关系缺失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下,农村地区选择外出劳务的青壮年人口日益增多,留守儿童数量持续攀升,大部分均由祖辈代为养育。当父母长期脱离家庭角色时,亲子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处于长期缺失状态,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隔代养育带来的"代沟"问题与长时间离开父母的影响将直接造成身心发展中负性问题的出现,所能获得的良性家庭教育也极为有限[2].另外,由于大部分农村学前儿童祖辈并不具备足够的文化素养,且教育观念相对滞后,在家庭教育中起到的引导作用并不明显,甚至可能产生反效果,不利于儿童教育工作的科学开展。
1.2 传统养育观念影响,父母参与程度失衡
科学研究表明,在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中,父亲与母亲的角色重要性占比均衡,且相互之间难以彻底替代。这要求着父母双方均应参与到儿童的家庭教养工作中来,两者缺一不可。但从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养育子女的责任更多集中于母亲角色身份,传统养育观念难以在短时间内出现本质突破,父亲角色缺失严重,"甩手"现象泛滥[3].在这种明显的责任倾斜现状影响下,儿童能够从父亲这一角色身上汲取到的家庭教育养分极为有限,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家庭教育成效也将受到极大制约,存在根本性障碍。
1.3 家庭教育意识淡薄,言传身教认知不足
透过对农村地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得知大部分儿童家长对于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视度仍存在明显缺失,意识淡薄现象成为常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忽视言传身教作用,常将自身不良品行、不良作风呈现于儿童面前,如随地吐痰、说脏话等,表率作用趋于负性,容易对儿童品性构成不良影响;其二,秉承陈旧教育理念,以"放任式"、"溺爱式"等方法对儿童进行教养,导致一些能够扭转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处理,最终发展为严重问题[4].
1.4 家校共育流于形式,协同作用大量流失
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工作,"家校共育"模式开始在农村地区进行推广,旨在拉动家长参与教育,发挥协同作用,推动教育力量发展。但由于重视度不足、教育资源有限等客观因素影响,部分教育工作者及儿童家长并未积极参与到协同工作的推进中,实际产生的共育效果、协同作用十分有限,甚至成为消耗资源的"无用功",进而也难以对家庭教育起到实质性的带动作用,家教缺失现状并未得到切实弥补[5].
2 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策略
2.1 加大家教普及力度,深化全民参与共识
要提高农村地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参与程度,还需由转变现有教育观念的方向着手,通过不断提升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普及力度,呼吁父母自觉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形成一种"全民参与"的教育氛围。首先,根据农村地区的教育认知状况,将"家庭教育意识灌输"纳入农村地区公民教育体系,由根源性建设的方向着手,立足于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现实问题,提高儿童家长对于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打下言传身教的理念基础。其次,在稳抓学前教育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稳抓面向家长的"观念教育",如成立区域性的"家长学校"等机构,用于灌输、传递正确的家庭教育意识、方法,帮助学前儿童家长建立起科学的家庭教育框架,并切身参与到实际工作中来。
2.2 号召父母协同教育,填补家教责任缺口
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双方共同参与,从而发挥性别因素及思维习惯下的协同作用,规避家教责任缺口的出现,具体可由以下几个方向出发。首先,策划"家庭教育需要双方协作"等主题的农村地区宣传方案,号召长期脱离家庭角色的一方更多地参与到儿童的家庭教育中来,同时加大教育责任分配义务的普及力度,防止错误教育认知的长期蔓延。其次,可将协同教育效应下的成功教育案例作为宣传方向,以成果为引导介质,让农村地区儿童父母直观地看待不同教育模式下的成果差异,从而厘清自身责任范围,视参与家庭教育为己任。另外,引导学前儿童尝试表达自身对于父母协同教育的诉求,以亲情为衔接点,使父母能够进一步了解儿童的教育需求,进而自觉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
2.3 强化农村教育认知,完善学习储备框架
教育观念的滞后性是制约农村地区家庭教育发展的重点因素,因此要解决观念与认知方面的问题,还需从优化儿童父母教育机制的方向着手,通过不断完善儿童父母的学习储备框架,逐层消减错误教育理念的负性影响,进而在家庭教育中脱离误区,提升实效性。一方面,可通过教育专家"上山下乡",面向农村地区学前儿童父母展开关于家庭教育的科普工作,并告知家长如何正确处理家庭教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家长在强化基础认知的前提下逐渐形成学习意识,结合儿童实际情况探索有效教育方案,并将其落于实处。另一方面,家长在不断完善学习储备框架的基础上,可透过与儿童的沟通、交流,拉近亲子关系,了解儿童的具体诉求,并给予相应的教育与付出,完成针对性的教育投入过程。
2.4 深度构建共育模式,规避教育真空现象
为进一步利用家校共育模式下的教育优势,优化农村地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路径,具体可由以下方向出发。首先,依照区域内学前儿童教育现状,拟定对应的家校通力协作方案,划清教育机构与儿童家长各自的职责范围,做好具体的配合与衔接方案,尽可能找出可能存在的"真空"环节,并逐一设计应对策略,最大限度规避发生的可能性。其次,找出儿童教育中存在或潜在的问题,由教育工作者与儿童家长共同商议解决对策,找出其中折中点,以满足儿童教育需求为最终落脚点,致力于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发挥。另外,可定期开展家校共育活动,使所有家长均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教育参与,促使儿童、教育机构与家长三方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最终达到优化学前教育质量的目的。
3 小结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阶段作为儿童心智、品性养成的重要阶段,家庭教育的参与程度与参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儿童后期的发展,尤其对于农村地区学前儿童而言,只有在把握家庭教育质量的前提下,才能够从根源上突破环境发展滞后的影响,拉近与城市教育之间的距离,推动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婷。农村学前儿童家长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2]马瑞青。农村社区学前儿童服务存在问题及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3]王甜。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8.
[4]李桂玲。农村学前儿童家长教育问题策略研究--以阜阳地区为例[J].才智,2017(35):180-181.
[5]王蕊,金玲。瑞吉欧方案教学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60-6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家庭教育从自然状态走向自觉意识,从私人领域过渡到公共领域,愈益受到个体、社会、国家的重视。历经35个春秋,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家庭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正稳步推进家庭教育的法制化进程。家庭教育的法制化是指将家庭教育纳入法...
第二章阿德勒的家庭教育的理论第一节追求优越感的理论一、追求优越及其对教育的意义阿德勒认为,教育成人,可以归纳为一种自我意识和自我导向,这点对于儿童也是同样适用的。然而,一些差异仍在两者之间存在,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给他们指导非常重要...
第五章阿德勒的家庭教育观的内容第一节重视儿童的人格教育人格教育常常被认为是由人的心理、气质、生活习惯等展现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质。它与人的先天性关联不大,它主要是靠后天的教育培养才形成的,它与后天的生活环境、习惯养成和接受的教育紧密相关...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日显突出,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卢梭认为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应该主动承担起生养和教育儿童的责任,让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在《爱弥儿》中,卢梭详细地阐述...
母亲作为学前儿童家庭教养的主要承担者,是儿童成长早期接触最多、联系最紧密的"重要他人",对儿童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章《爱弥儿》家庭教育思想的内涵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卢梭重视家庭教育,主张遵循自然法则对儿童进行系统的家庭教育。卢梭的家庭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作为爱弥儿的家庭教师,...
5.2学校要对小学生全职母亲家庭教育进行科学引导5.2.1家校密切合作众所周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密切且相互影响,因此,家庭教育需与学校教育密切合作,通过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合力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一方面,学校老师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教育者,...
在人的一生当中, 学前期的发展无论从质还是量上讲, 都是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之一, 该时期也对人的一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加强对学前期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视, 对儿童一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智障儿童占比较多,智障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备受社会关注。智障儿童多方面发育迟缓,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怎样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显然,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觑。...
第六章阿德勒的家庭教育观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第一节重视早期家庭教养方式,避免问题儿童的产生除了先天性的器官病变因素之外,所有儿童都具备可以正常发展的生物条件。但是,为什么有的儿童会成为问题儿童呢?阿德勒认为,个体成长的过程受环境与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