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家庭教育论文 >

父母情绪在家庭教育中失控的原因和管理方法

来源:心理月刊 作者:彭海林,舒婷
发布于:2021-06-29 共4658字

  摘    要: 本文从情绪管理和幼儿心理成长的概念入手,对家庭教育中父母情绪管理对幼儿心理成长的利弊进行了深入剖析,包括父母情绪失控对幼儿心理成长的危害和父母情绪稳定对幼儿心理成长的意义,分析了家庭教育中父母情绪失控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家庭教育中父母情绪管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     家庭教育:情绪管理幼儿心理成长;

  1、 情绪管理与幼儿心理成长的基本概念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的反应、认知的互动,并表达出一些特定行为。情绪ABC理论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情绪管理是一种心理特征,是使人顺利实现情绪和情感活动所需的心理条件,是将这些感受、反应、评估和特定行为挖掘并驾驭的一种手段。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管理效果的一种管理手段[1]。情绪管理就是善于掌握自我,善于合理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顺利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

  幼儿心理成长是指在环境的作用下,特别是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幼儿在感知、记忆、思维、语言、想象、情绪和情感、意志、能力、性格、气质和自我调控方面的发展。幼儿心理是幼儿与环境作用的产物,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其中精神环境对幼儿心理成长尤为重要。
 

父母情绪在家庭教育中失控的原因和管理方法
 

  2、 家庭教育中父母情绪管理对幼儿心理成长的影响

  2.1、 父母情绪失控对幼儿心理成长的危害

  2.1.1、 父母情绪失控,脾气暴躁容易使幼儿胆小懦弱,缺乏安全感:

  很多中国家庭的家庭教育都信奉棍棒教育,认为“不打不成才”,幼儿犯错时,父母非打即骂、怒不可遏、脾气暴躁,长期在父母情绪失控的暴力语言和暴力行为之下,幼儿会形成胆小懦弱,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特点。幼儿胆小懦弱的心理特点会影响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候意志力的发挥,抗挫折能力差,不敢挑战和适度冒险[2]。幼儿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特点会使得幼儿不愿意离开家人独立完成事情,缺乏自主能力和融入集体的能力。

  2.1.2 、父母情绪失控,脾气暴躁容易使幼儿形成急躁性格,缺乏社会交往技能:

  父母缺乏情绪管理能力,遇事就发泄最原始的情绪,这样的暴躁处理方式给幼儿做了一个坏的榜样示范,幼儿评价能力低,模仿能力极强,不能深入评价判断,只会简单模仿,认为问题解决的方式就只能是急躁处理,久而久之幼儿便会形成急躁性格。同时急躁的幼儿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也会过于暴力,不能有效处理与小朋友间的人际冲突,不利于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的形成。

  2.1.3 、父母情绪失控,冷漠相对容易使幼儿情感冷漠,失去好奇心:

  父母缺乏情绪管理能力的表现不仅仅只有暴力和急躁,有的父母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选择冷漠相对的方式对幼儿置之不理,幼儿如果长期处于冷漠的家庭情感环境中,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容易形成冷漠的性格,同时也会在求知过程中失去好奇心,冷漠以对[3]。

  2.2 、父母情绪稳定对幼儿心理成长的意义

  2.2.1、 父母情绪稳定,善于控制,有利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

  父母情绪稳定,善于对情绪进行有效管理,能形成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使幼儿更好地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暖,性格中快乐和爱的成分就会更多。父母情绪稳定,善于对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是幼儿安全感的来源,幼儿在生活中安全感满满,良好的性格就更容易养成。有了充足的安全感,幼儿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困难和战胜困难。快乐、爱和勇气组合起来就是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核心。

  2.2.2 、父母情绪稳定,善于控制,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增长:

  父母情绪稳定,关系融洽恩爱,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孩子心态平和,对周围的世界心存友好。同时父母融洽的关系对幼儿来说就是最好的社会交往示范,在和睦的家庭成员互动关系和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中,幼儿能习得很多具体实用的社会交往技能,比如关爱、谦让、合作、谅解、欣赏等,这些优良品质和交往技巧将有效帮助幼儿走出家庭,获得友谊,融入集体。

  2.2.3 、父母情绪稳定,善于控制,有利于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保护:

  父母情绪稳定,善于跟幼儿沟通,在遇到幼儿好奇心大爆发,问题不断的时候依然能耐心细致地引导幼儿,这样能有效地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父母情绪稳定,能有效保证安全和理解幼儿探索世界的各种行为的时候,幼儿的探索活动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积极,父母在无形中就为幼儿打开了一扇通向广阔世界的大门[4]。

  3 、家庭教育中父母情绪失控的原因分析

  3.1 、父母对幼儿身心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准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很多父母每天早出晚归,缺少对幼儿的陪伴。工作之余,陪伴幼儿时也比较敷衍,没有真正聆听幼儿内心真实的声音。大部分父母都缺少对幼儿心理发展相关知识的学习,想当然地看待和理解幼儿的行为,用成人的标准和视野看待幼儿和要求幼儿,对幼儿身心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准。一旦幼儿犯错和做出奇怪的行为,父母就会不理解、不接纳,随之而来的就是不良情绪。

  3.2 、父母对幼儿过高的期望

  中国的父母对子女都是任劳任怨、倾尽所有,因为付出的多,对子女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因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便形成了。大部分父母对幼儿的期望都不是建立在对孩子天赋和差异的充分了解基础上,而是从自己的感情出发要求幼儿做到更好。过高的期望和现实生活的真实表现一旦形成巨大反差,父母就容易有强烈的挫败感和焦虑感,抱怨幼儿为什么做不到,不良情绪就接踵而至。

  3.3 、父母不合理的教育观念

  依据情绪的ABC理论,家庭教育中父母不合理教育观念常常具有以下3个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的结果。绝对化要求是指父母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例如,“我的孩子必须成功”“孩子必须听从我的安排”等。因此,当孩子的发展与其父母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父母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例如,孩子遭受一些失败后,就会认为孩子“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这种评价一旦指向孩子,就会一味地指责孩子,产生怨忿、敌意等消极情绪。糟糕至极的结果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例如,“孩子没学好某个技能或者知识,一切都完了”,如果父母坚持这种“糟糕”观时,那么当遇到糟糕的事时,就会陷入不良的情绪体验之中。

  3.4、 父母的教育反思能力缺失

  应该用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教育孩子,很多父母都是从祖辈那里继承而来,“棍棒教育”“批评教育”“打击教育”这些传统观念渗透在父母的骨子里,认为上述的教育方式是理所当然的。部分父母不会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合理,单纯地认为是幼儿不听话,如果遭遇幼儿的反抗和漠视,父母的情绪就会更加失控。

  3.5、 父母自我情绪管理能力欠缺

  不良情绪在家庭生活中常有发生,有的父母善于控制调节,而有的父母全凭原始情绪任意发泄,不会主动控制调节情绪,甚至把不好的情绪发泄到幼儿身上。有的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时常带着火气、怒气说话,却认为态度很好、没有着急,缺乏情绪自我认知能力;还有的家长每当与孩子的意见不一致时,即使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发火,不喊叫,但却不顾及、不体察孩子当时的心境和感受,一味讲大道理,结果孩子根本无法接受,这是缺乏认知孩子情绪的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包括自我情绪认知能力、自我情绪理解能力、情绪表达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等。部分父母在与幼儿相处的过程中自我情绪认识能力差,情绪理解能力低下,表达情绪的方式简单粗暴,情绪调节能力也缺乏,在这种情况下,每当不良情绪来袭,父母的情绪管理表现就很差,给幼儿的情绪发展一个错误的示范。

  4 、家庭教育中父母情绪管理的有效方法

  4.1 、学习幼儿心理发展的相关知识,准确把握幼儿身心特点

  幼儿的身心发展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父母只有认真学习幼儿心理发展的相关科学知识,才能准确把握和理解幼儿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点[5]。例如,幼儿3~4岁处于主动探索周围世界的关键期,喜欢追问父母无数个“为什么”,父母在理解这个关键期意义的基础之上才能接纳幼儿的行为,耐心细致地做出引导和解答。学习幼儿心理发展的相关科学知识,准确把握幼儿身心特点,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期望,从源头上防止父母过多不良情绪的产生。

  4.2、 改变家庭教育中的不合理教育观念

  在家庭教育中,当父母遭遇各种失败和挫折,要想避免情绪失调,就应多反思一下自己的大脑中,是否对幼儿的教育中存在一些“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等不合理观念,如有,就要有意识地用合理观念取而代之。父母应该认识到孩子的天赋具有个体差异性,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性,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观念合理了,积极情绪就越来越多。

  4.3 、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加强教育反思

  人的情绪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影响父母情绪管理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家长的教育理念。父母要不断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重塑父母与子女的平等关系,重塑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方式,积极有效的亲子情感互动才能建立起来[6]。例如,父母与子女沟通时尊重子女的话语权,能倾听幼儿内心真实的声音,对小小的生命始终怀有敬畏之心,坚持和善而坚定的正面管教原则,不良情绪便随之减少。父母如果能掌握更多的科学育儿知识,加强教育反思,教育理念合理而正确,积极情绪就自然产生。

  4.4、 营造积极向上、和睦友爱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对幼儿的心理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向上、和睦友爱的家庭氛围就像润物的春雨一样滋润着幼儿的心田。父母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7]。不当着幼儿的面激烈争执,有不同意见积极沟通,商量解决。家庭成员相处中多用同理心,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欣赏,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

  4.5、 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

  父母要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科学方法,加强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才能积极有效地主导亲子间良性关系。父母首先要识别自己的情绪,当不良情绪产生时要积极分析情绪的来源,可以暂时离开几分钟,冷静处理,也可以对幼儿坦言“妈妈需要冷静一下”。同时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运动宣泄、放松训练、改变不合理认知等一系列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幼儿通往世界的桥梁,希望父母积极行动起来,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关心幼儿的心理成长,为幼儿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朝莹做情绪管理型父母N] .人民政协报2020-08-26.
  [2]黄河.父母严厉管教对4-6岁幼儿行为问题的影响:情绪管理能力的中介作用[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9.
  [3]孟庆艳父母情绪管理对婴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的影响与指导([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5):447.
  [4]赵煜川浅析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关系[J].甘肃教育2016,37(8):90.
  [5]臧晶津父母如何进行自身情绪管理[J]福建教育,2014,64(37):18-19.
  [6]美旭.父母情绪管理能力[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2,28(2):44.
  [7]美旭,钱文父母情绪管理能力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系研究[J]幼儿教育,2012,31(18):30-34.

作者单位: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原文出处:彭海林,舒婷.家庭教育中父母情绪管理对幼儿心理成长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11):217-21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家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