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斋画报》1884 年 5 月 8 日(光绪十年四月十四日)创刊于上海,由英国商人美查创办。采用连史纸石印,每期刊载图画新闻八幅,每月上中下旬各出印一次,随《申报》附送,也单独发售。因由点石斋石印书局印刷,故得名《点石斋画报》。1898 年 8月停刊(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共刊出画报四十四册、五百二十八卷。画报刊行前后历经十五年,共刊登新闻图画四千六百五十三幅。《点石斋画报》主要由“奇闻”、“果报”、“新知”、“时事”共同构成,它以文字配图像为主体,来表现变动的历史瞬间和时事新闻。
陈平原先生在《晚清人眼中的西学东渐》中把《点石斋画报》在晚清的特殊意义概括为 :“用图像的方式连续报道新闻,以‘能肖为上’的西画标准改造中画,借传播新知与表现时事介入当下的文化创造。”
画报以单线白描的写实画风和夹叙夹议的文字说明,对晚清政治、军事、民族、宗教、社会生活百态等做了详尽的描绘,因此画报对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郑星球则通过图像分析的方法,指出画报的图式语言对近代中国美术,尤其是对年画、连环画、版画和文学插图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图式上看,《点石斋画报》采用了图文并茂的体式,打破了中国插图“左图右史”的传统,改为以图为主以文为辅,图文出现在同一画面中,并且文字和图片呈上下排列的版式。其概括、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和直观的图像内容形成了对话关系,辅助读者全方位地理解图画所传达出的信息,从而便于读者的观赏和思考。为了适应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画报在绘画风格上坚持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和笔墨意趣的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技法,如明暗、透视等技巧,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的绘画风格。也正是其中西合璧的绘画风格和图文结合的图文体式及包罗万象的题材内容,为中国近代连环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开创性作用。
1、 连环画的发展形成及画报在其发展中的地位
连环画,是连环图画的简约叫法,俗称“小人书”。是一种 20 世纪出现在中国的以图文结合、通俗易懂的艺术读物,并且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由壁画故事画和小说加插图演变发展而来,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文字精炼、集文学与绘画于一体的特点和以图为主,图文结合、连续性、叙事性、书籍性四大特征。从其发展历史来看,最早可追溯到汉代的画像石和魏时期的敦煌壁画,经历了南北朝到唐代的萌芽期。到宋代随着雕版印刷的发达,在书籍中出现了连续性的插图。而到元、明时期,这种连环性的插图开始在小说和戏曲剧本中盛行。严格意义上说,以上的发展时期出现的插图从形式特征上并没有体现一种表现内容的连续性和图文并茂于一体的图式,因此并不能称之为连环画,而只属于连环画发展的萌芽期。连环画的形成期是在清末随着石印技术从西方的引进而开始。19 世纪末上海出现了《点石斋画报》等早期画报和章回小说中的“回回图”,如光绪十年(1884年)印制的《红楼梦》、《三国演义》、《聊斋》、《西厢记》等书中每回每篇都插有一二幅图画。1885 年,《点石斋画报》报道了朝鲜东学党事变,运用前后 8幅图画的连环形式描绘事变的发生、发展直到结束。其内容紧凑而连贯,具有章回小说的某些特点,从“其画面情节的连续性、人物形象及画风的一致性来看,这套作品更接近于现在的连环画”。连环画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的确立是在 1925 年至 1929年的几年间,上海的世界书局出版了《连环图画三国志》、《连环图画水浒》、《连环图画西游记》、《连环图画封神榜》、《连环图画岳传》五部冠以“连环图画”的作品,并因其广泛的社会接受度,使得连环图画或简称连环画的名词最终被社会承认。从图式语言的构图模式、描绘手法等方面来看,以上五本连环画在形式和画风上基本上都受《点石斋画报》
图像模式的影响,具有《点石斋画报》图像模式的一些典型特征。因此,可以把《点石斋画报》视作中国近代连环画的先声,对中国近代连环画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2、 对中国近代连环画形式特征发展变革的重要意义
《点石斋画报》在报道朝鲜东学党事变中运用前后 8 幅图画的连环画的形式报道了事变的经过,这是连环画最早出现于报刊的实例,也是最接近于连环画形式的一套作品。因此通过对其图像体式、连续性、叙事性几个方面的分析,来研究其对连环画形式特征发展变化的重要意义。
2.1 从图像体式上看,《点石斋画报》的图像主要采用以图文结合、以图为主、上文下图的图式结构图像在画面中占据主要的位置,而文字则是以概括性的描述予以介绍。在这套连环画中,描述性的文字整齐如方块状的排列在画面的最上方,并占据五分之一的位置。这种编排方式使得文字与画面的联系更为紧密,对连环画图文分离、把文字置于画幅上端的连环画图文版式基本格局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如刘伯良的连环画《薛仁贵征东》中的图像,不论从图文占据的比例还是其画面的风格特征都与此套作品有着众多相似之处,并且是第一本定型的现代形式的连环画书,因此足见《点石斋画报》对连环画发展影响之深刻。
2.2 从连续性上看,《点石斋画报》多以单幅的画面来表现时事新闻、社会事件等内容,同时依靠文字的描述来展现事件的概况报道朝鲜东学党事变采用了 8 幅连环画图配以文字描述的形式来记录事件的发生与结果,图画之间具有内在关联的连续性,打破了用单幅图文来记录事件的表现模式。不过这样一个复杂的事件仅仅靠 8 幅图画是难以说清楚的,因此文字描述更多地承担了表现事件连续性的任务,每幅画中上端文字的描述内容要远多于画面表现的内容,图画只能选取其中突出的故事情节加以表现,用文字来做必要的补充说明,从而使事件的情节连贯起来,增强了记述事变的生动性。
诚然,不难看出作为早期形式,这 8 幅连环的图像还是受到传统回目插图的影响。然而,从连环画形式特征的发展来说,这套连环画已经显示出巨大的进步,开启了连环图画连续性表现故事的先例。
2.3 从叙事性上看,《点石斋画报》对东学党事件的描述,反映了事件中的人物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用多幅连续的图画充分展开,具有典型的连环画图叙事性的重要特征。同时也表现出在叙事范围上的拓展,突破了过去回目插图只表现传记题材的局限而扩展到了社会事件,为连环画进行更大题材范围的叙事提供了可能性,也显示了连环画叙事的能力对东学党事变过程的描绘,《点石斋画报》的主笔吴友如、金蟾香等画家在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同时吸收了西画的透视、写实塑造等绘画技巧,生动地表现出事件的人物形象、比例、人群的运动冲撞、场景的安排布置等。“显示出画家们极强的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和描绘的能力,如同摄影照片再现了现场,使读者身临其境,历历在目,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吴友如等画家以出色的绘画叙事能力,为以后连环画的故事性和情节性的形象描写刻画提供了极好的范例”。
3、 结语
《点石斋画报》报导东学党事件的连环图画,是中国近代连环画的雏形,而《点石斋画报》则是中国近代连环画的最早载体,它对中国近代连环画的形成、发展并被广大读者所接受,均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平原编.点石斋画报选〔M〕. 贵阳 :贵阳教育出版社,2000.
〔2〕郑星球.《点石斋画报》图式流传于演化〔J〕.美术学报,2006(3).
〔3〕宛少军.20 世纪中国连环画研究〔M〕. 广西 :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
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走向衰亡,晚清知识分子试图通过引入西方的政治学说来改造中国,随之而来的是臣民观的瓦解和新的民族国家观念的诞生.严复所引进的天赋人权、契约立国、进化论等学说以及梁启超宣扬的民族国家学说都深刻影响了世人.20世纪初的人们已经开始...
绪论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中国近代文学在八十年的时间里非常困难而又快速地走完了它的全程,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迈出了第一步。中国近代文学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继续发展和光辉终结,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孕育阶段和先声先导,并指引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
在中国近代史上,湖南人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他们不仅参与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在风云激荡的时代更迭中留下矫健的身影,也给湖南带来了各种社会思潮,改变了湖南的社会结构、民间风俗。...
近年来,普通民众通过舆论渠道,表达扞卫国家利益和主权以及重新厘定文化身份的渴求.而官方和民间双重推动下的国学回潮,以及对于民族文化遗产的宣传等,亦可看作为这场爱国主义或民族主义浪潮的一种显现.从某种程度上,它是长久以来西化追求之后的精神返乡[1]...
当前对近代至民国旧体诗词社团研究的成果不多,仅有袁志成、查紫阳、万柳、马大勇以及笔者的相关论著。①又钟振振教授与笔者所从事的民国时期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项目,因限于篇幅、体例等问题,仅专门收录了南社、如社、须社、沤社、国风社、变风社、...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受到了西学思想的强烈冲击,许多西方的概念、理论于这时期涌入中国,西方的悲剧理论也在此时由王国维于《〈红楼梦〉评论》中首先引入。王国维写《〈红楼梦〉评论》时正耽读于叔本华,受到其生命意志说的影响,将悲剧的起源与本质归...
李光洙(1892-1950)是韩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一生创作了60余部长篇小说,30余部短篇小说和300余篇(首)诗歌、散文、杂文等其他作品,被公认为是自20世纪10年代韩国启蒙主义起,在韩国文坛最具行动,最彷徨的作家,在新文学50年历史上拥有读者最多,给予感动和...
陈洵(1870-1942),字述叔,别号海绡,广东新会潮莲乡(今广东江门市潮莲芝山)人。陈洵少有才思,爱好填词。少时随父亲至佛山经商,拜吴道镕门下,补南海县学生员。后欲随叔父陈昭常仕宦关外未果,辗转至江西瑞昌知县黄元直家当了十多年塾师。客居江西...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成立初期,要求作家们参加示威游行、演讲集会、写标语、散传单、出墙报、办夜校等政治活动,而且不允许郑振铎、叶圣陶等人参加,因为“不参加革命就是反革命”。...
《三四郎》是日本近代大作家夏目漱石的一部经典作品。学术界对《三四郎》的研究一般是将《三四郎》视为教养小说,表现了文明开化问题。随着20世纪西方文论的层出不穷,为我们阐释经典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方法,有利于我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有的研究者就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