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精神病学论文 >

躁狂症患者服用帕罗西汀与丙戊酸镁的效果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 作者:王传立
发布于:2019-02-01 共2285字

  摘    要: 目的观察丙戊酸镁与帕罗西汀对躁狂症的治疗效果。方法84例躁狂症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使用丙戊酸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 低于对照组的35.7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使用帕罗西汀与丙戊酸镁都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但丙戊酸镁的疗效更为显着,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丙戊酸镁对躁狂症患者用药更为安全, 用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帕罗西汀; 丙戊酸镁; 躁狂症; 预防治疗;

  躁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 患者在患病后, 通常有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等现象[1], 同时有语言行为较往常更多的明显外在表现, 同时其情绪易发生较大变化, 常会因为外在因素导致情绪不稳, 自身情绪控制能力较差, 会由于较小的外界事件造成情绪突发, 从而变得较为暴躁且行为较为激进, 而产生一定的暴力行为, 其行为方式具有较强的攻击性。目前学界对躁狂症的发病机制并未达成一致, 初步认为与患者自身体内代谢失调或遗传因素等有关, 造成了病症的发生。为了更好地治疗患者病症, 本院对患者积极地进行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的选择中, 本院使用帕罗西汀与丙戊酸镁进行对比研究, 获得了一定成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84例躁狂症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2例。其中, 观察组男24例, 女18例, 年龄17~50岁, 平均年龄 (36.78±4.68) 岁。对照组男23例, 女19例, 年龄18~51岁, 平均年龄 (37.18±5.24)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患者均于本院进行躁狂症精神治疗, 并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2]进行评分, 两组患者评分均>16分;患者无使用躁狂症药物治疗史。

  1.2.2 排除标准

  排除患有其他躯体疾病的患者;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

  1.3 方法

  1.3.1 观察组

  患者使用丙戊酸镁缓释片 (湖南省湘中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537) 进行治疗, 药物使用方法为:口服, 2次/d, 250 mg/次, 医师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对用药用量进行判断, 适当调整用量, 疗程为6周。

  1.3.2 对照组

  患者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 (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0533) 进行治疗, 药物使用方法为:口服, 1次/d, 20 mg/次, 开始疗程首周20 mg, 后根据病情增加用药量, 增加10 mg/次, 但不能>60 mg, 根据医嘱对用药量进行调整, 疗程为6周。

躁狂症患者服用帕罗西汀与丙戊酸镁的效果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使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对患者躁狂症情况进行评估, 并进行疗效判定, 分为4个标准:无效、有效、显效、治愈。总有效率= (有效+显效+治愈) /总例数×100%。同时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 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学界对躁狂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不断探索, 其中有使用锂盐的传统治疗方式, 但在长期的药物治疗过程中, 发现存在30.00%的患者在使用锂盐后不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尽管有部分患者使用较为有效, 能够对病症进行有效的控制, 但通常会因为较大的不良反应停止使用[3]。对此本院积极寻找更佳的药物使用方法, 于是决定使用帕罗西汀、丙戊酸镁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 并对其进行分组对比, 探索更为有效的药物选择。

  其中, 帕罗西汀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精神疾病患者的药物, 其能够通过不断对5-羟色胺进行提取, 让患者机体产生5-羟色胺抑制剂, 从而有效地对机体内5-羟色胺进行抑制, 充分发挥了对患者狂躁精神疾病的治疗, 让患者情绪更为稳定。有研究证明[4], 丙戊酸镁能够对躁狂症进行有效治疗, 本次本院选取丙戊酸镁进行了药用研究, 发现其拥有较好的预防治疗效果, 且不良反应例数较少。目前学术界尚未明确丙戊酸镁药物作用机制, 有推测该药物使神经系统中γ-氨基丁酸 (GABA) 降解酶得到抑制, 从而增加突触间隙GABA含量有一定的联系[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 低于对照组的35.7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证明, 使用丙戊酸镁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获得了成功, 提高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同时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丙戊酸镁治疗躁狂症总有效率较高, 且不良反应较少, 可将其作为躁狂症治疗的首选药物,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梁守芳, 袁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丙戊酸钠结合用于治疗双相躁狂症临床观察.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 (1) :81-82.
  [2]林君.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狂躁发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 (6) :138-139.
  [3]邓青芳, 谢博, 王金兰.小剂量氨磺必利合用帕罗西汀治疗中重度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海峡药学, 2017, 29 (6) :140-141.
  [4]段志荣, 李惠芳.帕罗西汀对160例抑郁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 (4) :89-90.
  [5]黄声江.认知行为心理治疗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观察.江西医药, 2016, 51 (10) :1115-1117.

作者单位: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原文出处:王传立.丙戊酸镁与帕罗西汀在躁狂症治疗中的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3):114-11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精神病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