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急诊医学论文 >

观察脓毒症常规治疗与参附注射液治疗的效果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28 共1697字
论文摘要

  脓毒症是ICU常见病,是临床危重患者的最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脓毒症休克缺乏早期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因此,拓展脓毒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新途径已成为现代重症医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通过对脓毒症常规治疗与参附注射液不同治疗方案的观察,分析患者循环功能、全身感染、生存率等指标改善情况,旨在为临床脓毒症的早期救治方案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诊断为脓毒症且24h内入ICU患者68例,均符合2008年《拯救脓毒症指南》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有结核、肿瘤、糖尿病等全身慢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论文摘要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2008年《拯救脓毒症指南》给予早期液体复苏、留取病原学证据、应用抗生素、血管活性药物、血液净化治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50mL入液静滴,每日1次。如在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不耐受或过敏症状,立即停止。
  
  1.3 观测指标
  
  (1)主要指标 复苏效果评价根据2008年《拯救脓毒症指南》拟定。本研究由两名主治医师设定两组患者一致气管插管指征(呼吸或心跳骤停);需大剂量镇静;呼吸频率<10次/min或>40次/min;顽固性低氧(氧和指数<100mmHg);收缩压血压下降至50mmHg以上或任何原因引起自主呼吸微弱,如意识障碍加重,昏迷等。(2)次要指标。记录两组患者中转气管插管率、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生存率、住院时间等。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先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则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见表2

论文摘要
  
  治疗24h后,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水平、尿量5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呼吸支持治疗比较见表3

论文摘要  
  对照组患者使用鼻导管吸氧时间、中转气管插管例数、有创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住院时间及生存率对比分析
  
  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6例,肾功能损伤10例,凝血功能异常6例,心功能不全4例,共计26例(累计76.47%);治疗组肝功能损害6例、肾功能损害8例、凝血功能损害4例、心功能不全2例,共计20例(累计58.82%)。治疗组患者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存活患者为28例(82.35%),住院时间为(14.5±6.5)d,治疗组存活患者同样为28例(82.35%),住院时间为(13.8±6.2)d,生存率与住院时间两者相当(P>0.05)。
  
  3 讨论
  
  参附注射液为红参、黑附片提取物,主要含人参皂苷、水溶性生物碱,适用于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以及个原因导致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目前脓毒症性休克患者单纯西药疗法的病死率为54.1%,本研究病死率明显低于该结果,笔者认为可能由入组对象不同所致(文献入组为脓毒症休克患者,而本研究为脓毒症)。同时本结果显示,参附联合西医疗法,可显著降低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同时改善循环功能,这与国内学者研究相似。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参附中的去甲乌头碱是β受体激动剂,能增加心肌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的水平或抑制cAMP的降解,提高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幅度,从而显著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升高血压。人参皂苷与强心苷相似,均有强心作用,能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提高心肌细胞内Ca2+浓度,减低心肌耗氧量,提高泵功能,同时它还能促进前列腺素合成及释放,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和末梢循环,提高机体适应性,达到升高血压和稳定血压的作用。
  
  脓毒症在临床治疗中死亡率极高,对严重感染患者,只有早期诊断与早期规范综合性治疗,才能改善预后;早期目标性血流动力学管理以改善组织灌注与氧合以及器官功能支持与保护是治疗严重感染的主要措施。深入研究脓毒症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指南,探讨治疗脓毒症新途径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参附注射液在脓毒症尤其是防治脓毒症休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改善循环功能及保护脏器功能,同时价格低廉,值得推广,但需要更多临床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支持,其机制尚有待研究。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急诊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