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思想史论文 >

邓小平金融思想研究引言和文献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4-29 共762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邓小平金融发展理念探究
  【第一章】邓小平金融思想研究引言和文献综述
  【第二章】邓小平金融观的主要来源与形成过程
  【第三章】邓小平金融思想的核心内容
  【第四章】邓小平金融思想的当代价值
  【结语/参考文献】邓小平金融观念的发展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引言和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愈发紧密,经济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入;同时,发达国家各种发展经济的手段、具体的经济制度,特别是金融制度正在不断地为我国所借鉴。进入 21 世纪以来,金融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金融业的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贸易领域的发展,同时也开启了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但是,新发展的事物往往兼有利弊,现代金融业在活跃经济、加速流通等方面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之而来的各国金融经济的互相依赖与互相影响也造成了全球金融体系整体的脆弱性,一个国家经济金融业的不稳定就可能带来全球经济的大变动。因此,现代金融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世界各国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求我国必须应用好金融业这一利刃,让其为经济发展服务;另一方面,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又要求我们对金融业的发展方式进行反思,及时进行金融体制改革,维护本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从发达国家自身的情况看,现有的金融理论并不能很好地保护其免受金融业弊端的困扰,2008 年的次贷危机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因此,我国要健康地发展金融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道路,既要借鉴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更要继承发扬我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所形成的金融思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事实证明,30 多年来,中国人民在这条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总书记明确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要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落实好,就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

  2005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这一《建议》中,我党第一次提出了要求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强调:"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这是关系改革和发展全局的重要任务,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稳定与安全。"2013 年 10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并提出了系列战略构想。新世纪新阶段,金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显,以金融为主题的科学研究更具理论与现实意义。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而邓小平的金融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商品货币银行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在长期的建设历程中,有效地结合中国各个时期的历史经验,总结出来的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思想。其富有现实性的战略眼光和跨时代的远见卓识,是我党在经济建设前进道路上的指南针。研究邓小平的金融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有助于我国金融改革的顺利进行和金融工作的有序发展。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 21 世纪,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已经站上了一个新的平台。经过几十年的摸索与发展,中国金融业积累了很多前期经验,因此在今后的金融发展中,还应该一方面总结成功案例,一方面不断回顾历史,探索那些对今后改革发展有裨益的思想成果,并找出制约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瓶颈所在。要不断在转型中深化金融业改革,让现代金融业在我国逐步得以成长,最后实现我国金融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金融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资金的融通、管理、运用等等,无一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认真思索与面对的问题。而 2008 年金融危机的暴发再次警示世人,金融安全不仅事关经济建设的成败,也事关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前途。研究邓小平的金融思想,旨在全面深入理解邓小平理论,并为我国金融改革、经济发展献言献策。

  1.2.2 研究意义

  邓小平对我国的金融工作提出了系列主张,其内容涵盖了金融领域一系列根本性和战略性问题,反映了邓小平领导我国金融工作的主要思路,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金融思想。总结研究分析邓小平的金融思想有助于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理论,因此,本课题研究有其理论意义。

  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金融思想是特点突出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金融理论先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和改革我国金融体制的行动指南,对发展我国金融业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金融工作助推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与新的课题。研究邓小平的金融思想,对如何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稳定金融市场、抵御金融风险、实现国强民富的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3.1 国外研究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走上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平崛起之路。而作为我国经济崛起和改革开放辉煌道路的总设计者和总工程师,邓小平自然被许多国外学者所瞩目,这些国外学者因此对他的生平、理论等都产生了浓厚兴趣。有很多国外学者认为,中国之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让经济腾飞,在亚洲乃至世界都取得令人震惊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成就,根本上是得益于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而邓小平的理论一直深刻地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变革。在哈佛有"中国先生"之称的傅高义(Ezra F. Vogel)教授在其《邓小平时代》一书中就这样说到:"邓小平时代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时代,也是一个转换的时代,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都肇始于这个时期,中国的很多现代性问题也是从这时开始出现的……从 1978 年开始,邓小平要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我想,当时还没有很清楚的蓝图,他要看情况,要试验很多事情,他是一个务实的、实事求是的人,邓小平将改革看作是一个连续的进程,他的经验值得新一届中国领导人借鉴。"不过,综观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多从"面"上研究邓小平所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展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鲜有学者从"点"入手,对邓小平的金融思想进行深入研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已有学者关注邓小平的金融思想,并发表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对邓小平的金融思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通过对国内有关文献进行梳理,我们发现,已有的文献对邓小平金融思想研究可以依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在不同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研究特点。

  (1)研究的起始阶段(1997 年以前)

  在 1997 年以前,国内已有很多对邓小平经济改革理论进行研究的论着,但对其金融思想的专题研究较少,大多穿插于对邓小平整体思想研究之中。不过,此时国内已有学者发现了邓小平理论中金融方面的闪光点,如樊纪宪(1994,1995)的两篇文章指出,邓小平不仅是一位优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者,其金融思想同样丰富且深邃,对我国金融领域的探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认为,邓小平对于金融领域的论着虽少,但言论与思想精辟,需要后继学者的不断学习与挖掘。郑传峰(1995)则认为,邓小平的金融思想十分重要,是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且邓小平首次提出金融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核心地位,作者指出,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金融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侯凯和范晓杰(1996)则认为邓小平的金融改革思想是其金融思想的精华,邓小平正确地认识到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其引进外资、集中资金、加快流通的思想观点,正是现代金融的题中之义。

  邓小平同志于 1997 年 2 月 19 日与世长辞。1997 年 9 月,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了"邓小平理论"这一重要概念,并将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倡导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的思想头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奋斗。随着邓小平的离世,人们开始进一步整理和总结他的思想精华和历史功绩,邓小平的金融思想也开始为更多的人所关注。在这一年,首先掀起的是对邓小平金融思想的整理和学习过程,学者们从《邓小平文选》等相关着作中摘录出与金融有关的内容进行挖掘,尝试理解邓小平话语背后的深邃思想,并与相关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组(1997)指出,要沿着邓小平金融思想的指导不断前进、探索,并将邓小平金融思想与农业政策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了论述。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理论研究室课题组(1997)同样提出,要继续研究和学习邓小平的金融思想,并且以这些思想作为指导,以期更好地发展和改革我国的金融业。文章指出邓小平重视货币政策的使用、重视资本市场并倡导外资的适当进入,并认为其思想内涵还可更进一步挖掘。邓成文(1997)分析了邓小平关于银行改革的相关思想,并从海南省经济特区改革的角度分析邓小平的相关论述,探讨了邓小平关于金融中心等理念的相关内容。高启旺(1997)总结了邓小平金融思想的闪光点,号召人们对其思想精髓进行深入学习,并将邓小平的金融思想与当下金融体制改革相联系,对金融改革提出了相关建议。除了对邓小平金融思想的学习与初步总结外,学者们也开始尝试对邓小平金融思想的具体内容做深入研究,隆荣华(1997)指出了邓小平的金融改革战略思想,提出其金融思想要从宏观战略上去分析的观点。王兰(1997)则从邓小平对银行的看法着手,从邓小平的思想分析了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区分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不同发展模式,具体分析了"银行真正办成银行"的重要意义。

  (2)研究的发展阶段(1998 年-2004 年)

  21 世纪伊始,我国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业,现代化建设进程持续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2001 年 12 月,我国正式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这不仅代表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意味着我国金融业改革的步伐愈发加快。在这一背景下,学者们再次关注并进一步深入研究邓小平的金融思想,重点探讨了邓小平金融思想的历史来源和现实意义。李公羽(2004)整理了邓小平金融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从其革命年代的经历开始梳理,将邓小平金融思想归纳为诞生、发展和体系形成三个阶段,从而理清了邓小平金融思想的历史图景。赵春荣(2000)从五个方面解读了邓小平的金融思想,并剖析了这些思想在银行、证券、金融法治等方面的现实意义。程海鹰(2001)从政治和战略角度阐释了邓小平的金融思想,点明了其金融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是解决现代经济问题的总的指导思想。

  还有一些学者从邓小平金融思想的具体方面入手,剖析他在某一具体议题的思想建树。范钛和马艳霞(2004)分析了邓小平关于治理通货膨胀的金融思想,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分别对邓小平的主张进行整理和归纳,得出了邓小平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方向和手段,尝试为当时的通货膨胀寻求对策。王新花(2004)重点解决了邓小平关于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的理论,并据此对现阶段国家的金融发展、金融安全提出了相关建议。李剑荣(2002)则从经济管理的角度分析了邓小平在国家金融治理方面的思想特点,归纳出"宏观经济上注重调控,微观经济上注重搞活"的结论,并具体分析了金融在宏观货币、财政政策,以及在微观促进融通等方面的作用。

  最后,在日新月异的中国,改革永远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金融改革又是经济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因此这一时段有关邓小平金融思想应用于金融改革的文献也层出不穷。严武和张桂华(2001)从银行业发展、货币政策、资本市场壮大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等角度,运用邓小平金融思想提出了改革治理的方案,并探讨了邓小平思想原则和哲学基础对我国金融改革的指导作用。张司飞(2002)则从金融体制改革的大框架出发,从邓小平思想的角度梳理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 20余年发展历程,并得出了"我国已进行的和将要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均是邓小平金融思想的重要体现"的结论。于静和薛培元(2000)将邓小平的金融思想总结为"真正银行论"、"证券论"、"核心论"、"外资论"四个方面,总结了邓小平金融思想中实事求是、发展性、战略性等特点,根据其思想内涵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国际化、政策性与商业型银行的政策性分离、多样化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等金融制度改革措施。

  (3)研究的深化阶段(2005 年之后)

  1术界到普通民众都用各种形式缅怀这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因此,自 2005 年始,国内学界对邓小平的专业研究有了更广更深的进展,并且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 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首先,国内出现了一些研究邓小平金融思想的理论专着和学位论文,如李公羽(2005)、梁营(2006a)等,不仅从邓小平金融思想的历史脉络、哲学基础上进行了挖掘,并且从金融学理论出发,重点分析了邓小平在金融发展、金融创新思想的方方面面,尝试构筑了邓小平有关微观市场(如国内银行和证券市场)、宏观市场(如国际资本市场、国家宏观调控)相统一的金融思想体系。从这些文章中我们较完善地掌握了邓小平金融思想的内容和特点,对邓小平的金融思想体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其次,亦有不同的学者继续深挖邓小平金融思想具体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梁营(2006b)认为,邓小平有关金融改革政策的实质最重视的是"人":金融改革的目标要以人民的切身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金融改革的方法也应该注意不断培养高素质的专业金融人才,只有在供需两端都注重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金融改革才能顺利进行。李婧和李宝森(2008)继续从微观方面挖掘邓小平金融思想的理论内涵,并总结了邓小平有关信贷质量效益、外债适当增长的论述,发现邓小平在信贷、外债等金融领域的辩证思想,即既要有量的增长,但又要避免粗放式的增长,要注重质的提高,进一步深化了邓小平金融思想的哲学内涵。王斌(2013)认为邓小平关于银行体系构建的观点是邓小平金融思想的重中之重,并认为在当今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金融体系的核心。他重点分析了邓小平关于国有银行改革方面的相关论述,结合我国银行业实际数据,提出了国有银行产权多元化、股权多元化等政策建议。

  最后,根据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许多学者再次从具体的问题出发,运用邓小平的金融思想分析当下的具体问题。赵竹村(2011)总结了 2008 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并发现中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应对次贷危机的原因在于中国合理地调节了市场与计划之间的关系,在搞活国内金融市场的同时灵活使用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而这一切与邓小平关于经济手段与经济目标关系之间的思想息息相关。贺全胜(2005)重点分析了邓小平在金融安全方面的思想建树,文章认为金融安全是现代经济安全的核心,而金融体系本身的不稳定性要求我们更加注重金融安全工作建设。文章还指出是邓小平首先提出了金融安全思想,并通过制定市场规则、完善监管制度等具体实践,走出了我国金融安全发展的第一步。

  总的来说,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学者们的辛勤耕耘让我们对邓小平的金融思想让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亦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第一,对邓小平金融思想研究的全面性不足,大部分的文章都针对邓小平的几点言论做出了解读,但很少系统性地总结邓小平的金融思想;第二,对邓小平各种思想观点的研究内容比较分散,没有把他的思想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整合,较少对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做进一步的探索与挖掘。第三,大部分的文献都成文于 2010 年以前,因而分析时对我国经济的启示意义也只能局限于上一个十年的国家经济现状。而自 2008 年次贷危机以来,世界和我国的经济面貌已有了很大的变化,金融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需要进一步利用邓小平深邃的金融思想指导我国的金融改革,促进我国金融业健康、持续、有序发展。

  1.4 研究思路、难点与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总体来说,本文的研究思想是:(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吸取各家之长,通过理清邓小平金融思想的发展历史和思想根源,总结邓小平金融思想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对金融杠杆思想、金融改革思想和金融福利思想进行重点研究。(2)通过深刻理解邓小平金融思想的本质,得到这一重要思想的当代价值,为我国金融改革工作提供相关建议。

  具体而言:在第 1 章梳理国内外学者对邓小平金融思想研究的思想脉络与主要内容,通过文献分析法理清目前学术界对于邓小平金融思想的主要评价和观点,为文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第 2 章论述邓小平金融思想的发展历程,探究其思想的理论和现实源泉,挖掘其一生在金融领域的现实和思想贡献。在第 3章探讨邓小平金融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将其金融思想划分为金融核心思想、金融改革思想以及金融管理与福利思想,进一步全方面地总结和归纳邓小平在金融领域的思想贡献。第 4 章则具体研究邓小平金融思想对我国经济金融领域改革和发展的启示,从金融的目标、作用和意义出发,全面使用邓小平金融思想对我国金融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1.4.2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要在理论研究中对其进行完整准确的把握实属不易。

  而相对于其他领域而言,关于邓小平金融思想的已有研究成果不多,可供借鉴的资料十分有限。但当前国内外金融业发展迅速,建设和改革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也日趋复杂。这既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契机,同时也对研究的顺利展开提出了挑战。本文研究内容的难点主要体现在:

  (1)邓小平金融改革思想、金融福利思想的挖掘和归纳。邓小平对于金融重要性的观点较为世人所知,但关于金融领域具体如何改革、怎样使用金融工具改善民生,则是邓小平金融思想研究中的相对难点。

  (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风险防范对策。邓小平的金融安全思想是其金融思想的闪光点,但如果将其金融安全思想与现阶段全球经济危机与金融安全话题联系起来,需要对两方面都有深入的认识,是研究的一个难点。

  (3)经济转型期金融发展对策。由于邓小平的金融改革思想本身已属研究难点之一,因此具体运用其改革思想分析我国复杂的经济形势,并为转型期的我国金融发展提供建议,是研究的一个难点。
  
  通过对过去文献的详尽回顾,与现有的研究相比,具体到分析方法和内容上,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

  (1)对邓小平的金融思想进行全面解读,重点解读理论界研究不多或尚未触及的金融杠杆论、金融福利论。

  (2)用邓小平金融思想作指导,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风险防范和经济转型期金融业如何为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活力。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经济思想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