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邓小平金融发展理念探究
【第一章】邓小平金融思想研究引言和文献综述
【第二章】邓小平金融观的主要来源与形成过程
【第三章】邓小平金融思想的核心内容
【第四章】邓小平金融思想的当代价值
【结语/参考文献】邓小平金融观念的发展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四章 邓小平金融思想的当代价值
了解并研究邓小平金融思想,其最终目的是要指导我国金融业发展,进一步发挥金融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虽然在新的世纪我国金融业发展日新月异,金融理念和金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但我们依旧可以从邓小平金融思想中寻找到对现今金融体系进行改革的关键点。把握住邓小平金融思想的精髓,就能把握住金融发展与改革的核心所在。
4.1 金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4.1.1 提升金融的地位,发挥金融杠杆作用
邓小平的"金融核心"思想,寥寥几语,着墨不多,但道出了经济和金融发展的本质,在思想创新上具有突破性。曾经,我们相对重视实体经济,轻视虚拟经济和服务业,再加上我国数十年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导致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起步晚,基础差,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少,金融意识比较淡薄,金融业的发展在供求两方面都面临着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固有的传统思维模式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邓小平金融核心思想,扭转只重视实体经济、轻视虚拟经济的思维习惯,提升金融发展在经济整体发展中的地位,充分发挥金融业在市场经济中资源调配与整合的"润滑剂"、"粘合剂"作用,让金融真正成为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杠杆。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各级政府对金融发展不重视的观念,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要重视金融业的作用:比如在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开展银行业务的扩展,在经济发达地区如经济特区等更多地进行金融体制创新,试验金融衍生产品,并让政府在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学习金融管理,学会运用金融手段发展经济、管理经济。
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越能充分利用金融核心作用的地区,在经济发展的竞争中就走得越快,越能撬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杠杆。比如深圳和上海,就是在90 年代科学合理地发展股票等金融产品,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而我国的很多中西部地区,虽然财政投入力度很大,但金融发展问题没有解决好,一方面民众的金融需求依然受到抑制,另一方面金融供给没有跟上去,导致金融的核心作用没有体现出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部开发的大局。1998 年江泽民同志在省部级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金融事业,是一个大课题。这方面,我们还是新手,经验不多。"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仍然要在经济发展中继续学习金融发展的经验,积累金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培养一大批金融人才,让我国的金融业和国际接轨,让未来的金融业发展可以实现邓小平"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的愿望。
4.1.2 构筑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
自战争年代起,邓小平就很重视货币政策在恢复、调节、发展经济时的重要作用。比如在 1939 年,邓小平担任太行分局书记时就对当地的货币政策做了重要部署,并提出货币政策十分重要的观点,认为良好的货币政策"也是发展生产与对敌斗争的重要武器,货币政策的原则,是打击伪钞保护法币……为了保障本币的信用,我们限制了发行额,大批地贷给人民和投入生产事业,取得了人民的热烈拥护,本币的信用是很巩固的。"建国以后,邓小平的货币政策内容变得更广泛、思想也更深刻,他认为应该要把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成千万元的项目,那就必须慎重一点了,但是成千万元的项目也有很快见效的,财政、银行应该支持,这样就活起来了。"可以说,邓小平货币政策的核心思想以经济发展为核心,有效管理为抓手,是辩证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保证货币信用,维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良性发展;另一方面是要通过信贷等方式活跃货币市场,使用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活跃经济,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在新时代的经济建设中,应增强使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灵活性、前瞻性和针对性,并适度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调微调。还应进一步推进货币政策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研究利率市场化之后货币政策的有效影响渠道,稳定和提高人民银行市场利率调控的水平。具体来说,要正确处理地方政府日益增加的债务风险、房地产业资本过剩、产能过剩等可能造成通货膨胀乃至经济泡沫的风险,适度控制相关领域的信贷规模,调节经济发展中长期需求和经济合理平稳增长之间的关系;控制过度融资需求、在局部实施适度偏紧的国内货币政策,缓解国外资本流入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导致的国际收支压力,处理好人民币国内比值和对外比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平抑短期的流动性波动,保持流动性合理,引导市场利率走向。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由于美国 QE 退出步伐加快,欧盟实行偏紧的货币政策,我国更要警惕这些变化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冲击,坚持以邓小平货币思想的原则为指导,保持国内币值和利率的相对稳定,在经济平稳的环境下合理促进经济发展。
从 2014 年底开始,随着我国 GDP 增长速度放缓、外资资金加速流出等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货币政策也随之悄然改变。从 2014 年底至 2015 年 3 月,央行已两次下调人民币存款机构准备金率,一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基准存款利率,央行开始使用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增长放缓以及通货紧缩威胁。这说明货币政策正如邓小平所说"光靠印票子不行",灵活使用准备金率、基准利率等方法也是执行良好货币政策前提,同时也验证了邓小平的另一观点,即"为了发展经济,保证物价稳定,工商企业须有固定的流动资金,银行须有足够的银行基金".在市场流动性不足、企业和银行资金相对缺乏的当下,为了给经济增添活力,央行开始转变货币政策的执行方向是很有必要的。
4.2 金融要为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活力
4.2.1 调整和优化资源要素
金融是一种资源分配的手段,利用金融在市场中的作用,可以有效调整资源要素在国计民生各个领域的合理分配。比如银行可以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内调节资本的使用,将居民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通过信贷方式将其投放至重要的产业中,最后再由全体人民一同享受资本增值所带来的收益。除了银行以外,金融业还有许多其他的资源组织形式,比如信托、证券、基金等市场。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他强调要"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所以,为了让社会各方面的资源要素得到合理配置,加速资金和资源要素的有效流动,我国需要进一步在证券、股市、基金、信托等资本市场上大力创新,试点新业务和新制度。要意识到,股票、证券等制度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上游市场,对于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思维对传统金融业的冲击变得不容忽视,而互联网和大数据二者的共同点都在于可以利用广泛的样本或数据为资源的收集和分配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手段,将这两种资源组织形式应用于金融业,必将大大优化金融业在资源调配方面的效率。邓小平在金融方面鼓励创新,而金融业学会如何运用互联网用户的海量数据,将它们和用户的金融需求做出匹配,并设计出相应的合理的金融产品,正是新时代金融业创新的最佳体现。具体来说,银行业可以使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更有效率地吸收闲散资金,对贷款企业做出相应评级,有针对性地将资金投入到最优潜力的市场上。其他新兴市场也可以发展类似的金融创新工具,优化国内各方面的资源配置。
4.2.2 发展农村金融服务
农业是金融资本投入的薄弱环节,因为人们往往认为农业的资本投入收益低,受季节等外部风险影响大,无法如投资工业等领域形成资本的有效反复积累。
这种看法导致非公有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动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农村各方面的发展都落后于城市。特别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沿海等地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我国贫富差距也变得比较严重,农村与城市在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如何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如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疑,金融业在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中应该扮演着重要角色!邓小平曾指出,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完善银行的职能,并针对不同职能建立不同性质的银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建立政策性银行,实施银行政策性业务和商业型业务的分离。1994 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便依据此精神诞生了,它的主要职能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政策性信贷资金,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用于国家所指定的政策性农业发展任务。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与商业银行存在着显着不同,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可以使用现代金融手段促进农业发展,是我国发展金融服务的先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是农村金融业发展的一个成功个案,但改变农村金融业发展滞后的局面,仍需不断作出新的尝试与努力。
随着农村地区人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其金融需求也日益提高,金融供给依然赶不上金融需求的发展速度。展望未来,我国农业金融的发展依旧任重而道远。
首先,我国应该进一步丰富农村金融品种,降低小额贷款门槛。由于农户一般具有抗风险能力差、收入不高、又急需信贷资金等特点,这就要求目前的金融产品创新要重视对农户的回补性。可以用政策要求当地金融机构在吸收存款时,必须将其中的一部分存款用于满足农户金融需求的贷款,并以合理价格向当地农户提供,促进存贷款业务的活跃性,实现"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良性互动效应。
其次,要保证农村资金投入的收益率,提高金融需求的有效性。这一方面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以流通为保障,有条件的结合农村的产业化来进行,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给予政策补贴,通过政策鼓励手段促使资金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活跃当地借贷行为,填平高额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之间的断层。
最后,我国还应该鼓励创新,探索发展新的农村金融机构。要改变目前单一的金融组织结构,分担信用社的贷款需求压力,就需要开放农村金融市场,鼓励多种形式的金融组织出现,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这些新的金融机构可以包括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小额信贷组织、贷款互助机构。地方政府在调整农村金融机构布局、强化农村金融监管的同时,应适当降低金融机构在当地的准入门槛。要鼓励创新,提倡这些金融组织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积极推行这些金融机构在当地试点,探索符合当地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组织形式,构建适合农村需求的金融服务网络。
4.3 金融要正视面临的挑战
4.3.1 重视金融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安全是一国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金融安全是邓小平金融思想的重要内容。由于金融市场随时波动,难以预测,经常在市场上存在消极因素,导致经济运行不稳定。因此,我们需要使用金融安全措施,"通过金融安全体制的构建来保证生产要素在市场中可以自由流动,优化配置资源,培育资本市场体系,从而保证金融安全稳定地运行于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实现产业升级,财富放大,创新经济绩效。"在理解了金融风险的危害后,邓小平的金融思想在本质上更加注重金融稳定增长,这一思想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危机频发的当今国际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邓小平提出了独到的金融安全思想,他的思想代表着金融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当发现二战后很多国家依靠贷款快速发展时,我们必须在学会国际金融先进经营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实现金融提高创新;另一方面,20世纪 90 年代,当我国经济过热,出现了"炒房热"、"股票热"、"开发区投资热"等经济泡沫现象后,他最早意识到可能的风险,并反复强调如信贷失衡、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进行调整。"从邓小平的金融安全思想中,我们首先应该学到遵守金融规则的道理。邓小平十分重视用科学的方法搞好、搞活金融,而要达到这一点,就需要"按价值规律办事,按经济规律办事".要深入市场研究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提高自身管理金融市场的水平,做好相关领域的金融风险防范研究。比如近年来我国的金融创新很多,如股指期货、贵金属递延投资等,但需注意所有这些金融创新的规则都要建立在金融安全的基础上,由于市场并不会自动建立约束自己的规则,让市场参与人都遵守金融规则的重任就落在了监管者身上。
邓小平还非常注重资金的流通问题,提出随时都要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实施正确的货币政策。他特别指出,首先要保持信贷的适度平衡,要引导贷款的流入方向和领域,引导贷款更多地进入投资领域,并控制货币发行量,其次是要监管银行贷款的流向,"钱贷出去以后要检查,使之用到适当的地方,否则就造成无政府状态。有些东西生产超过市场需要太多,销不出去就有了问题,要指导转产。"第三是要调节物价、工资与货币发行之间的关系,不能让通货膨胀率太高或造成通货紧缩,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和国民生产。当今国际社会,因金融风险导致的金融安全问题频频发生,一些国家的恶性通胀导致国民经济的整体崩溃。
2008 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便是因为没有对银行贷款的流向进行科学监管,而欧元区长期的债务问题则在于没有控制贷款的适度规模,让过量的债务成为了"福利病"的温床。如此等等,都警示我们在发展金融业的同时,要及时加强金融监管,切实防范金融风险。
4.3.2 关注人民福利,服务社会民生
现代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对金融的需求,因此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金融业的发展绝不仅仅是为国家财政和企业发展服务的,能够惠及人民大众的金融体系,才是健康可持续的金融体系。邓小平不仅认为金融业为企业提供信贷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企业发展盘活经济,从而带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认为金融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带动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在进行金融体系改革时,他特别重视经济波动,如通货膨胀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力求在取得改革成效的同时将改革过程中的不利因素降低到最小。
在金融业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同样要灵活运用邓小平所采用的"以金融服务民生,关注人民生活福利"的思想。一方面,要保证传统金融工具向民生领域倾斜,比如加大民生信贷的投放力度,针对小微企业、具体个人进行民生金融的差异化管理。目前我国的很多股份制银行如平安银行、民生银行都在强化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规模,提升对它们的风险容忍度,通过对这些企业的支持活跃地区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且,对民生金融的支持要具体到基层的方方面面,比如不断提高支付的便利程度,加快各类金融机构的信用覆盖体系,让人民的生活被各种金融工具所覆盖。现在,越来越多的银行实现了与水、电、煤等各类企业的直接对接,方便人们的缴费活动,而立体化的信用档案也有利于资信良好的个人取得生产和消费所用资金。
另一方面,在大数据和互联网金融兴起的今天,金融业的发展日新月异,造福人民群众的金融产品也不断产生。在移动支付和投资领域,如"支付宝"等基于互联网投资方式的新型货币基金和 P2P 网贷、众筹等新型投资方式大大扩展了民众的投资渠道;信托业、保险资管业、基金业的发展,代表着中国金融业维度的不断提升,同时也给予了人民更多的资金投放选择。在今后,我国不仅要进一步大力实现金融多元化、创新化,让人民可以基于自身情况选择最符合自己金融需求的金融产品。当然,在注重在发展新型金融产品的同时,应完善法律法规,对各类市场上的金融产品与法规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大众投资者的根本利益,避免因金融风险造成的系统性损失。
4.3.3 突破金融人才瓶颈
作为所有生产要素中唯一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部分,人才在金融业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邓小平也因此一贯注重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和运用。面对国外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与中国展开的激烈国际竞争,中国的金融业起步晚,自主创新能力下降,面临着竞争力不足的威胁,因此培养合格的金融人才,转变我国金融业发展以资本投入为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就变得至关重要。
合格的金融人才有许多标准需要满足。具体来说,首先,金融人才必须在实践中积累和总结经验,深入一线的经历必不可少,只有体悟了金融实践,才具备成为金融人才的基础。其次,金融人才必须要按客观的经济规律办事,专业性要强。金融业不能培养太多的"万金油"式职员,在当今专业分工愈加细化的今天,专业能力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因此不仅对于金融技术人员、专业人员,乃至金融业管理人员、专业干部都需具备自己领域的更多才能。第三,金融业必须加强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学习国外金融业发展的经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营管理方法。
邓小平还曾提出可以聘请外国专业人员以弥补国内人才的不足,以及提高金融专家的政治地位和物质待遇等措施以更大限度地发挥金融人才的作用。
除了培养金融专业人才之外,也要注重金融业监管队伍的建设。金融监管行业要从全局上统筹规划,从某种程度上需要拥有比金融专业人才更长远的目光、更独到的见解。要培养一批可靠的金融业监管人才,并且要在各级机构培养出一流的金融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国有金融组织中,金融骨干不仅要在业务上有担当,也要在政治上靠得住,紧跟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推进我国金融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从宏观看,我国应转变对生产要素的投入机制,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主动培训具有创新能力的、对金融企业有用的高新技术人才。金融企业也应该加强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激励员工自我学习,促进其从低技能劳动力向高技能劳动力转变。国家应该进一步采取措施,增强高端金融从业人员的市场供给。这不仅需要在高校内培养优秀的高素质金融人才,也需要加强职业技术学校高技术金融人才的供给,培育企业需要的高端人才。增加高素质金融从业人员在产业中的比重,有利于通过提升高端人才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来提升我国金融业服务的范围、数量和品质,也有助于提升我国金融业在全世界的影响力。
列宁在领导无产阶级完成了剥夺剥夺者以及镇压了他们的反抗后,从当时苏俄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出发,竭尽全力寻找一条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总任务的具体道路和方法,新经济政策应时应需在苏俄开始实施。...
以舒马赫(Schumacher)为代表的中间技术思想是针对发展中国家选择合适的工业化道路提出来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对此展开的探讨一直没有中断,许多重要的报刊、杂志(如theFebruaryCenterMagazine、Resur-genceMagazine、theObserver、Mana...
引言《国富论》是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出版于1776年的经典经济学巨着,在经济学史上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有着西方经济学圣经之称,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全...
在《国富论》中,斯密在第二篇第三章中论述了生产劳动。他认为有一种劳动投入在劳动对象上能增加它的价值,可以生产价值,因此称之为生产性劳动。制造业工人的劳动就是生产性劳动,因为它把维持自身生活所需的价值与产生雇主利润的价值加在了原材料的价值上...
第三章李先念经济思想的内容与特色一、李先念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一)财政经济思想1、对财政工作的总体认识财政经济思想是李先念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李先念认为:把财贸工作比作是人体的循环系统,人一时一刻不能离开血液循环,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也...
祝世康(1901--1982),学名廷模,字尧人,笔名鲁膺,江苏无锡人。1920年考入北京法政大学,后赴美留学,主修经济学,先后获理财学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一度在国民政府任职。1937年抗战爆发后,祝世康积极参加各种爱国民主运动,在其担任...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是世界经济思想的一部分,我们必须从全球视野出发,才能明确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历史方位和丰富内涵,才能充分展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对世界经济思想文明成果的吸纳和对世界经济思想发展的贡献,凸显对人类文明互鉴的关注与思考。...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在平常语境中,群众用来指代与官员、领导相对应的普通民众群体。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语境中,群众主要是指剥削者、压迫者以外的人群,它们具有推翻剥削和压...
一、毛泽东经济协调发展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是最早提出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领导人之一。1956年初,在当时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形势下,毛泽东开始逐步把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来。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强...
结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相较过去十年将有所减缓,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势在必行。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金融业发展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关键节点,货币市场上商业银行监管体制的优化和资本市场上股票市场的改革已经启动,金融业改革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