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韦伯(1868一1958),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一方面他身为现代工业区位理论的创始人,另一方面又是深入系统阐述工业区位概念的第一人。他于1909年所发表的《工业区位论》是其在工业区位理论领域的代表作,在书中他构建了整个区位理论的框架和结构,同时开创性的提出了许多工业区位分析的思路、方法和重要概念。我们在这篇文章中主要依据他在此书中的观点对其理论贡献和他在分析中所存在的缺陷进行讨论。
首先,韦伯之前的区位分析之所以不成系统,主要原因是模型的构建即前提假设等因素的不充分。而韦伯在研究中提出了一整套系统化的假设和条件,使得区位模型得到完整的呈现,同时整合了之前零散的研究分析,使之融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之中。
韦伯为了整合研究做出了一系列假设:
一、通过对独立生产过程的描述,导出“区位单元”的概念,这个概念使得区位单元的定义局限在同质同量的产品之内。
二、将原材料的产地和消费市场的分布地以及企业所使用的劳动力的住所等因素分别考察。他在假设中进一步强调,原料产地作为一个不变的定值出现;消费市场的所在地以及市场容量也都是同样的定值;劳动力技能的专业性即沉没成本以及流动性是不被考虑的、每个产业的工资水平也假设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从而在给定工资水平下劳动力的供给是无限的。
三、模型中的生产都只考虑人工因素,不考虑自然对于生产可能造成的影响。虽然在现实生产中,自然因素的影响都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是很重要的。在韦伯看来这些“非人为”因素都作为外生变量存在在模型中,用于调节模型中的偏差。
其次,在基本区位的构建上以交通作为第一要素。
一、交通的成本构成只由距离和运输量来决定。在具体分析上他采用了与之前区位因素相似的分析流程,他提出了一系列可能对运输费用有影响的要素:运输量(包括原料及产品);运程(同样包括原料运输及产品运输);运输方式的不同(不同的交通工具和人力成本);运输路线沿线的自然状态和道路情况;被运送物自身的特点及其对运输难度的影响(易燃易爆易腐等)。
在这些因素中,韦伯对于最重要的运输工具方面在他的假设中给力规定,即都用火车进行。对于其他的影响因素,例如运输量和运输路线的状况以及物品的运输难度,他都用运距这一个要素来概括。假如一段路程中路况很差,那我们可以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路长的长度被加长了,而假如路况非常好也没有恶劣的天气或者堵车的影响我们也可以认为路程实际上是被缩短了的。同理其他的要素也可以被概括成这一个要素。基于上述的假设和替代,韦伯最后提出了吨、公里的概念,来作为运输成本的表述单位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了。
二、韦伯在思考前人对运输成本构成的基础上,建立了两对新的概念,即“地方原料”和“广布原料”以及“失重原料”和“纯原料”。对于前一对概念,地方原料顾名思义就是产出具有地方性的工业原料,而广布原料则是分布上较广泛我们一般认为随处可得的原料。进一步分析两种原料的类型,我们可以引出“失重原料“和”纯原料“的概念。失重原料的含义是在加工中会导致其重量损耗甚至完全消耗的原料,纯原料则是在加工中使其所有的质量都融入产品的原料,可见不管是地方原料还是广布原料都有纯原料和失重原料的区分。所以对于失重原料,我们需要的区位是原料指向性,而对于纯原料我们倾向于市场指向性。接下来韦伯定义原料指数为”需要运输的原料与最后制成品之间的质量比值“。依据这个指数,我们可以更好的判断产业的最佳指向。如果对于失重原料的依赖性较强则会明显导致原料指数偏大,从而我们判断此产业是较偏向原料指向性的。反之则会使得指数较小从而得出此产业对市场的依赖性更强的结论。综上所述,我们基本上可以认为原料指数大于一的工业是原料指向性,而指数小于一的则是市场指向性。
最后,韦伯对于产业集聚的研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假设。首先他用自己的方式在他的研究模型中加入了一系列的定义和规则。韦伯定义了所谓“集聚要素“和”分散要素”来概括除了运费和劳动力因素以外所有能影响到企业布局的因素。企业的集聚过程可以用两个阶段来划分:在第一阶段,企业由于自身的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导致集聚优势的产生。而在第二阶段,企业的发展使得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从而需要许多互补企业来结合,这样才能使各自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企业之间的集聚行为导致了规模成本的下降,在采购和销售方面都具有了更大的发言权;在公共设施上企业的规模发展也会使得在共享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降低自身成本和城市建设成本。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引出第二阶段就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联系密切化,地域上更集群化的一个过程,而且很明显,这才是最重要的部分。韦伯在进一步分析中得出,企业间集聚趋势的增强会带来一个明显的影响,即成本提高。从最简单的地租来说,集群的发展会明显抬高企业聚集地的地租,而这种趋势又会反过来阻止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这两个相互排斥的因素相互作用的最后结果就是对于生产不同产品的企业,他们分别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个指数,来使得自己从企业集聚中获得的收益与自己为了实现集群所付出的额外代价这两者得到平衡。而这一个表达平衡程度的数值被韦伯定义为“集聚经济函数”。
以上部分使读者对韦伯在工业布局理论中的主要贡献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他的区位理论体系中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的。
首先,虽然韦伯在提出他的理论体系的时候就提出了他所研究的是一种所谓“纯”的理论,是一种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总体的思路和框架。但是我们在研究后发现他的纯理论其实并不纯,其中对于燃料、地方原料等因素的引入,让我们明显的发觉其理论由于这些要素的不确定性而使得其泛用性上大打折扣。即使政治、社会、人文要素不被考虑,但这些资源的分布的不规律性和无法再生的特性决定了其基础并不牢靠。
其次,韦伯的区域理论体系在建立时就对宏观的区位分析避而不谈,偶尔有所涉及也只是一带而过。他在理论中主要针对的是相对微观的区位分析,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宏观的区位分析所需要涉及的变量和因素实在太多从而难以分析,这也是之后的不论区域经济学还是产业经济学,都对宏观的产业布局分析没有进行过深入研究的主要原因。
最后,韦伯在归纳区位要素时把诸多因素归结为交通成本和人力成本,同时对于一些具有特殊地理位置的城市(也许是交通枢纽也许是边远地区)没有着重考虑,而且劳动力的供给是无限的这一重要前提也是与现实严重不符的。这些因素导致其区位要素过于简化同时分析流程与现实情况脱节较严重,都是需要纠正的。
总之,虽然韦伯在他的工业区位分析中对于数学公式以及图表的使用少之又少,很多分析和结论都缺乏经济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分析并没有构建在一般的经济基础理论之上。但是他就像马克思一样,用他朴素的语言以及创造性的思路和结论总结出简单实用的道理。所以虽然韦伯的理论可能不太符合现代经济分析的规范但他却用其艺术般的分析为现代区域分析做出了典范。为后来的一系列学者在工业区位分析领域开拓了思路,不愧为现代工业区位分析理论体系的奠基人。
参考文献:
[1]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陈孟熙《经济学说史教程》;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传统上人们一直认为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但20世纪60年代后自然资源贫乏的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模式使我们认识到经济增长未必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学家们在质疑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石油、煤炭、天然气及各种...
引言《国富论》是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出版于1776年的经典经济学巨着,在经济学史上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有着西方经济学圣经之称,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全...
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关系人类生存,更成为影响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学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从未间断,我国学者也试图从演化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中寻找发展生态经济的依据。在梳理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发展历程中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一、引言弗里德里希.A.哈耶克,法学博士,政治学博士,英籍奥地利人,自由主义伟大旗手。哈耶克在他1943年论述商品储备计划到1974年摘取诺贝尔桂冠的三十多年间很少关注于货币(除了在1960年发表的《自由宪章》中有一章节曾涉及)。在他最后一部关于货币政策的着...
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是其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在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阐述了其消费思想。马克思分析了人类社会一般意义上的消费及其与生产的关系,阐述了不同社会形态下的消费,揭露资本主义...
结语《福乐智慧》是研究古维吾尔民族发展史具有珍贵价值的重要着作,近年以来好多研究者,取得了政治,文化,法律,伦理,哲学,宗教等方面的出色功绩;从今以后也对《福乐智慧》的研究能够成为魅力不衰的显学。从学理上讲,本文以《福乐智慧》的经济思想为...
“马克思着作中将生产决定分配理论中的生产概述为两个方面,即生产要素的所有制结构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前者决定分配的性质,后者决定分配的方式。...
3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思考3.1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意义3.1.1理论意义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打破了现代正统经济学家的研究习惯,试图分析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演进过程。其创新理论强调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创新可以解释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促进社会进步,熊...
作为一名典型的由红到绿的理论家,高兹的理论经历了存在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并实现了早期理论的政治化和后马克思转向,从技术、分工、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经济理性等角度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从1965年到70年代初,高兹开...
一、引言:科斯经济思想的前因后果一次本科毕业实习引起的经济学变革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科斯教授分别在20世纪三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与《社会成本问题》这两篇鸿文中引入了交易成本概念,这不但改变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而且促成了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