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思想史论文 >

马克思消费理论的基本内容与当代作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0-24 共12415字

  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是其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在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阐述了其消费思想。马克思分析了人类社会一般意义上的消费及其与生产的关系,阐述了不同社会形态下的消费,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作为资本循环和再生产过程的要素如何发挥作用,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必然矛盾,指明共产主义条件下的消费才属于人类的真正消费,是人的本真需要。虽然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形成于一百多年前,但对指导我国处理好消费与生产、积累的关系,以及建立我国的消费话语系统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一、马克思研究消费的理论视角

  有别于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经济学家,马克思采取唯物辩证法,通过研究政治经济学来揭示社会发展规律,而消费由此被纳入他的研究视野,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消费理论。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所说,他所要研究的政治经济学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1]( P8),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1]( P10).马克思认为,消费是社会经济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着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而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经济行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就明确表示,他既不认同古典经济学家将消费看成是生产的“终点而且被看成最后目的的结束行为”[2]( P689),也不认同“生产是一般,分配和交换是特殊,消费是个别,全体由此结合在一起”[2]( P689)的“正规的三段论”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的观点。在马克思看来,消费不仅是单次经济行为的终点和生产的目的,也不仅是一种个人规定性的行为,而且更是一种受社会生产方式制约的社会性行为,消费所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交换关系以及人的社会关系。恩格斯对此曾有过概括性的总结: “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2]( P14 -15)因为物不是单纯的自然存在物,物、产品凝结着人类劳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主体是不同的人,也就是说消费者与生产者是分离的,马克思要揭露的就是不劳而获的资本家如何剥削生产者,而这恰恰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故意模糊和掩盖的。马克思通过研究资本主义商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它们的关系来揭示人与人的关系,从而揭示隐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背后的秘密。

  二、马克思消费理论的基本内容

  贯穿于马克思消费理论的研究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采取从普遍到特殊、从一般到具体、从历史到现实的思路首先研究了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进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规律及其矛盾,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共产主义社会取代的历史趋势,提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状态下的消费才是符合人的本质的消费,才是人的本真需要。

  ( 一) 一般意义上的消费及其与生产的关系

  马克思从一般意义上分析了消费及其与生产的关系,认为消费本身包括两种: “与生产同一的消费”和“原来意义上的消费。”[2]( P690)前者即生产性消费,是“第一,个人在生产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第二,生产资料的消费,生产资料被使用、被消耗、一部分( 如在燃烧中)重新分解为一般元素”[2]( P690).这种消费的结果就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再生成以及生产资料的消费后新产品的生成。后者即生活性消费,是人对产品的消耗,是“起消灭作用的与生产相对的对立面”[2]( P690).生活性消费是人维持生命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产性消费与生活性消费的区别在于,“后者把产品当作活的个人的生活资料来消费,而前者把产品当作劳动即活的个人发挥作用的劳动力的生活资料来消费。因此,个人消费的产物是消费者本身,生产消费的结果是与消费者不同的产品”[1]( P214).生产性消费与生活性消费就其单一表现形态来看是不同的。但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角度看,消费与生产是同一的,消费与生产两者相互依存,“生 产 同 消 费 合 一 和 消 费 同 生 产 合一”[2]( P691).具体表现在:

  1. 消费与生产融为一体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周而复始循环,消费与生产融为一体,“生产是消费; 消费是生产。消费的生产,生产的消费”[2]( P692).“生产是消费”表现为在生产过程中,作为生产主体的人需要消耗体力和脑力,是人的能量的耗费; 而作为生产资料的客体在生产过程中其原来的状态、样貌、性质等会被改变而转移到新的产品上,生产工具在生产过程中也会被磨损、损耗。因此,从生产的主体、客体、载体来说,生产过程就是消费过程,生产就是消费。“消费是生产”指的是消费过程也是生产的进行,从人的生活性消费来说,人的吃、喝、住、行等基本消费和享受消费是对生活资料的消耗,而在这消费过程中,人的体力、精力得到恢复,是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从生产性消费来看,生产资料在被消费的过程形成新的产品,生产性消费直接就是新产品的生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与生产是同一的,它们融合在一起,消费是生产,生产是消费。

  2. 消费与生产互为中介和对象

  生产是消费的中介,消费也是生产的中介。

  生产把消费资料生产出来,为消费提供现实的对象,不管是生产性消费资料还是生活性消费资料,都是由生产创造出来,消费的是生产的产物,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了对象; 生产也规定着消费的方式和消费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决定了什么样的消费方式,比如同样是解决饥饿问题,“但是用刀叉吃熟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2]( P692).消费对于生产来说不是被动的,它也影响着生产。首先,只有通过消费,生产出来的物品才成为真正的产品,否则只是可能性的产品,正如马克思所说: “一条铁路,如果没有通车、不被磨损、不被消费,它只是可能性的铁路,不是现实的铁路。”[2]( P691)其次,消费从观念上影响生产,是生产在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如果没有消费的需要,就没有生产的必要,正是因为有了需要,才有生产,而需要首先是以观念的形式表现的,“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把它作为内心的图像、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提出来”[2]( P691).因此,生产与消费相互依存,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撇开任何一方,对方就将不复存在。

  ( 二) 不同社会历史形态下的消费

  马克思在普遍意义上分析了消费及其与生产的关系后,转而进入对具体不同社会形态下的消费展开了研究,分别是资本主义以前社会的消费、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消费。

  1. 资本主义以前社会的消费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各种社会的消费与生产是统一的,消费是生产的直接目的,生产直接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在中世纪的社会里,特别是在最初几世纪,生产基本上是为了供自己消费。它主要只是满足生产者及其家属的需要”[3]( P803).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主要是个体生产,通过获取更多的剩余资料来扩大社会再生产是少见的。因此,社会生产的目的总体来说主要是满足人的直接需要,不管是满足生产者本身还是封建领主的需要,“中世纪社会……生产都是为了直接消费,无论是生产者本身的消费,还是他的封建领主的消费”[3]( P815).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有限,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社会产品并不很丰富,用于交换的就更少了。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经济思想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