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经济思想,也是他与反对派大臣们争论的一个焦点。 王安石认为社会财富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定数, 而是可以通过价值创造行为来不断增加的。 政府通过适当的政策来引导价值创造,就可以通过新增的财富来满足国用,而不会增加百姓的负担。 而反对派的观点则针锋相对,司马光说“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言下之意,只要国用饶了,必定是民加赋了。
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司马光的看法实际上是一种自然经济的小农观点。 而王安石的经济思想则要先进得多,他不仅看到了经济增长的潜力, 而且还富有预见性地指出了经济增长的方向:一是相对传统的资源开发———“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二是要重视流通,建立开放性的经济———“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 在近千年前能有如此先进的经济思想,王安石实在是了不起!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一条条饱含着王安石先进经济思想的新法执行到最后却纷纷落入了司马光所指出的陷阱———创造价值的作用没发挥出来,却反倒沦为了政府横征暴敛的幌子。
以“青苗法”为例,原本是规定由政府在每年青黄不接的时期以相对较低的利率借钱给百姓,百姓则在收成之后偿还。这实质上很类似于今天的农村小额贷款。如果顺利实现,既可以减轻农民高利贷负担,又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让小农们得以开展更多原本负担不起的生产、投资项目,同时还增加了政府的收入,本是一举三得的大好事。然而一到执行环节,地方官们为了搞政绩,增加青苗利息收入,以及从中渔利,就一面私自提高利息,一面强行向百姓摊派。 把好端端的“青苗法”办成了一个乱摊派的工具,导致百姓苦不堪言。
又如“市易法”,本意是政府对商业的一种调控,通过政府在商品价低时买入,价高时卖出,以稳定物价、促进商品流通、破除大商人的垄断,同时该法也有向中小商人提供低息贷款的规定,被现代的一些学者认为是同时具备贷款银行和交易所的功能。
可是,到了执行的时候,却又变了味道。 官员们不是去打破大商人的垄断, 而是自己跑去跟商人们竞争小利, 到街上去卖果卖冰。 甚至还利用职权压榨、勒索商人,使得许多商户因此破产。
为什么先进的经济思想无法得到实现? 精心设计的改革政策一到实施阶段就变得面目全非呢?究其根本,这是因为王安石的经济思想和改革政策已经先进到了无法在中国传统封建专制的社会中得到正确实施的地步。 王安石想进行的是经济层面的改革,然而他碰上的却是社会制度层面的瓶颈。 例如,要对经济进行直接的调控, 就必须建立起对人民财产权的保护和对官员权力的制约, 否则就无法保证这种调控不会变成对民脂民膏的掠夺。要成功开展需要按市场规律办事的商业性质的行为(如发放贷款、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等),就必须建立起独立于政府的专业机构并培养出相应的专业人员,否则那些靠科举起家、一辈子宦海沉浮的官员们不是只会僵化地卖果卖冰, 就是又要滥用职权、欺压百姓。然而,这所需要的一切,在当时封建专制的社会中都是不具备的,而王安石也没有认真地去考虑过这些问题,这也就决定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命运。
为了更深入地探究制度与改革的关系, 我们不妨看看另外两个例子。 一个是王安石之后 500 年的中国又一位伟大的改革家———张居正。他所面临的社会制度条件与王安石很相似,而他的改革政策却与王安石截然不同。以理财为例,张居正的改革政策主要包括合并杂税为“一条鞭法”征税、清丈土地、控制宫廷开支、严格税收征缴等。与王安石极具创新精神和现代感的新政相比,张居正改革的政策实在是土得掉渣, “卑之无甚高论”。 然而,与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恰成反衬的是,张居正这些貌不惊人的改革几乎起到使明朝起死回生的作用。为什么?因为在封建专制的社会制度只能支持得了张居正这种程度的改革。
另一个例子是王安石之后 900 年的美国罗斯福新政。 1944年,美国农业部长华莱士访华期间反复提到王安石,他认为王安石在 900 多年前独裁政治下所不能实现的良好立法, 在当代可以成为现实,从而在制定美国《1933 年农业调整法》、建立商品信贷公司和联邦剩余商品救济公司的过程中大量吸收了王安石变法的思想。 而这些现代版的王安石变法对美国克服大萧条的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可见,同一个种子,换一个土壤,就能长成参天大树!
从上面三个例子, 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石与司马光的争议———民不加赋国用能不能饶的答案是有条件的。 在社会制度仍有潜力来支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民不加赋国用能饶。
否则,在社会制度的潜力已达极限,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就真的像司马光所说那样“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了!
在张居正的时代,国家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张居正改革前国家岁入白银 250 万两,不仅与王安石时国家岁入 7070 万贯无法相比,比之明朝初年也差距巨大),封建的社会制度还有许多潜力可挖, 而张居正的改革政策正是从挖掘这些现有的潜力着眼,因此民不加赋而国用能饶。 在华莱士的时代,美国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已经相当发达, 完全可以支持王安石———华莱士的改革政策,因此也是民不加赋而国用能饶。 然而,在王安石所处的北宋,情况非常特殊。一方面,宋代经济,特别是工商业经济之发达,达到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顶峰,其以工商税为主体的财政收入远远超过之前、之后(除晚清外)的所有朝代。只有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才有可能诞生王安石那样的经济思想。另一方面,宋代的社会制度却还是封建专制,其潜力已经用尽,支持不了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终于使得宋代经济虽然已在百尺竿头,但却始终无法更进一步。 这样一来,民不加赋而国用不能饶的情况正好就让王安石给赶上了。 “拗相公”最终不得不“饮恨半山堂”。
列宁在领导无产阶级完成了剥夺剥夺者以及镇压了他们的反抗后,从当时苏俄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出发,竭尽全力寻找一条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总任务的具体道路和方法,新经济政策应时应需在苏俄开始实施。...
传统上人们一直认为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但20世纪60年代后自然资源贫乏的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模式使我们认识到经济增长未必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学家们在质疑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石油、煤炭、天然气及各种...
引言《国富论》是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出版于1776年的经典经济学巨着,在经济学史上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有着西方经济学圣经之称,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全...
在《国富论》中,斯密在第二篇第三章中论述了生产劳动。他认为有一种劳动投入在劳动对象上能增加它的价值,可以生产价值,因此称之为生产性劳动。制造业工人的劳动就是生产性劳动,因为它把维持自身生活所需的价值与产生雇主利润的价值加在了原材料的价值上...
第三章李先念经济思想的内容与特色一、李先念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一)财政经济思想1、对财政工作的总体认识财政经济思想是李先念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李先念认为:把财贸工作比作是人体的循环系统,人一时一刻不能离开血液循环,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也...
祝世康(1901--1982),学名廷模,字尧人,笔名鲁膺,江苏无锡人。1920年考入北京法政大学,后赴美留学,主修经济学,先后获理财学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一度在国民政府任职。1937年抗战爆发后,祝世康积极参加各种爱国民主运动,在其担任...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是世界经济思想的一部分,我们必须从全球视野出发,才能明确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历史方位和丰富内涵,才能充分展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对世界经济思想文明成果的吸纳和对世界经济思想发展的贡献,凸显对人类文明互鉴的关注与思考。...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在平常语境中,群众用来指代与官员、领导相对应的普通民众群体。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语境中,群众主要是指剥削者、压迫者以外的人群,它们具有推翻剥削和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是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这一纲领性文件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直面中国经济社...
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关系人类生存,更成为影响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学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从未间断,我国学者也试图从演化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中寻找发展生态经济的依据。在梳理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发展历程中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